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鲍兄,你来……”
鲍恩仁足点荷叶,一式“紫燕凌波”,飘出数丈,到了司马白的身边,讶然问道:
“老弟有发现么?想不到我还一向自诩精细,今日竟自己有了遣漏?”
司马白伸手一指道:
“鲍兄请看!”
鲍恩仁目光注处,方知司马白所指,并非红色苞蕾,而是微微低于水面的一根无花无叶残茎。
他看了一眼,目注司马白道:
“老弟以为这残茎之上,是朵红色苞蕾,我们来迟一步,叶已被人折去?”
司马白道:
“茎上是花?是叶?是白花?抑是红花?均不得而知,我只觉得这残茎断处,太以齐整,若是为风吹折,不应如此,倘系被人用刀剑等物,削断取走,则其中必有玄虚,值得研究的了!”
鲍恩仁听得连连点头,满面欣慰神色,向司马白含笑说道:
“老弟看得清而想得深,精进如此,委实难得,这种经验见识,已比任何实物,来得更有价值……这……”
他一面说话,一面微俯身形,把右手往池水之中伸去。
司马白笑道:
“是花是叶,已被人抢了先手,鲍兄还去取那一段残茎则甚?”
鲍恩仁道: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我是求证……”
话犹未毕,已从池水中,拉出一根七八尺长的笔直之物。
花茎叶茎,均不会笔直,故而司马白一眼看出,那一件东西,像是深插池泥的一根铁棍。
鲍恩仁因立身叶上,必须提气凝功,多有不便,何况手中又加了重物,遂向司马白说道:
“老弟,事情有蹊跷了,我们上岸研究……”
人随声起,飘然离地,纵回岸上。
司马白自己也随同行动,身在空中,便对鲍恩仁问道:
“鲍兄,你手中像是一根铁棍?”
鲍恩仁苦笑道:
“是根中空铁棍,但口上尚有螺,老弟明白此物用处了吧!”
这时,人已上岸,鲍恩仁遂把那根湿淋淋的铁棍,向司马白送去。
司马白接过一看,果如其言,遂向鲍恩仁含笑问道:
“鲍兄当非认为这中空铁棍以内,藏有甚么宝物?”
鲍恩仁叹道:
“铁棍显系特制,深插池泥,更非偶然,我如今且做一椿大胆假设,离题不会远了。”
司马白道:
“愿闻鲍兄高见!”
鲍恩仁道:
“我认为棍中所藏,是柄宝剑……”
司马白向铁棍的空隙中,看了一眼,目内异芒突闪,点头笑道:
“鲍兄想得可能接近事实,因铁棍空隙,属于狭扁,正是剑身形状!”
鲍恩仁继续说道:
“螺旋以上,乃是剑柄,但柄外经过精细特别伪装,看来只是池中一朵红色苞蕾。”
司马白道:
“鲍兄似乎越说越接近事实,你认为这是柄甚么剑呢?”
鲍恩仁应声答道:
“假如当真是剑,我可以肯定推断,是那柄曾为‘水月大会’标的,被称为当世第一利器的‘秋水芙蓉’!”
司马白觉得藏剑之处,既载于“秋水芙蓉图”上,而江小秋赠图之际,又曾声称这是她传家至宝,便知鲍恩仁猜得极有道理,多半接近事实……
他剑眉轩处,向鲍恩仁笑道:
“鲍兄析理高明,我来为你求证一下。”
这句话儿,到使鲍恩仁吃了一惊,看着司马白,诧声问道:
“司马老弟能求证么?你用甚么方法?”
司马白道:
“应该可以,因为我刚才看这铁棍空隙形状时,曾发现棍中并非完全中空还藏有一根什么极为细小之物?”
这话完全出于鲍恩仁意料以外,他刚“哦”了一声,司马白业已设法把棍中之物取出。
但一经取出,司马白便有点失望,因为那只是一段细细竹枝。
鲍恩仁一看司马白的脸色,便失笑叫道:
“老弟不要失望,竹枝之上,多半有人镌字,这是留书水中,不会毁损的最好办法。”
司马白注目细看,果见竹枝之上,镌有字迹……
但字迹十分简单,只有“月白风清”四字。
司马白把竹枝递与鲍恩仁,面含苦笑地,皱眉说道:
“鲍兄,无法求证的了,这‘月白风情’四字,我不懂代表了甚么意义?”
鲍恩仁接过竹枝细看,果然除了那莫名奇妙的“月白风情”之外,别无其他字迹。
司马白道:
“鲍兄,你江湖老到。推理精深……”
鲍恩仁急忙向司马白连连摇手,截断他的话头,苦笑说道:
“司马老弟莫给我高帽子戴,我根本弄不清楚这‘月白风清’四字……”
说至此处,突然“咦”了一声,向司马白看了一眼笑道:
“老弟不是为了应付金面赤衣人的第二阵‘内力玄功之战’,想在这颇为清静的‘芙蓉园’中,行行吐纳、用用功么?既有此意,不妨去到那只石舫之上,静坐入定,调气凝神,我在舫外,为你护法,等到晚间月白风清之际,看看可有甚么异动?或是触景生情,有甚妙悟?”
司马白此时心中,有情,有怒,有恨,却并无甚么“秋水芙蓉剑”被他人捷足取去的得失之心!
是情提起柳还珠,勾动他缅怀风神,伊人何在的无限相思……
怒是在那金面赤衣人的手下,受尽侮辱,碰了太大钉子,立意好好准备,在第二阵“内力玄功之战”上,略挽颜面……
恨是看见“黑钩毒蝎”想起火焚“无怀小筑”之事,意欲生擒柳明珠,才好对“瞽目天医”葛心仁老人家有所交待……
情能撩人,怒能恼人,恨能损人,唯一能把这些撩人、恼人、损人情绪,暂时抛开的方法,便是来个调气凝神,静坐行动,返虚入浑,物我两忘!
故而,鲍恩仁才一提议,司马白便立表赞成,举步向那石舫走去。
石舫分为上下两层,原本大概是园主眺景饮宴之用,如今因“芙蓉园”荒废已久,这石舫上自也乏人打扫,蛛网尘积。
司马白走到石舫上层,选张矮榻,略为拂拭尘灰,便盘膝坐了下来,调匀一口真气,缓缓周游九宫雷府,奇经八脉之间。
内家上乘妙诀,果非寻常,起初他还有点离念纷纭一心难静,但未稍多久,脸上已布满一片湛然宝光,百虑齐触,神与天会!
他在石舫的上层矮榻上,静坐用功,鲍恩仁却在石舫下层,倚栏想事。
鲍恩仁想的是甚么事呢?答案仍然是那仿佛含有无限玄机的“月白风清”四字!
他对司马白推称难解玄机之意,是要司马白尽屏思虑,好好用功。
其实,这位江湖经验极丰,心思极细的盖代神偷,早就觉得池中藏剑之事,已有可以推敲的蛛丝马迹!
江涵秋父女既然藏放传家至宝“秋水芙蓉剑”之处,绘为“秋水芙蓉”秘图,可见得绝未告诉第三人,否则,这卷秘图,还有甚么价值?
如今,其中果然似有藏剑之处,但剑已失去,则取剑之人的身份,并不难以推断!
只有两种可能,不是当初藏剑之人,便是如今拥有“秋水芙蓉图”,而参透图中机微之人,二者必居其一!
当初藏剑之人,是江涵秋,江小秋父女,江涵秋既在“水月大会”时,惨死于“天蝎童子”手下,便只乘下了江小秋姑娘。
如今拥有“秋水芙蓉图”之人,则是“小气鲁班”吴大器。
经鲍恩仁这一分析判断,似乎取去“秋水芙蓉剑”者,不是江小秋,便是吴大器。
不然,其中尚有变化!
万一,有人黑吃黑,或吴大器酒醉情迷,又把“秋水芙蓉图”遗失,落入第三人之手,则这第三人身,便毫无线索,决非鲍恩仁仅凭经验才智,所能捉摸!
在这江小秋,吴大器,以及可能有,又可能没有的“第三人”间,有没有彼相相关,可以贯通串连的线索呢?
有,那就是“月白风清”四字。
如今,鲍恩仁在石舫下层,把玩着从泥中拔起的那根藏剑铁棍,倚栏深思的,就是想这“月白风清”四字,究竟与江小秋有关?与吴大器有涉?抑或另有一位对这四个字儿关系密切的“第三人”……
若能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万般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冥心窍想之下,居然被鲍恩仁从漫天云雾中,想出了一线曙光!
不过,这似乎是种合理而不可能之事……
天下事,只要合理,便应该可能,怎么合理而不能呢?
妙就妙在此处,鲍恩仁脑中所突然闪现的一线曙光,是他想起了两句诗儿。
那是吴大器在旅邸中盗走“寒犀匕”、“追魂双绝鲁斑筒”、“秋水芙蓉图”等三宝之后,所留写桌上,被司马白发现的“风清月白鼋头渚,有人怀璧欲沉江”。
吴大器诗中有“风清月白”之语,而留在手中藏剑铁棍以内的细细竹枝之上,也镌有“月白风清”字样。
看来抢先下手,取走“秋水芙蓉剑”的,似是吴大器了?
但吴大器不可能……
一来,吴大器在“温柔乡”妓院留书,邀约自己等来此相会,必然不会故意抢先下手,把玩笑开得太以过分。
二来,吴大器分明盗宝之后,并未远飙,踪迹就在自己左近,他既知司马白仗义挥金,为小凤仙赎身等情,也不可能再有恩将仇报的不太友好举措。
三来,在池中踏叶行波,不动声色地,取走“秋水芙蓉剑”之举,需要相当功力,鲍恩仁深知吴大器的轻功,逊己尚远,他没有这等火候。
但吴大器虽不可能,却从他身上引出“第三人”。
所谓的“第三人”,便是在当世武林中,有顶尖身分的“陆地游仙”霍去尘。
吴大器“风清月白”之诗,便是为了霍去尘所留,他所盗走的“秋水芙蓉图”,自也可能曾给霍去尘过目。
于是,霍去尘便有了三大可能……
第一、霍去尘功力盖世,从池中踏叶行波,不动声色地取走“秋水芙蓉剑”,在他说来,真是轻而易举,小事一椿。
第二、“月白风清”四字,便由霍去尘身上而起,则藏剑铁棍中的枝上留字,自然可能便是这位“陆地游仙”所为。
第三、霍去尘有取剑动机,他在灶头形状的江边矶石之上,把内藏“七巧真轻”的“七巧玉”,送给司马白,司马白却就在原地,转送给“雪魂仙子”花寒玉,霍去尘虽无法阻止,但心中必盛震怒,他可能取走“秋水芙蓉剑”,对司马白表示惩罚!
有此三大可能,“陆地游仙”霍去尘似可被判定为取走“秋水芙蓉剑”之人了。
不,他虽是各种条件适合的最为可能之人,却也是最不可能之人!
因为,司马白不单目睹他沉江自绝,还沿途追杀,费尽心力!只证明霍去尘坠江以后,并为江猪江鱼等凶恶之物所伤,捞起他所著的一件血衣,证明这位“陆地游仙”,已告羽化,在武林中从此消失!
吴大器是既不够格,也无动机。
霍去尘则既有资格,也有动机,却因人已早死,根本毫无可能。
江小秋虽知藏剑之处,却与“月白风清”四字,丝毫沾不上边。
原藏剑的第一人江小秋,不可能,拥有“秋水芙蓉图”的第二人吴大器,也不可能,可能看过“秋水芙蓉图”的第三人霍去尘,更不可能!……
有可能的三个人,都不可能,其他没有可能的人,更不用说。
鲍恩仁倚栏沉思,起初是越想越觉分明,后来是越想越胡涂,想到末了,反而成了一片空白!
咦!
鲍恩仁想得紊乱不堪的神思,陡然一扫而空,心中立刻紧张起来!
这阴风惨惨,鬼气森森的“芙蓉图”中,除了司马白、鲍恩仁之外,居然出现了第三人。
普通的第三人,只会使鲍恩仁奇怪,不会使这身经百战,见识不少大大小小场面的盖世神偷为之紧张。
但这第三人有点特别,才一露面,便使鲍恩仁心中一紧!
那是一个脸上带着金色面具,身上穿着一件赤红长衫之人。
这副装束,应该是“天蝎四凶”中“天蝎神君”蔡昌。
但同样以这副装束,在“蔡家祠堂”中,与司马白比剑,使司马白大大受了一次教训之人,却又分明不是“天蝎神君”蔡昌。
如今,“芙蓉图”内,也出现了个金面赤衣的同样束装之人,他到底是不是蔡昌呢?
照说,彼此未交一语,也未动手,鲍恩仁应该无法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