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开城投降,并亲至秀保本阵谢罪,但他拒绝归隐,宁可迁居和歌山。
至此,“大坂之阵”结束,数天后,秀赖携家臣离开大坂前往和歌山,纪伊和歌山藩正式成立,此后丰臣宗家的称呼则多以“纪伊丰臣氏”取代,不过对秀赖的称呼仍是“右府殿下”。秀保则宣布由幕府拨款为其兴建新居城,并在不久后将千姬母子从郡山接到伏见居住,也算是对秀赖的一点安慰。但是宇喜多秀家则遭受改易并流放朝鲜郁陵岛,加贺三藩及安昙藩被废除,所有领地纳入御领。
一个月后,奉秀保之命,以心崇传和藤堂高虎拟定的《武家诸法度》以及《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正式出台,这两份约束大名和公卿的制度,特别是其中的“参勤交代”,被后世认为是强化幕府权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十二月十九日,带着无尽的失望和悲愤,德川家康病逝于高野山。秀保命结城忠直(结城秀康之子,水户藩二代藩主)接回家康灵柩,忠直则以本家已继承结城氏为由奏请将其葬在三河冈崎城松平氏墓地,“德川”这一苗字就此终结。秀保准之,并命史官为其立传,由于感慨当年争霸天下的群雄大多逝去,天下已定,秀保奏请朝廷,明年改年号为“永宁”,以祈求天下安宁。
………………………………
第四五一章 庚申之乱
永宁元年(1617年)七月十七日,秀保正室(菊御台)诞下秀保七子,后取名丰臣秀孝,封北大和(新庄)、河内部分共计三十二万石,世称“新庄藩”。不久,后阳成天皇崩御,秀保力主原秀吉养子、后阳成天皇之弟八条宫智仁亲王为天皇,因崩御后追号后花山院,故后世多称为后花山天皇。
面对基督教的蔓延,秀保决定进一步贯彻丰臣秀吉时代的《伴天连追放令》,驱逐外国传教士出境并且将传教与南蛮贸易严厉区分开来,对信仰基督教的大名进行诸多限制,希望他们放弃基督教信仰。
同时,从明国邀请高僧渡海传播佛法,进一步加强神佛习合力度,用以抗衡和削弱基督教在日本的影响。
次年三月,为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地方豪强做大,化解历代幕府后期都会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一步维护统治,幕府颁布《一城一国令》,各地大名基本执行后,幕府于永宁四年(1620年)又颁布《推恩令》,史称“永宁双令”。
《一城一国令》要求除幕府特准外,在一国(指令制国或大名的藩)中,大名主城或居城只能保留一个,其余的城必须全部废除。但是,当大名领有多个令制国时,领有的各令制国各准予保留一城,如毛利秀元坐拥安艺、备后两国,故除了主城广岛城外,备后福山城也准予保留。
《推恩令》则规定大名去世后,除嫡长子继承家督外,其他嫡、庶子嗣也可分得所藩一部分土地成为支藩,大名可对此进行申诉,由幕府最终定夺(事实上只有少数谱代获准除外),支藩按照《一城一国令》要求另觅平原处建设居城,所需费用由主藩和支藩自行支出。后续藩政困难且主藩难以支援时,可向幕府申请上交封地进而获得优渥的待遇。
“永宁双令”的颁布让安定许久的天下再起波澜,让秀保没想到的是,最先反对的竟是自己的亲家、山形藩主最上义康,他的兄弟最上义亲、清水义清、山野边义忠在最上义光病逝后就一直觊觎从他庞大的遗产中分一杯羹,幕府的这个政策,更是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虽说最上义光在《推恩令》颁布六年前去世,但幕府规定,开幕(即庆长八年)以后继任藩主的兄弟都可援引《推恩令》对早先继承情况提出申诉,由幕府决定是否适用。
最上氏内部这么大的骚动,幕府显然不会坐视不管,专门派遣使者赴出羽调查调和。
此时,仙台藩主伊达政宗也因子嗣众多,恐去世后家中生变,表态反对《推恩令》。此外,佐土原藩主岛津忠恒也号召数家大名联合抵制,史称“庚申之乱”或“推恩之乱”。
秀保其实在《一城一国令》颁布时就对此早有准备,他一方面调动军队积极备战,威慑不轨大名,另一方面利诱大名家中的支持者(如庶子和兄弟等),从内部分化反对势力。
十月二十八日,最上义康三弟清水义清于米泽城起兵,作为先锋攻打山形城,蒲生秀行、上杉景胜屯兵山形藩边界;伊达政宗庶子派遣忍者于当夜刺杀伊达政宗于仙台,伊达家陷入混乱。
十一月三日,最上义亲作为内应打开城门,最上义康投降。检地后,最上氏石高达七十八万。
幕府商议决定,勒令最上义康退隐,以义康嫡子最上义兴(秀保的女婿)为家督,继承山形、最上两郡三十三万石,仍称山形藩;
最上义亲继承田川郡九万五千石,称庄内藩;
清水义清继承置赐郡十八万石,称米泽藩;
四弟山野边义忠继承饱海、雄胜两郡八万石,称岩崎藩;
另有由利郡五万四千石纳入御领。
两天后,面对幕府军的威慑,伊达氏家臣打开仙台城门,迎接蒲生、宇都宫军进城。
秀保将仙台废城,所领六十五万石分成六份,由幕府和伊达政宗五子瓜分。
嫡子伊达忠宗为名义上的家督,继承磐井、栗原二郡共计十五万石,称平泉藩;
庶长子伊达秀宗(亲近丰臣氏)继承宫城、名取、柴田、亘理四郡十四万石,称岩切藩;
四子伊达宗泰继承加美、黑川、玉造十一万五千石,称岩出山藩;
五子伊达宗纲继承登米、远田、志田三郡八万六千石,称佐沼藩;
六子伊达宗信继承刈田、伊具、宇多三郡五万六千石,称白石藩;
胆泽、江刺、气仙、本吉、桃生、牡鹿六郡十四万石被幕府纳入御领。
十一月二十日,岛津义弘召开评定,废黜忠恒家督之位,开城迎接幕府军,秀保将佐土原藩肢解为三家,“庚申之乱”平息。
历史上将“永宁双令”看作是继“大坂之阵”后,幕府对外样大名的再次削弱,至此,天下再无大名敢对幕府的权威表示怀疑或是挑战。
对于参与平息叛乱的大名,秀保则向他们颁布了《推恩另行状》,准予他们暂缓推恩一段时间,有充分时间提前消除推恩的不稳定因素,同时秀保也口头承诺推恩时幕府会偏向主藩,以缓和与强藩之间的矛盾。
永宁五年(1621年)二月,前往和歌山觐见秀赖后不久,水户藩主石田三成便一病不起,纵然有名医诊治,却已是药石无医。
这位丰臣氏的重臣不顾病重之躯,执意前往伏见觐见秀保。
面对这位辅佐丰臣氏四十余年的老臣,秀保既感到悲伤又感到欣慰和钦佩,悲伤的是,即便大限将至,他还在为秀赖奔波;欣慰的是,比之原来的历史,他多活了二十余年,也算是以一方大名的身份安度晚年;钦佩的是,如今福岛、加藤、蜂须贺、浅野等秀吉旧臣都已向秀保臣服的情况下,他还是毫无保留地效忠秀赖,这种忠诚实属难得。
“请务必扶持右府成为关白!”石田三成气若游丝,费力地用手支撑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秀保。
“弹正(前年升任从四位下弹正大弼)请放心,当初答应太阁和淀夫人的,我会做到的”。秀保郑重地点了点头道。
两天后,石田三成病逝于大坂屋敷,魂归大坂,也算是得偿所愿。加之两年前增田长盛病逝,秀吉时代的五奉行全部离世,历史的车轮就这般无情地滚动着。
………………………………
第四五二章 神迹
经过数年的调理,秀赖的视力逐渐恢复,心态发生了积极变化,和歌山的政务也开始接手处理。对此,不仅片桐且元等近臣,秀保也颇感欣慰。想起石田三成临终前的嘱托,秀保终于向朝廷奏请为秀赖晋升。
永宁五年(1621年)五月,丰臣秀赖晋升为正二位左大臣,这是他时隔九年再次晋升,心中不免百感交集,好在有千姬陪伴开解,才认定这是秀保释放的善意,并于当日向秀保拜谢。同时也暗示自己心中已无继任关白的打算,秀保顾左右而言他,两人的交谈也就点到为止。
同时,丰臣秀满晋位从二位内大臣、长子丰臣秀贤为正三位大纳言、三子丰臣秀清为正四位中纳言、四子丰臣秀兴、五子丰臣秀虎为从四位参议,六子丰臣秀晴为正五位中务大辅。
此外,秀赖之子丰臣秀忠(国松)晋从五位侍从,尾张名古屋藩藩主丰臣秀房晋从五位少纳言。至此,大和、纪伊、尾张三丰臣皆有所得,丰臣氏已成为“公武一体”的重要纽带和最大获利者。
为表对朝廷的尊敬,幕府拨款在京都西郊、大坂、伏见为天皇修建离宫,并为公卿修建别院,增加对朝廷的贡奉,加之菊亭晴季从中联络,幕府与朝廷的关系甚为和睦。
次年年初,六十六岁的藤堂高虎生了一场大病,自感时日无多的他,将家督之位传给藤堂高次。后虽康复,但体力精力已大不如前,便决定前往伏见屋敷修养,山口藩四十万石交由独子高次打理。
在伏见的日子里,高虎常与秀保秉烛夜谈,感慨幕府如今之气势之盛,但又忧心今后是否会重蹈镰仓、室町幕府覆辙。
“开幕乃是武家之巅峰,但对于主公来说,并不适合。您正值壮年,不应安于现状,应当多为后代打算。”藤堂高虎继续说道:“幕府建立二十年,如今经过两次大变故,目前御领石高占全国近四成,加上谱代占五成,若是加上与力大名,则达到八成以上,这般比例,历代幕府都不如,况且有《一城一国令》和《推恩令》加持,今后的比例只会越来也高。是时候想想如何更进一步了。”
“正如我意,‘公武一体’必须进一步推进,好在太阁在世时就与朝廷打好关系,才有了现在的局面,我们确实不该止步于此。”秀保回应道。
“营缮司修建新御所的时候已经有所考虑了,只不过静待时机。”藤堂高虎说道。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
所谓时机很快就来了,四月初五,京都周边发生地震,京都御所因此受损,多名女官及大臣罹难,后花山天皇独子也因惊吓过度不幸夭折,秀保遣人将皇族接往京西御所暂住,并主动负责御所重建,天皇深感其忠。
未曾想两天后的深夜,一声巨响响彻天际,地动屋晃,众人皆以为是余震,天皇也连忙跑到殿外。
远远望见御花园方向闪烁一阵金光,正好奇时,便有侍女火急火燎地前来禀报:“陛下,神迹!神迹!”
“休得无礼!”中宫京极常子下意识地挡在后花山身前,厉声斥责道。
“罢了罢了,”后花山天皇毫不在意:“别慌,细细说来。”
“刚才大震时,奴婢跑出房间,见御花园有金光闪烁便跑去查看,只见草坪上陡然出现一块两人高的大青石,通体闪烁金光,更神奇的是花园水池中冒出汩汩泉水,顺着石径源源不断流入大青石下!”侍女边说边比划着,眉宇间流露的慌张和恐惧让人难以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众人闻之甚感神奇,便随侍女前往查看,现场果如方才所述一般,后花山天皇也感到不可思议,便请阴阳寮之首、阴阳头土御门久修前来卜算。
久修观测天象良久,随后便闭目低声自言自语,期间眉头紧皱,不时还轻轻摇头叹息。
“如何?”后花山天皇略有些焦急地问道。
久修睁开双眼,叹了口气道:“臣日前便觉察天象异常,今又现神迹,更加坐实心中猜想。”
“朕月前便心跳得厉害,不久便遭逢大震,皇子夭折,如今又天降异象,突生神迹,想必不是巧合。”后花山天皇对久修的话表示认同。
“青石、源泉乃是坐实之前观天象所得,想必…正是清和源氏先祖作祟。”久修颇为严肃地说道。
“清和源氏?”后花山天皇一头雾水。
“源氏始于清和天皇‘臣籍降下’,本意如何,想必陛下清楚。可如今经过近千载,已经枝繁叶茂,武家又以源氏为尊,三代幕府先后做大,朝廷威信日渐衰微。臣土御门一族久观天象,不敢欺瞒陛下,自郡山开幕以来,紫微帝星闪烁异常,光芒日趋暗淡,似有不利,今朝又有神迹和谶语相互印证,实在不得不信。”
说罢,久修提醒道:“这御花园水池之水就如同皇室、如同陛下,如今泉水源源不断本为幸事,显示皇室之福延绵不断,可泉水全部流向大青石,则意味着皇室之福正在被其他力量吸收,地震、御所大火、皇子夭折这都是应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