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柷并没有理会下面臣子们的翘首以盼:“自先帝起,朕与列为臣子们便成了那些藩王们的傀儡。那可真是朝不保夕,朕每每想起那段难熬的岁月就禁不住内疚。朕内疚的是对不起你们这些臣子,朝廷亏对你们。别说是俸禄,你们的性命朕都保不了。”
“陛下!”臣子们立刻澎湃起来,他们齐刷刷的跪下。有人开始哭泣:“是老臣对不起陛下啊,是臣没能保护好陛下,保护好先帝呀。”
“臣等有罪呀!”
然后就是哭嚎,嚎完了李柷接着他的演讲:“可今日朕告诉你们!你们不必在卑躬屈膝,不必在忍辱负重!只要你们对大唐尽忠,对朕尽忠,朕都不会忘了你们。自先帝迁都洛阳,爱卿们便没了朝俸。自今日起,所有臣子俸禄朕都会按时发放,大唐欠你们的,朕都会还给你们。开箱!发俸禄!”
狗皇帝,真他娘的会收买人心。
特么的自从昭宗被禁,这些大臣们就没再见过俸禄长什么样。
俸禄,似乎是上辈子的事,当官还有俸禄么?命都差点保不住。
这些俸禄本是由户部往外支取,可李柷故意让人将大臣们的俸禄用木箱子抬到了这含元殿。
虽然这些俸禄是他们应得的,但现在更像是李柷恩赐的。
有为个狗腿子拿着一把斧头,上去就把木箱子的锁给劈开了。
没有钥匙么?当然有,李柷为了渲染这种效果故意的。
然后箱子打开,群臣屏住了呼吸。人人如朱友能手里提着的那只斗鸡一般伸长了脖子眼巴巴的看着箱子里那一堆堆、一串串的铜钱。
好多的铜钱,数不清的铜钱。
李柷走过去,拿起一串铜钱,没人觉得有失体统。御史们都矢志同心的选择了沉默,这更像是一群刚打劫完的土匪在分赃。
没错,就像是土匪在分赃,这比喻再恰当不过。
“今日这些是发给含元殿你们这些臣子们的俸禄,还有各部的官员、下面的侍卫、衙门的差役、守城门的篓卒、天牢的狱卒,朕一样都不会少了他们。”
“陛下万岁!”鬼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然后又是一轮澎湃的跪拜。
张文蔚自始至终面无表情,似乎这一切都与他无关。身为户部侍郎,这点涵养还是有的。
澎湃的差不多了,张文蔚拿着笔和手里的文书:“念到名字的,过来签字领俸,孔林……”
大臣们瞪直了眼睛,叫到名字的恨不得掐自己大腿七百八十一次,生怕这是个梦,然后激动的上前握着笔颤抖的写下自己的名字。
张文蔚念出他应得的俸禄,有为不舍的从箱子里面拿出一串串的铜钱分下去。
拿到钱的臣子满脸欢喜,上看下看看不够,看一会儿放回袖子里,然后又从袖子里掏出来再看看。
这些满腹经纶的朝臣,数年不见一分俸禄。若不是靠着自己的一些家产度日,早就揭不开锅了。
今日发俸禄了,虽然不多,但足够养活家人了。人人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就连那些一向沉稳持重的御史们也忘了弹劾天子的粗莽。他们比谁都急,比谁都欢,生怕叫到最后箱子里的铜钱没了。
黄陵山的铜矿源源不断运送到了京城,石炭已经开采,有了石炭,潘大愣更是如虎添翼。
洛阳城铸币监,更是昼夜不停热火朝天的铸造着铜板。
造这么多钱不会通货膨胀么?李柷这才铸了不到九牛一毛,末唐钱币早已供不应求。许多地方因无铜钱交易,只好以物易物,大大的制约了经济发展。
而朝廷铸造的开元通宝极大的缓解了钱币紧张局面,虽是战乱,周边富商大贾开始往京城云集。
只要是吃皇粮的,都有俸禄。
广王府,朱全昱看着西山的地契是欲哭无泪。自己拿着东城百顷肥田换来这点寸草不生的荒山,那三百顷又被败家子给种上了鬼知道什么玩意儿的东西,种的那些东西奇形怪状,也别指望能果腹了。
至于那食邑七百户更是别想了,连年战乱。赋税严重,百姓都成了流民,那七百户人家只是挂了个名,实际上怕二百户不到。
这广王府上上下下这么多人,以后的口粮怎么解决都是个问题,实在不行只能将这些家丁遣散,广王府实在养不起他们了。
败家子朱友能跟个没事人一般,似乎这一切跟他都没什么关系。他提溜着个鸟笼,最近又玩上鸟了。
朱全昱叹了口气,算了算了,这败家子烂泥扶不上墙。只要他别再出去惹事,随他败家去吧。
“朱公子,朱公子!”府外福全带着几名侍卫走了进来。
朱友能提着鸟笼,身后跟着旺财和来福几个狗腿子,回头一看:“福全?”
福全满脸堆笑:“朱公子,这是今年的地租。您点点看,对不对数。”说着一挥手。
四名侍卫抬着一个箱子,放在了院子里。广王朱全昱闻声也走出了院子,奇怪的看着那个大箱子。
侍卫打开箱子,一串串铜钱摆放的整整齐齐。
朱全昱惊呆了,朱友能眼睛立刻直了,福全拿出一张纸:“朱公子清点一下,数目对的话就在这签个字。”
ps:感谢克西头的打赏。
第一百二十九章 斗地主
如果现在有人提着一麻袋钱,来到你家。‘哗啦’一声,将钱倒在地上,然后告诉你这是你的,拿去花吧,你会怎么样?
朱友能现在就是这种心情,侍卫们按照李柷的吩咐,将箱子里的钱全部倒在了院子里。
太他妈的震撼了,广王府院子里现在多了一座金山。
朱全昱呆了、朱友能愣了、狗腿子旺财和来福等人眼睛直了,钱啊,这么多的钱。
朱友能的表情和含元殿的臣子们的一个德行,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这都是我的?”
侍卫递过笔,朱友能如梦魇般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福全收起收据:“劝农使韩鄂催好的红薯已经可以栽种了,明日陛下会去亲自督导种植。朱公子,陛下叮嘱你一定别忘了将骰子和好玩的玩意儿都带去。”
朱友能梦游般的点了点头:“走吧走吧,不送了。”他想撵客,因为他的目光全都在那一堆钱币上面了。
福全有些不明所以,跟着侍卫拜别出了梁王府。
他们前脚刚走,朱友能就扑到了钱堆上去:“爹,陛下给咱的地租。”
朱全昱早就呆了,难道说堂堂广王府没见过这么多钱么?还真没有。
连年战乱,中央财政早已崩溃。朱温他们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多用于军事用途,广王府虽然不愁吃喝,金银珠宝也有一些,可这么多铜钱还真是没多少。
若不是天子开恩,他广王府早被清洗了。好不容易还有四百顷土地能供得起上上下下吃喝用度,谁知道又被这个败家子给祸祸了。
朱全昱怎么能想到,皇帝真的会给地租,而且看样子这满满一箱子三百顷地租分文不少。
有了钱,什么东西买不到。朱友能立刻高兴了:“我就说李兄不会忘了我,爹,咱们有钱了。”
朱全昱:“嗯,有钱了。”
“我拿几串出去玩儿。”朱友能伸出他罪恶的双手。
“啪!”的一声,朱全昱面慈手黑,一巴掌打了回去:“这是咱家的地换来的。若被你都祸祸了,这府上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的吃什么喝什么!”
朱友能虽然说是个败家子,可他也知道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这箱子里的钱若都被他花光了,广王府还真就没落了。
“爹,不给拉倒。李兄说了,孩儿拿下西山,他要在那里建一个玻璃厂,和我二八分账。往后咱家有花不完的钱,这点小钱孩儿还看不上呢。”朱友能现在觉得自己财大气粗了,这点钱他还瞧不上。
朱全昱猛醒了:“你不是说你因为揍了赵占国的儿子才被人讹着换了咱家东城的地么?”
朱友能知道自己说漏了嘴,他要跑,鸟笼子也扔到了地上:“那个爹,孩儿还有事,先走了。”
“你站住!给我说清楚,西山换地的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友能早撒丫子跑的没影了。
旺财他们几个就比较倒霉了,旺财咧了咧嘴,朱全昱怒道:“你们几个,说!”
旺财吓得打了个哆嗦,一五一十的将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朱全昱这才明白,原来又是这败家子和皇帝搞的鬼。若是以前他能气个半死,可看到这一堆堆的铜钱,他终于明白了,皇帝是在帮着他老朱家。
更让他欣慰的是,这个败家子真的改了,不再是以前那个无恶不作游手好闲的家伙了。虽说是肥田换了荒山,朱全昱觉得值了,因为朱友能真的上进了。
明安殿,李柷弄来一堆夹连纸。
夹连纸,厚而硬,主要是用来做厚纸书镶书用,而李柷却用来做其它用途。
他要做一副扑克牌,明天去地头和朱友能这厮斗地主。
这个时代可用来娱乐的东西实在不多,斗地主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人说螨清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红薯盛世罢了,这句话或许有一定的道理,明清时的人口大爆炸与红薯的引进不无关系。
红薯,堪称是逆天产物。这玩意儿耐旱、耐贫瘠,产量还惊人,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劝农使韩鄂早就带着一队人拉着一车车割好的红薯苗到了地头。为保持红薯苗新鲜,他还专门命人用苔藓盖住了红薯秧苗,上面喷上水,一颗颗红薯秧苗甚是鲜艳。
土地早就事先按照李柷的吩咐陇好了沟,这东西种植简单。在地陇上捏着红薯秧苗的茎部插进土中,然后简单的浇点水,培上土即可。
李柷这个懒人教了几遍,韩鄂便心领神会,他插了几棵李柷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韩鄂还真是一把种地的好手。
然后韩鄂依样葫芦去教授其他人如何种植,如何防止茎根部不被弄伤。然后浇足水,培上土。
红薯对水分要求不高,见水就活的东西。
有为好狗命,李柷这次没让他下地,而是将他留在了身边伺候着。
然后和朱友能躲起来掷骰子去了,李柷解释了半天,才让朱友能和有为明白这用夹连纸做成的扑克牌上面阿拉伯数字代表的含义。
然后他又交了二人斗地主的玩法,三人开斗。
由于是没见过的新生事物,有为和朱友能开始并不太懂其中玩法,连输了好几局。
不过朱友能似乎在吃喝嫖赌这方面有着天生的天赋,打了每几把,他就明白了其中诀窍。玩的是乐不可支,这扑克牌玩法比掷骰子有趣多了。
朱友能连抢了几把地主,李柷开始输了,输了他就怨有为这厮不会出牌。
黄陵山产铜量开始步入正规,潘大愣调出两千多人去秃子岭挖煤,这是李柷的旨意。
诏敇说的很明白,挖出的石炭立即运往京城。
黄陵山的万夫村加上民夫们的家眷,已经成了一个拥有五六万人的大村镇了。饶是如此,劳动力还是短缺。
乱世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周边有的是流民,于是潘大愣下令招收流民充数。
一时间周边附近流民蜂拥而至,甚至周边附近一些山匪也主动下山投奔,黄陵山一时间人满为患。
潘大愣带着民夫日夜开矿挖煤,妇女牧牛放羊,留出一部分劳动力开垦荒地自给自足,黄陵山几乎成了乱世中的一片世外桃源。
第一百三十章 雀鹰
洛阳自安史之乱后几成废墟,最惨的时候人口不足百户,就是一个小村落,后随着百年发展终于渐渐繁华起来。
可到了藩镇战乱,赋税严重,百姓苦不堪言。大量土地闲置,百姓又开始争相逃亡成为流民。
直到现在,洛阳城外还到处都是荒芜的土地。因无人开垦,长满野草。
于是李柷又下旨了,安置流民。
凡是安置到洛阳的流民,朝廷免费发放土地,并且实行三年免税政策。
唐初,就是因为战乱大量土地荒芜,朝廷均田制才得以顺利实施。
李柷依样葫芦,反正现在地广人稀。凡是流民落户的,以前赋税皆免,朝廷还会按照人口分发土地。
土地就是百姓的命根子,有了地,洛阳城流民蜂拥而至。甚至连周边几个州县百姓都开始往洛阳迁移,一时间洛阳城人满为患。
这么多流民,哪有那么多粮食养活他们?
当然有。
首先,朝廷规定,招聘禁卫军。凡是家中有从军者,皆可领饷钱。
有了钱,禁卫军的人数滚雪球一般几何倍数增长。短短七八日,几乎涵盖半个洛阳城,五六万人报名。
然后就是粮食问题。
洛阳的优势,是通过隋代开拓的大运河,无论是从北方还是南方,都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漕运向洛阳运输粮食。
谁不知道洛阳有钱,于是富商大贾云集洛阳。有些粮商瞅准机遇,通过大运河往洛阳运粮,赚的是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