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o m 好看的小说)
任书在几案之后,脸色阴沉的可怕:“这么说来,昨日太皇太后去过永寿殿之后,就知道此事了?”
“是的,太皇太后从永寿殿归来,就开始彻查所谓的‘宫中流言’。”
“听说太后前日宴席为皇帝找了个皇后?”说道这里任书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接着有些急切问道:“我们的人还没有启动吧?”
“大人吩咐过,一切等潘果完成之后再行开始。”
任:“妙招,这个小皇后才是破局的关键!”心中暗暗想着:“要是没有这个吕家的皇后,就算潘七子已经被清理,计划还是可以照常启动。天长日久,就不怕那老太婆不生戒心。”
毛雄听的不明所以,道:“大人,如今潘七子已经被贬,我们该当如何?”
“真是可惜,我竟没看出那年纪轻轻的太后会有如此心机,可是宫中的计划尚未开始,她是如何得知此事的?那些流言又是哪里放出来的?”任书思来想去,依旧不得要领。
耳畔听得似有声响,任书“恩!”的随便应了一声,随即回过神来,看向毛雄,问道:“啊,你再说一遍。
毛雄只得复述道:“大人,如今潘七子已经被贬,我们该当如何?”
“潘七子心中恨透了太皇太后,是不会牵扯出其他人的,何况她只知是齐王与她联系,不足为虑。”
任:“倒是潘果,此人已经见过了你的样貌,不可再留。”说罢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之色。
……
潘果请了好几天假,每日里都在等待着月关的消息。
今天下午,潘果第一时间得到了潘七子迁永巷,淮阳王之国的消息,再也不敢呆在宫中,赶紧出城回到关押楼谦的老宅想向齐王求援,看守楼谦的卫士又匆匆禀报毛雄,这才是任书第一手消息的来源。
张辟疆知道,老宅内的卫士单凭身手而言,肯定不是潘果可以招揽的。所以早在刚刚查到这栋民居之时,张辟疆就下令密切注意里面所有人与外界的联系。
随即,潘果进入老宅和卫士联系毛雄的各种消息也传到了张辟疆的手中。
跟踪了两天,终于都有所收获了。不再理会潘果与楼谦的命运如何,张辟疆急忙入宫觐见。
神仙殿,前殿。
刘恭坐在塌上静静地听着张辟疆的陈述,只有当听到卫士联系的人又进入驿馆找到代王使者任书时,他的眼皮才跳动了两下,心里暗哼一声,道:“原来是他!”
张辟疆有些焦急,查来查去查到了一个诸侯王身上,真是非同小可。见皇帝一副认准了是代王的样子,忍不住提醒道:“陛下,此事尚无确实证据,单凭一个使者不足以说明什么。”
刘恭心里一惊:“是啊,我知道代王刘恒历史上会登上皇位,现在倒过来看自然可以洞悉他的阴谋和为人,可是其他人不知道啊。他隐藏的那么好,自始至终没人现此事,就足以说明他的部署是多么的完善,现在说了也不会有人相信的吧?暂时还是不要打草惊蛇为妙。”
这样想着,刘恭只能顺着张辟疆的话道:“是朕失态了,代王叔远在代地,确实不可能是他。”说完又想起自己为之不平的种种事情都与代王刘恒有关。
“既然如此,我就要让你身败名裂,再也不能欺骗世人!”
“此事到此为止,不要在追查下去了。”刘恭对张辟疆道。
“诺!”张辟疆欣然应道。他一直在害怕再查下去会牵扯出什么不可知的后果,闻言顿时如释重负。
回到家中,张辟疆立即吩咐守在那民宅四周的家将撤回,再也不愿理会那里的事情。现在已经真正成为皇帝心腹,他不希望届时牵扯出其他事情来再横生枝节。反正此计已经失败,就算是代王做的,他也再不可能有机会做第二次了。
……
是夜,城外一栋民宅失火。
幸有邻里及时救援,大火被及时扑灭。有一个热心街坊从火场里救出了那屋的主人,可惜那家主人早已死去多时被烧的面目全非。
辞别众人之后,那热心街坊含笑离开了现场。
代王使者任书第二天也离开了长安,回国复命去了。
*******************************************************
本来昨天晚上收到短信说下周还是分类强推很开心的,结果……该死的会计考试,六百多块钱就这么没了。
早上没去上课,还是要对不起那位催更的兄弟了。
四点的汽车票现在就要出门去车站,真是回家如打仗啊!
………………………………
第023章 南越王叛
危机过后,刘恭开始更加的关心政事,要知道,每一次的人事变动都可能会对后来的事情造成很大影响。
当然,尚未亲政的刘恭只能在暗中关注。
几个月后,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吕后照准并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
听到南越国这个词,刘恭就想起了现在还是蛮荒之地的百越,那可是自己后世的家乡啊。
刘恭记得,当时的南越王名叫赵佗。而之所以记得有赵佗这个人物,则是因为一次偶然听说赵佗死时有一百二十一岁,当时还颇感兴趣地去略微翻查过这个长命的南越王的资料。
赵佗:嬴姓,赵氏,名佗,是秦朝一个宗室,曾被秦始皇派去平定岭南,据说当时有五十万人,不过根据我国史书一向喜欢夸大的这个传统,刘恭还是不太相信的。
可是根据记忆,秦亡后赵佗就称王了。赵佗称王后南越不是独立一国的吗?南越国灭还是汉武帝被后世夸赞的功绩之一,怎么现在看来像是汉朝的藩属?
问明太傅王陵,刘恭才知道:汉高祖十一年,刘邦曾遣陆贾出使南越,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
“那么这次的事情会是赵佗称帝的契机吗?”刘恭跪坐在太傅王陵面前,自觉有些“先知”的想到。
果然没过多久,南越国就然传来消息:‘越王佗以“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後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为借口,兵作乱。’
五年春,消息再次传来:‘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兵攻打长沙,败数县而去。’
冷眼旁观朝野上下的一片慌乱,刘恭的心情真可谓是喜上眉梢。
自渡过去年那场阴谋之后,历史已经生了改变。刘恭就隐隐有些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使得原来的历史产生严重的偏差,使得之后将会生的事情改变的面目全非。
“看来历史的大方向并没有因我而改变,该生的还是生了。”这是刘恭听见赵佗称帝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
……
永寿殿,前殿。
不止刘恭一人有着心事,太后张嫣也有一件心事——宣平侯张敖又病了。
为什么说是“又”病了呢?
宣平侯张敖是太后张嫣和鲁侯张偃生父,高祖时蒙冤被剥夺了赵王之位,获释后封为宣平侯,也许是牢狱,也许是心情的缘故,张敖自此之后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
本来小病小灾的也没什么,大家都习惯了,可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宣平侯张敖就病的卧床不起了。
这可急坏了太后张嫣,她已经失去了母亲,失去了舅舅,实在不愿意再失去一位亲人了。
刘恭在一旁看着太后张嫣情绪低落的模样,直恨不得以身相代,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劝解。
想了半天如何措辞仍是不得要领,只得小心翼翼注视着太后张嫣的表情,道:“太后不必太过担心,朕已下令少府派遣得力太医前往宣平侯府医治,不治好宣平侯就不许他们回来。太医一定会尽力医治宣平侯的……”刘恭话未说完,见太后张嫣的眼眶里又开始积蓄起了泪水,也觉得自己好像说的太悲观了,急忙停住话头改口道:“朕是天子,天子无戏言,朕说宣平侯会痊愈他就一定会好起来的,太后不相信朕吗?”
听他说的有趣,太后张嫣“扑哧”一笑,道:“陛下说的自然是真的,天子无戏言嘛!我相信你就是了。”
见这招有效,刘恭继续强词夺理道:“太后还是不信朕,不然怎么还在哭呢?”
太后张嫣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皇帝,平时一本正经的小大人模样,怎么到了我的面前就恢复了少年本性。”却是不仔细想想刘恭究竟为何如此,嘴里学着刘恭的口气应道:“我是太后,太后也是无戏言的,我说没哭就没哭。”方才的愁容立时消散了许多。
雨过天晴,刘恭顺势提出想要跟随太尉周勃学习军事。
“恭儿这么忽然想要学习军事了呢?”太后张嫣不解问道。
“朕听太傅说南越王赵佗叛乱,打下了好几座县城,太皇太后很是忧心。只要朕学会了兵法,将来可以带兵出征讨伐叛乱,太皇太后就不用这么担心了。”刘恭按照已经想好的说辞解释道。
赵佗反的真是及时啊,平白给刘恭送来一个接近周勃的借口。
“唔~恭儿其心可嘉!”太后张嫣先是点头对刘恭的想法表示赞扬,接着又道:“不过你是皇帝,不需要亲自带兵征战,只要懂得派遣大将即可。”
“朕听说高祖皇帝都曾亲自带过兵呢,朕要学高祖皇帝。”刘恭不依道。
听他把高祖刘邦都搬出来了,太后张嫣无法,心中还是对刘恭的溺爱占了上风,嘴里道:“那好吧,过几日我亲自去请太尉来教你兵法,这下满意了吧?”想着:“我亲自登门去求太尉,他应该会同意教授恭儿的吧?”
“还是太后对朕最好!”刘恭见太后张嫣终于同意,高兴的道。
不知道太后张嫣是如何向吕后解释刘恭的志向,并且在吕后的同意下见到和说服周勃的。
总之三天之后,刘恭就和他的三个“伴读”在神仙殿外的广场上见到了文帝朝的第一功臣,被无数后世的“五毛”渲染成“高祖遗言‘安刘必勃’”的太尉周勃。
五年秋八月,淮阳王强薨,谥号“怀”,以壶关侯武为淮阳王。九月,河东、上党骑屯北地。
*****************************************************
早上电脑修完网络又出了问题,静下来想了想,前面有很多人物性格没有交代清楚,有些混乱,准备回到学校再修改一下。
不会影响更新。
………………………………
第024章 无伦贾生
淮阳王刘强确实是病死的。
不过很快,就有各种不同版本的流言从淮阳王宫私底下流传出来,内容不外乎是“淮阳王刘强的非正常死亡”。
国人一向热衷于传播各类八卦,尤其是平时遥不可及的皇室消息,不管有的没的,总是要拿出来炫耀卖弄一番,仿佛这处在权利金字塔顶端的家庭已经被自己看得通透,这样方显得自己与众不同,见识广博。
召公曾对周厉王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可见八卦消息在民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乃至于无法防止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夫子也曾经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加上前面的那一句,不难想象这所谓的“川”的度是多么惊人。何况此时距“妖言令”废除已过了五六年,百姓们传播起八卦消息来就更是肆无忌惮,尽心尽力。
这其中,在民间流传的最广的小道消息是“当今皇帝非孝惠皇后嫡子,乃太皇太后取他人之子诈称孝惠皇后所出,遂无故逐孝惠长子淮阳王之国,又遣人暗害之。”
河南郡,一间酒肆。
河南郡在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汉高祖二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而淮阳国为高祖十一年所置;淮阳王宫设在陈县(今河南淮阳),两地相隔并不遥远。(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所以没几天的功夫,流言就已传到了这里。
十八岁的书生贾谊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河南郡守闻听自己的名声遣人来召,昨日贾谊已正式拜入河南郡守门下学习。
坐在酒肆里正小酒喝着,八卦听着,贾谊优哉游哉地晃动着脑袋,一副陶醉表情。
听到传言荒谬处,贾谊摇头就是一笑,“这些胡编乱造的谣言也只能骗骗那些个无知的市井小民,哪里上得了什么台面。”
那“八卦散布者”一见有人在摇头,还是个士子打扮的读书人,立升比较之心,就想在这酒肆众人面前卖弄卖弄这听来的“秘闻”,把这名士子比了下去。
此时,离始皇帝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