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鹏这样感叹着,然后让郭金和郭土把郭氏庄园护卫队集合了起来。
    五百人的常规护卫队集结起来之后,用十分整齐的队列和娴熟的配合战斗向郭鹏表示他们并不是白白吃了更多的米粮、长得更强壮的。
    郭鹏亲自检阅了用郭氏的米粮和金钱武装起来的这些护卫队。
    看着他们和真正的军队别无二样的装备气势和对武器的熟练程度,郭鹏还是很满意的。
    “除了这五百人之外,还有多少壮丁可以拉出来战斗?”
    郭鹏询问郭金和郭木。
    “整个庄子的壮丁都受过训练,这五百人还受过骑术训练,是可以直接骑马征战的,剩下的壮丁是在农闲时受训,农忙时耕种,只要少爷需要,立刻就能集合成战兵。”
    “好,你们做得不错。”
    郭鹏点头,然后继续说道:“可是还是缺人,我要你们更多更快的收揽流民,咱们还有那么多荒地未曾开垦,这些都很关键,必须要更多的人。”
    “是!”
    郭金和郭木表示自己明白郭鹏的意思。
    见过了糜氏庄园那数万人的规模,还有数千人的常规武力,郭鹏还是挺眼馋的。
    可惜郭氏庄园底蕴浅薄,虽然按照他的规矩,早早的定下了行事准则,可是发展起来还是需要时间。
    未来郭氏庄园将是自己最大的底气之所在,现在一切都积累都是为了那个时候的爆发。
    所以郭鹏还在不间断的从上谷郡运用手中的权力给郭氏庄园输血。
    现在节衣缩食竭尽全力的给庄园输血,到时候一切的付出会有得到回报的时候。
    郭鹏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极其明确的规划,但是曹操貌似还没有。

一百五十五 郭鹏由衷的感恩
    去职隐居,本来应该算是『养望』的一种方式。
    和当年袁绍借口为父母守孝隐居雒阳六年是一样的。
    不过袁绍对自己的未来有深切的期许和规划,他也不缺能为他出谋划策的人才,他的隐居目标明确。
    可曹操没有,他的去职,更像是一种对现实失望之后的逃避之举。
    “大兄若想复职,直接请丈人帮着安排不就行了吗?”
    面对郭鹏的询问,曹操苦笑着摇了摇头。
    “话虽是如此,但是子凤,我若再次做官,难道能比之前做的更好更让人称赞吗?稍微做出一点成绩就被罢官,那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做。”
    郭鹏沉默了一会儿。
    “大兄,以丈人在朝中的关系,你迟早还能回到朝廷任职,你毕竟是嫡长子,你做官是很有必要的。”
    曹操没有反驳。
    “我知道,可是从济南归来,我突然不知道我做官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了。”
    “大兄,袁本初早已应了大将军的辟召,成为大将军的属官,袁本初既然已经出仕,大兄又如何能独善其身呢?大兄不能,我亦不能。”
    曹操知道了郭鹏的意思。
    郭鹏是在告诉曹操,他终究还是会回到中央去,去为他所选择的那条大腿而服务。
    而郭鹏,或许也会回到中央去,为郭鹏所选择的那条大腿服务。
    何为大腿?
    袁绍袁术兄弟耳。
    这两兄弟存在着竞争,也存在着暗中的默契。
    这两兄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以袁基的死亡为分界线。
    袁基死亡之前,两人竭力养望,携手为主,对抗为辅,所以虽然郭鹏选择了袁术,袁绍也未曾对郭鹏做出过什么。
    袁基死亡之后,袁氏下一代当家人选模糊不定,袁绍想做,袁术也想做,两人遂从暗中竞争转为了明面冲突。
    郭鹏始终不知道董卓之乱是否是人为写好了剧本,但是他一直认为,袁氏在这场动乱之中一定是一个操盘手的角色。
    原因无他,董卓,是袁隗的故吏。
    越是做官,越是了解东汉中央政府的运行和政治规则,郭鹏就越是发现袁氏的可怕。
    所以他由衷地佩服曹操,居然可以打败袁氏。
    汝南袁氏,是中国官僚史中的一个奇迹,从始祖袁安在汉章帝时担任大司空开始,其后四代总共七人达到三公的高位。
    也就是说,在东汉中后期长达一个世纪的时期内,这个家族竟类似世袭般连续担任三公高位。
    三公可以开府,袁氏又掌握《孟氏易》,有持经授徒之权,于是袁氏培植爪牙,罗织亲信,一手门生一手故吏,以至门生故吏遍天下。
    袁氏四代人经营之下的人脉关系网,使其在政界与文化界之号召力可谓无与伦比。
    到了袁绍这辈,他又凭借个人魅力,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将这张网发扬光大,而使得袁氏之声望日隆,如日中天。
    史载袁绍之母去世时,四方赶来送葬之人数竟达三万之数!
    而黄巾之乱以后,袁氏又有数人进入军界,袁绍为西园八校尉的第二把交椅,袁术为虎贲中郎将,掌握虎贲军,袁隗为后将军。
    他们趁着黄巾之乱,以庸碌的何进作为遮掩,行借鸡生蛋之举,明面上奉何进为举主,口称明公,实际上完全把何进当作一面便宜行事的大旗。
    袁氏,可怕。
    古来世族之盛,从未有如此者。
    在东汉二重君主制的政治规则之下,大量官吏以汉帝为第一重君主,以袁氏为第二重君主,袁氏实际上具备掌控汉政府的力量。
    郭鹏手握精锐战兵数千,为一郡之首,一州武将之首,从太学生进展到如今地步,不过数年之间,可谓是进展神速,前途无量。
    可是袁氏呢?
    借由他们四代人打下的基础,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瞄准了中央最高权柄,意图一战功成,剪除皇权羽翼,成为实际操控天下的权臣,视汉天子为掌中玩物。
    这是出身不同所带来的眼界和目标的差距,也是底蕴的差距,也是人望的差距,更是欲望的差距。
    郭鹏的人望是无根浮萍,全是吹出来的,袁氏的人望是扎扎实实的,全是政治利益交换来的。
    一人之力,和四代高官积累之力,正面对敌,如何抗衡?
    所以郭鹏知道要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小心翼翼地走。
    然后抬头看着袁氏踩着四代人望积攒下来的人力组成的人梯直接走上巅峰,在上面呼风唤雨,叱诧风云,问鼎最高权力。
    优势巨大,优势是那么的巨大,那么的恐怖,郭鹏还在起跑线的冰冻河面上苦苦凿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站在了终点线前。
    谈笑间,人才,军资,军队,地盘,声望,大义名分,全都有了。
    但是啊。
    袁术,袁绍,他们一出生就什么都有,伸伸手什么都得到了。
    所以他们永远都不会理解郭鹏为了能走到今天、为了能走到和他们勾肩搭背在酒席上一起跳舞的地步到底付出了什么。
    而他们永远不能理解的部分,就是他们永远都无法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的原因。
    所以袁绍实力远胜曹操,却战胜不了曹操。
    所以郭鹏感觉能成为袁术的『密友』,与之『相交莫逆』,比成为州刺史乃至州牧更有价值。
    袁绍是加强进化版的袁术,袁术是劣化版的袁绍。
    将袁绍的缺点放大两倍,再把优点缩小三倍,就是袁术了。
    认一个敢在天下人心尚未完全做好汉朝被取代的时期迫不及待的打出『仲氏天子』旗号的蠢货为老大,难道不比认袁绍为老大更好吗?
    所以郭鹏心甘情愿的选择了袁术。
    从那一瞬间开始,郭鹏就决定要尽自己所能把袁术往更高的地方推,拼命的吹他,拼命的拍他的马屁,让他高高在上,让他体会到无上的荣光。
    袁术,加把劲,努把力,继续抬着你高傲的头颅,永远不要朝下面看。
    你是天潢贵胄,天生尊贵,你尊贵的目光不该向下看,你只要朝天上看就好,你只需要问鼎至尊就好,其他的,我会全部帮你做了。
    我会伸出手,帮助你,帮你托着下巴,让你始终高高在上,充满优越感。
    然后。
    眼睁睁看着你自己主动无比的踏入深渊里。
    还有什么比这样更有意思的事情吗?
    放心的去吧,袁术。
    你的目标,我会帮你完成,你最看不爽的袁绍,我也会帮你把他收拾掉。
    袁氏的这一代诞生了袁绍和袁术这两位公子哥儿,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郭鹏由衷的感谢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些优秀特质,才给了他这种出身低微的人一丝可乘之机。
    袁绍,袁术,袁氏资产的两大继承人。
    拥有如此巨大的人脉网络和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四代人群策群力的积累,门生故吏遍天下,愿意投靠的人才数不胜数,就这样了居然还不能成事。
    何其无能!袁绍!
    何其无能!袁术!
    开局猛如虎,一把就露馅,满手王炸,却打出了最为悲惨的结局。
    他们的确是最大的敌人,但是也是最好对付的敌人。
    也就在此时,郭鹏忽然有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预感。
    他想要扫平天下并不难,而真正困难的,是在扫平天下之后。
    他最大的敌人不是某个人,某个军阀,某个势力,而是这个时代。
    郭鹏不知道这样的预感是如何产生的,可是它就是莫名其妙的产生了。

一百五十八 大赚特赚
    郭鹏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
    但是他就是有了这样的感觉,这样奇妙的,危险的感觉。
    这种不知道源头也不知道归处的可怕的感觉。
    袁氏的笤帚正在清扫整个天下,而不会在意他这一粒小小的尘埃正在想什么,正在做什么。
    反正和平时期,无论他如何积累,都不可能和袁氏四代以及之前数代铺垫所积累下来的实力做对比,那是痴人说梦。
    所以袁氏的眼睛,永远放在中央,永远盯在至尊的位置上。
    天下大乱之前,谁知道天下会大乱?
    天下大乱之初,谁知道天下大乱会一直持续难以结束?
    他们的眼睛都盯在中央,注意力都在中央,都想着通过操控中央来操控天下,用最简单的方式站上最高位。
    这些士族门阀,是不希望天下大乱的,因为东汉政府被他们所把持,代表了他们的利益。
    他们是希望这个模式继续维持下去的,他们希望天下人承认汉政府,承认被他们把控的汉政府,而皇帝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而已。
    所以他们没有预料到天下会真正的大乱,包括以操盘手自居的袁氏,他们才不会料到董卓真的那么头铁,敢把举主袁隗一家子杀掉。
    士人,豪强,勋贵,高官,都想往中央跑,都想通过在中央站稳脚跟维护自己的利益,争取更多的利益。
    谁又能像郭鹏这样知道雒阳是是非之地,需要从很久以前就开始积累以备不时之需呢?
    郭鹏已经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他的准备工作甚至通过各种手段超越了不少对此毫无预感的士族之家。
    排在他前面的,都是非乱世情况下他此生难以撼动的对象。
    虽然这些人他暂时难以撼动,那些著名的人才也没有几个会选择跟随他到上谷,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打基础,也不妨碍他努力的尝试。
    他相信自己的尝试并不会总是失败,在乱世之前,失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一百次的尝试哪怕只有一次成功,都是赚的。
    而且还是大赚特赚。
    所以在他出发前往阳翟的那天早晨,他看到了枣祗收拾了一些行装准备了一辆车站在他家府门前等待他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又赚了。
    “枣君!”
    郭鹏激动不已的上前,一把握住了枣祗的手。
    “枣君愿意随我去上谷吗?”
    “蒙府君不弃,枣祗愿随往,只愿一展平生所学,实现平生抱负。”
    枣祗满脸的坚定。
    “如此,才是为国为民之人!不愧是枣君!”
    郭鹏大喜,拉着枣祗的手把他带到了府中,当面向郭单请求此事。
    郭单早已心中有数,叹息着对枣祗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枣君愿意来我相府就职,我亦高兴,只是沛国的情况,实在不能助枣君大展宏图,枣君此去,务必要注意身体,北地苦寒,不似中原这般了。”
    “多谢明公。”
    枣祗最后向郭单表达了谢意,然后接受了郭鹏的任命,出任郭鹏上谷郡府田曹一职,专管农桑之事。
    郭鹏又询问枣祗是愿意跟着他去雒阳小住一阵子还是愿意直接去上谷,若愿意直接去,他将直接派亲卫保护枣祗一路往上谷而去。
    枣祗表示自己是为了做出成绩而跟随郭鹏的,不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只愿尽早前去上谷就职,不想耽误任何一点时间。
    “枣君志向何其壮也!”
    郭鹏夸赞了枣祗,然后下令郭烈亲自率领护卫队二十人护送枣祗前往上谷。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