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洪荒星辰道-第6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子儒,一众诸侯国的国主都知道这是人皇城里出来的大人物,得罪,这些国主是不敢得罪的。但这些人都在地方上称王称霸久了,逍遥惯了,如何能受得了诸多礼仪的限制?
  所以,祂们对待子儒,那是好吃好喝的供着,说什么,也是拍着胸脯答应。但事后,还是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至于先前答应子儒之事,无一人放在心上。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凡你所言,我都听着,但就是不做,这就是目前诸侯国主对子儒的态度。想要祂们尊礼,难!难!难!
  都是一群老狐狸了,反正子儒不能对他们动手,他们还怕被子儒一个文弱书生拿捏了?
  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是了,断然不让他受到半点委屈,也算是给人皇城一个交代了。
  而且,等子儒见事不可为,自然就会离开的。否则的话,继续留下来干什么?继续一事无成?
  ……
  …………
  你道子儒为何离开人皇城?还不是人皇城的大人物们受不了他,这才将他给赶了出来。
  子儒制定的礼,年轻一代倒是可以接受,但那些老辈人物,如道尊,与天常在,与道同存,如何能受得了这些礼的约束?
  但祂们也知道,子儒制定的这些礼,都是为人族好,以礼来限制心中的恶,从而倡导人人向善。所以,祂们虽不喜欢子儒的礼,但也不会出言反对,只是在一旁冷眼旁观。
  可祂们不去找子儒,子儒却来找祂们了。言其身为前辈,当起一个带头的作用,率先遵守这些礼节。
  这些人皇城内的大人物们,被子儒烦的不胜其烦,但也不敢对其出手。
  大家都知道子儒身份不简单,先不说打不打的过的问题,要是祂们真敢动手的话,怕是在出手的瞬间,就会被人皇镇压。
  所以,大家都怕了子儒,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最后没办法,联手将祂赶出了人皇城。
  言诸侯国礼乐崩坏,正是子儒大贤宣扬学说的好地方,待教化好了一众诸侯国,子儒大贤再回来教化人皇城也不迟。
  也知犯了众怒,子儒也就不在坚持,遂迈步朝诸侯国走去,开始了游历诸国的旅程。
  子儒游历的第一站,正是祂的诞生地,鲁国。对于子儒的到来,鲁侯先是惊喜。接着听闻子儒是来为家乡做贡献的,鲁侯就更惊喜了。
  齐国公姜桓成就人王的事,已经过去很久了,基本上已经在诸侯圈子里传开了。
  于是,大家都知道了,一些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就隐藏在人族之中,准备从一众诸侯之中,选取合适的人选,助他成就人王,以成自己的大道。
  鲁侯也曾幻想过这种好事落在自己的头上,毕竟,人王之位,谁不窥探?可幻想归幻想,鲁侯也是自家人知道自家的事。
  他这一身本事,撑死也就能混个伯爵当当,如今却能当上侯爵,完全是靠背后的势力出力,与他本人的能力,并无太大的关系。
  这样的他,成为公爵都费劲,如何能问鼎人王之位?
  可没曾想,命运就是如此的奇妙,这种被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辅佐的好事,直接落到了他鲁侯的头上。
  子儒出生时的种种异象,鲁侯至今还记在心里,在他眼里,子儒就是所谓的大神通者转世,且还是最顶级的大神通者。
  子儒,可是一个刚出生,就能惊动三皇五帝,当世圣皇,乃至女娲娘娘的存在。如果这样的存在,都不能算大神通者的话,拿这世间,还有谁能被称之为大神通者?
  因为知晓子儒为大神通者的转世,所以,当鲁侯听到子儒是专门回来辅佐自己成就霸业的,他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兴奋之意更是溢于言表。
  只道自己终于熬出了头,获得了天大的机缘。
  可是,鲁侯的高兴之意,并未持续多久。因为,他受不了子儒了。
  鲁侯这个人,就是二代,有着很多人都有的劣性根,贪图享乐,不求上进,算不上有多坏,但绝对说不上一个好。
  而子儒呢,就是立志将鲁侯打造成一个千古名君、道德模范,用最高的标准去要求他。首先,要改掉鲁侯贪图享乐的性子,要他重新变得有上进心。
  子儒没来之前,鲁侯是不需要处理政务的,每日吃吃喝喝就完事了。可子儒来了之后,他每日都有处理不完的事,连享乐的时间都没有了。
  也对,鲁国政事荒废了那么久,想要一下子处理完,哪里会这么容易,刚开始忙碌一点,也是正常的。
  可是以鲁侯的性子,有哪里受到了这些。
  最开始,鲁候图个新鲜,还努力了几天。可没过多久,他就固态萌发,不在奋斗,继续贪图享乐去了。
  子儒劝了几次,都被他搪塞了过去。这个时候,鲁侯也认命了,知道自己没有成为人王的机缘,哪怕上天将机缘摆在他的面前,他也无法将其抓在手里。
  他这辈子,也就这个样了,只能是混吃等死了。奋斗,那是不可能奋斗的,吃喝玩乐他不香吗?称霸一方他不快乐吗?
  为何要想不开的去奋斗?
  子儒无奈,继续劝说鲁侯。可奈何,子儒手段用尽,嘴皮子都磨破了,也是没能劝鲁侯改变心智,重新奋斗起来。
  最后,许是被子儒劝的烦了,鲁侯很干脆的表示,他这人就这样了,已经没救了,要是让他这样的人去当人王,那才是对人族最大的危害。
  鲁侯,已经自我放弃了。
  ps:我今天又更新了。
第874章 先天五太
  话已至此,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最后留下一句朽木不可雕也,子儒就愤怒的离开了鲁国。
  接下来,因为身份的缘故,子儒无论到了哪个国家,其国主对祂皆是以礼相待,照顾有佳,让人挑不出半点的不是来。
  可这非是子儒所求。子儒来此,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以礼仪、仁义为本,内圣外王,以成大同社会。
  可奈何,子儒此法虽然有用,但却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故而,诸国君不取也。
  他们更看重兵家、法家等学说,足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强大起来,从而问鼎诸侯霸主之位。
  儒家不被国君所喜,却备受一些年轻人的推崇,为此,子儒便多了很多追随者,随他一同游历诸国。
  久而久之,这些追随者便成了子儒的弟子,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弟子越来越多,号称有着三千弟子,皆是人族的精英。
  如此一来,儒家虽不被诸候国主所喜,但也因门下弟子众多的缘故,俨然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但也因为儒家势大的缘故,惹来的很多人的不喜。就比如一个杨朱的人。
  他非常的看不惯儒家,认为儒家的舍己为人,决不可取。
  杨朱的理念,与儒家完全不同。儒家以仁为本,可以舍己为人。但杨朱的理念却是“贵己”、“重生”,也可称之为“为己”。
  杨朱言:“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世人皆道杨朱一毛不拔,却是曲解了杨朱的意思,完全忘了下一句。让我损害别人为自己牟利,我不干。
  也就是说,杨朱认为,不能损人利己,也不必舍己为人,而且他号召大家都不要损害别人,也不要舍己为人。
  只要人人治内贵己,互不侵犯,人人重视自己的生命,且尊重他人的生命,天下就可以得到治理。
  而且,杨朱反对事事法先王,在他看来,一味的舍弃当今的人而去赞誉古代的先王,就像是赞誉枯槁的死人骨头一样。
  这样的观点,在人族可谓是语出惊人,毕竟当世的主流,还是以尧舜禹等先王为圣人,并且厚古薄今,以主张效法先王圣人。
  可是杨朱不这么认为,他主张建立新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为我”而不“侵物”。
  即他的“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其实,在杨朱的主张中,两个方面都是核心,人人都不应该拔一毛而去利天下,人人也不应该贪天下大利而去拔一毛。
  基于此,杨朱认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人们不应该轻视自己的生命,也不应该侵犯他人的生命。
  所以,杨朱强调极度的个人利益,而不注重国家的利益。这种思想,最终演变成了无君论,为当世所不容。
  除“贵已”以外,杨朱对于生死也有自己的看法。
  杨朱认为,生死相依,有生就有死,人生下来有贤愚、贫贱之异,但人死后一切都归为腐骨,这时他们就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就算是芜舜与桀纣也没有什么不同。
  既然如此,杨朱也就提出他的“全性保真”之道。
  所谓“全性”,就是“生既有之便当全生,物既养生便当享用之,但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
  人活于世,要顺应自然之性,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姣色”就可以了,不要贪得无厌,过度重视物质享受。
  而所谓“保真”,简而言之,就是保持自然赋予自己的真实纯粹的本性。
  “自纵一时,勿失当年之乐;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馀荣;不羡寿、不羡名、不羡位、不羡货,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
  世人只知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后一句,却少有人知晓,取一毫而损天下,亦不为也。
  不拔一毛,不取一毫,这才是真正的杨朱。
  ……
  …………
  杨朱的理念,在如今的时代可谓是极为超前的,并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但也不是说没人接受。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都能以最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能照顾好自己,不去伤害他人,就已经能算是一个好人了。
  故而,一些人倒是颇为认同杨朱的理念,但主流却是不认同,认为杨朱在妖言惑众,皆是无稽之谈。
  无君论,在这个君主当道的时代,如何能发展的起来?一时间,杨朱就成了众多诸侯国主的眼中钉,肉中刺,只觉得这人的理念非常危险。
  但杨朱他完全不在乎啊!
  他乃是大神通者的神念化身,那些诸侯国主就是再看不顺眼祂,也拿祂没办法。而杨朱,也不会在乎他们的想法。一群蝼蚁的想法罢了,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眼下,杨朱的眼里,唯有成道。
  ……
  …………
  杨朱学说兴起之后,又有墨家学说随之崛起,这墨家学说,又与杨朱学说的理念不同,完全可以说是孑然相反。
  墨家为墨翟所创,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创始人为墨翟。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反对侵略战争,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掌握自然规律等。
  这等乐于奉献的精神,对于各人的品德要求极高,其理念,更是与杨朱学派的“贵己”、“重生”完全相反。
  墨家啊,讲究奉献。
  除此之外,墨家的学说,也与儒家严重对立。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他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说来,墨翟也曾在儒家学习过一段时间,称道尧舜大禹。
  但后来因为不满儒家的学说,便另立门户,创造一对立的学问,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
  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墨家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