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夏文圣-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着父亲所言,孔宇明悟。

    “孩儿知错了。”

    他开口道,而一旁的孔平不由出声。

    “兄长,不管如何,纵使宇儿有些不对,顾锦年也不能辱圣。”

    “此事,我不服。”

    孔平出声,他没别的意思,顾锦年辱圣之事,绝对没完。

    “此事,先不能碰。”

    “等回孔家,再行商议。”

    传圣公开口,脑海当中不由回想起前几日永盛大帝说的每一句话。

    紧接着,他起身让两人再跪几个时辰。

    而后消失。

    这件事情,肯定没完。

    顾家与孔家之间的斗争,已经不是势力之争了。

    更是攀升到学术之争,他必须要打压顾锦年,让他道心崩坏。

    只不过现在盯着孔家的人太多,需要冷静几天。

    走出大堂内。

    传圣公心中滋生了许多想法。

    不过,不管如何,大夏诗会结束了。

    彻底落幕。

    只要回去,很多事情就可以实行。

    匈奴国国运被削,这不是一件小事。

    有太多事情可以做了。

    他不急。

    有的是办法。

    想到这里,传圣公也不再多想什么。

    如此,一直到了翌日。

    永盛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卯时。

    大夏皇宫。

    大殿内。

    文武百官一脸平静地站在大殿当中,如往日一般开着朝会。

    前半段的国家大事讨论完毕后。

    此时此刻,兵部左侍郎的身影出现了。

    “臣,兵部左侍郎,有本启奏。”

    随着兵部左侍郎的声音响起,一时之间,大殿众人不由将目光看向对方。

    所有人都知道,事情要来了。

    “准奏。”

    龙椅上,永盛大帝开口,语气平淡。

    “陛下。”

    “北方边境探子来报,最近半月,边境屡屡发生抢掠事件,截止昨日,已有七个村庄被抢掠钱财,其中有两个村庄被屠村,共计人口四百五十七人。”

    “边境镇守将军发来奏报,望陛下准予其率军三千,剿杀入侵贼子。”

    左侍郎开口,同时递上一份奏折。

    魏闲接过,递给永盛大帝。

    后者翻开奏折,阅读之后,面容直接冷下来了。

    “匈奴如何作答?”

    边境之地,时常发生这种事情,只是一般来说,都是劫掠牛羊钱财,屠村这种事情,有些恶劣。

    “回陛下,匈奴国回应,此事并非他们所为,而是一些匪寇所做。”

    “但边境将军回报,是匈奴人穿我大夏衣袍,乔装打扮。”

    兵部左侍郎给予回答。

    听到这话,永盛大帝没有任何反应,往年发生这种事情,都是一样的理由。

    找不到证据,的确难以进攻。

    “诸位爱卿何意?”

    永盛大帝没有回答,而是望着满朝文武,出声询问。

    此话一说。

    众大臣没有说话,稍稍思量后,礼部左侍郎出言了。

    “陛下。”

    “臣认为,边境骚乱,常年皆有,不过屠村之事,令人发指,可以让大营派出三千人,日夜巡逻,看看能否抓住这些匈奴人。”

    “若能抓住,也可以此交涉,若不能抓住,也可有效防范屠村抢掠之事。”

    礼部左侍郎开口,这是他的提议。

    然而兵部左侍郎立刻开口。

    “陛下,臣认为不妥,边境抢掠之事,的确时常发生,但抢掠银两牛羊,朝廷会补偿一些,百姓没有什么怨言,可发生屠村之事,若是还坐视不管。”

    “只怕会失边境民心。”

    “故而臣认为,应当遣派大军,暗中巡逻,若有发现,格杀勿论,边境之地,寸步不让,一来可彰显我大夏国威,二来可警告匈奴之人,若此事当真与匈奴国无关,也可有效威慑,若与匈奴国有关,我大夏也不惧。”

    兵部左侍郎出声。

    人家都欺负到脸上了,还在这里防备?

    “不可。”

    “虽此事可恨,但若是这般猛烈出击,势必会引起匈奴国强烈反击。”

    “到时候会有更多百姓遭到屠戮。”

    “应当以怀柔手段,否则一但弄不好,极有可能开战。”

    礼部左侍郎直接拒绝。

    他倒不是说怂,而是考虑边境百姓的感受,人家本身就是骑兵出名,来去自由,大夏王朝即便是派三千精锐,也不见得能做什么事情。

    你追我赶,浪费时间无所谓。

    但要真杀,到时候惹来麻烦,极有可能就是两国开战。

    “刀子都摆在脸上了,有什么怕的?”

    “打就打,陛下,臣恳请陛下,宣旨开战,我大夏王朝如今兵强马壮,此番匈奴国国运被削,更是千载难逢,借此机会,出军匈奴。”

    “到时必然举国欢呼,得此民心,一战平乱,收复失地。”

    兵部左侍郎开口,主动请求永盛大帝开战。

    此言一出,当下武将齐齐开口。

    “臣等同意。”

    今日朝会,他们本身目的就是这个,屠村之事,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看到武将集团齐齐开口。

    文官集团坐不住了。

    “陛下,决不可开战,如今国库银两不多,修缮永盛大典资金尚缺,江宁郡之难还未彻底稳定,辽州又发生干旱,西南三郡连日暴雨,毁了不少庄稼,来年收成必然锐减。”

    “还有隆中一代,发生山洪,东川平府更是发生天灾,各处都需要银两拨救,一但开战,若无绝对胜算,大夏王朝无法承受。”

    “还请陛下三思。”

    礼部左侍郎开口,将一桩桩事情说出来。

    “请陛下三思。”

    其余文官纷纷开口,除了李善沉默不语,其余文官都开口制止。

    龙椅上。

    永盛大帝有些沉默。

    他扫了一眼满朝文武,过了片刻,这才缓缓出声。

    “着兵部预备战争,倘若事态严重,做好战争准备。”

    “户部严收粮草,控制全国粮价,不可发生哄抢之事。”

    “工部清点军需物,运输部分前往北方。”

    永盛大帝开口,他没有直接答应作战,但这个预备战争,却瞬间惹来一片哗然。

    “陛下,不可啊。”

    “陛下,万万不可。”

    “此战不可打,否则大夏将被拖垮。”

    几个尚书急了,直接跪了下来,求着皇帝改变主意,尤其是何言,更是哭丧着脸道。

    “一但开战,粮草军需便是天文数字,三军犒赏之后,国库直接空虚,永盛大典十年内都不能完工,各地天灾人祸,就无银拨款,请陛下三思啊。”

    何言开始算账,他是户部尚书,只能拿这个来说事了。

    “朕没有同意开战。”

    “但备战不可阻,少在这里给朕哭穷。”

    “匈奴人都欺在朕头上了,倘若永盛大典不完工,可以换回十二城,朕未尝不答应。”

    “此事就这样定了。”

    “至于是否开战,三日后再议。”

    “退朝。”

    永盛大帝冷笑不已。

    提起打仗就哭天喊地,银子不够银子不够。

    这下面的官员,那个不是背地里吃的满嘴是油?虽然大方向没有错,何言所说的也是事实,可说千道万,不打仗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是一但战争开始,国内会有动荡,会影响钱财流通等等一系列问题。

    如此一来,这帮人也会受到影响。

    站在他们的角度上,不打仗是一件好事,国内太平,风调雨顺,大家都赚钱,你好我好大家好。

    可那些百姓呢?

    边境的百姓就可以忍辱负重?

    至于打仗会影响境内百姓,这更是天大的笑话,这些官员想要贪赃枉法不就是靠着安稳年代吗?

    真打仗了,反而不敢乱来,攘外必先安内,上上下下都是眼睛盯着你。

    永盛大帝也在考虑中。

    只是看到这帮人如此嘴脸,这才有气,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跟自己那个外甥比,都是废物,一个个都是趴在大夏王朝的吸血蛆。

    永盛大帝走了。

    留下面面相觑的文官,武将们则一个个大喜过望,虽然他们知道,皇帝没有完全答应,可最起码有这个想法就是好事啊。

    真要开战,他们的权力可以得到提升,在朝堂之上就更有说话权力了。

    未来一定是文官吃香,这一点他们知道。

    可乘着自己现在还有权利,完全可以把自己后代安排的妥妥当当。

    对他们来说,利益很大。

    最终,百官退朝,离开皇宫后。

    杨开立刻拉着何言以及胡庸二人,前去太子府。

    让太子去劝说陛下。

    不过,朝堂内的消息,也逐渐传了出去。

    大夏意图开战,剑指匈奴,理论上这种大事,应当是传不出去的,谁传谁得死,如此大的事情,要是提前传出去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百官也不蠢,纷纷谨言慎行。

    京都内有不少悬灯司和镇府司的探子,没有人找死。

    但这消息就是传开了,不知道是谁带的头。

    消息传出后,百姓一片叫好,对京都百姓来说,打仗不是一件坏事,反正再怎么打,京都百姓还是一样过日子。

    能在京都混上一口饭的,也绝对不会因为战争苦巴巴。

    天子脚下的优势就是这个。

    一时之间,京都各处都在讨论此事,对他们而言,打是好事,打出国威。

    甚至一些戏台立刻换了曲子,都改成了关于战争的曲子。

    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次日。

    京都邸报发行,边境屠村之事十分惹眼。

    百姓得知此事,一时之间,可谓是民怒四起。

    屠村之事,违背天理,当初大夏内乱就发生了不少次屠村事件,那个时候环境问题,还可以忍让。

    如今大夏王朝蒸蒸日上,可谓是国泰民安,盛世来临,还发生这种事情,百姓如何不怒?

    一些文人墨客,更是写诗怒骂匈奴。

    起战之心,如同燎原星火一般,逐渐烧起来了。

    但消息传的太快,明显是有人在推波助澜,企图让百姓愤怒起来,从而逼迫朝廷开战。

    在酝酿情绪。

    大夏书院。

    往圣堂内。

    当京都邸报传来后,这些学子也纷纷开始咒骂不已。

    “这群匈奴,当真是畜生,我大夏盛世之时,竟然还敢屠村?当真是活腻了?”

    “恨未成将,否则我必马踏匈奴。”

    “这些匈奴崽种,若有朝一日,我为将军,直破王庭,斩王灭国。”

    愤怒之声接二连三响起。

    往圣堂内。

    顾锦年看着这份京都邸报,不由皱起眉头。

    因为这有些不同寻常。

    匈奴人应当不会这么蠢,抢掠银两钱财这是常态之事,可屠村之事,有些没必要。

    抢牛羊银两,大夏有心无力,只能多加防范,也惹不起什么是非。

    可这个节骨眼上,匈奴国屠村,这就是赤果果的挑衅大夏。

    完全没有必要啊。

    更主要的是,匈奴国的国运被削,按理说更应该夹着尾巴做人?

    搞这出做什么?

    真就不怕大夏发兵?

    大夏国库虽然银子是不多,可真要放下手头上所有事情跟你打,直取王庭有些夸张,但借此机会,夺回十二城还是问题不大的啊。

    无非是付出一定的代价罢了。

    “这群狗东西,若我皇爷爷不把他们杀光,等有朝一日,我登基后,必然亲自率兵,御驾亲征,王庭留名。”

    一旁的李基开口。

    他前几天一直在太子府,因为孔家的事情,被喊回去教育了一顿,用李基的话来说,他爹没吃饱饭,打的不算特别狠。

    昨日才重新回到学府的。

    毕竟第一次去孔家,结下梁子以后,谁都知道大夏诗会自己要与孔家争斗。

    太子喊他回去也是为了不惹麻烦,倒也是合情合理。

    此时此刻,李基坐在一旁,满脸凶狠。

    啪。

    给李基脑袋打了一巴掌,顾锦年有些轻蔑。

    “就你这个脑袋瓜,还想直取王庭?”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别净想些有的没的,御驾亲征?万一出了事,你被匈奴国活捉,大夏王朝就得完。”

    顾锦年十分认真道。

    李基这娃吧,虎头虎脑的,说聪明吧也挺聪明,但都是小聪明,真要让他指挥三军,御驾亲征,很有可能就是白给。

    运气不好被抓了,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