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官家言重了……”众人依然是迷糊地看着赵匡胤,不知道他究竟想说些什么。
“你们是不知道啊……”赵匡胤继续说道:“这做天子实在是太难了,还不如我当初做个节度使舒服,搞得我这从早到晚都没法睡个安稳觉……”
这话就有点点直白了,众人隐隐约约似乎明白了些什么,都睁大着眼睛看着赵匡胤。
“这还不明白?”见众人还没反应过来,赵匡胤继续暗示道:“天子这个位置,谁不想上来坐坐呢?”
这句话,就很直白了。
众人瞬间酒醒,都连忙说道:“官家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再怀异心?”
这是在急忙证明自己,但这显然不是赵匡胤要的答案。
“你们都是我的兄弟,清楚你们都是没有异心的,但如果你们手下有心怀不轨之人贪图富贵怎么办?到时一旦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就算是不想干,也不得不干了……”
“官家!”石守信抢先跪下,痛哭流涕道:“瞧我这猪脑子!还请官家可怜,给我们一条生路吧!”
在他之后,高怀德、张令铎等人也纷纷跪下哭喊,场面一度凄凉。
赵匡胤一看时机差不多了,便趁机开导道:“兄弟们,这人生在世,就如同白驹过隙一般,眼睛一闭一睁就这么过去了,那些追求富贵的人,也不过是想多积累些财富,在自己享乐的同时,也能照顾一下子孙后代。
你们何不学着他们,放弃兵权,出守蕃镇,买块好地,盖点房子,为子孙们多留些房产?或者再收一些歌女舞女,每天听听歌、看看舞、喝喝酒,多享受一下人生?
等以后我再和你们结为亲家,我们君臣之间不用互相猜忌,上下和谐,这不是很好吗?”
“官家英明!”
得,啥也别说了,众人一看赵匡胤连后路都帮他们想好了,就知道这件事只能这么定了,于是连忙齐声高呼。
“好……”赵匡胤也是松了口气,满意地笑了。
比起历朝历代那些想方设法诛杀开国功臣的皇帝,至少他们日后不会兵戎相见、不用互相猜忌,这已经算是非常好了。
……
第三百四十五章 三传约,几人知晓?
在赵匡胤那次酒宴之后,他的结义兄弟们纷纷上书请求辞去禁军将领官职。
表面上,赵匡胤还是挽留了一番才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当然他也兑现了他的诺言,这些辞去了官职的结义兄弟们全都被他分往了各地,如他所说的那般,让他们过起了富家翁的生活。
在这之后,他便按江晓之前所提议的那样,开始着手调整禁军。
借着这次的禁军将领大辞官,赵匡胤一举废除了侍卫司和殿前司的好几个重要职位:侍卫司中仅剩下高级将领中排名最末的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两个;而殿前司中也只留下了殿前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三个位置。
如此一来,曾经禁军中并列的侍卫司和殿前司便分化成了: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指挥使三个部门。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这三个部门实际上已经取代了曾经的“两司”,成为了新禁军体系中的“三衙”。
然而这三个位置的官衔却没有任何的提高,也就是说,虽然“三衙”的指挥使所做的都是曾经“两司”的一把手们所做的事,但实际上他们的官衔却是比曾经低了很多。
赵匡胤是在用这种方法,来不动声色地削弱禁军将领的地位和权威。
除此之外,他还在禁军中增设了一个名为“枢密院”的新部门,专门负责战争时期的军队调动,也就是用来分割禁军将领的调兵权。
三衙指挥使若想调动军队,必须经过枢密院的允许,而枢密院又必须经过皇帝的允许。
如此一来,兵权便又再次回归到了皇帝的手中。
其中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枢密使一职,就从天而降地落到了江晓的头上,用赵匡胤的话来说就是,上官晓不贪不腐、不恋权势、为人忠心、谦虚镇静、劳苦功高……堪称是百官之楷模,由她担任枢密使这个职位他放心得很!
而副枢密使一职则落到了赵普的头上,其实赵普的长处是在朝堂之上,赵匡胤原本就是想将宰相的职位交给赵普,可如今才是建国之初,他多少也要体谅一下那些后周老臣的心情,只好先将赵普安放在这个位置上,做为日后登上相位的跳板。
建隆二年,也就是在赵匡胤轰轰烈烈地推行他的禁军改革时,后宫里忽然传来了一个噩耗——杜太后病危了。
“……”
后宫里忙做一团,杜老夫人的寝宫里,赵匡胤、赵光义和赵光美三人都在,一众太监宫女跪在四周哭泣不断。
“匡胤、匡胤啊……”杜老夫人躺在榻上,虚弱地呼喊着。
“娘,我在这……”赵匡胤跪着上前握住杜老夫人的手,突如其来的噩耗早已让他泣不成声。
“你来啦……”感受到手心的温暖,杜老夫人勉强睁开干枯的眼皮,侧头微笑地看向赵匡胤。
“娘……”
“娘要走了,有几件事,得先和你说说……”
“娘你说,儿子都听着。”赵匡胤擦了下眼泪,低下身俯到杜老夫人的嘴边。
杜老夫人的胸口时起时停,她停了很久,才用那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吹断的声音,虚弱地说道:“一个,是你的小贺,当年你一声不吭离家出走,小贺愣是在家等了你这么多年,毫无怨言,这孩子懂事、贤惠……
小贺虽然身子骨不好,但也是给你生了个带把的,现在你做了皇帝,娘走了后,你可不能辜负人家,听到没有……”
“娘,小贺的好我都知道的,我又怎么会辜负她……”赵匡胤哭着点头,伸手拉过了一旁默默擦眼泪的贺氏。
“你知道就好……”杜老夫人欣慰地笑了笑,又接着说道:“还有匡义,让他过来……”
“娘,我在这!”赵光义急忙上前。
“老三,霞那丫头呢?让她也过来……”
“霞,娘在叫你,快过来……”赵光义急忙转身,将身后哭哭啼啼的霞给拉上前。
“小丫头长得真好看,我这老太婆看一眼就喜欢……”杜老夫人抬起干枯的手掌,摸了摸霞的头发,又扭头看向赵光义。
“老三啊,你们俩的事可不能再拖了,娘走了后,赶紧找个好日子成了,让娘也在下面乐呵乐呵,听到了吗?”
“娘,我知道……”这句话是霞说的。
“哎,好……”怜爱地看了这两人一眼,杜老夫人才看向赵光美,“你小子,争口气,多向你两个哥哥学学,知道了吗?”
“嗯……”赵光美哭着应道。
说着,杜老夫人又看向赵匡胤,细声说道:“还有小妹的事,你这个做哥哥的也得多操点心,娘知道你忙,但有时间也要多看看家里人……”
“儿子知道……”
“嗯……”似乎是有些累了,杜老夫人拉着赵匡胤的手,平躺在榻上,眼睛半睁半闭。
“匡胤,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坐上这个皇位吗?”良久,杜老夫人才幽幽问道,此时她的意识似乎已经快到了弥留之际,语气也是忽轻忽重。
“儿子知道,那是祖宗积了德,是他们保佑了我,儿子才能有……”
“瞎说,尽说些鬼话来骗娘……”杜老夫人打断了赵匡胤的话,喘着气,紧紧握着赵匡胤的手道:“那是世宗皇帝的孩子太小,坐不稳这个位置,才落到了你小子的手里,知道吗?”
“儿子知道……”
“知道就好……所以,匡胤啊,这一国之君,还是得由年长的人来做,才不会被别人给抢了,懂不懂?
德昭那小家伙娘很喜欢,但他终究还是太小了,所以,娘要让你答应娘一件事……”
“娘你说,我都答应你……”
“如果你哪天出了意外,娘要你、要你……”杜老夫人手上的力量忽然大了许多,抓得赵匡胤的手都感觉有些疼。
“要你把这个位置,传给老三!”杜老夫人看向了赵光义。
赵匡胤和赵光义同时一愣。
而在一旁的江晓和赵普同样也是一愣。
“娘,你这……”
“老三你闭嘴。”
赵光义急忙想要开口,却被杜老夫人直接打断,或许是最后的回光返照,此刻的她忽然之间看起来好多了,脸色略显红润,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将死之人。
“老三之后,你又传给老四!”
“这……”赵光美也愣住了。
“老四之后,你再传回来给德昭!”似乎是已经摸到了鬼门关,杜老夫人微喘着气,回过头看着赵匡胤,有些急切地说道。
“老二,说,你之后,位置传给谁?”
“传、传给光义……”赵匡胤顶不住杜老夫人的目光,只好顺着她的意思说下去。
“老三你呢,你之后又传给谁?”
“传给四弟……”
“老四!”
“我再、再传回给德昭……”
“好……”见三个儿子都按照自己的心意说了,杜老夫人终于满意地笑了,目光瞥到一旁的江晓和赵普。
“你们两个,还愣着做什么?记下来啊……”
……
第三百四十六章 雪夜定策
杜老夫人去世后,赵匡胤下令,由皇弟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加封晋王。
这是一个让朝野内外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旨令,自唐末以来,由于常年战乱和政权更替频繁的原因,皇太子一礼已经荒废了很多年。
各代的政权也逐渐形成了默认开封府尹为下一任继承人的规矩。
而如今,三十多岁正值壮年的皇帝无视自己的幼子,将自己二十多岁的弟弟认命到这个极为特殊的位置上,这是想要表达什么?
对此,赵匡胤并没有任何解释。
他不说,大家伙儿也不敢问啊……
与此同时,和赵光义一同出现在天下人的视野中的,还有皇帝的另一个弟弟:魏王赵光美北上潞州,担任潞州防御使。
潞州,就在大宋和北汉的边境上。
“哒!哒!”
夜晚,天上飘着些雪,地上已经积满了薄薄的一层,江晓提着一些菜食,和霞一起出门,走过右边的晋王府后,停在了更右边的魏王府前,抬手轻轻敲了敲门。
“嘎吱。”
大门被拉开,一个小丫鬟探出头来,一看门外的江晓,差点蹦起三丈高。
“枢枢、枢密使大人?!您等会儿!奴婢马上就去通知夫人……哎哟!”
小丫鬟匆匆忙忙地转身,咚的一下撞到了已经过来的符氏。
“夫夫、夫人……”
“你先下去吧。”让小丫鬟离开,有点点憔悴的符氏对着江晓轻轻行了个礼,“上官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不用这么客套。”江晓把手上的菜食递给符氏,微微一笑道:“我想着匡美去了潞州,怕你心里不舒服,就来看一看你。”
“守心兄有心了,匡美他能有这样的想法,我高兴还来不及……”符氏低下头,轻轻回道,这时江晓才忽然发现,她的腹部好像略微有些凸起。
或许是杜老夫人临终之前的话起了作用,在杜老夫人的葬礼结束之后,赵光美主动向赵匡胤要求去了北方,而且还是去和北汉最前线的潞州担任节度使。
看来,这家伙也终于有心要争口气了……
甚至于把自己的妻子都留在了家中,一副要是不做出点什么来,我就不回家了的样子,完全就和当初的赵匡胤一个模板啊……
“也罢。”江晓没再说什么,虽然赵光美临走之前曾经拜托她多照顾一下符氏,但对外的身份毕竟摆在这里,她实在不太方便说些什么。
只能偶尔来串串门,或者让霞过来说说话什么的。
这样想着,江晓把霞丢在这里,自己转身回去了。
枢密使府邸的后院里,赵普蹲在火炉边,手里端着碗热酒一口一口地抿着,见江晓回来,抬头瞥了一眼。
“哟,回来了?”
“这是我家。”江晓觉得她有必要纠正一下赵普这大爷一样的态度。
“我知道,我家就在隔壁,随时欢迎。”赵普点了点头,好像完全没听出江晓的意思。
“算了……说吧,来找我什么事?”略显无奈地叹了口气,江晓也坐在了火炉边。
“你这人还真是直接。”
“不是我直接,而是你只有会在有事的时候来找我。”江晓静静地看着他。
“好吧,确实是有事……”赵普放下酒碗,忽然正色道:“守心,如今天下尚未一统,你觉得我们是先南还是先北?”
“为什么突然问这个?”江晓没有直接回答。
“今天我听到宫里的消息,官家不久前曾经召侍中张永德进宫,询问先南还是先北的问题。”赵普看着碗中的酒水,眉心微皱。
张永德,赵匡胤的死党老上司,在柴荣病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