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6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迁觉得荒唐,就把两人请求立生祠的请求信用笔墨给涂了,当时魏忠贤权势正盛,随后挂官离职回老家去了。

    陆万龄和曹代并没有气馁,而是又写了一封请求信给了同为司业的朱之俊,朱之俊虽然也觉得此举十分荒唐,魏忠贤何德何能可以跟孔圣人并尊?但他不敢得罪魏忠贤,于是就把尽量敷衍。

    而后,天启皇帝西苑落水,这件事情也就拖了下去。

    如今东林党人纷纷弹劾魏忠贤,朱之俊知道魏忠贤已经不像天启皇帝时期那样得势,因此也加入了倒魏的大军,弹劾亵渎孔圣人的陆万龄和曹代。

    崇祯皇帝万万没有想到国子监的监生竟然要把魏忠贤尊为“圣人”,这可就挑战了他的底线,同时无形中也印证了魏忠贤权势熏天,是“阉党”首领的传言,要不然为何人们都要巴结他,难道其真的是传言中的“九千九百岁”?

    对于亵渎孔圣人的行径,崇祯皇帝自然是万分恼火,下令严惩陆万龄和曹代,他可与天启皇帝不一样,对魏忠贤的生祠持反感态度。

    国子监的事件后,崇祯皇帝翻阅了不少记载古代帝王权谋之术的书籍,经过一番权衡很快就下定了决心,决定打击魏忠贤以及追随他的“阉党”,重新启用在民间有着良好口碑的东林党。

    对于东林党的政治主张崇祯皇帝心中还是非常认同的,既然天启皇帝游刃有余地驾驭群臣,那么他相信自己也能驾驭东林党,在东林党的辅佐下中兴大明。

    于是,崇祯皇帝给了东林党一个倒魏的信号,当御史杨维垣疏奏弹劾与魏忠贤关系密切的兵部尚书崔呈秀时,崇祯皇帝随即顺势罢了他的官职。

    这立刻在京城官场引发了轰动,就连杨维垣也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如此快地撤了崔呈秀的职务,要知道崔呈秀被东林党视为魏忠贤的左膀右臂,“阉党”的二号人物。

    京城里的聪明人很快就从中敏锐地嗅到了异样的气息,崇祯皇帝这是要对魏忠贤以及“阉党”下手了。

    于是,东林党人受到了鼓舞,弹劾魏忠贤的奏章雪片般飞到了崇祯皇帝的案桌上,奏章的性质一道比一道狠,除了给魏忠贤扣上了一顶顶的刻有十恶不赦罪名的帽子还说他有谋逆之心,将其比为历史上叛国谋逆的王莽和董卓。

    不得不说,论到耍笔杆子和动嘴皮子,魏忠贤在文官面前真的要甘拜下风,自愧不如。

    十月底,魏忠贤见京城弹劾他的风气越来越盛,而且崔呈秀等与他关系密切的大员相继被崇祯皇帝罢免官职,他终于意识到崇祯皇帝要拿他来给东林党一个交待,故而进宫向崇祯皇帝哭诉委屈,想要让崇祯皇帝网开一面。

    面对痛哭的魏忠贤,崇祯皇帝并没有开口安慰,而是把国子监里嘉兴贡生钱嘉征的上疏让内侍拿给魏忠贤看。

    当魏忠贤翻开奏疏后脸色刷一下变得苍白,钱嘉征在上面弹劾了魏忠贤十大罪状,即并帝、蔑后、弄兵、无君、克剥、无圣、滥爵、滥冒武功、建生祠和通关节。

    虽然言简意赅但字字珠玑,杀气腾腾,自从杨涟当年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外还从未有人这样抨击他。

    魏忠贤立刻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意思,于是称病闭门不出,并且上疏请辞天启皇帝时期得到的爵位、诰券和田产。

    崇祯皇帝恩准了魏忠贤的请辞,以其身体不好为由免了他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的职务,让其到白虎堂给天启皇帝守灵。

    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出任东厂厂督已经成为了大明不成文的定制,故而魏忠贤失去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的职位后,他东厂厂督自然也做不成了。

    这样一来,曹化淳得以出任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任东厂厂督。

    魏忠贤原本以为他失去了官职爵位后崇祯皇帝就会平定朝堂上那些针对他的攻讦,可令他和京城其他官员没想到的是,十一月初,崇祯皇帝贴出告示公布了魏忠贤所犯的种种罪行,让其到凤阳去守祖陵。

    不仅如此,与魏忠贤相好、曾经担任天启皇帝奶娘的客氏受到牵连,被贬去了浣衣局受苦,家产没收充公,与魏忠贤之间相隔千里,天各一方。

    面对眼前这离奇的一幕曹化淳是束手无策,他万万想不到崇祯皇帝会对魏忠贤下如此重的狠手,更清楚崇祯皇帝自小就颇为自负一旦拿定主意后就决然不会轻易更改。

    不过,崇祯皇帝身边的另外一名重要的亲信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徐应元认为应该把魏忠贤落在京城,魏忠贤对付朝堂上的官员还是非常有一手。

    而且魏忠贤这些年鞍前马后地伺候天启皇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希望天启皇帝能够网开一面。

    谁成想,徐应元不仅没能帮了魏忠贤反而犯了崇祯皇帝的忌讳,他没想到自己身边的人竟然会给魏忠贤说话,因此一气之下把徐应元一并赶出了京城,让其到南京任职。

    徐应元走的时候曹化淳和王承恩前来送行,他拉着曹化淳的手想要说些什么可嘴角蠕动了一下最终没能说出口,神色黯然地离开。

    曹化淳知道,徐应元是在替魏忠贤委屈,魏忠贤所办的那些事情都是奉天启皇帝的诏命行事,这一点儿他们这些宦官是一清二楚,没有天启皇帝点头魏忠贤岂敢指挥朝堂上的崔呈秀等大员做事?

    尤为重要的是,魏忠贤是对付朝堂上文官集团的高手,如果他走了的话那么内廷的人很难跟文官集团抗衡,而且对内廷的宦官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毕竟魏忠贤是忠于皇权的人,又没有犯下什么大的过错,崇祯皇帝确实应该对他网开一面。

    不过,能在这件事情上说的上话的李宏宇已经前往西北,而张嫣又在此事上保持沉默没有发话,故而魏忠贤被贬凤阳一事已经无法更改,崇祯皇帝要用魏忠贤来换取东林党的人心。

    在前往凤阳的路上,行至河间府时魏忠贤悬梁自尽,这使得年轻的崇祯皇帝勃然大怒,认为其触犯了自己的君威,故而下令将魏忠贤枭首示众。

    浣衣局的客氏听闻魏忠贤已死,也跟着上吊追随魏忠贤而去,两人也算是一对苦命的鸳鸯。

    至于民间传闻客氏被崇祯皇帝派人鞭打致死,纯属虚构之词,客氏可是天启皇帝的奶娘,因此崇祯皇帝无论如何都不会杀她,否则就是对天启皇帝的一种亵渎。

    至于魏忠贤是真的悬梁还是另有隐情,气头上的崇祯皇帝并没有兴趣知道,反正魏忠贤已死,他拉拢东林党的目的已经达到。

    因为东林党人对魏忠贤等人恨之入骨,所以没过多久,崇祯元年正月,崇祯又对魏忠贤加重处罚,派人将其尸体带来京城处以“凌迟”极刑,然后抛尸荒野。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依靠东林党人开始清查“阉党”,使得朝中二百六十余官员受到牵连,并平反魏忠贤所办的“冤案”,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东林党官员。

    在这里,崇祯皇帝犯下了一个大错,身为一国之君需要的是驾驭党争而不是让一派独大,可他很显然反其道而行,或许他受到了蒙蔽,又或者他有信心驾驭东林党。

    总之,京城的局势在崇祯皇帝登基后很快发生了变化,快得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被天启皇帝打压的东林党再度崛起,迅速掌控了朝政,真可谓是风水轮流转。

    不过这一切都跟李宏宇无关,无论京城的局势再怎么闹腾他都眼不见心不烦,当务之急是稳定西北的局势,在西北开辟出一番新天地。

    (本章完)


………………………………

第九卷,南征北战


………………………………

第八百三十七章 陕西行都司

?    十月,陕西行都司,甘州城。

    甘州是陕西行都司的治所所在地,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的美称。

    陕西行都司的嘉峪关是大明最西边的疆土,原本大明的在西域的疆土越过了嘉峪关外的玉门关,直抵哈密。

    可惜随着大明国力的衰退,陕西行都司不得不放弃嘉峪关以西的地区,依靠嘉峪关这道天险来阻挡西域诸国的侵扰。

    李宏宇此次前来陕西行都司是秘密行事,因此他的身份只有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右军都督同知古山知晓。

    古山是数天前忽然间接到了兵部的八百里加急密文,这才知道李宏宇竟然要来甘州,心中顿时是大吃一惊。

    在大明朝廷官员的眼中甘州可是荒僻蛮夷之地,还从未有过官阶如此高的文官来过,李宏宇现在可是贵为大明三公之一的太保,这次能来甘州着实出乎了古山的意料。

    不过,转念一想古山也就释然,满桂率领的西征大军如今已经攻占了敦煌城,控制了敦煌城前往西域的两道重要关口,也就是玉门关和阳关,李宏宇能前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毕竟西征事宜是李宏宇一手促成的。

    古代丝绸之路有两条路线,一条经玉门关,一条经阳关,由此可见敦煌城的重要。

    说实话,古山开始时对满桂西征并不看好,陕西行都司由于北接蒙古瓦剌人的地盘,故而平日里没少与之交战。

    确切的说是瓦剌人进入陕西行都司的地界劫掠一番后扬长而去,明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处境,别看瓦剌人只有一百多万可却是全民皆兵,战斗力又比明军凶悍,使得明军唯有依靠城防进行防守。

    在大明各地卫所军队中,西北的士兵由于所处地界情况复杂故而战斗力最为强大,萨尔浒大战时立下战功的将领不少都来自西北。

    另外,满桂所率西征大军的军需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全部都由海关司提供,陕西行都司充当起了看客。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陕西行都司连财政困难,连给所属地方卫所的资金都没有,哪里有钱粮给西征军。

    原本古山认为满桂的西征大军即便不被瓦剌人击败那么也会因为缺少粮草而崩溃,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满桂和西征军以坚强的毅力度过了开头最难熬的两年,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吃起了草根树皮,西域本就地广人稀,耕地有限,再加上李宏宇禁止扰民,故而要想筹集粮食谈何容易,唯有用草根树皮充饥。

    幸运的是,在经过了最初两年的困境后,西征军的后勤体系经过千辛万苦后终于得以完善,源源不断的物资从内地遇到了西征军的驻地。

    由于那些物资要经过甘州城中转,丰富的物资令古山都不仅要眼红,那些物资不仅足以保证西征军的耗费而且还援助了与西征军并肩作战的外喀尔喀部蒙古军队。

    满桂的西征军自然不是单独在战斗的,外喀尔喀部蒙古西征军队是其盟军,双方之间的关系随着并肩作战已经越来越亲密,外喀尔喀部对明军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

    毕竟李宏宇提供了外喀尔喀部蒙古军队所需要的大量军需物资,满桂的西征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西域战事的主力,这使得外喀尔喀部蒙古军队处于了从属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满桂西征军的后勤体系中,民间的商团占据了很大的部分,李宏宇把后勤补给交给了商人们来做,节省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比军队运输的效率要高很多。

    当然了,西征军之所以能在西域打下现在这片天地,肯定离不开李宏宇的支持,如果没有李宏宇调动物资的话西征军很难撑下去。

    这也是古山最为佩服李宏宇的地方,现在大明官场上的人无不想着如何捞钱,可李宏宇却丝毫不为所动,进而使得西征军在西域站稳了脚跟。

    “见过李太保!”

    陕西行都司衙门的后堂,古山率领着陕西行都司指挥同知赵海和陕西行都司指挥佥事王二虎躬身迎接在几名护卫簇拥下进门的李宏宇。

    “免礼!”李宏宇一身百户军服,向躬身行礼的古山三人向上一抬手,坐在了大堂上首处的座位。

    “太保大人此次亲自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等李宏宇落座后,古山三人这才在下首的座位坐下,古山不无好奇地问道,要知道现在崇祯皇帝刚刚登基,正是需要李宏宇坐镇京城的时候。

    “本官此次前来是为了瓦剌人和叶尔羌人。”

    见古山三人神色疑惑,李宏宇沉吟了一下后正色说道,“如今建奴在辽东兴风作浪,为了防止瓦剌人和叶尔羌人趁机袭扰使得大明两线作战,故而本官决定击败瓦剌人和叶尔羌人,以保大明西北疆域安宁!”

    “太保,您的意思是要攻下瓦剌人和叶尔羌人的地盘?”听闻此言古山三人顿时大吃了一惊,不由得愕然对视了一眼,随后古山试探性地问道。

    “正是此意。”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