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害怕子重师兄将此事公之于众,所以他们迫切地想要封住子重师兄的口。
“可是,陈大儒已经过世多年,他们为什么非要现在才来封口呢?
“卑职以为,肯定是眼下有人在调查陈大儒被诬陷一事,且已经快要查到了子重师兄头上。
“但是,据卑职所知,当年受人蛊惑,诬陷陈大儒的人远不止子重师兄一个。
“那么想要阻止此事重见天日的人,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去除掉调查之人才对。
“可事实上,他们却选择了最麻烦,最艰难,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方式,除掉当年知情之人。
“这便说明,正在调查陈大儒被诬陷一事的人,他们招惹不起。
“可轻而易举便能请来两名七品杀手的人,连刑部侍郎钟钧都要俯首听命的人,甚至可以命令一朝军侯的人,会惧怕谁呢?”
话到此处,方平安抬头望向高弘义道:“卑职以为,京临之内,这样的人,唯有大人您。”
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到底想说什么
其实,将自己正在调查当年陈大儒被诬陷一事,与高弘义和盘托出的决定,方平安早已准备好了。
只不过在他的计划当中,他是打算京察之后,自己圆满完成高弘义交代给他的任务,完全获取后者信任之时,再言明的。
但现在,方平安却是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发现,必须得告诉高弘义。
而这条发现,会牵扯到他自己与陈大儒冤案的关系,会牵扯到幕后之人的身份。
所以方平安沉思那会,便是临时改变了主意。
趁现在,就眼下,与高弘义摊牌。
至于他为什么认定高弘义也在调查当年陈大儒被诬陷一事,除了刚刚说的,其实还有两个也十分关键的原因。
第一,是能力问题。
当年陈大儒被诬陷冤枉一事,久远复杂,比之他们近日处理的刑部换囚案,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想调查清楚如此悬案疑案,非专门的司法机构不能为之。
而大乾之内,京临之中,具备这般能力的机构,总共只有三处。
刑部、大理寺、京兆府。
刑部之内,众多官员都已倒戈在了幕后之人旗下,他们不可能去调查本就是他们策划之事。
至于其余没有站队的刑部官员,也很难在那些人的阻挠之下,查清此案。
而大理寺,在方平安看来,太过脆弱。
以往还好,但弘运帝即位,独宠高弘义之后,大理寺的职权便是日益削减。
如果是大理寺在调查陈大儒一案,幕后之人不会这般忌惮,选择封口许慎他们。
所以,方平安以为,京临之中有能力,有底气调查陈大儒被冤一案的机构,只有京兆府。
至于御史台,不在方平安考虑范围之内。
毕竟御史台的主要职能,还是覆核与监察。
即使是三司会审之时,御史台扮演的也并非审讯的角色。
第二,则是动机问题。
之前说过,刑部大半,已是落入幕后之人手中,他们没理由去调查陈大儒被冤一案。
而以如今大理寺的权力地位,他们完全没必要去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除非是弘运帝亲自下旨,命令他们调查,他们才会有所行动。
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是弘运帝想要调查陈大儒被冤一案,他也只会交给京兆府,交给高弘义去办,而不是大理寺。
所以,反观京兆府。
在方平安看来,高弘义愿意调查陈大儒被冤一案的动机,有三个。
第一,是他自己想要调查。
从高弘义将高岚送去云鹿书院这一举动来看,高弘义对云鹿书院,对云鹿大儒还是较为敬重的。
毕竟高弘义对高岚的疼爱,方平安是有亲身体会的。
如果不是最好的选择,高弘义不会轻易交给自己的女儿。
言归正传。
或许是高弘义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当年的一些隐秘,从而发现陈大儒被冤的事实,于是便开始了调查。
这样的事情,高弘义的确做得出来。
毕竟除了心思深沉以外,高弘义本就是一个正直无私之人。
第二,正是方平安刚刚提到过的,高弘义是为了弘运帝在查。
许多年前,明帝即位之后,陈大儒便是做过一段时日的弘运帝老师。
也许正是念在这段师生之情,弘运帝不忍陈大儒含冤至今,因此让高弘义暗中调查。
第三,是方平安觉得可能性最大的一点,高弘义是为了大乾朝廷在调查。
虽然也是弘运帝下旨,但受益的却是朝廷,是大乾。
这其中的目的,方平安认为,是弘运帝想要重新启用云鹿书院。
国子监受先帝宠幸,位高权重,又是儒家出身,弘运帝或许已经压制不住他们了。
所以,只有重新启用云鹿书院,弘运帝才能在朝堂之上建立平衡的局面。
如此,弘运帝才可以更好地掌控朝廷,更好地掌控大乾。
从而毫无顾忌地大刀阔斧,实现他开辟大乾又一盛世的理想。
只是,只要陈大儒身上的污名没有洗清,弘运帝便很难真正重用云鹿书院。
且不说无端地子翻父案,易被后世之人诟病,单是国子监那些人,也会以云鹿书院居心不良为由,阻止弘运帝启用云鹿书院。
因此,唯有证明陈大儒从来没有谋权篡位的想法,弘运帝才能进行他下一步的行动。
而且,一旦案件证实,至死都未曾有过一句怨言的陈大儒,还能被冠以举世忠良的名声。
届时便是,更加地方便了弘运帝启用云鹿书院,压制国子监。
毕竟就算不是国子监陷害的陈大儒,他们也曾帮腔造势,罪责难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当方平安提起,许慎就是当年诬陷过陈大儒的一人之时,高弘义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惊讶。
这便说明,他早已知道了这点。
如果高弘义没有调查过陈大儒被冤一案,他不会知晓这般细节。
“啪啪!”
听完方平安的一席话,高弘义拍了拍手道:“倒是一场精彩的推论。
“只不过,即便本府承认本府是在调查陈大儒一案,又当如何?”
方平安拱了拱手,轻声问道:“大人可还记得,钟钧与安远侯府,为什么要陷害卑职吗?”
高弘义想了想,开口道:“不是因为你救走了许子重,还设计抓捕了他们两名七品杀手?”
“没错,正是这个原因。”
方平安颔了颔首道:“只不过他们未曾想到,卑职相救子重师兄,仅仅只是因为私交,而非发现了他们的阴谋。
“当他们派出杀手欲要除掉卑职之时,反倒让卑职对子重师兄身上的隐秘产生了兴趣。
“后来,在他们察觉卑职开始暗中调查陈大儒被冤一事,并且有了进展之际,他们便买通除怨人,制造意外,谋害卑职。
“最终,他们甚至还不惜动用了刑部三品侍郎,与一朝军侯,设计陷害卑职。
“他们做了这么多,只为了能够彻底地,置卑职于死地。
“只可惜他们还是没能想到,卑职的身后,有大人您,有太医院,还有云鹿书院。
“时至今日,又因为刑部换囚案,牵扯出了钟钧与淮易侯。
“大人还没看出什么来吗?”
话完,方平安便是意味深长地望向了高弘义。
但高弘义却是微微皱眉,沉声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方平安上前半步,凑近了高弘义些许,压低声音道:
“大人难道不觉得,那些操控这一切的幕后之人,手段过于强大了吗?”
第一百八十二章 造反
如果从一开始算起,他们先是在整个京临之中掀起风雨,以流言冤死了当时德高望重的陈大儒。
然后,又轻而易举地将许慎这位曾经的七品县令,给设计陷害,判处斩刑。
到了方平安这边,他们更是派出了两名七品武人追杀,以及一位庚字除怨人暗算。
最终,他们还让刑部联合安远侯府,令方平安无端入狱,险些被就地正法。
如今,换囚一案,不仅抓出了钟钧这个朝廷的祸害,更是牵扯出了淮易侯府。
这一切,看似没有多少关系,仿佛一团乱麻,但实际上,他们都与一个人有关。
那位隐于暗处,掌握大局,操控全部的幕后之人。
以上的这些人,全都是他的爪牙,以上的这些事,全都是他的杰作。
如果细想,完全可以发现,这一条条线索之中,其实暗含了一个足以令大乾举国震动的隐秘。
“大人。”
方平安神情无比严肃,面色极其郑重地拱手道:“从赵远的供词当中便能看出,淮易侯与钟钧之间,明显交情不浅。
“而钟钧确定了又是那位幕后之人的手下,请大人试想,淮易侯的立场会是清白的吗?
“如果淮易侯没有站在那位幕后之人身边的话,那么钟钧便不可能心甘情愿地赌上大半个刑部,只求救出宋启。
“且就算退一万步说,换囚案是钟钧念在与淮易侯的私人交情,自作主张的,可那位幕后之人会允许他这么做的。
“除非,他们与淮易侯之间已经达成了交易。
“因此,无论淮易侯是之前便加入了幕后之人那边,还是为了救出宋启才与他们妥协的,都足以表明,淮易侯已经是他们的人了。”
听到这里,高弘义似乎也是猛然回过了神来,终于明白了方平安的意思。
他眉头紧皱,神色微沉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大人应该看得出来吧。”
方平安压低声音道:“国子监,七品杀手,庚字除怨人,刑部侍郎,安远侯,淮易侯,乃至更多军侯。
“在大乾境内,收拢培植如此之多人手的人,想干什么,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
闻言,高弘义负手在书房中走了几步,忽地转头望向方平安道:“方永宁,你可知道,如果此事属实的话,我大乾或有亡国之患。”
“大人,即便是我们多虑了,但此人这般行径,无论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心也仍旧可诛。”
方平安神色深沉道:“卑职以为,他借先帝之势打压云鹿书院,扶持国子监,是想掌控朝堂。
“而培植高品杀手,联络多个军侯,则是想要掌控军队。
“不管他最终的目的是不是准备谋权篡位,但要不了多久,他便会具备这个能力。
“届时,大乾的江山稳固,将会岌岌可危。
“还请大人,早做决定。”
方平安与高弘义都非常明白,眼下的大乾正值战乱,外患未平,内忧再起的话,大乾可是真的会朝不保夕了。
其实就目前来说,最危险的,还是方平安他自己。
如果他们没有事先查出换囚案的话,那么或许京察过后,再对方平安出手的,便是淮易侯这般有实权的军侯了。
而即便如今淮易侯自身难保,可谁也不知道幕后之人麾下,到底还有几个效命的军侯。
并且,三番五次挡下幕后之人阴谋,甚至还反过来,斩去了刑部与淮易侯府这个左膀右臂的方平安,现在必然已是前者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只要京察的风头一过,那么降临到方平安头上的,将会是前所未有的凶险。
更甚者,如果幕后之人真的是在为造反做准备,那么他们对方平安的恨意,还会更加强烈。
毕竟从许慎一案开始,方平安的出现,便是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要是没有方平安,陈大儒被冤一案就很难重见天日,国子监仍旧可以一家独大。
要是没有方平安,安远侯府也不会这么快破灭。
要是没有方平安,钟钧与淮易侯更不会锒铛入狱,问罪在即。
可以说,方平安的出现,让幕后之人的计划,至少往后推迟了一年的时间。
“此事事关重大,不可慌张。”
高弘义抬了抬手,迅速冷静下来道:“现在,还是要先处理好换囚案的一应细节。
“无论事实如何,千万不能打草惊蛇,对刑部官员的定罪,也要慎重。
“要让躲在暗处的那些人觉得,我们仅仅只是在针对京察办案,而非发现了什么。
“方永宁,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想法没有?”
方平安拱了拱手,回道:“大人可还记得蛊族大闹京都?”
闻言,高弘义思索了几息,皱了皱眉,很快反应过来道:“你怀疑当初大闹京都的蛊族之人,也是他们安排的?”
方平安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