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为大都督-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在敌国的恶意中伤下,几乎所有的百姓都以为折昭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女汉子,恶罗刹之名更是家喻户晓。
  据说府州孩童啼哭之时,只要说一声恶罗刹来了,再是调皮的孩子都会吓得止住哭声,可见折昭威名的厉害。
  然当人们目睹她的真容,才知道那些谣言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原来振武军大都督折昭,竟是佳人颜如玉,容颜世无双,好一个身形娉婷,闭月羞花的美丽娇娥。
  此际缓步而来的折昭,在众人的注视下目不斜视,镇定自若,唇角蓄着云淡风轻般的淡淡微笑,然那微笑之中,却有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娇之态。
  唯有崔文卿,却不禁回想起那晚他将折昭压在身下,双唇相接的动人风情。
  她既惊怒交集又带着一丝娇羞的动人风情,恰如刀刻斧雕般深深携刻在了崔文卿的心头,再也无法为之忘怀。
  算起来折昭离开府中已有五六日未曾返回,没想到却为区区一场她并不感兴趣的诗词雅集回到府谷,实在令他大感意外。
  正在愣怔发神当儿,苏轼却用手肘暗暗撞了崔文卿一下,促狭笑道:“喂,你也是可以,看自家娘子都会发神,哈哈,折昭女魔头有那么漂亮么?”
  崔文卿一阵哭笑不得,暗忖道:我家娘子当然非常漂亮,也只有你丫不懂欣赏。


第二三九章 今晚回府吗?

  黄昏落日,胡杨林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
  这时候,折昭的目光不经意转到了崔文卿和苏轼所坐的这一边,恰如被一道闪电陡然集中,她的步子立即为之一滞,双目中露出了惊讶之色,显然没有想到会在这里碰到崔文卿。
  而崔文卿也朝着她望了过去,两人目光相接,一时之间百般滋味涌上了心头,不约而同的回想起了不久之前那个动人的夜晚。
  朦胧月色之下,两人一下一上身形紧贴,火热的嘴唇亦是紧紧的贴在了一起,彼此可闻对方急促的鼻息以及狂乱跳动的心脏。
  虽然只得短短一瞬之间,然带给崔文卿和折昭的震撼却是太深太深了。
  即便过了这么多天,此际折昭再次面对崔文卿的时候,也忍不住俏脸微微泛红,罕见的露出了一丝羞态。
  见到折昭脚步忽止,目光望向一处,府州刺史姜太东也不由顺着她的视线望了过去。
  当看见崔文卿的时候,他不禁惊讶一笑,言道:“没想到崔姑爷今日也是前来了,大都督,你刚才不是说姑爷他没空么?”
  的确,原本姜太东所邀请的是折昭和崔文卿两人一并前来赴宴。
  请柬到了折昭那里,她左思右想,却觉得自己不能这样轻而易举的绕过崔文卿的轻薄之举,于是乎也没有知会崔文卿,就这么独自前来了。
  然没想到此时却在这里不经意的相遇,实在令折昭微微觉得有些尴尬。
  也不搭理姜太东的询问,折昭莲步翩翩而去,来到崔文卿的案几前,故作冷然的问道:“夫君今晚如何来了?”言罢,她又看到了苏轼,随即明白了过来,又言道,“莫非是苏兄邀请你一并来的?”
  崔文卿站起身来,微笑言道:“非是苏兄所邀,而是因刺史大人邀请维密娘子进行表演,故而我也跟随维密娘子们一起到来。”
  “原是如此。”折昭微微颔首,然也不知为何,一时之间却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与崔文卿再聊几句,不由大感尴尬。
  还是崔文卿笑着开口道:“这几日娘子军务繁忙,旰食宵衣,数天没有返回府中,真是太过劳累了。”
  闻言,折昭暗自有些心虚,故作镇定的言道:“那三个刺客来历不明,入侵府中也不知所为何事,为求稳妥,本帅自当坐镇军营,应付一切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崔文卿还未开口,苏轼已在一旁笑着插言道:“区区三名刺客,居然让折大都督如此郑重对待,实乃太过奇怪,这可不像你的作风啊,看来这振武军大都督当久了你也……呃……”一言未了,却是折昭目光陡然扫来,满含凌厉警告之色,立即就让他话音嘎然而止。
  苏轼很懂得折昭眼神的意思,曾经的经验告诉他,每当折昭露出这个表情的时候,再是多话就会遭殃了。
  崔文卿却没有注意到折昭和苏轼之间的波谲云诡,他信以为真的颔首言道:“虽是如此,但娘子还得多多注意身体才是,不要太过劳累了,对了,今晚可要回府?”
  即是前来参加诗词雅集,折昭本就有今晚回府的打算,一听崔文卿主动提及此事,倒也免去她不少尴尬,立即顺势点头道:“好吧,今晚回府去住。”
  姜太东捋须微笑道:“大都督夫妇真是新婚燕尔,伉俪情深,数天未归家便是这般深情,实乃羡煞旁人啊!”
  折昭心头一热,俏脸也微微泛红,笑言道:“刺史大人客气,本帅与夫君数日未见多说了几句,倒是让诸位见笑了。”
  姜太东哈哈笑道:“都是真情流露,无妨无妨,对了,待会赛诗会,还请崔姑爷能够吟诗作词,留下名篇,以壮我府州名士之雄威。”
  说罢,他又望向苏轼,勉励笑言道:“苏榜眼也是同样,还请你不吝赐教,能看到你与司马状元同堂展示才华,实乃府州士子之幸。”
  苏轼笑着拱手道:“刺史大人客气,下官必定尽力而为。”
  言罢,姜太东邀请折昭前去北面尊位落座,折昭深深的看了崔文卿一眼,这才转身而去,落座在了离他们不远处的尊位之上。
  片时之后,谢助教与司马唐也是联袂而至。
  眼见是新科状元郎到来,在场士子全都忍不住欢声雷动,对司马唐报以最为热烈的喝彩之声,而司马唐则对着场内连连招手,面上带着矜持而又含蓄的微笑,立即就让诗词雅集的气氛到达了第一个高潮。
  见状,苏轼有些尴尬的轻咳一声,自嘲自笑的言道:“在下好歹也是新科榜眼,没想到刚才进来的时候居然无人喝彩,大家都将喝彩之声送给了司马唐,实在太让人伤心了。”
  崔文卿笑着安慰道:“历来第一名都满是光环,受人瞩目,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苏兄又何必耿耿于怀了。”
  “虽是如此,但区别也着实太大了一点!”苏轼显然还纠结于此。
  崔文卿笑道:“苏兄,我问你一个问题如何?”
  “文卿兄请说。”
  “你可知造出第一个字的人是谁?”
  苏轼想也不想就回答道:“那还用问,自然是仓颉。”
  崔文卿又问:“那造出第二个字的人是谁?”
  苏轼一愣,想得半天,如实回答道:“这个,史书似乎并没有记载。
  崔文卿颔首笑道:“第一人流传史书,第二人无人问津,苏兄难道还要纠结于此么?”
  苏轼明白了崔文卿的用意,不禁悠然笑开,哈哈大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下能够与文卿兄这样的高朋为友,实乃吾之荣幸!”
  站在苏轼身后的苏三自然也听到了两人的对话。
  默默思忖半响,她的双目神光微微一闪,轻笑言道:“荷叶,你家姑爷真是厉害啊,我家公子鲜少服人,却唯独对崔公子是敬佩不已。”
  听到她夸奖崔文卿,荷叶不由生出了与荣俱荣的感觉,笑道:“是啊,在我眼中,姑爷他是天底下上最厉害的人,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
  苏三心知这是荷叶对崔文卿的盲目崇拜,笑了笑倒也没有多说什么,蹙着眉头颇为不解的叹息了一声,言道:“只是……以他的才华学问见识,为何却在去岁科举场上落第不中?实在令人费解啊。”


第二四零章 歌舞表演

  雅集宴席,热闹一片。
  这时候,姜太东亲自起身绕过长案相请谢助教以及司马唐入座。
  谢助教身为今夜评判诗词的名士,加之又是国子监知名大儒,自然坐在了北面尊案。
  反倒是司马唐今夜须得作诗作词,便坐在了台下,恰好与崔文卿、苏轼相对。
  乍见崔文卿,司马唐双目中厉芒一闪,遥遥拱手道:“没想到崔公子今晚也是前来,待会还请不吝赐教。”
  崔文卿也是拱手言道:“赐教不敢当,愿与司马公子切磋一二。”
  司马唐微微颔首,便不再言语。
  苏轼轻笑言道:“文卿兄,你两情敌见面,当真是客套和气于外,明争暗斗于内啊,以在下对司马唐的了解,只怕待会他会踩在你的头上在阿昭面前展示一番,当小心应对才是。”
  崔文卿轻轻颔首道:“放心吧,我省得。”
  “需要我出手相助不?”苏轼笑问一句。
  崔文卿想了想,摇头言道:“既是情敌,那还是由我亲自应对便可,就不劳苏兄相助了。”
  苏轼已经见识过崔文卿的才华,自是不会担心,点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夕阳沉下了西方远山,沉沉暮霭笼罩大地,唯剩下一丝晚霞不舍的挂在天际,染红了半边天空。
  府州刺史姜太东站起身来,压了压手示意在场士子稍安勿躁,这才开宗明义的高声言道:“诸位才华学士,青年俊杰,我朝天子历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朝野内外均是尊重学问,崇尚学问,今日府州刺史府在此举行诗词雅集,更是为了弘扬文学,激扬风华,以示对文学的重视尊敬,今日在场的一百二十三名士子,个个都是声名遐迩之人,其中,我们更是邀请道了去岁新科状元司马唐,以及新科榜眼苏轼前来,能够与状元郎,榜眼郎同台吟诗作赋,相信大家也一定非常激动。”
  话到此处,众士子们全都轰然叫好,显然姜太东的话说到了他们心坎上。
  姜太东顿了顿,继续言道:“为示公平友好的比试诗词,这次诗词雅集也邀请道了三位嘉宾充当评委,首先是振武军大都督折昭。”
  折昭微笑起身,对着周围士子环顾抱拳。
  姜太东介绍道:“折大都督统领振武军守卫边疆,历来军务繁忙,鲜少空闲,今日能够莅临诗词雅集,实乃对我们极大的鼓励,大家别看大都督乃是武将,你们却不知道大都督以前可是国子监的学子,文学造诣自是不低,充当今晚评委适得其所。”
  许多人还是生平首次得知折昭居然还是国子监的学子,纷纷露出了惊讶之色,如此既有才华,又有武勇,还会领军征战的奇女子真是太少了,折昭果然了得。
  姜太东指着谢助教继续介绍道:“至于这一位,相信不少人都是认识,他乃国子监助教谢庆丰,亦是国子监内极富盛名的大儒。”
  话音刚落,如雷似潮的掌声顿时响起。
  谢助教连连摇手以示谦虚,面上露出了矜持的笑意。
  姜太东也不拖延,一口气的言道:“第三位评判,乃是本州别驾王中昌,而第四位评判,则由本官担任。”
  比起前两位,士子们的掌声显然稀稀拉拉许多,明显有着敷衍之意。
  唯有苏轼一幅吃了苍蝇的表情,以手抚额苦笑言道:“文卿兄啊,没想到那王别驾居然也是评判之一,咱们刚才如此开罪于他,只怕待会他会给咱们小鞋穿。”
  崔文卿毫不在乎的笑道:“咱们凭真才实学参与诗词雅集,难道还怕那王别驾暗中使坏不成?若他胆敢如此,别说是在场士子,就是刺史大人和我家娘子,也不会同意。”
  苏轼想想也对,跃跃欲试的言道:“那好,就让我们留下当世名篇,争他个第一回来,文卿兄,你可不要让我失望才是。”
  听到此话,崔文卿豪气顿生,特别是能够与苏轼这样的文坛妖孽一并比试,不由令他大感快意,满腔心思都已是落在了诗词雅集的上面。
  宴会伊始,府州刺史姜太东亲自举起酒杯邀约共饮。
  崔文卿等百来名士子轰然响应,通通举起了酒杯尽饮下肚,汩汩饮酒声不绝于耳。
  随后,身着彩衣的侍女们手捧食盘轻盈入场,犹如花蝴蝶般开始为每张座案上菜。
  崔文卿一望案几上的菜品,主菜为一盘鲜嫩美味的大河鲤鱼、一盆飘着嫩绿小葱的炖肥羊、还有一片荷叶上整齐码着的三五斤切片酱干牛肉。
  而配菜则是新鲜的时令水果,以及几张烤制得金黄酥脆的胡饼,闻之便不禁味蕾大开。
  这时,丝竹之声悠然鸣响,管弦之音轰然荡开,轻松悦耳,使人不由生出了轻松愉悦之感。
  随着音乐声响起,水池对面忽地升起了一排排的灯笼,恰如颗颗明亮闪烁的繁星冉冉上升,顿时照得木制表演高台一片灯火通明,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水池当中,真是五光十色,闪烁不止,说不出的好看,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紧接着,音乐声渐渐变得舒缓轻柔,轻轻然犹如海上生明月,隐隐然犹如雄关望大漠,琴弦叮咚之声更是犹如小溪从高山之巅奔流而下,撞击在山石上轻响不止。
  正在众人陶醉于美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