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现在,来到这个仙侠世界里,林晓终于有了一探蜀山世界天姥山究竟的机会。
不过,蜀山世界里的天姥山并没有立刻给林晓带来惊喜。原因也很简单,这里地处绍兴,是当年吴越就地,人烟辐辏,遍地是农田,山林也大多有主,而附近还有一个道门大派存在,那就是著名的茅山派,创派祖师乃是大汉帝国国力积累最为雄厚的景帝时人,时三茅真君得传西王母所授《太极玄真经》,后行至茅山(即句曲山)落脚,并在此处开建道场,而这一道派一直延续到了道法末世,与龙虎山并列。
此是天姥山附近第一大道门势力。
其次,这绍兴附近另有会稽山,乃是昔年禹王治水功成之后,大会诸侯,论功行赏之处,并且在此后不久,就功德圆满,被迎回了仙界三皇宫,而会稽山也修造了一座禹王墓,是为衣冠冢,供后人祭拜之用。虽如此,但是这里负责祭拜禹王的庙祝,也是累世传家,同样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虽然这些都是林晓从不同世界得来的信息,但是见过更多相似之处后,林晓对于这个世界也不敢心存侥幸,万一真的有类似的教门和家传的大巫祭存在呢?华夏自古以来最讲究的两件军国大事就是“在祀与戎”,而“祀”说的就是祭祀的祀,因而这昔年禹王墓的祭祀一直有后人在世,就应当是真实了。
正因为如此,有了两大势力的存在,林晓才对这里的地势感到惊奇,隐隐感觉所看所听的一切都那么多虚假,也许真正的天姥山被掩藏到了背后,并未现于人间呢?要不然李白诗中所云“天台四万八千丈”还要被天姥山压住,又是怎么来的呢?
海外归来,林晓已经不习惯在凡间城市落脚了,也不是别的,关键是嘴巴刁了。在小南极虽然有无数的未成妖灵的仙贝鱼虾,海蟹鱿鱼,气血旺盛,Q弹爽口,但也只不过就是一个尝鲜而已,更多的时候,还是以仙果仙酿来消遣,肚腹肠胃已经不同凡俗,即使要品尝一二凡间美食,也要提前准备一些化俗丸之类的丹药,才能免去凡间荤食的影响,所以,林晓虽然所到之处乃是人间繁华之所,却无意与其和尘同光,而是直接走进了天姥山的山林。
凡俗肉眼可见的天姥山景色秀丽,青山碧水,涧水幽潭,翠竹黄鸟,一派清幽景象,最是适合修身养性的大儒生活。
自大汉帝国南渡以来,天姥山就成了很多名士谈玄论道乃至隐居的好地方,使得这里的山林也大多有主,为南渡的各大世家瓜分。林晓入山之地,正好是天姥山山脉的正中央附近——从东海之上的舟山列岛沿着海岸向西南而行,就是象山—横山岛水道,这是天然的路标,有了它,林晓就是想迷路都不会。
如山之后,林晓并没有立即就对天姥山这个谜团进行勘察,而是随意的在山间林地里找到了几家山民,与其问路聊天之间了解天姥山的神奇之处——这里可是号称道家十六洞天之一的地方,一定会有大量的仙人传说流传。
然而令林晓失望的是,从耄耋山民嘴里听到的仙人传说,却没有一个是真的关于天姥山的,只有一个老人说道,在幼年的时候,又一次听自己的爷爷说过,故老传说中这里曾经有一次海市蜃楼般的景象出现:无数白云清雾掩映之下,霞光万道,有仙鹤飞舞,车鸾并行,声势浩大,随后就消失不见,恍若一梦。
别看老人语焉不详,但就凭这一点,林晓就能肯定,这里就是消失不见的道家第十六洞天所在!而之所以从不现世,就是有无上大能将整座洞天封印了,所以无数年来真正的天姥山盛景才无人得知,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才是一座绵延千里,而高不过千丈的不起眼的山林。
本着一个基本道理,就是洞天福地的存在,是要依靠地脉之力维持的,要找到真正的天姥山,就要先找到维系洞天的基点所在,也就是眼下这座山脉的地脉节点。令林晓惊讶的是,站在高天之上,放眼整座千里山川,本应十分粗大的自西方而来的地脉到了这里,却骤然变得狭小,与猜想不合!
按中土神州的大地龙脉走向,天姥山应当属于中土神州中部的龙脉延伸,自昆仑祖脉一路东行,过峨眉、走巫山,然后南下沿着三湘雪峰山、南岳衡山、罗霄山到武夷山,然后从武夷山再度分为南北两路,向北则是雁荡山、天台山而后就是天姥山、茅山。总不能天姥山南北的天台山和茅山地脉粗壮、人杰地灵,而到了中间的天姥山却地脉细小吧?这可是不合规律的事情。
那么唯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封印天姥山洞天的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大能,就连连接天台山和茅山之间的地脉都被这位大能一同封印进了洞天,留在外边的只剩下了掩人耳目的那一部分支流细脉。
()蜀山之玄门正宗
第285章 181天姥山洞天
怀着这样的怀疑,林晓又一时间找不到原本应当能找到的地脉主干,只能跳出天姥山,前往天台山或者还茅山,将地脉走向捋清楚了,在来算计天姥山地脉。
这两头的名山除了茅山尚有三茅真君弟子守护,还真不再有什么知名的散仙、剑仙、地仙修行,大概也是受了天姥山封印的影响。不过这样一来,倒是很方便林晓的查探。
用了一月时光,走遍了天台山和茅山,虽然一时间很没有准确计算到天姥山地脉的中心节点在哪里,却是先光顾了一次天台山灵境福地。
据说是东汉帝国明帝也就是那位梦有金身神仙如梦,开启了佛法东传的那位大汉帝国皇帝的时候,会稽这里有两人分别姓刘和姓阮的男子,入天台山采药,无意间遇到两个女子,并与两女结为夫妇,半年之后,两人思念家人,执意要归家探望,两女携侍女仆人送刘阮二人出山,结果却发现寻来问路的一个老翁竟然是自己七世孙辈,仙山宜居但凡间难过,两人再次回转天台山希望重回仙居,却不料前路云遮,再也找不到原路了。
此后两人就在当初溪水遇女仙之处安居,并形成了一个刘姓为主的村落。而林晓也恰恰就是循着天台山地脉找到了这里,并且在距离刘家村附近的溪流上游不过二十余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处禁制的存在。
在林晓眼里,这处禁制倒是十分精妙,虽然不是什么强力禁制,没有什么杀伤力,但是却具备两种功效,一个是幻境,一个是挪移,即使有人误触禁制,也不会有什么受伤之虞,同时将该人挪移处去,只一小段路程,而景色不便,这样就不会被山民无意间发现。
只不过,这处禁制却是很久很久没有出入过的痕迹了。大凡禁制法阵,一出一入之间,必然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些微影响,尤其是秘地灵境尤为如此,要知道外界的灵气浓郁程度往往是不能和灵境相比的,只要灵境开启,就会泄露一丝灵境中的灵气,而这处开启灵境的密门附近就会有异常,而大多数异常,都是该处的草木更加茂盛一些。
这处禁制所在的位置,就是如此,此地多有参天巨木,也不乏茵茵绿草,只不过与周围更远一些距离上的草木相比,也只是略微出色,并不算出挑。因此,林晓才判断,这里的禁制大约至少有八百年时光没有开启过了。联想到当年刘阮入天台的故事,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那么这里再没有禁制内的仙人出来,就应当是因为刘阮二人离去之后,里边的仙人还曾出来,但因为离山之后的刘阮二人寿终正寝,所以就断了念想。
其实也是刘阮二人身在仙府而不知,所以等二人回来,等了多年却没曾想灵境中人可不是每天都打开禁制出来的,所以因此错过了机会。而这种缘分错过了也就错过了,不会给人后悔的余地。如果这样看的话,那么当年这处灵境中,应当还有仙人存在。当然了到底是不是仙人,林晓也不知道,至少一点,那就是这里的“仙人”是不仅婚嫁的,这种情况与远古时代很相似,说不得还可以一窥远古时代的冰山一角。
以上都是林晓的猜测,毕竟嘛神话故事谁知道真假呢?
眼前的禁制并不超出现如今流传最广的三大教门的护山禁制中的挪移、迷幻这两个方面,而且其中的挪移禁制还是最简单的那种,只能移后做前,移左至右,配合覆盖的范围只有五步左右的空间禁制,十分不起眼,不过也正是这份不起眼,才使得这里数百年来都没有被人发现——这道禁制后面能开启的洞府大门连五步都不到!
这是林晓轻易地开启了禁制之后,入内看到的情况。就好像中学时《语文》课文里陶渊明那篇《桃花源记》所说的一样,这里的洞府入口也是一道狭窄的山岩裂隙,有一道细细地溪水潺潺而下,汇入了禁制外的那条稍大一些的溪流,令那条溪水过了此处禁制之后,水量大有增加。
穿过长度只有五六丈的裂隙山岩,立刻就是阳光灿烂的蓝天白云景象,远处阡陌纵横,似乎隐隐有鸡鸭鸣叫的声音,还有牛哞哞羊咩咩狗吠吠嘈杂动静,让人以为这里只是另一处山间民寨,而不是仙家洞府。
林晓也不例外,见到此情此景也是一阵恍惚,还以为真的是来到了桃花源中,只不过这里虽然看似生活气息极浓,却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出了问题,那就是没有一个真人在田间地头劳作!远处的村落里也没有一个丫髻小童往来奔跑、打闹!
走到连片阡陌近前,林晓张开法眼打量,本尊在这方面可是比第二元神更加厉害,只见额头眉间正中就好像突然点亮了一只光强度超过百万烛光的探照灯,一道激光射出,眼前的幻阵不仅完全地呈现在林晓眼前,同样也被林晓激活了:原本呈现的阡陌纵横的农田,开始了从初夏到金秋的缓缓演变……
不过激活了幻阵也没有什么,毕竟总要给主人家留下通行的道路,只要找到道路,走到幻阵背后,就能看到真实的洞府模样。
其实林晓也发现了眼前的幻阵其实也不是没有杀招在其中隐伏,但此时可不是勇闯幻阵的时候,再说了要是人家主人还在,那不是很不礼貌吗?要是此地已是无主,那么自己的东西什么时候看还不全由得自己,又有什么着急的地方呢?
绕过幻阵,或者说按照法眼中观察到的那条隐蔽的小路,林晓来到了幻阵之后的洞府大门口。两扇青铜大门高达五丈,一闪紧闭,一扇半掩,中间留出了一道两尺多宽的门缝。林晓也不推开剩余的部分,直接就从留下的门缝钻了进去。
青铜大门之后是一道两丈深的门廊,正对着门廊的是一座上雕山川河流的图画,周围一圈是无数细密的云纹、雷纹构成的边框,仔细观看之后,林晓发现这座青玉为底的玉石屏风竟然就是以这处洞府为核心的天台山地地势地形,一山一石无不栩栩如真,不差分毫,而且上面还会不时的有云烟变幻,其上的地势地形就会有轻微的改变——甚至还能看到点点细如蚊蚋的黑点在山林之间移动。
见此情景,林晓不禁大为佩服古人的智慧,这哪里是一副石刻,就简直是一副卫星地图啊,用来监视这数千里天台山,简直太有用了,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外界的一举一动,简直太方便了。
走到青玉石刻影壁所在位置,才能看得出来,这里一道向两侧延伸出去的石墙,将入宫的道路分成了两个方向,而且道路上还都有车马留下的辙印。
向左?还是向右?这是一个问题。(嗨嗨,说笑了。)
按照过去居住在四合院的习惯,正座四合院的大门一般是在东南角,向左方走,才是二门,也就是通往正堂所在主建筑的院门方向,这里虽然是仙侠世界,但是规律应该是相似的,如果往右那就应当是另一个幻境陷阱。
果然向左方走过去三十丈的地方,就是另一道大门,而这扇大门高度只有三丈多,不到四丈,材质也换成了苍黄色的原木色泽的木质大门,不过在林晓眼中,这两扇木质大门上面闪烁着点点银白色的精光——有禁制!细心感受一下,这点点银光给林晓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在引星台接引前古星空的星辰力量,没错了,这两扇木门上面的禁制应当是属于周天星辰方面的禁制。
对于这一类禁制,林晓现在可以说是整个蜀山人间界中的翘楚,在无人能超出其右。对于这样的禁制,原来的主人不可能安置主动攻击的禁制,只会是防御反击类型的,也就是说,只要不是用强硬手段直接破拆,输入相应的法力或者拥有洞府出入的钥匙,就可以不受这两扇木门的影响。只不过封闭了这么长时间的洞府,能找到大门钥匙的可能性很小了。
当然说是很小,也不是没有这个机会,相信当年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刘阮两人还是可能将钥匙随身携带的,只不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