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兴信心满满的回答:“办法无他,费纲法,放开食盐管制。”

    一听这话,孙传庭霍然站起,又替赵兴担心了:“赵大人还年轻,随便更改祖制,这是取死之道,万万不可为!”

    赵兴云淡风轻的一笑:“盐法,在咱们大明朝廷,改来改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再说了,国朝即将有大变乱,一两年之内,朝廷绝不会顾及到这方面来。只要你能够每年上缴足额的钱粮,朝廷上感谢你还来不及呢,哪里还顾及到咱们的变法?”

    对于赵兴这么说,孙传庭有些一头雾水。赵兴就示意洪承畴将即将爆发的京畿之战,心情沉重的一一说明。

    当时听的孙传廷,彻底的愣在了当场。

    但是他没有怀疑赵兴和洪承畴的判断,因为他是一个睿智而明白的人,他已经从洪承畴说的种种前提中,已经对这场即将发生的大变局深信不疑。

    “所以,我必须要求你来坐这个位置,为稳定住西北局势,为我未来的勤王大军做好后勤准备。担子非常重,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努力。”

    孙承宗担心的道:“但这样的盐政改革,毕竟关系到根本,万一出现纰漏,我们就是罪人。”

    赵兴再笑:“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因为我说的改革,是不改中的改。”

    孙承宗立刻疑惑的询问:“此话怎么说?”

    赵兴道:“这第1点,我们就恢复祖制,再开开中法,让原先的那些纲册盐贩,继续接受盐引,让他们凭借运输到边关的粮食,换取盐引。如此一来,盐商到就会再一次到西北屯田,这样,不但通过他们的手,从西北的地主王庄之中,购买出大量被兼并的土地,更能开发西北,这是一举多得的事。”

    洪承畴点头:“西北土地兼并严重,官府不能够从王庄和地主手中赎买土地,给那些无地可种的百姓;但是商人们却有足够的办法,这样,就等于变相瓦解了西北土地兼并的问题,从各个王爷和大地主的手中,抢出一部分土地了,重新交给百姓耕种。”

    洪承畴接口:“商人是逐利的,为了能够吸引佃户们给他们耕作,他们会自觉的将土地的产出,让利给佃户,这样就能缓解流民的产生。”

    孙传庭点头:“大人说的对。”

    赵兴继续道:“我们给了纲册盐引,剩下的就是余盐,这毕竟是大块儿。现在天下的食盐,落到百姓的手中,已经高到了让百姓吃不起盐的程度。然而这其中的利润哪里去了?零售食盐的商贩店铺,其实也没赚多少,这最大的一块利润都跑到那些私盐贩子手中。如此,我们干脆就放开食盐的购买,不管你是谁,只要按照我们的价格,你都可以购买到食盐直接销售给百姓。我们就将被垄断的盐贩子吞掉那巨大的一块儿,和各地零销商分成,我们的食盐出厂的价格增加,增加了我们的收入,同时,那些直接面对百姓的商贩,又变相的降低了食盐进货的价格,商贩们也就自然而然的,在竞争中降低价格。如此一来,我们增加了国库收入,百姓们吃到价格便宜的食盐,这就是利国利民的变法。”

    听到这样的方法,孙传庭不由得激动的站起来拍手叫好:“赵大人果然是聪明无比,办法奇妙。若天下四大御史都执行这个政策,国库将丰盈,百姓将不再受高盐价之苦,而纲户又能充实边关。如此利国利民,我必坚决推行,哪怕是掉了脑袋。”

    赵兴一笑:“有我在,你的脑袋掉不了,但是现在就全国推行,朝堂上下一定会一片反对之声。但是若是经过两年时间在这里试行,最终取得了让那帮混蛋们没有了反驳的借口,这一条善政——”

    孙传庭和洪承畴一起高呼:“当水到渠成。”

 第206章 边军惨状

    将自己的缇骑交给新任的巡盐御史孙传庭,让他带着去定边,接收定边盐场,施行自己的改革赵兴将所获取的银子,并没有直接交给三边总督府,因为赵兴和洪承畴都知道,若是将这一笔钱粮交给那个杨鹤,绝对让他拿去养寇了,而饥寒交迫的边军不会得到一分钱一粒粮食。

    这件事,赵兴决定就以钦差的身份亲自主持发放,顺便也整肃一下边军。而以后,自己在不管这事的时候,赵兴也决定,三边将士的军饷,将由纲户将盐引所换的钱粮,直接交给边军。即便洪承畴成为三边总督,也只负责督促纲户和盐场执行,没有发放的权力。这,赵兴将会把他变成定制。

    带着查抄五家盐商所得的银子,赶到三边,结果三边杨鹤派来的新都粮道贺年光却先一步等着他呢,两人一见面,贺年光道了赵兴辛苦,然后毫不客气的一伸手:“交出来吧。”

    当时赵兴就故意纳闷的询问:“你让本钦差交什么?”

    贺年光理直气壮的道:“大人带着给三边将士的三百多万银子啊。”

    赵兴就像看怪物一般的看着他,表示了惊讶的反问:“本钦差为什么要把这些银子交给你啊。”

    贺年光坦然的道:“您带着的银子是给三边将士的是不是?而本官是三边总督府都粮参政,管的就是这块。所以,钦差大人将钱交给本官,你的使命就完成了。”

    赵兴被气乐了:“你做为都粮参政,不去为边军将士们解决钱粮问题,还跑我这里来伸手摘桃子,你不认为你失职吗?”

    贺国光微微一笑:“原先积欠,你应该找前都粮参政洪承畴去说,我刚刚上任,我不管前任事。既然你带着的是三边将士补发的积欠,就应该给我,我是现管。”

    赵兴哈了一声:“你不感觉你很无耻吗?”

    就这一句,当时将这个贺年光气的满面通红,再也没了大员的涵养。豁然起身,指着赵兴的鼻子恼羞成怒怒吼:“本官是万历年的进士,给你这个丘八的面子,和你和颜悦色的商量,你还真当你是什么东西?交出银子,否则我参你。”

    赵兴看着这个恼羞成怒的老头表情,当时也怒火中烧:“进士有什么豪横的。你既然是为朝廷官,那就该管朝廷事。一个都粮参政,上任已经三月,却没有为嗷嗷待哺的边军筹备一粒米一文钱,还有脸面跑我这里摘桃子,真真厚颜无耻到里你这地步了。来啊,咱们丘八不会动嘴,那就动手,将这个无能的家伙乱棍打出。”

    早就看他不顺眼的毛守义,当时就抄起了一个枪杆,掂量一下,似乎嫌轻,于是,直接跑到了门后,抄起了粗大的顶门杠。

    看到这个架势,贺年光当时面色惨白直接嚎叫着抱头鼠窜而去。

    作势欲打的毛守义和大喊大叫的赵兴看着他狼狈的背影,不由得一阵哈哈大笑。

    不能真打,因为他是进士出身,赵兴真的打了,那就是等于得罪了一个阶层。为了维护这最被重视的出身,那天下所有的进士就都会跟赵兴拼命的。

    再说了,再看那贺年光的小身子骨,都六十几岁的人了,不要说一顶门杠了,动一个指头就能让他丧命。为这么大点事闹出人命来,真的是不值当的。

    赶走了这只苍蝇,赵兴押着银子继续前进,来到了他的第1个目的地威远堡。

    威远堡有守军一个千总,应该有员额一千一百。

    当赵兴赶到的时候,在眼前的长城这个兵堡,让赵兴感觉到无力。本来应该是一座巍峨的军事碉堡,但是那堡寨已经破败不堪年久失修,连堡门都摇摇欲坠。城头一杆大明的军旗,都已经退掉了颜色,在风中无力的低垂着,显得无比的沧桑老迈。

    赵兴没有进堡,而是拿出了钦差的关防,命令守军出城接受检校。

    这个千总,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官,当然不敢违抗命令,带着他的所有属下跑到了堡外站队。而跟着这群将士们身后的,是一大群的乞丐,其实那不是乞丐,那是将士们的家属。

    这位千总跑上前来,给赵兴双膝跪拜施礼:“属下何光,拜见钦差大人。”

    赵兴就一皱眉,看着这个千总,带着的头盔已经锈迹斑斑,原本应该有的威武红樱,早已经退了颜色掉了毛。而身上的铠甲,更是稀稀落落的,只剩下几片甲叶。下身的裤子,更是补丁摞着补丁,都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脚上穿的竟然是一双草鞋,露着肮脏的脚指头。

    而再看他身后那七扭八歪排着的军兵,真如卢象升前年巡边所说:“馁而病、僵而仆者且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袴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但有人形,全无生趣。见臣督临,犹跪路跪门,纷纷告讨。其余则皆垂首丧气而已。彼其心岂不甚苦,势岂不甚危,情岂不甚迫?此辈经年戍守,身无挂体之裳,日鲜一餐之饱。军事纪律废弛已极。”

    看着这些兵,所谓的兵,一个个拄着棍棒(刀枪已经战损典当了)赵兴鼻子不由一酸,就是这样一群人,还坚持着站在长城之上,为国戍边,守卫着这辉煌的大汉文明啊。

    赵兴收回目光道:“何光将军,首先你是军人,军人无论见到谁,即便是见到当今的皇上,也只能是单膝下跪。而不能是双膝跪倒。这是咱们军人的尊严。”

    何光看了下赵兴,缓慢的竖起了一条腿。

    “我们是军人,不管见到谁,都必须自称末将而不是小的,我们不比任何人低气。”

    何光再看了眼赵兴,慢慢的将胸膛挺了起来:“末将知罪了。”

    赵兴上前伸手搀扶这位坚守戍边的将军:“将军请起来回话。”

    “末将尊命。”

    “请问将军,你部应有多少将士,实际有多少将士?”

    何光直言:“应有将士马夫等一千一百,现在实际有四百一十一。”

    赵兴皱眉,拿过赵梓手中的名册看了眼,又丢回给他:“空额这么多?你吃了多少?”

    何光不再惊惧,只是苦笑:“钦差大人看看,末将要是吃了空额,还是这样一身打扮吗?”

    赵兴点头:“为什么缺了这些?”

    何光眼圈一红掉下了眼泪:“有和鞑子战斗死去的,有受不了困苦自杀的,有因为饥饿饿死的。而上面从天启三年就没有补充。”

    赵兴再点头:“积欠多久?”

    何光落泪回答:“从天启元年到现在,末将也不记得是多长时间了。”

    赵兴大惊:“这么久?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何光凄苦道:“原先天启年间,虽然欠饷,但每年五节六寿,皇上还有赏赐下来,勉强能维持一日一粥。但等新皇登基,就彻底的没了。所以,将士们守边,家属们或乞讨,或挖野菜草根,或倚门卖笑,才带回点吃的让我们活命。”然后掩面哭泣:“就比如末将,老妻带小儿去乞讨了,都出去十日没有音信,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或许已经饿死在哪个沟渠,或许已经被豪强劫掠卖给了人贩子。末将的女儿,就在前面的镇子上青楼卖笑,末将都不敢去镇上了。”

    如此一说,赵兴都为之哭泣了,其他边军,却依旧麻木的看着,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不值得哭泣,或许,眼泪早就流干了。

    擦干了眼泪,赵兴站到了“队伍”的前面,大声的宣布:“本钦差这次来,就是奉皇上圣旨,看望诸位。”

    大家一脸麻木。

    “本钦差,不久前打掉了山西巡盐御史,为大家筹措了钱粮。现在我宣布,补发你们从天启年到今日的所有积欠。”

    赵兴话音刚落,没等反应过来的将士们发声,却听到外面一声断喝:“赵兴,积欠不能发。”然后一声响亮的通报:“三边总督,杨大人,到——”

 第207章 和杨鹤杠上了

    杨鹤是一个儒雅的老人,在他身上根本就看不出做为督师三边的威武,更像是一个老学究。当然,也就带着一身老学究的执拗。

    他站在赵兴的面前,不拜不跪,就那么死死的盯着也不拜不跪的赵兴,然后两个人一起责问道:“见到本督(钦差)为何不跪?”

    从第一句话就足可看出,两个人是杠上了。

    杨鹤傲然道:“本督,三边封疆大吏,进士出身,岂能跪你这跋扈小人,锦衣卫之狗。”

    赵兴冷笑:“本镇抚是皇上亲军,现在是钦差,代表着皇上。钦差所到如万岁亲临,我不管你是什么总督,我且问你,你还是不是大明的官员,皇上的臣子?”然后头也不回的对赵梓道:“赵经历,记上,我要弹劾杨鹤不为大明官,不尊皇上之罪。”

    杨鹤虽然面色大变,但还是倔强道:“我拜见的是皇上,不是你这条狗。”

    赵兴冷笑:“我不管你拜见谁,你必须给我跪下。”

    杨鹤当时大吼:“贺参政,弹劾赵兴拿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