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一番清理之后,流民们都慢慢适应了新政,大家又老老实实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当然,大巴山里也不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新政实施之后,开荒种地的多了,饲养家畜的也多了,产出有了很明显的提升,王府的收入也随之明显提升,朱器圾手里头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一番改制之后,朱器圾的领地是一片欣欣向荣之相,西南的形势却是突然之间急转直下。
原来,贵州巡抚王三善中了安邦彦的奸计!
当初,安邦彦手下的人马好像不堪一击,十多万土司联军连几万官兵都打不过,稍微一碰便一溃千里。
其实,这是安邦彦的诱敌深入之计,他手下人马再不堪也不可能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几万临时拼凑起来,没有火枪火炮的官兵打得屁滚尿流,一溃千里。
王三善果然麻痹轻敌,率军疯狂突进,攻入安邦彦的老巢水西。
结果,攻入水西之后,粮道陡然拉长了上千里,再加上山高林密,粮食运输极为不易,各路援军都不愿跟进,王三善所率的几万官兵顿时成了孤军。
更为可怕的是,判将陈其愚是诈降,官兵的一举一动都被安邦彦尽收眼底。
王三善这样轻敌冒进,冒冒然率孤军进入彝兵最为擅战的山林之地,而且身边还有内奸不断通风报信,结果可想而知。
安邦彦瞅准时机,趁官兵分散搜索之际,围住一路官兵就是一通狂殴,王三善闻讯,率军往救,却因山路复杂,大军都跑散了。
结果,王三善被陈其愚设计撞落马下,拔剑自刎不成反成叛军俘虏,最终不屈而亡,官兵一败涂地,仓惶退出水西,西南形势顿时一落千丈。
第159章 痴傻疯狂大明再折栋梁
小王爷又开始征兵了,大巴山里的流民顿时炸开了锅,不知道多少人抢着要加入小王爷的新军。
因为小王爷手底下的新军粮饷高啊,就算是待遇最差青壮,都没有正式名号的,那都是每个月粮一石饷一两,如果有了正式的名号,那就是每个月粮两石饷二两,据说粮饷最高的戚家军,每个月那是粮三石饷三两,哪怕不打仗,养活一大家子人都不成问题。
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打仗的时候军功奖励高得惊人啊,杀敌一名或者俘虏敌一名,那就是五十两啊!
这是什么概念,按粮价换算,一两银子就是后世的五六百块,也就是说,杀敌一名或者俘虏敌一名就能奖励两三万啊!
而且小王爷底下的新军装备都特别好,打起仗来,那简直就是碾压敌人,获取军功容易的很,原来应征出去打仗的这会儿家里基本都发达了。
更重要的,小王爷手底下的新军打起仗来阵亡人数少得惊人,上一次,歼敌将近十万,阵亡还不到一千呢,而且就算阵亡了,还会有一百两的抚恤。
这种好事,大家自然是抢着去。
可惜,小王爷这次才征召两万新兵,报名的青壮都快十万了,也就是说,差不多五个里面才有一个能选上。
朱器圾听说有这么多人报名,也吓了一跳。
他当然不可能把这些人全招了,开玩笑呢,十多万大军,光粮饷他都承担不起啊,要知道,这会儿粮食的进价都二两多了,就算每人每月粮一石饷一两,那也是三两多啊,再加上日常消耗的粮食,那就是五两多了。
这还是最低的青壮待遇,如果是正式定下名号的军队那待遇还得翻倍,他哪里这么多钱粮来养活。
那么,这么多人怎么筛选呢?
这个问题,貌似不用他操心,因为他已经定下了三军将领,甚至他们手底下的将校都快到了。
他们自己手底下的兵,自然是让他们自己去筛选。
这天,从戚家军、禁卫军和平东军将士里面选拔出来的将校终于抵达浙川,朱器圾当即召集手下亲信,开始宣布任免决定了。
众人到齐,他便毫不犹豫的道:“这次召集大家来主要是商讨平西军、平南军和平北军组建的问题,本王决意,任孙洪亮为平西军军长,秦祚明为平西军副军长,任刘忠和为平南军军长,张世明为平南军副军长,任艾铁柱为平北军军长,张大斗为平北军副军长。你们手下的将校已经从戚家军、禁卫军和平东军将士里面选拔出来了,等下我会给你们清单,你们照着单子去领人便成。”
他这话一出,众人无不目瞪口呆,尤其孙洪亮、刘文秀和艾铁柱三个,都有点懵逼了。
小王爷这也太草率了吧?
要知道,孙洪亮、刘文秀和艾铁柱他们三个可没什么功夫在身,也没有读过什么书,更没有上过战场,让他们去当三军主将,这不开玩笑吗?
朱器圾当然有自己的想法,孙洪亮、刘忠和和艾铁柱这三个是不行,无论武功和兵法,还是实战经验,他们都不行。
不过,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行啊,他们可是经过了悉心的培养,无论武功和兵法都堪当大任,而且,他们年纪也差不多了,只要放在军中磨砺一番就能独当一面了。
原本他还对孙可望的人品有些担心,所以一直不曾提拔孙洪亮,不过,经过细心的观察,他发现,孙可望的人品并不是历史传闻的那么不堪,至少他见到的不是。
可能,这就是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区别吧。
历史上的孙可望就是张献忠用流寇的方式培养出来的,野性难驯也不奇怪。
这会儿的孙可望可是正儿八经经过孙继文、毕懋康、王徵等人的教导,知书达理,浑然没有一点匪气。
更重要的,孙可望也是他的干儿子,如果光提拔和重用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不用孙可望,那孙可望还真有可能逐渐转变成历史上那种人。
所以,他决定连同孙可望一起提拔重用。
当然,这是几年之后的事情,毕竟,他们这会儿还都是青涩的小伙子呢。
众人的表情他自然是尽收眼底,他不慌不忙的道:“洪亮、忠和、铁柱,你们把可望、文秀和能奇带上,跟着祚明、明世和大斗他们好好学,知道吗?我给你们三年时间,一定要把他们都培养成真正的猛将,明白了吗?”
原来是这个意思,小王爷这是要重用自己的干儿子呢。
众人闻言,无不恍然。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这几个小伙子的确厉害,不但知书达理,功夫那是一个赛一个高,李定国这会儿早被送去平东军培养了,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这三个都有点闷闷不乐呢,这下好了,他们的机会也来了。
平西军、平南军和平北军的主将副将和所有将校都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筛选新兵了。
这事其实主要还是张明世和张大斗的事,因为平西军就是驻守在青木关和二郎关的那一万青壮,孙洪亮只要带着孙可望跟着秦柞明他们一起去接收便成了。
至于张明世和张大斗怎么筛选新兵,朱器圾是真不用管,他相信,以戚家军的标准筛选出来的那绝对都是精兵,他就一个要求,尽量挑选年轻点的,因为这乱世可不是一年两年便能结束的,他可不想到时候真正打起仗来这些老兵都真老了。
朱器圾在忙着征兵整编,蔡复一同样在忙着征兵整编,不过,朝廷并没有给蔡复一太多的时间,他只是在武昌府耽搁了不到一个月,便带着刚征集的上万新兵直奔贵州而去。
这时候集结在贵州的官兵其实不少了,总数都超过五万了,如果再加上蔡复一带去的这万余湖广新兵,官兵总数都六七万了,而且,主将鲁钦也是员难得的猛将,在整个西南那也是相当有名气的。
按理来说,蔡复一加上鲁钦再加上六七万官兵,要收拾安邦彦手下十余万土司兵还是有可能的。
只可惜,安邦彦这家伙太奸诈了,打不过就往水西山林里窜,而官兵这边,由于粮饷不济,军功奖励更是一点都没,大家都不肯拼命,蔡复一和鲁钦也就能指挥得动湖广都司和湖广行都司的屯卫,其他云南和贵州的兵就不怎么听他们指挥。
刚开始的时候凭借六七万大军,蔡复一和鲁钦也是声势浩大,连战连捷,但安邦彦一窜进水西山林,云南和贵州的并便开后撤观望了。
结果,蔡复一重蹈王三善覆辙,再次成为孤军,而且在彝兵最熟悉也最擅战的水西山林之中吃了场大败,主将鲁钦因此自尽,蔡复一也被朝廷革职查办。
如果光是这样,那也就罢了,毕竟,蔡复一还保住条命。
问题,蔡复一也不知道是被后撤观望的云南兵和贵州兵给气疯了,还是被这疯狂的世道整得有点癫狂了,他被革职之后竟然还率军死战不退!
结果,又一个能臣干吏以身殉国,战死在西南的丛林之中!
贪官污吏个个高居朝堂,忠臣良将一一战死沙场,这什么世道啊!
第160章 都门帐饮疯王再建三军
安邦彦突然反扑,巡抚王三善中计身亡,西南形势急转直下。
奢崇明也率军逃到了水西,叛军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怎么办?
这个问题,本应是大明朝廷着急才对,奈何,这会儿朝堂之上阉党与清流正在殊死搏斗,而且,他们争斗的焦点是辽东,西南他们根本就不想管!
阉党和清流都不愿意来趟西南这趟浑水,他们都有意擢四川巡抚朱燮元为川贵总督,让朱燮元跟安邦彦和奢崇明去斗一斗。
问题,朱燮元这样精明的干吏不上套啊。
他身在四川,能不知道西南形势吗?
朝廷既不给钱,又不给粮,连兵源都是在西南胡乱调派,能收拾叛军才怪!
事不可为,他干脆来了个丧遁。
对不起,家中长辈去世,下官得返乡守制。
原本因为奢崇明叛乱,已然耽误些时日了,现在奢崇明已然远遁,四川已然安定,下官再也耽搁不得了。
守制就是守孝道,意思就是在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在的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
这期间,考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孝子孝孙不得缔结婚约,夫妻必须分房而居,不得举行任何庆典,在任官员必须离任返乡。
守制在这个年代可是基本的礼仪道德,如果哪个官员在长辈去世的时候敢不辞官返乡守制,绝对会被弹劾得死去活来。
万历初,首辅张居正就是因为没有返乡守制,差点被人弹劾的辞官了。
这个理由,阉党和清流都没话说,只得让朱燮元辞官返乡。
朱燮元走了,谁去西南担当大任呢?
很快,朝廷一直调令,发到郧阳,擢抚治蔡复一为兵部右侍郎,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兼巡抚贵州。
这意思就是让蔡复一去收拾西南的烂摊子!
蔡复一这个人跟朱燮元还不一样,虽说两人都是干吏,朱燮元还知道审时度势,明知事不可为还能借故遁去,等待时机,蔡复一却有点实心眼。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报国以忠心,担国事以实心,持国论以平心。
阉党和清流都知道他不会躲避,也不会管什么朝中内斗,所以直接就让他上了。
果然,蔡复一收到调令之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便派人向朱器圾辞行,准备出发了。
没想到,这天,他来到郧阳码头,正准备乘船去武昌府齐集湖广都司人马南下征讨反贼之际,却被赵正道请进了码头旁一个新搭建的帐篷里。
原来,浙川郡王朱器圾知道他要远赴西南,特意跑来送行来了。
这位王爷虽然有点疯疯癫癫,人的确是好人,这几年要不是有人家帮衬,他真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么多的流民。
蔡复一方一进账,便忍不住连连对起身相迎的朱器圾拱手作揖道:“王爷,您怎么来了,真是折煞下官了,这几年承蒙照拂,下官感激不尽。”
朱器圾微微摇了摇头,拉着他胳膊,将他拉至帐中的条桌旁对坐下来,随即拿起跟前的酒杯,郑重道:“蔡大人即将远赴西南,本王颇有些不舍,特备薄酒,前来送行。蔡大人,祝你一路顺风。”
说完,他举杯一碰,随即将杯中酒一干而尽。
蔡复一这个感动啊,连连谢过之后,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紧接着,朱器圾又拿起酒壶,边倒酒边感叹道:“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柳屯田词中之意,本王算是体会到了。”
蔡复一这个莫名其妙啊,小王爷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间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他颇有些尴尬道:“王爷何故如此感怀?”
唉,风萧萧兮易水寒啊,你怕是要一去不复还了,知道不?
朱器圾还是微微摇了摇头,随即举起酒杯来郑重道:“蔡大人,本王再敬你一杯,祝你官运亨通,节节高升。”
唉,什么官运亨通,节节高升啊。
蔡复一举杯一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