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夏文圣-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子唾沫四溅,彷佛身临其境一般,说的有模有样。

    “你们知道这外乡人有多少吗?听说江宁府四百多条小道,全部都是运粮的人,都想过来发财。”

    “这样一来,江宁府内的米商一个个苦不堪言,再官府的严厉禁止涨价之下,又想到再有一个月是丰收之时,担心自己的粮米变成陈米,所以与官府签订粮单。”

    “按照四两一石,全部被官府买下,这可是江宁郡郡守亲自写的奏折,昨日就送到了圣上手中。”

    “据说江宁府内,那些米商屯粮,足够江宁府百姓吃三个月,再加上外乡人送来的粮食,够吃两个月。”

    “这前前后后五个月,算上即将到来的丰收,还能再等一次丰收。”

    “朝廷已经派人去周围十九府预定粮食,而且江宁府所有主道,工部已经派人去修缮了,最多三个月就能通行,等到这个时候,朝廷也可以运粮。”

    “江宁府百姓,根本就不愁吃,再也不会饿死人了,你们现在信不信。”

    男子说到这里,深深吸了口气,说话太激动了,差点岔气。

    果然,话都说到这里,而且说的如此通透简单。

    这群老百姓怎可能还听不明白?

    他们自己换位思考一下,就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啊。

    “嘶,这个世子殿下,当真是聪慧啊,居然用这种招式,好,好,好。”

    “这样一说,我就信了,你要说突然一下降价,我绝对不信,可用这种计谋我信了。”

    “好啊,先用高价吸引周围百姓,让他们送来粮食,然后开仓放粮,这些外乡百姓,不可能在江宁府久留,他们就是过来做一笔快银买卖,如果耽误时间久了,成本耗损大。”

    “再加上我们这种老百姓也是安分守己之人,能赚大钱就赚,赚不到也不心痛,不像那些商人,一个个奸诈无比,好,好,这个计谋当真好啊。”

    “不愧是能写出千古文章之人啊,世子殿下当真是才华横溢,智慧无双。”

    “这样一说的话,之前那帮读书人当真有问题啊。”

    百姓们对顾锦年的风评,几乎是一瞬间变了,一面倒的夸赞顾锦年。

    甚至对那些书生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的确有问题,好端端突然一下集结这么多人,肯定有人在暗中搞事。”

    “对对对,这样一说我也觉得,你们有没有发现,咱们什么都不知道,江宁府到底是什么情况,一概不知,他们怎么一下子就知道了?”

    “没错,还有一点就是,江宁府粮价增长,按照当时的情况,跟顾锦年有什么关系?”

    “对啊,关顾锦年什么事?就硬着去找顾锦年麻烦,这肯定有阴谋。”

    一时之间,百姓们对顾锦年的感官,直接从嚣张纨绔,变成了一心为国的受害者。

    而梅花胡同只是一个缩影。

    整个大夏京都,到处都是这样的声音。

    光说,百姓完全不信,可不知道为什么,顾锦年的策略,被直接公开了。

    理论上这种策略是不可能公开,即便是百官知道了,也不可能传到百姓耳中。

    是有人在故意散播这样的事情,将计谋公开之后,百姓们也恍然大悟。

    因为这计策无论是任何角度来看,都没有任何一点问题。

    只不过,现在麻烦最大,是京都一些读书人。

    他们成群结队,在各自家中,探讨这件事情。

    张府中。

    三四十人名儒生聚集,张赟作为代表,此时此刻,他站在人群当中,正在康慨激昂演讲。

    打算鼓动所有读书人,去皇宫喊冤,并且直接树立顾锦年十条罪状。

    要为百姓鸣冤,也要为那些同窗鸣冤。

    可就在张赟热情演说之时,几道人影快速跑来,将外面传闻全部告知众人。

    一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是顾锦年所献之策?”

    “嘶,此计当真是恐怖啊,这是阳谋。”

    “怪不得江宁府粮价暴增,原来另藏玄机啊。”

    “这般的计谋,当真是又狠又毒,把江宁府米商玩弄于鼓掌之中。”

    “这计谋,前所未闻,我想都不敢这样想,这对人心把握的太足了吧。”

    这一刻,所有书生都傻了。

    他们之所以敢聚集,要呼朋唤友去皇宫伸冤。

    主要底气还是来自于江宁府民不聊生,百姓受苦受难,拿这个当盾牌,根本无惧一切。

    可现在事情弄清楚了,的的确确是顾锦年献策,顾锦年不但献策,还完美解决江宁府粮灾之祸。

    前前后后五天时间,平定江宁府之乱。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即便他们对顾锦年充满着敌意,可当听完这计策之后,他们内心不由自主的钦佩顾锦年。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啊?”

    “还要继续闹吗?”

    有人咽了口唾沫,忍不住询问众人道。

    “还闹个屁啊,来的时候我爹特意叮嘱我,千万不要牵扯进来,镇国公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陛下也雷霆大怒。”

    “这三千四百多同窗,只怕都要倒霉,的确有人在暗中挑拨唆使,现都认罪,这些认罪的,必死无疑,其余三千四百人,可能也要遭严罚。”

    “若我等还敢闹事,陛下怎么处置我不知道,只不过顾家一定不会放过我等的。”

    “你们还敢闹吗?”

    对方开口,说起这事,神色略微难看。

    果然,此话说完,在场所有读书人都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唾沫。

    认罪认罚的全部要处死。

    其余三千四百人都要受到严罚,这就很恐怖。

    所谓法不责众,更何况是三千多读书人?只要不是发生极其恶劣的事情,估计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现在陛下要严罚,顾家也会出手,可想而知,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说明显一点,这位大夏皇帝要对文人出手了。

    “咳咳,张兄,我还有要事,就先行回去了。”

    “哎呀,李兄,一同回去,我也有要事。”

    “既然是一场误会,那愚弟先行告退了。”

    “原来是有人挑拨离间,我就说怎么感觉有些不对,我先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当下,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纷纷开口。

    他们愣是不敢继续待在这里了,生怕回头有人来查,发现他们意图不轨,一同抓走了,那岂不是血亏?

    “诸位,不用这般啊,这没什么怕的啊。”

    “诸位,诸位。”

    “你们怎么都走了?”

    看着一个个离开之人,张赟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他都做好了弹劾顾锦年的准备,却没想到事情有了如此之大的反转。

    导致人心溃散,根本无人再敢与顾锦年叫板啊。

    人走了,张赟又气又恼,最终狠狠一拳砸在柱子上,但下一刻脸色不由皱起眉头。

    有点痛。

    几乎不到两三个时辰。

    整个大夏京都莫名安静了不少,尤其是读书人,之前还三五成群,康慨激昂的辱骂顾锦年。

    现在全部没声了。

    不过没声了不代表就没事。

    悬灯司,镇府司,大理寺,刑部,天羽军,京门军,玄武军,在这一刻全城搜捕。

    但凡参与此事,或者与此事有重大关联之人,全部抓去审讯。

    浩浩荡荡的军队,一瞬间弄得人心惶惶。

    这是一场针对读书人的搜查,对于百姓来说,倒也还好,没有干扰百姓。

    至于这帮读书人被抓,也没有太苛刻,而是明面上的吓唬。

    把人抓走,然后问清楚身份,再吓几句,什么你的同党已经招了,我劝你最好自己说清楚,免得受牢狱之苦。

    能抓你肯定是有证据,没有证据不会抓你。

    你配合我,我配合你,你让我早点休息,我也不会对你太过分。

    诸如这些话,说完之后,要是还是一问三不知,就回家去。

    要是真说出点东西,那就可以慢慢说了。

    大体上还是以吓唬为主,真对这帮文人动手,也不太现实,毕竟事情不大,参与者不多,只是给文人敲一下警钟。

    别没事就乱造谣乱说话,唆使者可恶,没脑子的人更可恶,蠢的人一定是比坏得可恨。

    坏的人是有目的,站在他的立场上这样做是对的。

    可蠢的人不一样,抓了你吧,你说你不知道,完全是被带节奏的。

    说你有罪吧,没啥问题,可罚的太狠,也不人道。

    说你没罪吧,也没啥问题,可不罚你,这口气咽不下。

    所以这就要看皇帝的心思,可大可小。

    此时此刻。

    相府内。

    宰相李善,吏部尚书胡庸,礼部尚书杨开三人聚集在此。

    除宰相之外,胡庸与杨开是太子势力。

    实际上,李善也算是半个太子之人,只不过他是宰相,心里肯定是希望太子登基,但处理事情的时候,必须要秉公执行,不得参与任何党派之争。

    否则的话,他这个宰相也到头了。

    礼部尚书杨开很简单,他是礼部的,是当朝大儒,长幼之分根深蒂固,无条件支持太子。

    吏部尚书则是因为太子监国,被太子一手提拔而上。

    吏部与礼部是最大的两个部门。

    至于户部,刑部,兵部,工部,与太子没有太大关系。

    户部尚书与秦王殿下关系极好,兵部也与秦王关系极好,甚至秦王与顾家的关系也不错。

    毕竟秦王当年就是顾老爷子带出来的,逢年过节,秦王都要去顾家送礼。

    如果不是最近监国,顾家发生这么多喜事,秦王早就去了。

    刑部则完全与儒臣关系极好,而且刑部官员也不能与他们关系太好,满朝文武其实最讨厌的也就是刑部,扯到了刑部,很多事情就很麻烦。

    儒臣就不一样,他们本身就拥有御史的职权,刚好与刑部相符,走的很近。

    大夏朝廷其实就是三股势力。

    太子势力,秦王势力,还有权臣势力。

    而三大势力之上,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了。

    当然,还有一股势力。

    那就是相权。

    只是这东西,心照不宣。

    “相爷,顾锦年之策,当真是奇迹啊,我等所有人准备好的棋局,被他一篇计策,全部推翻。”

    “今日陛下雷霆大怒,我想事情要麻烦了。”

    胡庸开口,他到现在还有些沉浸在顾锦年的计策之上。

    今日,他们是准备打压武将势力,削弱顾家影响,同时让陛下大开国库,送银买粮。

    可所有的一切,全部被顾锦年一篇计策统统推翻,不仅仅是丢人现眼那么简单。

    更主要的是,计划一个都没有实行。

    “这不算什么麻烦。”

    “真正的麻烦,是接下来,陛下对江宁郡世家的态度。”

    李善开口。

    丢人现眼不算什么,哪怕朝堂之上,被镇国公怒骂一番,他也不觉得什么。

    这影响不了大局。

    可接下来的事情,他觉得才是真正的麻烦。

    “相爷的意思是说?陛下还要对那些商人下手?”

    胡庸开口,不由皱眉。

    “不止如此。”

    “如今,在陛下眼中,今日但凡弹劾顾锦年之人,都涉嫌与商贩勾结。”

    “江宁郡之事,极其蹊跷,这背后肯定有人操纵,而且极有可能是建德余孽。”

    “朝廷之中,必然也有贼心不死之人,想要复辟帝位,主张开国库,买粮救灾,都有嫌疑。”

    “只不过陛下不会对我等下手,毕竟朝堂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处理。”

    “可苗头已经显露了,陛下要敲山震虎,先杀世家,再来清算我等。”

    “两位大人还是好好想想,如何渡过此劫吧。”

    李善开口,他洞悉一切,知道皇帝到底想要做什么。

    可此话一说,两人神色微变。

    “相爷,开启国库,买粮赈灾,这是人之常情,我等也是心切灾情,陛下迁怒我等,这有些不太可能吧。”

    “我等问心无愧,也不惧此事。”

    胡庸和杨开的回答,有些截然不同。

    可李善叹了口气,望着二人摇了摇头道。

    “胡尚书,你这话跟陛下去说,跟我说没有任何作用。”

    “杨尚书,你问心无愧,可陛下怎知你有没有问心无愧?”

    他两句话,让两人沉默。

    君臣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猜忌,往往因为猜忌,被贬的被流放的被杀的,古今往来,历代历朝少吗?

    一点都不少。

    “敢问相爷,眼下该怎么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