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元清微就是一步跨出,脚下浮现一座虚幻的长桥,联通冥冥所在,消失在关成和黄胜面前,让二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日常求推荐,求订阅,求收藏。
………………………………
第五百四十八章 燃指以供佛(求推荐,求收藏)
“度厄道友,后面的事情就拜托你了!”元清微看了看自己的弟子,转头将一个副本世界的设定交给度厄道人,顺便将自己的弟子托付给对方。
度厄点了点头,元清微就是就是回到阴曹地府之中,借助化身的力量,将手中的舍利子击碎,然后将这里面隐藏的所有信息,全部碾碎了,传递给元清微本体。
端坐在蜀山世界太行山涵虚仙府中的元清微,猛地睁开双眼,星星点点佛光从他的眼中浮现,紧接着就是在三十六色霞光之中消散。
当然,你若是仔细观察,又会发现元清微瞳孔之中有着一对宝镜,镜面上倒影这一座一座巍峨浩瀚,广大无边的神山。
这神山直上,无所曲折,给人一种高不可量,大不可测的感觉,山中香木繁茂,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宫殿,金光、银光、水晶宝光、琉璃光从中流出,根据东南西北位置不同,分别展露出金、银、琉璃、水晶的质地。
又有七宝阶道,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阻隔内外。
‘须弥山啊!’元清微看着神山,微微叹息,心中闪过一丝丝的了然。
主世界的佛教终究是一个传承时间久远的教派,并且从诸天万界的情况看,这一个教派也是一个有着庞大底蕴和后台的势力。哪怕现在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主世界的地盘,但别人想要轻而易举的夺取他们的根基,还是不现实的事情。
这一点,诸神知道,元清微在拿到舍利子的时候,也是清楚。
所以诸神才会一次次的选择污染净土,然后一次次的切割纯化。
一方面是为了反复利用净土,抵抗灵界气息,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消弱佛教的底蕴。
将心中得到的信息整理了一下,元清微转而就是驾着遁光,向着上方山镜波寺飞去。
那里是独指禅师修行之地,是元清微打探佛门内部消息的一个好地方。
进入镜波寺中,元清微很快就是被一个小沙弥带到了独指禅师身前,比起几年前,独指禅师的气息越发微弱,甚至还有一点腐朽衰败的气息散发而出,却是肉身已经到了极致。
说句实话,以独指禅师的法力境界,他若是本身有心,只要一法力温养一下肉身,就可以恢复青春,增加一甲子的寿元。然后慢慢打磨,用不了多久,一尊地仙之躯便是完成。
但这和独指禅师本身的修行并不吻合,他的本身还处于历劫之中,平日打磨法力,运转佛法,也是不留下些许温养肉身。
因此,独指禅师同普通人一样,有着生老病死,寿元短暂。
看到元清微,独指禅师笑道:“元道友怎么有空来我这?”
“最近突然对佛法略有兴趣,想要来找你询问一下,看什么佛经比较好。”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道友与佛无缘,何必看那佛经缘木求鱼?”
“哦?”元清微有些新奇道:“别家和尚巴不得越多人出家越好,你怎么反而劝我不要学佛?”
“你落是真心学佛,贫僧必定代师收徒,传授你佛门大法,但你如今心中已经有了大道,如何学的入佛法,佛法落入你的手中,不是化作魔法,就是化作道法。”说道这里,独指禅师拈花笑道:“我又何必浪费这些时间?有这功夫,我不如多花费一些时间,翻译经文。”
“你倒是实诚!”元清微摇了摇头,叹息道:“不过,我借阅你这的经书观摩,没问题吧!”
独指禅师依旧摇头,道:“你若非要看,也可以。不过贫僧这里倒是有一个小故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
“但说无妨!”
“话说,大概是四五百年前吧!有一个和尚,他一心向佛,每日念经、打坐、抄写经文。但比起边上的师兄弟,总是慢了一步,也总是学不会佛法精要。久而久之,他就是想到了另外一种方法——燃指供佛。”
元清微闻言,隐约猜到了独指禅师师傅误会了什么,但也没有点破,继续听他讲故事。
“第一次燃指,那和尚烧了小半截的小拇指,当天晚上就是佛法大进,几乎超越了所有的师兄弟。但他的老师并不开心,和尚很不理解,《法华经》有云: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宝物、而供养者。”
“《楞严经》亦云: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燃指供佛明明是天大的功德,为什么老师却不开心。”
独指禅师说到这里,望着元清微道:“道友知道为什么吗?”
元清微想了想道:“《未曾有因缘经》有云:徒苦烧身,安能灭罪?燃指供佛不一定是让人真的去燃烧自身供奉佛陀,或者说燃指供佛未必真的对修行有好处。那和尚自以为佛法大进,是因为燃指供佛,但其中胃肠不是因为他平日的积累。”
“道友果然悟性超绝,并且见识广博,连《未曾有因缘经》都有阅读,我们修行是为了超脱这宛如火狱一般让人难熬的三界六道,又何苦用火烧自己?”
独指禅师双手合十,叹息道:“因此,燃指供佛本身并不适合一般佛门中人修行,燃指的前提是维持住大慈悲心,无视燃烧过程当中的种种忧愁烦恼,借此感应佛陀之力。”
“可惜的是,当初那和尚不懂其中玄妙,心生妄念,总觉得自己的师傅是因为不喜欢自己,才觉得燃指供佛黑非正道。他又是一次次的燃烧自己的手指,神通虽然越发广大,但领悟的佛法精要却是越来越少,最后他被烧得只剩下一根指头。”
“这个时候,和尚已经有了通天彻地的本事,他外出斩妖伏魔,试图积攒无边功德。却不知道慈悲心,不分好坏对错,只要对方修行法力不纯,浑身气息阴晦,就是直接动手。倒也是闯出了好大的名头。”
元清微垂下目光,他已经猜出了故事的主人翁是谁,他轻声道:“敢问,最后这位禅师是如何开悟的?”
“杀人者,人恒杀之,那和尚不分青红皂白的肆意诛杀旁门魔教修士,自然也是引起一些老魔散修的注意。有心算无心之下,和尚就是差点身死道消。”
“事后,和尚虽然活了下来,但一身神通却也是十去七八,甚至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动用不了一丝一毫的,依靠乞讨而生。”
听到这里,元清微也大概猜到了后面的剧情,平淡道:“想来,禅师就是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领悟了佛法真意。”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禅师口宣佛号,略微遗憾道:“当年,贫僧行事肆无忌惮,以至于在落魄之后,无有一人相助。最终只能看着一位好心拿面团给我的施主,在我面前跌落山崖而死,期间那位施主其实是有机会爬上来的,只要贫僧能够拉他一把,他是可以上来的。”
说完,独指禅师又是叹息道:“从此以后,贫僧大彻大悟,佛法也是跟着突飞猛进,知道过去犯下的罪孽,就是许下宏愿,要轮转九世,积百万善功以作偿还。如今已经是贫僧的第八世,善功也是积蓄了八十多万,却依旧不能还清昔日因果,道友可明白其中厉害?”
“神通越大,戾气越重,若是没有足够精深的境界,必然容易经受反噬,最终求佛成求魔。”
元清微说着,就是摇头道:“禅师好意,我就心领了,但我还是想要问一下,我可否在禅师这里借阅佛经?”
“哎!”独指禅师摇了摇头,道:“贫僧事先有言,元道友若是愿意,只要听完贫僧的故事就可,自然不会妄语。只是贫僧还是希望道友能够谨慎思考一二,万万不可因小失大,为学佛法,而失了道法,最终堕入魔法之中。”
“多谢禅师关心,我自有分寸,禅师要是不放心,可以在我一旁监督,正好我对于佛经不甚了解,还需禅师指点。”
日常求推荐,订阅,收藏。
………………………………
第五百四十九章 金刚般若禅(求推荐,求收藏)
自从得了独指禅师的同意,元清微就是暂时住进了镜波寺中。
这上方山镜波寺虽然不是什么名山大寺,可作为独指禅师数世修行之地,也是珍藏了许多珍贵典籍。其中甚至还有一卷达摩祖师的真迹,以及昔日达摩祖师末座弟子归一大师的修行笔录。
通过阅读这两位留下的经文,以及大量的佛门经典,在结合得自主世界舍利子内的信息,元清微倒也是自然而然的领悟了一门金刚般若禅。
这一门禅法,倒是和元清微记忆当中一门名唤龙象般若功的密宗功法有些类似。
都是属于一等一的笨功夫,只要肯花时间,都能够有所成就,不过就和龙象般若功大多数人只能领悟龙象大力,却无法领悟般若之妙一样。
主世界修行金刚般若禅的人数量不少,但能够有所成就的却不多。
当然,这东西对于元清微而言不算什么,作为参悟元始大道的存在,以元始道心运转金刚般若禅法,没有半年的功夫,元清微便到了金刚不坏,真如不动,六相般若,菩提正法的程度。
这样的佛光,看的独指禅师越发担忧,这位老禅师也不是一般人,他虽然不知道元清微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修成一身上乘佛法,却也知道不对,唯恐元清微真的堕入魔道,就是几次劝说。
元清微也有些好奇独指禅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有些好奇的开口询问。
元清微问的非常直接,独指禅师也没有什么隐瞒。
原来,当年独指禅师做出燃指供佛,并且闯出偌大的名头后,不仅对他自己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还影响到了他的师兄弟无名。
这无名禅师原本是有名号的,并且天资卓越,是他们师傅认可的衣钵传人。但因为早年的时候,受到独指禅师修行理念的影响,走岔了路。
三百年前,更是因为试图修行大日如来法身,在采集太阳真火淬炼法身的时候过于急躁,以至于真火入心,走火入魔。
独指禅师等师兄弟无法,就是在其犯下杀孽之前,先一步将其送入轮回,然后一次次试图将其引入正道。
可无名禅师天资比起独指禅师要高绝不少,哪怕受到独指禅师的影响,入了旁门,也是修出非常高深的神通,偏执入心三寸,自身力量更是形成了一套理论,让独指禅师一次次的度化,都是功亏一篑。
因此,在见到同自家师弟同样天资卓越,“同样”放弃大道,追求神通的元清微时,就是产生了一点点的移情心态。
“老和尚你这心态可不对!”元清微摇了摇头,随意道:“我是我,无名是无名,哪怕我们有些类似,你也不应该将其感情转移到我身上……”
元清微话说到一般,看向独指禅师,诧异道:“你要得证有余依涅槃了?”
所谓涅槃,乃是佛门修行的一种特殊术语,指代的是修行过程当中的一种特殊状态,可以分为分有染污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以及无上大涅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五种涅槃的关系,在独指禅师的修行方法当中,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
在经过这段时间的阅读佛经,元清微也是大概知道了独指禅师修行功法,说白了就死《华严经》大乘菩萨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
这种修行方法,同样充满了蜀山特有的性质,独指禅师修行的所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大乘菩萨五十二阶位”的核心理念,也是炼。
十信者,乃三贤之首,万行之先。然欲从凡入圣,必以信为先导。始自信心,终至愿心,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说白了就死以自身愿力,配合信仰引渡佛光入体,然后将自身本性之光不断纯化,方便进入下一境界十住。
十往者,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位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简单来讲,就是将佛光进一步炼化,转化成自身的法力,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