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为大都督-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句对红杏诗社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杜传成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陡然之间,杜传成一张俊脸气得涨红,然却无法反驳崔文卿之言。
  况且他也没有本事,能够作出如这首《送红杏诗社》的诗篇来回敬崔文卿,一时之间又觉屈辱又觉尴尬又觉愤激,整个人气得瑟瑟发抖,却是不能言语。
  “好!好!公子高才,此诗真乃不错!”主持吏员回过神来,满是感叹的言道,“没想到我们丁组居然是藏龙卧虎,隐藏着如崔公子这样的人物,这首诗意境高远,诗意非凡,光凭在下实在无法评点,唯有将此诗送与刺史大人评定。”
  此话落点,顿时激起了一片惊叹。
  没想到这位主持吏员居然自认为能力不足,无法评点崔轼诗句,实乃太令人惊讶和震撼。
  一时之间,众才子望向崔文卿的目光中均是充满了深深的敬佩,也有着丝丝不解疑惑,均不知道河东路在何时竟有了这样一个诗词大才,居然还不被大家所知晓。
  崔文卿丝毫没有露出骄傲之色,对着吏员微笑言道:“但凭阁下之意便可,然不知道这一轮究竟是谁获胜,还请阁下言明。”
  主持吏员已经推翻了刚才的决定,想也不想就开口言道:“根据本官判定,红杏诗社、城北诗社、奚草诗社以及一库诗社所比拼诗词,当以一库诗社所作诗词列为最佳,故而此轮以一库诗社获胜。”
  尽管已经隐隐猜到了这样一个结局,然当结果从吏员口中宣布而出的时候,还是带给在场诸人深深的震撼。
  这个一库诗社真的胜了?
  击败了府州排名三甲的红杏诗社?
  且还是胜得这么干脆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没有激起丝毫的纷争。
  而在一库诗社诗词面前,红杏诗社居然丝毫没有反抗之力。
  看来过得今晚,这一库诗社只怕要名扬整个府州啊!
  一时之间,众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望着崔文卿好苏轼,均是露出了莫名之色。


第七九零章 惊鸿绝诗(补欠更1/7)

  话分两头,另一边,陈宁陌与诸位进士乘坐的马车,终于在黄昏时刻驶入了赛诗会营地帐篷内。
  望着片片营帐相连,无数白袍才子人影攒动,陈宁陌露出了极其欣慰的笑容,微笑言道:“没想到府州一带居然有这么多的才子,不错啊,这么大的阵仗,实乃可比我们国子监的诗词雅集了。”
  听到此话,府州刺史姜太东脸上喜色更浓,连忙拱手笑言:“启禀学士,下官至到任府州刺史后,一直致力于推广儒学传遍,弘扬诗词文化,致力打造府州作为河东路的诗词州郡,故而文学风华甚为昌隆,根据今日统计,今日共有五百余诗社参赛,才子一千多人,如此人数,还是我们控制了规模的原因,否则参加之人更多。”
  “五百多个诗社?”听闻这个数字,新科状元蔡确被深深震撼了,他连忙询问高能道,“高能,你可还记得去岁国子监中秋雅集,有多少诗社参赛?”
  高能挠了挠头皮,言道:“似乎是二十四个吧,记得不太清楚了,不过我还清楚的记得可是我们一库诗社获得了头名,对吧李兄?当时你可是见证人呐。”
  听闻此话,新科榜眼李霄白脸上的肌肉不禁扯了扯,露出了一副蛋疼的表情。
  作为国子监负有圣明的李杜诗社社长,李霄白对于一库诗社再是清楚不过了。
  这个名字古怪、社员稀少、且还为刚刚成立的诗社,居然在去岁国子监中秋雅集中过五关斩六将,击败了李杜诗社及众多诗社,取得了头名。
  而崔文卿在诗词雅集上所作的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更是成为了绝世名篇,被当今文坛盟主欧阳修所称赞为惊世之作。
  可笑当时自己还以为崔文卿是剽窃而来,当场与之大起争执,并当众说出了《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几点漏洞。
  谁料崔文卿这首词并非抄袭剽窃,乃是他写给振武军大都督折昭的,而折昭正是崔文卿的娘子。
  闹得这么一个大乌龙,李霄白大感憋屈丢脸,当场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好在今年科举榜上提名,成为了一甲第二的榜眼,虽位居于蔡确之下,然好歹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着如此成绩,李霄白才觉得自己终于又可以昂首挺胸了。
  今番前来府州,李霄白虽然依旧记恨当日诗词雅集之事,却已经不敢开罪崔文卿,不料高能这厮哪壶不开提哪壶,当着众人的面又提及了去岁中秋雅集之事,且还说他为见证人,实在令李霄白郁闷憋屈不已。
  然高能目前已今非昔比,且还是崔文卿的好友,故而李霄白也不好反驳他之言,只能顺着他的话头冷冷言道:“高兄,区区府州诗社,岂能与我们国子监的诗社相提并论,要知道国子监的学子个个都是精挑细选而来,文学风华更是为举国之冠,岂是任何人能够比拟的?
  闻言,陈宁陌轻轻一笑,却是没有说话。
  姜太东明白李霄白此言属实,然这大实话还是令他心里面很不舒服,捋须淡淡开口:“榜眼郎此话未免太过小看天下英雄,怎知我们府州就没有才华横溢的名士?”
  李霄白轻笑道:“有是有,然比起国子监来,呵呵,不比也罢,相信大人明白的。”
  此话落点,姜太东哑口无言。
  的确,就凭府州一地,如何能够与名士荟萃的国子监比?
  说不定在这些国子监学子们眼中,府州诗词雅集也不过为一场诗词蝼蚁之间的比试吧。
  想到这里,姜太东大觉难堪。
  便在此时,一位吏员匆匆而来,行至姜太东身边禀告道:“启禀大人,赛诗会有惊鸿绝诗问世,负责主持吏员深知自己不便评点,且事关重大,所以赶紧抄录了一份,送给大人过目。”
  闻言,现场的说笑声顿时嘎然而止。
  三十八位进士们面面相觑,脸上均处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笑容。
  有惊鸿绝诗问世?在这个府州诗词雅集上?没听错吧?这些边疆官员是否根本就不懂得中原文学风华,遇到一首不错的诗词就论定为惊鸿绝诗,实乃太过可笑了。
  倒是陈宁陌不置可否,望着姜太东以及那位禀告吏员,美目中露出了饶有兴趣之色。
  霎那间,姜太东的老脸“腾”的一下就红了,恨不得飞起一脚将这个不懂事的吏员直接踹飞了事。
  姜太东在府州担任刺史已久,对于州内知名诗社还是有所耳闻,更对府州才子有所了解。
  再他看来,无论是这些诗社,还是这些才子,都没有能力能够作出太过了不起的绝世诗词。
  然而没想到,这个不懂事的吏员居然禀告说有惊鸿绝诗问世,且还当着当朝集英殿大学士陈宁陌以及新科三十八名进士郎面前,倘若言过其实,他的这一张老脸要往那里搁才是!
  吏员自然感觉到了姜太东的脸色有些不对劲,也不知道自己何处做错,连忙结结巴巴的问道:“刺史大人,你……这是……”
  姜太东心生一计,连忙冷哼挥手道:“没看见本官正在接待贵客么?岂有闲心来评点什么诗词?这些小事你们自行处理了便可。”
  吏员点点头,正欲离开,不意李霄白却是笑着言道:“刺史大人,既然是惊鸿绝诗问世,就不如让人念出来供大家评点一番如何?也让我们这些进士能够学习一下。”
  听到此话,姜太东进退两难,一时之间倒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陈宁陌淡然一笑,言道:“姜刺史,吾等现在闲来无事,就不如将这首成为惊鸿绝艳的诗篇念来听听,不管其诗词水平究竟如何,也权做消遣。”
  眼见陈宁陌都这么说了,姜太东自然不好拒绝,只得闷闷的点头,绷着脸对着吏员言道:“念,大声念出来听听!”此话说得倒是有些自暴自弃的味道了。
  吏员也不知道为何刺史大人会突然发这么大的火,不由暗自忐忑,紧张不已的打开了手中纸笺。


第七九一章 丁组头名

  赛诗会主帐之内,诡异的气氛正在悄悄蔓延。
  望着正在打开诗笺的吏员,众进士们眼神都是不削一顾的,不相信区区一个府州赛诗会能够做出诗词绝篇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吏员略带颤抖的嗓音响起了,仅此一句,顿让众进士为之一震,均是露出了惊诧之色,显然被此诗开场就震撼住了。
  而在霎那间,陈宁陌一双美目中也是神光大作,从最开始的漫不经心,也变作了现在的饶有兴趣,迫切想知道下文。
  “假令风歇时下,犹能簸却沧溟水。”
  “咝!”
  大帐内一声整齐惊叹,不少人都倒抽了一口凉气,又为第二句震惊了。
  府州刺史姜太东不敢相信的按了按自己的耳朵,真怀疑是自己听错了,然而眼前众人的表情都是那么的真实,也容不得他有所怀疑,难道这次真的是神仙保佑,赛诗会上出现了绝世大才?
  想到这个可能,姜太东整个人说不出的兴奋。
  然他知道现在这么想还言之尚早,且要听完全整首诗才能当作定论。
  吏员接着又念:“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听闻此句,陈宁陌黛眉微一蹙,露出了深思之色,暗忖:此诗作者莫非在何处遭到了不公之待遇,为何竟有此言?难道府州真有磐磐大才不得重用,而郁郁寡欢?
  未等她想明白,吏员又是念出了最后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念诵声落点,陈宁陌再也忍不住心内激动的心情,也首次失去了一直保持着的风轻云淡的表情,击掌由衷赞叹:“的确不错,好一首惊鸿绝诗,仅此几句,足可震撼整个大齐文坛!”
  姜太东也没想到这首诗真这么了不起,大是激动之下脸色顿时涨红,哈哈大笑道:“学士过誉了,其实这种诗词能够出现在府州赛诗会上,也是我们长期以来致力于诗词文化宣扬的一种沉淀而已,就如筑巢引凤般,将基础打牢了,自然能够培养出不错的才人。”
  说完,姜太东得意的乜了乜李霄白有些难看的脸色,微笑发问道:“怎么样?榜眼郎?这首诗你可还满意?”
  听到这满含揶揄之言,霎那间,李霄白脸红如同猪肝。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在府州这么一个文化未开的小地方,居然能够出现这样的名篇,难道真的就如诗中所言: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心念及此,李霄白暗自一叹,自从去岁中秋雅集之后,他也少了一些争强好胜之心,对着姜太东心悦诚服的拱手道:“府州文学昌隆,大有人才,时才是小子失言轻慢府州才人了,还请姜大人能够见谅。”
  姜太东捋着呼吸得意笑道:“无妨,只要榜眼郎能够明白此等道理便好。”
  陈宁陌微微一笑,关切询问:“也不知道此诗作者为何?今日不知有幸一见?”
  吏员回答道:“启禀大学士,此诗乃是一个名为崔轼年轻人所作,现在他还在参加赛诗会第二轮比试,只怕无法前来拜见大学士。”
  “无妨!”姜太东倒是干脆利落的摆手,“此等才人文采飞扬,不用问也一定能够通过赛诗会,待会在诗词雅集上,学士自然能够一见。”
  陈宁陌轻轻颔首,心内倒是对这个崔轼起了几分好奇之心。
  ※※※
  赛诗会当场,丁组第二轮比试又是开始了,参赛诗社为在丁组第一轮比试中通过的六个诗社。
  此六诗社比起第一轮的诗社,文学水平显然要高超许多,竞争也是非常激烈。
  当然,所谓的竞争激烈是针对除一库诗社之外其余五个诗社的用词,对于一库诗社来说,依旧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此局依旧是一词一诗的比拼,题目要求必须为眼前之黄河美景。
  苏轼文才高超,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七步成诗,张口便吟哦道:
  “活活何人见混茫,昆仑气脉本来黄。
  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
  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
  此诗一出,顿时激起了赞叹声无数,即便是其他诗社的才子,也对苏轼非凡的文才赞不绝口。
  然令众人万般没有料到的是,与这苏文卿同一诗社的才子崔轼居然比他还要厉害,也是略加思忖便作得一词: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此词一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