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为大都督-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不仅摇头失笑,暗骂了将洗澡水烧得这么烫的军仆几句,又开始洗澡起来。
  另一面,宁贞飞步冲入自己的帐篷之内,依旧是面如红潮,芳心乱跳,剧烈的喘息不止。
  她虽则已经为官多年,然却还是未经人事的黄花闺女,何曾见过男人的果体。
  今夜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实在给她无以伦比的强烈震撼,使得她整个人昏昏沉沉,犹如生在不切实际的梦中。
  然而,刚才那令她心惊肉跳的场景却是无比的清晰,恰如挥之不去的烟雾般久久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虽则是因为误会,然想到乃是自己主动闯入崔文卿的帐篷,宁贞便感觉到俏脸阵阵发烫,悲声一句“真是羞死了!”便将头埋入了棉被当中,犹如一只害羞的天鹅般,再也不愿意出来。
  翌日上路,宁贞脸上神色依旧冰冷,然双颊依旧是红扑扑的,望向崔文卿的眼神中也是有着几分躲避闪烁。
  见她如此模样,崔文卿大觉郁闷,暗忖道:明明是哥被她看了一个精光,吃了大亏,她怎么表现得像我轻薄了她一般,夫子说得对,真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第六八八章 论货币(上)

  从茅津渡过黄河,马队一路向北,昼行夜宿,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跋涉。
  足足行了十天,终于抵达了太原城,河东经略府经略使童州闻讯,亲自前来驿馆请崔文卿等人前去经略府赴宴。
  按道理来说,崔文卿不过是一从六品检校安抚使,是绝对没有可能让堂堂从三品的经略使纡尊降贵亲自前来延请。
  然一来童州与他关系本就熟络,二来自是看在折昭的面子,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便因崔文卿当初所提出发行国债军债之方法,为河东路凑得了大笔钱财,就连如今也依旧是府库充盈,童州投桃报李,自然特别的热情。
  来到雄阔华贵的经略府,看到琳琅满目的山珍海味,闻到清冽飘香的各种美酒,崔文卿不由生出了恍若隔世的感觉。
  也难怪,这十来日赶路一直是吃不饱住不暖,且从未进入城镇歇息,所见的全是被冰雪覆盖的连绵群山,以及蜿蜒不断不知尽头的官道。
  今天进入太原城中,见到这一幕,崔文卿自然有些难以适应了。
  与宴的除了崔文卿、苏轼一行之外,令还有童州之子童擎,以及河东银行副行长吕惠卿。
  童擎心系折昭,对于崔文卿依旧是那副爱理不理的模样,不过在他心中,却对崔文卿的人品能力非常服膺,再也没有昔日那般傲慢之色。
  至于吕惠卿,当这河东银行副行长未及一年,但已经切实体会到了银行行业所具备的得天独厚优势。
  不说别的,就拿以前他担任经略府参军的时候来说,也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而已,前去地方州郡,那些刺史知州对他也是爱理不理的。
  然而如今成为河东银行副行长却是不一样,因为河东银行其他什么都没有,就是钱多,而他吕惠卿也被誉为了河东路的财神爷,走到哪里都可谓是众星供月,即便刺史见了他,也是客客气气。
  对此,吕惠卿不由对崔文卿生出了一份感激之心,当初若不是崔文卿的提携,说不定在他被赶出经略府衙门之后,已是走投无路了。
  如此厚恩,实在难以报答。
  宴席开始,几人举杯对饮,欢笑连连。
  席间,崔文卿也没有忘记自己乃是河东银行行长,询问吕惠卿银行目前的情况
  吕惠卿一脸激动的禀告道:“崔行长,经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如今咱们河东银行在每个州每个县都已经开上了支行,负责军债国债的发行工作,另外根据你的指示,我们也开始小规模的发行纸质钱币,许多商人都通过我们的银行进行纸质钱币的兑换,都说现在携带钱财非常方便,再也不会如以前那般出现以车装银的事情发生。”
  苏轼隐隐知道河东路发行纸质货币之事,听吕惠卿这么说,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吕兄,你们银行的纸质货币面额如何?还有,百姓们评价怎样?”
  吕惠卿笑着解释道:“依照崔行长的意思,目前纸质货币共有八种面额,分别是一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二百两、五百两。商人们要进行大宗物品货款支付时,便可以拿出真金白银,在银行直接兑换银票,其后又将银票支付给对方,对方便可在当地银行取回白银。这么一来的好处不仅是钱财携带大为方便,更保障了交易的安全,免去沿途雇佣镖局之开销。”
  “至于百姓们使用银票,那就更加方便了。往常大家购买贵重货物,都需要携带大笔银子,又重又多还很麻烦,况且咱们大齐白银的开采量本就低下,许多地方仍旧使用布帛、铜钱等物进行支付,银票的推广使用,极大的解决了这些难点问题,就拿我来说,现在前去城中任何一处消费,只需要携带几张银票放入荷包便可,轻轻松松,十分方便。”
  听吕惠卿这么说,苏轼大感绝妙,笑道:“这么说来,纸质银票的发行,带来的方便实在不少,然纸质银票却太过容易仿造,不知你们是如何防伪的呢?”
  童州微笑言道:“至于防伪,那就更是简单了,只需将银票盖上河东银行的打印,便算是生效。”
  “盖上河东银行的大印就能生效了?”苏轼听得连连咋舌,望着崔文卿叹服笑道:“文卿兄,现在你这河东银行正是厉害啊,居然堪比朝廷的造币坊了。”
  崔文卿摇手笑道:“不然,说起来,纸质货币只是实物货币的替代物而已,最终稳定百价的,还是朝廷所发行的纹银以及铜币,况且每月振武军大都督府以及河东经略府给河东银行印制纸质货币都有定额,并非是我们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苏轼明白了过来,失笑道:“不管怎么说,光这银票一发行,你们就能够以几乎没有成本的简单纸张,从百姓们手中唤来真金白银,文卿兄,这一招比起横征暴敛还有厉害,而且更为厉害的是,百姓商贾全都是心甘情愿,且人人雀跃,所以说,赚钱赚到你这一步,呵呵,真是厉害啊!”
  面对苏轼的赞美,崔文卿却丝毫没有露出欣喜得意之色,神情反倒说不出的凝重:“其实以前我觐见官家的时候,曾向官家提过银票之事,官家虽不支持,但也没有表示反对,而安石相公的意思便是让我们以河东路作为试点,倘若切实可行,在将银票用作全国推广,从目前成效来看,的确非常显著,然我却一直有一个心结,那就是现在我们的货币体系实在是太脆弱了,一个不好,说不定就会激起极大的麻烦。”
  发行银票本就是吕惠卿的得意之作,听到崔文卿这么说,他顿时有些奇怪了,问道:“敢问崔行长,有何麻烦之处?”
  “还是一句话,那就是货币安全性的问题。”崔文卿竖起了一根指头,从容不迫的解释道,“百姓之所以信任纸质货币,乃是因为河东银行所代表的为振武军大都督及经略府,这两府在河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相当于朝廷,故而货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然若遇到比如说是辽国入侵、亦或是重大自然灾害时,百姓们稳定的生活条件发生改变,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开始增加,朝廷的威望受到打击,百姓们对朝廷的信任也开始下降,到得这个时候,百姓们便不会在相信纸币,而是会更加看重实物,例如粮食、真金白银这些。”
  崔文卿此话可谓非常正确,从古今中外历史诸多此内乱来说,纸质货币必定会受到强烈的冲击。


第六八九章 论货币(下)

  最够稳定物价的,唯有粮食,粮价稳则百价稳定。
  其次便为黄金,历来黄金储备都是一个国家重中之重的事情,而面对货币体系崩溃之时,也只有黄金依旧是硬通货币,放眼全世界均能通用。
  而如今大齐发行纸质货币,所缺少的就是黄金的支撑。
  就比如说倘若齐辽发生大战,百姓们肯定会第一时间前去河东银行用手中的纸质货币换取真金白银出来。
  如此一来,挤兑成风,很容易就会引起银行的崩溃以及货币体系的崩盘,故而崔文卿才未雨绸缪的提出这个问题,希望童州等人能够及时防范。
  听完了崔文卿的耐心讲解,童州露出了深思之色。
  然他毕竟不像崔文卿这般,接触过现代金融知识,只能虚心求教道:“文卿贤侄,不知你对于此事,可有什么高见?”
  崔文卿思忖半响,亢声言道:“目前在下尚有三策可以应对即将发生的货币危机。”
  童州双目一亮,颇觉振奋的言道:“好,文卿贤侄请说。”
  “最上之策,乃是朝廷公开承认银票所具备的支付作用,咱们府州发行的银票不论拿到何处,都能够从各地商号钱庄中换来银两。”
  听罢崔文卿此策,童州眉头大皱,言道:“一时半刻,要朝廷同意银票发行全国,只怕是有些困难。”
  崔文卿也知道从目前情况来看,朝廷是不可能答应银票推广发行全国,点头继续言道:“至于中策,乃是在货币体系崩塌之事,朝廷愿意出资挽救,当然,这其中就需要大笔资金了。”
  的确,能够得到朝廷雄厚的资金支持,河东路的货币体系就能够得到极大的保障。
  在他前世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国际大鳄做空港币,ZYZF当机立断,以雄厚的资金支持,才保住了香港经济。
  然听到崔文卿的话,童州依旧摇头,叹息都:“目前朝廷用钱的地方还较多,若非生死存亡之时,想要朝廷提供资金支持,谈何容易!”
  崔文卿暗叹一声可惜,脸上神色有了几分严肃,言道:“既然如此,那就是用下策了,这段时间可尽量减少银票的发行,并暗中回购老百姓手中的银票,保持真金白银的主要货币流通地位,争取将有可能的冲击将至最低。”
  见到崔文卿稍加思索就想出了三策,旁边默然而立的宁贞不由大感惊诧,不由暗忖道:没想到这小贼平日里看起来吊儿郎当,居然还能够设想出纸质银票这种东西,且还能想到办法,连河东路经略使都为之叹服,怪不得这次能够临危授命,前去隩州平乱了。
  童州想了想,点头道:“倒是着下策还算可行,本官会及时与折大都督进行商量,另外河东银行方面,还请文卿贤侄进行安排。”
  崔文卿笑道:“河东银行方面经略相公大可放心,不过目前我职司隩州安抚使,要前往隩州平定骚乱,至于河东银行的事务,就由惠卿兄全权负责便可。”
  吕惠卿早已经熟悉了银行的各种业务,听到崔文卿的吩咐,立即点头道:“好,在下一定会按照两府以及崔行长的命令去做的,尽量减小风险。”
  待商谈完货币之事,童州这才笑道:“另外还有一件事,须请文卿贤侄帮忙才是。”
  崔文卿慷之大慨,笑道:“经略相公但说无妨。”
  童州转头看了一直喝着闷酒的童擎一眼,脸上泛起了几丝无奈的笑容,言道:“犬子童擎生性顽劣,一直让本官大是头疼,倘若方便的话,本官相请文卿贤侄带他一并前去隩州历练一番,不知文卿贤侄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童擎微微一愣,随即讶然发问:“爹,你想让我去隩州?!”
  童州点头道:“不错,隩州骚乱,正是大丈夫力挽狂澜,建功立业之时,若你能够给跟随崔大人一并前去,对你来说也算是一场不错的历练。”
  童擎冷笑道:“爹爹,我知道,你是嫌我一天在太原惹祸,所以想赶我出家门而已,不要说得这么光面堂皇,我不去!”
  “真的不去?”
  “我童擎乃男子汉大丈夫,一言九鼎,说不去就不去!”
  见这逆子在客人面前这样不给自己情面,童州老脸上不由有些尴尬之色,飞快的乜了崔文卿一眼之后,这才轻咳一声,言道:“据说折大都督目前也在隩州,你若前去,倒是可以多多向折大都督学习兵法韬略。”
  “啊?昭姐现在隩州?此话当真?”闻言,童擎仿若被准确捏住了七寸的腾蛇,一席话击中他的要害,双目中顿时泛出了欣喜之色。
  听到这父子两人的对话,崔文卿为之气结,也是哭笑不得。
  童州见到童擎不愿意前去,居然拿他娘子使了一招美人计,实在是无所不用其极,看来童擎肯定是去定了。
  果然,童擎立即抱拳一拱,昂昂高声道:“父亲,既然是隩州生乱,儿乃国之良将,自当忠君为国,愿意前往。”
  童州满意的点点头,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大赞孺子可教也!
  于是乎翌日马队中又多了一个童擎。
  童擎本就是将门虎子,虽算不得娇生惯养,当也绝对算得上是骄纵霸道,整个马队除了崔文卿之外,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