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为大都督-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坏处就是友人们都以为她真的只是苏轼的书童,完全都没有想到她乃苏轼的亲妹妹,当朝兵部尚书苏洵之女。
  这样事情,连已经与她亲如兄妹的荷叶都不知情。
  倘若她真的前去指责苏轼和崔文卿,那当真有些不符合常理了。
  亦或许,该早一点揭露自己的身份,让崔文卿意识到……
  心念及此,苏凝蓦然一怔,随即面红过耳,微露羞怯之色。
  一旁,宁贞正慢条斯理的剥着一个橘子,黄黄的皮儿好似花园里盛开着的雏菊,对于两女之间小小的争执似乎是视而不见。
  这段时间,三女常常在一起闲谈聊天,即便性子有些冷淡的宁贞,也时常前来与这两个比她年龄小上不少的女子玩耍,久而久之关系倒也融洽。
  苏凝心知自己不能亲自前去寻苏轼和崔文卿的麻烦,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宁贞,问道:“宁姐姐,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宁贞掰下一个橘瓣儿丢入小口当中,香汁肆溢甜入心扉,贝齿慢慢咀嚼含糊不清的言道:“刚才听你们说,崔文卿他们准备隐姓埋名参加诗词雅集?”
  “对。”苏凝重重颔首,说起此事她就来气。
  宁贞一声冷笑,站起身来,在凉亭内慢悠悠的踱上几步,已是计上心来,转身笑言道:“你们觉得崔文卿和苏轼倘若前去,能获得吴都知的青睐么?”
  苏凝略一思忖,言道:“这些自喻为文人雅客的都知几乎都是爱才之人,阿兄文采了得,乃当代有名的文学才士,而崔文卿更是绝世大才,相信以他二人的文学功底,引起吴都知的注意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那就好办了。”宁贞将手儿一拍,笑道,“既然此二人自持文才,那干脆我们三人也组成一个诗社,前去诗词雅集上击败他们,这样一来不仅断了崔苏二人之念想,更让他们无言自容无颜见人,你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苏凝愣了愣,美目陡然就亮了起来,然她又很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原本有些明亮的眸子登时就有些黯淡了,一声轻叹道:“可是,先不论崔文卿,光是阿兄的文才就让人仰望如泰山,我们如何能够匹敌?”
  宁贞轻笑道:“传言苏家当中并非苏轼和苏辙两人才华最是高超,而是另有其人,不知苏姑娘以为然否?”
  轻轻一席话,顿让苏凝露出了惊讶之色,她睁大美目不能置信的望着宁贞,显然震惊在了宁贞的言语当中。
  宁贞微微的瞥了荷叶一眼,确保她不能听出端倪,才微笑解释道:“在下职司崔文卿护卫之前,乃六扇门副总管,本就对朝中的高官显臣负有监视探听之职,兵部苏尚书家中的情况在下也略知一二,对于苏姑娘的情况也是知晓,故才有此言。”
  苏凝恍然醒悟,这才知道原来宁贞早就知道了她的身份,只是一直没有点破而已。
  心念及此,苏凝微笑言道:“宁姐姐果然聪明,小女子以前时常跟着公子读书写字,倒也耳濡目染,文采么马马虎虎,那好吧,就算我一个。然你二人?”说完目光落在两女身上,却是有些狐疑。
  荷叶明白了她的意思,连连摇手摆头道:“不行的不行的,那些作诗作词我可不会,况且给我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与公子为敌啊。”
  苏凝暗叹了一声,自己这个假书童却不好责怪身为真正侍女的荷叶,荷叶那种唯主人至上的思想是不可能被轻易跟改变的。
  倒是宁贞淡淡笑道:“荷叶作诗作词就算了吧,与我们一道前去打酱油便可,至于在下,以前好歹也是国子监的学子,应付这种地方小诗会还不是手到擒来,也算我一个便是!”
  听宁贞答应了下来,苏凝登时就面露喜色,自信满满的言道:“那好,宁姐姐,就由我们三人组成诗社,一道前去让崔苏两人铩羽而归,断绝他们的无耻念想。”
  “好!”宁贞点头同意,“崔文卿的诗社名为一库,那咱们诗社叫什么诗社为妥呢?总该有个名字才是吧?”
  苏凝略一思忖,美目登时一亮,轻笑莞尔的说出一个临时想到的名字:“我们正好三个人,叫三人行诗社如何?”
  宁贞想了想,击掌赞叹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果然好名字,那好,就让我们前去当崔文卿和苏轼的文学老师吧。”
  话音落点,顿时激起了一阵银铃般的欢笑。


第七八二章 你想当我妹夫?

  八月十五,乃中原大地传统的中秋节。
  这一天,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而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然崔文卿和苏轼都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纪,加之奉旨公差少年显贵,倒也没有太多的思乡思人之情节。
  除了崔文卿想了想折昭之外,中秋节对于两人来说倒也没有太多其他含义了。
  而此时此刻,他俩都在为即将举行的诗词雅集而准备着,
  说是准备,此词对崔文卿来说却显得有些多余。
  与平常一样,参加诗词雅集的他该穿什么就穿什么。
  依旧是一身白底蓝边的儒士袍衫,头上戴着一顶普普通通,无任何装饰的纱罗幞头,腰间系着一条绣着金丝的暗纹腰带。
  如此装束,看起来完完全全像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儒学士子,除了略显俊朗的容貌,实在没有太过多少显眼之处。
  相比之下,苏轼今日的装束就显得隆重多了。
  一顶中间镶嵌着美玉的黑纱罗垂脚幞头,一领绣着暗纹大团花的月白色袍衫,脚下再是一双乌黑发亮的翘头乌皮履。
  更别提他本就生的面如冠玉,玉树临风,穿上这身衣衫之后,真乃如虎添翼,如龙得水,站在那里整个人顿时显出了与众不同的风范。
  “我嘞个擦,苏兄,穿这么隆重你准备去相亲啊!”见到苏轼如此模样,自觉当了绿叶陪衬的崔文卿立即爆了一句粗口,露出了哭笑不得之色。
  苏轼一愣,随即好奇询问:“敢问文卿兄,你这口中的相亲乃是何意?”
  崔文卿这才记起此时的大齐尚没有相亲一说,想了想挠着头皮言道:“这个相亲呢,是男女双方经媒人亦或是熟人介绍,从而相识相知相恋,乃至最后成亲的一种方式。”
  苏轼恍然大悟,笑道:“你说的这种不就是问媒么?然在下目前尚无子嗣,如何能够相亲,文卿兄真是说笑了。”
  崔文卿心知古代的相亲乃是双方父母见面,与后世相亲当事人见面大不相同,不禁生出了几分不好回答之感,苦笑道:“苏兄,你可有想过男女双方就这么单独见面,整个相亲过程不要父母过问插手么?”
  苏轼愣了愣,随即摇头道:“如此做派,岂不违背礼法,怎么可能?即便是有违背礼法者想要见面,也多是男女双方各由媒人或父母带到集庙会亦或是集会,进行所谓的‘会面’,然也只能远远的看上一眼而已。”
  崔文卿轻叹道:“然这样婚姻大事全是由父母进行包办,夫妻两人直到成亲之后才能见上一见的事情,你就不觉得可怕么?”
  苏轼根本不能理解崔文卿太过超前的想法,一脸纳闷的言道:“有什么可怕,千百年来所有人都是这么过的。”
  “唉,我这么给你说吧,倘若苏兄父母为你包办婚姻选择妻子,若你妻子丑若无盐女,这改要如何是好?”
  听到崔文卿这一句话,苏轼俊脸很明显的抽了抽,这才叹息言道:“还能怎么办,婚姻大事乃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岂能凭人愿而改变?倘若妻丑,大不了以后多纳几房美妾便是。”
  苏轼的想法也是大齐许多有权有势之人的想法,崔文卿倒也能够理解,轻轻颔首言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所以说啊,这娶妻当真犹如买彩票,能够娶上漂亮女子的毕竟是少数,苏兄,在下已无此忧,对你将来的遭遇,我只能对你表示同情了。”
  说起此事,苏轼登时就怒了,不满嚷嚷道:“擦!你以为人人都像你,随便娶妻就能娶个如折昭这样的绝色,她除了脾气凶悍了一点,完全是一个犹如越国西施,汉宫飞燕的绝代美女,如此艳福,当真是比中了头等彩票还难啊!”
  闻言,崔文卿顿时哈哈大笑,显然为自己的好运气而无比的得意,直看得苏轼郁闷不已。
  笑罢之后,崔文卿好奇问道:“对了,苏兄年已二十,难道苏尚书还没有为你纳娶妻子么?”
  苏轼苦笑道:“我辈男儿当先立业后成家,我前岁才进士及第,家里还没有来得及为我选妻呢,不过我的二弟苏澈已经在去岁成家,而所选妻子乃是鸿胪寺少卿陈大人之女,这长相……啧啧,只能对子由(苏辙字)深表同情和慰问。”
  这时候,崔文卿突然想起一事,连忙询问道:“对了,听闻苏兄还有一妹唤作苏小妹,自小聪明伶俐,文思泉涌,乃不可多得的绝世才女,也不知道是否有此事?”
  崔文卿所言的这些传闻并非是听至当代,而是为他穿越的那个时空宋朝之事。
  根据不少野史记载,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因文学成就极高,一直为后人所景仰,然在家中能够在文学上与三苏比肩的,还有苏洵之女苏小妹。
  一代文豪苏轼儒道互补,名气大得没边儿,然与妹妹苏小妹相比,他似乎还要矮上半截儿,而苏小妹更是留下了三难秦观、佛印与牛粪等等故事。
  崔文卿从来没有听苏轼提及过他是否有一个小妹,好奇之下才有此问。
  听到崔文卿之问题,苏轼顿时露出了警惕之色,望着崔文卿口气恍若是在防贼:“文卿兄,你问此事干什么?”
  崔文卿一愣,揶揄笑道:“怎么地,难道当真有个苏小妹,被你藏着掖着还不想被别人知道?”
  苏轼苦笑道:“什么藏着掖着,小妹年龄尚小,乃我们家中之瑰宝,深受两老以及我和之子由的疼爱,故此听到你出言打听,我才有些奇怪。”
  “哇,原来真有苏小妹!”崔文卿登时就兴奋了,抓住苏轼的衣袖道,“怎么样,多大年龄了,长得是否漂亮?可有比拟折昭的容貌?”
  苏轼一脸郁闷,暗忖:你不是已经早就见过了么?嘴中却言道:“文卿兄,你打听这么清楚,难道想当我妹夫不成?只可惜你乃有家室,要不然咱们两家结亲,你就成为了我的亲妹夫,岂不快哉!”


第七八三章 狂蜂浪蝶

  听到此话,崔文卿哭笑不得,要知道当苏小妹这样的才女的丈夫,可不是什么好的差事,进个洞房都要对个楹联,更别提时时刻刻都需要知书达理,出口成章,过这样的日子,对于崔文卿来讲当真是生不如死。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现在他已经有了折昭这样美丽动人的娘子,如苏小妹这样的历史名人还是算了为好。
  闲聊片刻,两人准时出门,坐上马车朝着府谷县外而去。
  根据苏轼所打探得来的消息,中秋雅集共分为两场,其中第一场为赛诗会。
  所谓赛诗,是指有意于参加诗词雅集的诗社,报名参赛之后相互进行比拼,从而逐鹿名次,评选出最为优秀的十二个诗社。
  而胜出的这十二个诗社,就能在夜晚参加于黄河河畔举行的诗词雅集。
  令苏轼非常向往的吴都知,将会在夜晚的诗词雅集上出现,代为评点风雅,主持雅集。
  故而要参加诗词雅集,首先就必须夺取赛诗会名次。
  对于这一切,崔文卿和苏轼倒是信心满满。
  他们一人为穿越者,自己本就具有一定文学素养,脑海里所储备的诗词楹联多不胜数,应付这些小场面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而另一人则是名扬天下的无双才子,更被视为未来文坛盟主的最佳人选,区区一个地方性的赛诗会,自然是手到擒来。
  用崔文卿的话来形容,他俩现在就如同两个满级大号,去刷新手村副本一般,完全没有难度。
  驱车来到黄河河畔,可见略见枯黄的草地上已经搭建了一片营帐。
  可见万里碧空如洗,黄河蜿蜒似练,营帐座座而起好似雨后生长出来的朵朵蘑菇,彩色的旗帜处处飞扬,犹如彩蝶翻飞飘舞,让人望之就生出了心旷神怡的感觉。
  此时此刻,营帐外面已经站满了不少的人,几乎都是穿儒士袍服,摇风流折扇的才子。
  他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或微笑畅谈,或吟哦诗词,更或谈论风花雪月,其文明之风华,实乃令崔文卿大开眼界。
  “噢呀,没想到北地四州居然有这么多的才子,呵,看着场面只怕不下数百人吧?”跳下马车,崔文卿笑着便是一句。
  苏轼紧随其后而下,站在草地上目光巡睃一周,折扇不紧不慢的摇着,口气也是不紧不慢的:“文卿兄,今日所来的才子,可不单单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