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君门徒-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而为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位列垦宫,尊居丑位,执掌镬汤地狱,威张煮溃之权,七情六欲,难逃业境之分明,五体四肢,最苦风刀之拷掠,死生判注,善恶攸分。”

    化而为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位列巽官,尊居幽府,执掌铜柱地狱,威专足履之刑,辨明善恶,如日月之无私,注判姓名,若风雷之莫测。凡有众生,难逃六道。”

    化而为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位列坤宫,尊居泉曲,执掌屠割地狱。威权刀割之刑,无偏无党,赏刑罚于多劫于生,难理难明,辨枉直于四旬九日,死生展转,功德定分。”

    化而为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位列乾宫,尊居阴府,执掌火车地狱,威司运转之权,设衡石而考功过,平等无私,主夙人以判升沉,磨研有当,无私无曲,不顺不逆。

    化而为上方玉虚明皇天尊。“敕合乾元,德隆坤域,执掌普掠地狱,威张炽盛之权,三百六旬之黜陵,事事难明,一十八地狱之经由,人人战傈,凡积愆于平日,必定罪于斯时,九地轮回,三途往返。

    化而为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位尊幽都,名尊十帝,执掌罗丰之府,权衡宪法之严,有生有死,两分而入之机,无党无偏,三等幽冥之拷,他时所造,此际何逃”

    以上诸方天尊的神性职守,已体现出地府冥王之职能。为治理九幽泉曲冥府神鬼之事,遂化生十方冥王、真君。

    东方天尊化冥府一殿泰素妙广真君秦广大王,神居玄冥宫,诞辰二月一日。

    南方天尊化冥府二殿阴德定休真君楚江大王,神居普明宫,神诞三月一日。

    西方天尊化冥府三殿洞明普静真君宋帝大王,神居纠集宫,神一诞二月八日。

    东北方天尊化冥府四殿玄德五灵真君伍官大王,神居太和宫,神述二月十八日。

    东北方天尊化冥府五殿最脏耀灵其君阎罗大王,神居纠纶官,神诞元月八日。

    东南方天尊化冥府六殿宝肃昭成真君下城大王,神居明晨宫,神述三月八日。

    西南方天尊化冥府七殿等观明理真君泰山大王,神居神华宫,神诞三月二十七日。

    西北方天尊化冥府八殿飞魔衍庆真君都市大王(《十王告卜》说为九殿,而八殿“平等王”,但似与意思不合,故更改之),神居碧真宫,神诞四月一日。

    上方天尊化冥府九殿无上正度真君平等大王、神居七非官。神诞四月八日。

    下方天尊化冥府十殿五华威灵真君轮转大王,神居肃英官,神诞四月二十七日。
………………………………

南方南极长生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位仙神就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

    道教是一个追求长生的宗教,因而在其神系中,有一位主掌人寿命的天神。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位仙神就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

    古代星宿崇拜。名目繁多,而能经久不衰,且备受人们欢迎的即为寿星,对寿星的信仰自古以来就极为普遍。《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说:“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现安,故祠之以祈福寿。”《尔雅?释天》又说:“寿星,角、亢也。”角、亢二宿,是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头二宿,故郭璞注曰:寿星“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认为,在西宫狼比地有颗大星,叫“南极老人”。老人星出现,治安,老人星不见,兵起。唐代学者张守节对此解释说。“老人一星,在孤南(天狼星东南),一曰南极,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见则国命长,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反见,人主忧也。”因此对寿星出现极为关心。《汉书?天文志》曰:“南极老人,常以秋分时候之南郊。”《后汉书一仪志》又回:“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之以玉杖,哺之摩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祀老人星于国都南效老太庙。”至此,将古代的天文学与宗教结合起来考察,可以发现寿星主要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天空的某一区域,即十二次之一,范围相当于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宿;其二是指属于西宫的南极老人星,且在东汉时已把敬老活动与祭祖老人星结了起来。

    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分别为角、亢、氏、房、心、尾、箕成苍龙之形。其中角宿二星;形似羊角,故曰“角”,在东方苍龙宿中犹如龙角;亢宿四颗星,引亢直上,故曰“亢”,在东苍龙七宿中犹如龙头。现代天文学将此二宿划入室女座,其中角是一等亮星,甚为出名。其一般出现在每年五月初的傍晚低空,七点时就很清楚了。而南极老人星则划入船女座,也是一等亮星,因它处在南纬500以南,故在我国北方不易见到。但在长江以南和岭南地区,都很容易见到。它常显眼地出现在二月间晚上八点后的南方低空。以上是对寿星的二种不同说法。周秦时,祭祀的寿星实际上指南极老人星(亢宿)。但据《通典?礼四》载:“敕宜所司特置寿星坛,宜祭老人星角、亢七宿。”可见到了唐代将二者合而为祭了。

    周秦以降,寿星在历代皇朝中皆被历代帝王祀典,直至明代,国家祀典虽废,但其在民间却广为流传。如明代弹词《白蛇传》,后易名为《雷峰塔》、《义妖传》,以及后来的《三仙宝传》中,南极仙翁均作为一个好心肠的寿星出现。《白蛇传》改编成戏曲后,其中《盗仙草》一段,讲白蛇饮雄黄酒现形将许仙吓死后,遂潜入昆仑山,盗取仙草,与鹤、鹿二将神格斗不胜时,南极仙翁怜而赠以灵芝,许仙遂活。许多人均看过此剧,大多均被其场面所感动。在明代著名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第三十九卷《福禄寿三星度世》中,也专门讲述了南极星宿的故事。此外,元明杂剧中,讲述寿星的著作中还有《南极登仙》、《群仙祝寿》、《长生会》等。

    寿星的形象是明末定型的。因为先前的寿星一般是“如意莲花冠,鹤氅、牌子、玎当、白发、白髯、执圭”,与明末老人模样——白发白须、拄一弯弯曲曲长拐杖、头额长而向前隆起,即高防动的寿星——稍有差别。其根据是《后汉书?礼仪志》,书中说:“东汉奉祀老人星时,常同时举行敬老活动。对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各赐一根九尺长的鸠头玉杖,寿星的拐杖即源于此。至于拐杖的形状,《程史》卷四释曰:“凡寿星之扶杖者,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兮杖直而短,仅至半身,不祥物也。”据此可知在南宋以前,塑寿星必配一根弯曲奇特的长拐杖。对于寿星头部长而向前隆起(高脑门)的原因,据《通俗编》说:“世俗画寿星像,头每甚长”。《南史。夷貊传》载,毗骞王身长丈二,头长三尺,自古不死长颈王,画家意或因乎此,盖取其长寿之意。元明以前,常建有寿星祠或寿星坛。

    明朝以后,民间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结合起来祭祀,合称福、禄、寿,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三个福神,作为民间吉祥如意象征,故民间祝寿时,常在正屋面墙上悬挂福、禄、寿的中堂两侧面寿联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或“名高北斗,寿比南山”。

    全称“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居高上神霄玉清府,简称神雷玉府。

    对于南极长生大帝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元始天王长子之说。据道经《高上神雷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序》载:“昔太空未成,元炁未生,元始天王为昊莽溟律大梵之祖,凝神结胎,名曰混沌。混沌既拆,乃有天地。中外之炁,方名混虚。元始天王,运化开图,金容赫日,玉相如天,陶育妙精,分辟乾坤。乃自玉京上山下游。遇万炁祖母太玄玉极元景自然九天上玄玉清神母,行上清大洞雌雄三一混化之道,生子八人,长曰南极长生大帝。亦号九龙扶桑日宫大帝。亦号高上神霄玉清王。一身三名,其圣一也。”这位真王,凝神金阙,思念世间一切众生三灾八难,一切众苦九幽泉酆,一切罪魂受报缘对。又因牿劫相求,无量众苦,不舍昼夜,生死往来,如旋车轮。故真王以神通力,悯三界一切众生,即诣玉清天中元始上帝,金阀之下,礼请殷勤,乞问紫微上宫紫玉琼蕊之笈,于九霄宝箓之内,请《神霄真王秘法》一部三卷……元始上帝即敕太皇万福真君以《高上神霄玉清真长生护命秘法》传付下世。其二为元始天王第九子之说。据道经《高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元始天王“第九子位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专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统领”。同时,《高上神雷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一《元始八子封职》中对南极长生大帝的神职亦有记载,谓南极长生大帝任高上神雷玉清王,职太阳九炁玉贤君、玉清保仙王,讳棍洞,字曜华。同卷《八帝封号官职位》中亦称:“第一子任神霄玉清天王,绰霄太平应化道主大帝,遥领扶桑太阳九炁神君。
………………………………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v庶人不议v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v处士横议v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v天道v,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v诸子v,v百家v则指这些学派。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