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瓦桥关的行宫,柴荣当即便倒在榻上睡了过去。
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个老方丈向他索取大伞和经书。
什么大伞?什么经书?
柴荣忽然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年前,是他还在追随姑父郭威南征北战的时候,他曾经做过的一个梦。
梦里有个老方丈,那个老方丈给了他一把金光闪闪的大伞和一部经书,还和他说……
突然,柴荣从梦中惊醒。
此时已是深夜,外面的一个宦官闻声急忙进来。
“陛下,您没事吧?”
浑身冒着冷汗的柴荣坐在榻上,愣了很久,又忽然站起身,披上外袍走到屋外。
“陛下,陛下……”宦官紧紧跟在柴荣身后。
在屋外,微风拂面,柴荣深吸了口气,本想借此平复内心,却没想忽然胸口一痛,猛地喷出一口鲜血!
“陛下!”
……
第三百三十一章 柴荣托孤
柴荣忽然吐血昏迷,在当日深夜清醒后便立即下令停止进军。
几天后,柴荣下令南下回京,命令张永德、赵匡胤殿后,防备辽国追击。
与此同时,早已大军云集的幽州城内,耶律璟正躺在榻上停着前方最新的战报,时不时还打个哈欠。
昨晚又嗨了一夜的派对,真是累啊……
“所以你们的意思就是,那个柴荣退兵了?”耶律璟有些漫不经心地问道。
“回陛下!千真万确!柴荣退兵了!”一个大臣欣喜若狂地回道。
“为什么退兵?”
“这……臣还不清楚……”大臣愣住了。
“没用的废物……”耶律璟不耐烦地摆摆手,“都滚下去吧,还亲征呢,本来朕就不赞成,现在好了,朕刚一来他就走了……
也别去浪费时间调查了,告诉那些将领,无需追击,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即日准备返回京师。”
“陛下不可!”又有一个大臣跳了出来,“我们虽不知柴荣为何退兵,但想必定是后周那边发生了重大情况,才迫使他不得不退兵,我们正好可趁此机会,夺回被柴荣占领的关南之地!”
“真的?”耶律璟抬起眼皮看了这大臣一眼,不知为何,他肥厚眼皮下的目光颇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必然如此!”大臣坚定地点了点头。
“那行,朕给你一万兵马,你去收复那关南之地,朕就先回去了……”
“啊?这,陛下,臣……”
“爱卿,你可要争气啊,朕就在京师等着你的捷报哦,到时候朕给你升官,给你封侯,慢走不送……”
耶律璟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个机会可以好好收拾一下这些整天在他耳边嗡嗡叫的大臣了。
什么南下中原?什么燕云十六州?
那不重要!他也没兴趣!
现在他就这样做他的皇帝不好吗?什么南征北战,四海一统。
人生苦短,及时享乐才是真,他才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聊的地方上。
至于后人对他的评价?呵,那时候他都死了,谁还管这些……
“……”
六天后,柴荣抵达开封,而张永德和赵匡胤也在收拾了一个千里送人头的辽国将领之后,便率军返回开封。
“陛下什么情况?”
赵匡胤回到书房,江晓、赵普和赵匡义早已在那等候,因为官职的原因,他们并不清楚柴荣现在的情况。
“陛下在瓦桥关忽然病重,可能、可能……”之后的话赵匡胤没再说,他是见过柴荣的,自然也能看出柴荣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对于柴荣忽如其来的病重,赵匡胤既震惊又哀痛。
他震惊柴荣的病来得如此突然,如此迅猛,几天前还十分生龙活虎的壮汉,转眼之间就病倒在床,奄奄一息,若不是亲眼所见,他根本无法相信。
他哀痛柴荣的即将逝去,身为柴荣最信任和倚重的将领,赵匡胤是少数几个能接触到如今的柴荣的人。
他忠于柴荣,也为柴荣的即将逝去而哀痛。
都说好马要有伯乐,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是柴荣发现了他,是柴荣不遗余力地提拔重用了他,也是柴荣给了他现在的一切。
柴荣对他的倚重和信任满朝皆知,赵匡胤也曾发过誓,他会誓死追随柴荣,用他的命来报答柴荣的这份恩情。
而现在,这个他曾经发誓要誓死追随的人,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大业未成身先死,他更是替柴荣遗憾。
赵匡胤未说完的话,让书房的气氛瞬间降至谷底。
赵匡胤在哀痛,而另外的人却想到了其他的事。
“我没记错的话,陛下的长子年仅七岁?”江晓忽然出声。
几年前,柴荣的妻儿也同郭威的妻儿一同在开封被刘承祐小朋友所杀,他的第二任妻子乃是后汉及后周的节度使符彦卿的长女宣懿皇后。
宣懿皇后的丈夫原本是后汉的李崇训,李崇训在郭威攻破开封的时候自杀,自杀前他曾经提刀杀死自己的家人,而宣懿皇后正是藏在了帷幕之后才躲过一劫。
之后郭威攻破开封,因为郭威和符彦卿是老朋友,便把宣懿皇后交还给了符彦卿,宣懿皇后感恩郭威,随即拜郭威为义父。
后来又因为柴荣丧妻,郭威便上门提亲,促使了柴荣和宣懿皇后的这段姻缘,如今柴荣的长子柴宗训就是宣懿皇后所生。
宣懿皇后为人极有教养,柴荣性情暴躁,每次发脾气的时候都只有她才能劝得住,两人关系极好。
然而很可惜,在三年前柴荣南征南唐的时候,宣懿皇后不放心他便也随驾,结果却在途中身染重病不治身亡。
因此,柴荣不再立皇后。
皇帝病重,没有皇后,长子年幼……
这就是江晓看到的未来,一个令人无比担忧的未来。
不知道,柴荣会如何处理这个未来。
而在皇宫之中,病榻上的柴荣也在详细思考着这个问题。
他的时间不多了,他本以为自己正值壮年,却没想天不假年,一夜之间便卧床不起。
这究竟是是人命?还是天命?
都不重要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排好后事。
第一步,他下诏立已故的宣懿皇后的妹妹为皇后。
柴荣是想一石二鸟,他的两任皇后都是符彦卿的女儿,这即可以给幼子找一个可以依靠的靠山,也可以稳住符彦卿这个势力强大的地方节度使,也可以借助符彦卿的威望震慑朝中的不轨势力。
即将继位的是符彦卿的外孙,相信如果他死后真的出了事,符彦卿也不会坐视不理。
第二步,重新认命宰相。
柴荣在深思熟虑之后,终于选出了三个人组成文官的最高集团。
清正廉洁、不爱结党的范质,忠诚有胆识、不爱结党的王溥,谦逊宽厚、不爱结党的魏仁浦。
柴荣选的三个人各有所长,但都两个共同的优点:有德行,不爱结党。
这些人既能保持对后周的忠心,又不会欺凌幼主,可以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
而最后一步,就是调整禁军。
柴荣首先提拔赵匡胤顶替张永德,担任殿前司一把手,殿前都点检。
对于赵匡胤,柴荣很放心。
赵匡胤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他的忠心柴荣看得见。
在滁州的时候,赵匡胤国事为大,因此间接害死了他的父亲。
在收复江北十四州后,李璟意识到赵匡胤日后必然成为南唐心腹大患,不惜用白金三千两贿赂赵匡胤,想借此离间他和柴荣。
然而赵匡胤却毫不犹豫地转头就把这些全都上交给了朝廷,然后一五一十地把全部过程都告诉了他。
打仗身先士卒,舍生忘死,执行他的命令从不打折扣,万事都以公家为大,还因此间接害了老爹的命,在他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个赶来的也是赵匡胤……
如此臣子,他柴荣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罢了,就将殿前司全都交给他好了。
但除了殿前司,禁军中还有侍卫司。
侍卫司一把手李重进乃是郭威的外甥,可以放心,但必要的牵制是不能少的。
于是柴荣提拔韩通为侍卫司二把手,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
韩通为人暴躁苛刻,跟谁都合不来,既不会有结党营私的可能,也可以用来牵制其他的禁军将领,制止禁军中出现某人独当一面的情况。
就这样,柴荣走完了他的“托孤三步”。
他相信,他煞费苦心弄出来的这互相牵制,互相影响的局面,一定会保住他柴家的血脉,后周的未来……
一定会……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托孤三步的致命缺陷
显德六年六月二十日,柴荣在回京后的第二十天病逝,年仅三十九岁的他带着自己还未完成的雄才大略,就这样离开了他的帝国。
在生命最后的二十天里,柴荣想到后周未来“主少国疑”的局面,绞尽脑汁地安排了他的“托孤三步”,希望能借此保住后周的未来。
六月二十一日,年仅七岁的梁王柴宗训在一众托孤大臣的带领下,于开封继位。
与此同时,赵匡胤的府邸里,江晓、赵普和赵匡义三人围坐在一起,轮流着看完了朝廷最新的官职名单。
“世宗皇帝的这‘托孤三步’倒真是煞费苦心。”江晓将名单递给赵普,微微笑了笑。
“主少国疑,世宗不可能猜不到后周的未来。”赵普飞速浏览完后,又将它递给了赵匡义。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皇帝的托孤我也见过了不少,但像世宗这样精妙的托孤安排,我倒还是第一次见,只可惜……”江晓站起身,给三人分别倒了一杯茶。
“世宗忽略了人心。”
柴荣的安排极为精妙,理论上完全可以保证后周的未来……
然而无论是再真实可信的理论,只要是牵扯到人,那就随时都会有被推翻的可能性。
而柴荣,恰恰是忽略了这一点。
“何以见得?”赵匡义放下名单,抬头问道。
“很简单,柴荣托孤中最致命的一点错误,就是文武不互制。”江晓回道。
“他重新认命的那三位宰相,对禁军没有丝毫实际的制约能力,一旦有武将造反,这三位甚至不会有丝毫的反抗能力。
其二,禁军和地方节度使之间的势力也极不平衡,柴荣想借助地方节度使的力量来震慑中央禁军,可这些节度使们个个都是人老成精。
符彦卿固然可以掌控其中的几个,但更多的都不会受制于他,更不要说是朝廷,就像当年郭威攻破开封那样,一旦发生作乱,他们不跟着一起落井下石就算好的了,还指望他们来帮着平反?
另外,禁军中的实力也很不平衡,当初你哥奉命整顿禁军,也从侍卫司中挑了一批优秀的人补充到殿前司里,如今殿前司的实力早已超过了侍卫司。
其三,柴荣这托孤三步是要三方势力互相制约,才有真正生效的可能性,一旦其中任意两方势力有合作的可能,最后一方势力的影响都将忽略不计,可谁能保证这三方势力就会真的相互制约?
不说其他人,就是你哥也和宰相王溥关系甚好,况且前几个月,杜老夫人不是帮你弟弟匡美和符彦卿的三女儿定亲了吗……”
说到这,江晓忽然愣了一下,看着赵匡义,皱了皱眉心。
“我没记错的话,好像好几年前你就和我妹妹霞定亲了吧?你俩怎么还不成亲?”
“啊哈哈!这种事不急、不急……”赵匡义有些尴尬地敷衍了过去。
他总不能说是因为霞觉得自己还年轻,所以还不想成亲这种话吧?
赵匡义不想说,江晓也没再纠结这两人之间的事,继续说道。
“总之,世宗的托孤安排中有着太多容易被人忽略的缺陷,而且每一个都是足以将后周彻底颠覆的……当然,这倒是个好机会……”
江晓的最后一句话说出,房内瞬间安静。
“你是想……”
赵普有些不确定地看着江晓,并没有把话说完,赵匡义也是皱着眉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江晓看着二人,缓缓开口:“世宗雄才大略,我一直相信他或许真的能成为那个终结乱世的明主,而他也确实有这样的才能,可是……他现在已经死了。
而新皇帝,只有七岁,在和平时代,若主少,最多也就是大权旁落,外戚参政或是宦官干政,可如今是乱世,会发生什么我想你们很清楚。”
江晓没再说,而是静静地看着二人。
乱世之中,皇帝年幼,难保不会有人觊觎皇位,到那时必然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从唐末至今,中原已经历经五代,前面四代一代比一代渣,好不容易到后周这一代终于出现了点要终结乱世的苗头,可柴荣却又忽然病逝了。
若再让那些无德无能的人篡位成功,天知道这个乱世还要持续多久!
天下从来都不缺少野心家,这种情况在未来是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