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兴就感慨:“所以我说呢450石的俸禄,怎么够啊,我得抓紧给咱们家多多的划拉银子啊。我真的是任重道远啊。”
娘就放下手中的活计,郑重的教育赵兴:“人心不足蛇吞象,而按你说的要养活着几代人,所需要的银子将是不可估量的,那么你只能做贪官了。既然你要做贪官,现在娘就准备为民除害,杀了你这个逆子。”然后就拿眼睛看向了顶门杠。
赵兴赶紧的摇手:“娘,您老先别动怒,我这不就是说说嘛,您老放心,我不但不会成为贪官,我还向您老保证,我一定做一个为百姓除害的正直的清官,做一个贪官污吏的克星。当然,在查抄贪官污吏的脏银中,我在贪墨一些,我认为那是我该得的。”然后就无限野望的祈祷:“那些贪官污吏们,为了我的发家致富,为了我几代人的富足安康,赶紧的把你们的银子都送过来吧,我心急呀。”
第219章 治安大整肃
夜色降临了,城头的大炮声终于停了下来,更夫们开始敲打梆子,曼声的吆喝:“宵禁开始,各安身家,小心火烛,天下太平啊。”
但在这大战紧张的时候,由于五城兵马司的人都上城了,宵禁也就形同虚设没有人再管了。饥民和乞丐在街上晃晃悠悠的乱走,希望能寻找到暖和一点的地方,熬过这一晚。他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因为已经有锦衣卫官人说了,因为查抄了五十多家卖国奸商的粮食,明日,锦衣卫将在四九城设立粥场,一日两顿。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粥场的粥,都是官府作秀,一碗粥里,不会有几粒米的。就是欺骗眼睛,糊弄肚子罢了。但不管是真是假,有点热乎的粥能暖暖身子也是好的。
几个泼皮,蹲在一座宅院的院墙外,低声的嘀咕着,贪婪的眼睛,在黑夜里闪动,就好像是一只只饿狼。
“我已经踩好点儿了,就是这家。”一个头目样的家伙,夹着一把牛耳尖刀,向围在他身边的同伙介绍。
“这家有钱吗?”一个同伴伸出脖子打量了一下那高高的院墙:“这年月,外表光鲜的大户有不少,但里面却是一屁股饥荒,属驴粪蛋子的,外表光鲜里边乱,别咱们进去了,什么也捞不到。”
那个头目就得意的道:“这是一个商人,经常走口外,倒卖的东西虽然不是资敌的禁品,但也赚了不少。似乎是听到了建奴要来的风声,就事先跑了回来。这家主人跑回来的时候,我看的真真儿的,从车下卸下来一箱子一箱子的东西,沉重的很。而且搬运的时候还不雇佣脚夫,要不是真金白银,怎么能这么小心谨慎?错不了。我早就想动他了,但是官府衙门巡逻的严,没有机会得手。靠着咱们坑蒙拐骗的那点办法,只能弄个仨瓜俩枣的。这次机会来了,五城兵马司的人都上了城,锦衣卫也是群龙无首,我们正好做了他,然后大家一起分肥。以后咱们就吃香的喝辣的了。”
另一个就奸笑着赞同:“对对对,我也早就看上了这个人家。”
他身边的家伙就捅了他一下:“你看上的是他们家的大小姐,这个谁不知道?”
这个家伙就奸笑着道:“她家大小姐的确长得俊,水灵灵的,但就是脾气不好。我上次从他门口过,聊骚了她一下,就让他们家的丫鬟骂了个狗血喷头。这一次我一定要让他好好的服侍我,出一口恶气。”
那个头领打住了大家胡扯的话题,“但是据我观察,这家的东西不太好用,很扎手。”
大家就一起伸出脖子询问:“怎么个扎手法?”
这个头目介绍道:“这户人家养着5个常年的伙计,孔武有力,总是跟着他们家老爷走口外,应该也是见过生死,所以这一次咱们一定要下手快,而且狠,绝不能给他反抗的机会。”
若论杀人越货,这个家伙也不外行,当时就将怀里的牛耳尖刀抽出来,“我们开始行动吧。”
结果话音未落,又一个声音戏虐的问道:“人手够不够?需不需要我们哥几个帮忙?”
几个人闻听当时一愣,那个头目豁然转身:“谁这么大胆。敢和我抢生意?”
对面的阴影里就站出来几个人,虽然看不清服装的颜色和脸面,但那特殊的官帽形式,还有那标志性闪闪发亮的绣春刀,让几个家伙大惊失色“锦衣卫?”
对面一声冷笑:“你说对了,现在整个北京城的治安宵禁,由咱们锦衣卫接手了,你们预谋打劫,违反宵禁,跟我到敢死营去吧。”
一个伙伴猛地跳起来,那个头目大叫一声:“别反抗。”
但是晚了,绣春刀闪动之间,一声惨叫,那个反抗的家伙,就已经人头落地。
锦衣卫可不像是五城兵马司那样欺软怕硬,反抗,可是真的找死啊。
看到同伴惨死,这些泼皮破落户,立刻哆嗦着抱头蹲在地上,乖乖的等待着处置。
其实黑社会这种东西,那是在官府的容忍和包容之下,才狐假虎威的,他们是不可能和官府斗的。只要一个政府,真的想剿灭这些黑社会,和玩儿一样。
尤其是这种锦衣卫,掌握着生杀大权,这些所谓的黑社会,遇见他们,那就是一个必死的结果。
这几个泼皮破了户,所谓的黑社会,看到那滚滚的人头的时候,只有瑟瑟发抖,再也没有了原先的那种嚣张。
一个锦衣卫小旗,提着带血的绣春刀,站在了他们的面前,冷冷的道:“你们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连跳连小丑都算不上,我们平时惯着你们,不过是互相需要。但是现在我告诉你们,新的指挥使大人已经坐镇锦衣卫,不再需要你们了,已经下令剿灭你们。事情就是这样,认命吧。”
这是最实在的话,历朝历代,原则上来说,维持一个地方的治安,都需要这些地痞流氓来帮助。为了这个条件,这些地方流氓,还会被官府给予一个非常正当的名份,那叫做帮闲。不但要养着他们,还要给他们正当的理由钱粮。
但是,赵兴不是历史人,他带着最鲜明的时代性格,他最痛恨的就是黑恶势力,他要在这个大明进行最猛烈的打黑除恶。这比1900年,李鸿章总督两广的时候,打黑除恶杀了6万人,还要早上几百年。
“但是从现在开始,你们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从今后,整个京城的治安管理,不再需要你们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了。我们锦衣卫正式的接管了整个京城的治安,剩下的事情,就是你们被剿灭。现在就告诉你们,你们将被编入到效死营,上城墙去守卫京城。如果能守卫住京城,你们就建功立业,如果守不住,你们就人头落地”
听到这样的政策,那个头目磕头求饶:“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对不起。”这个锦衣卫笑着道“原先的时候,你还有选择。但我们新的大人规定的道理,你没的选择,要么上城为国守城,要么就是被直接砍头,这也算是选择吧。来吧,选一个。”
这怎么选?没得选。
天然居的茶楼里,一个小灵通,正在唾沫横飞的说着他的新闻:“老少爷们知道吗?就在前天,建奴又增兵了,那人马多的呀,黑压压的一直铺到了天边,地皮儿都没了颜色。那一个个五大三粗的建奴,就像一个个天神下凡。”
一个茶客脸色苍白的询问:“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个小灵通就言之凿凿的道:“那还能有假?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我还就告诉你,那些建奴的马脖子上,挂着一串一串的人头,那可都是河南来的勤王军的脑袋,足足有好几万。”
所有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脸上出现了死灰和绝望。
正在这个小灵通说的洋洋得意的时候,角落的桌子边上站起了一个汉子,走到了这个小灵通的面前,冷冷的看着他。
这个小灵通就神气活现的呵斥:“你瞅啥?”
这个汉子就在腰间拿出了一块腰牌,冲着他亮了一下:“瞅你咋的?我还要当街砍了你。”然后又将这块腰牌冲着整个茶楼的茶客们亮了一下:“锦衣卫办差,散布流言蜚语者,抓去效死营,但这个东西,明显就是建奴派进来的奸细,立刻当街斩首示众。”
还不等这个小灵通争辩,外面走进来两个锦衣卫,毫不犹豫的将他拿下,推到了街上,宣布了他的罪状之后,一刀下去。
经过上万锦衣卫的整治,北京城的地痞流氓绝迹了,流言蜚语消失了,整个北京城里流动的,都是正能量了。
第220章 粥场放粥
明亮的太阳,再一次从东城墙上爬进来,照亮了整个大明的帝都,家家炊烟袅袅的同时,在各个街口,一溜的大铁锅支了起来,里正忙里忙外的指挥着一群市民,开始熬制稀粥,灶台下熊熊的炉火,映照在大锅前一大片难民的脸上,让他们充满了对前景的信心。
大锅里的粥,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清汤寡水,而是能够真正插筷子不倒,毛巾裹着不漏,那精米散发出来的香味,让人谗蜒欲滴。
拿着一个破锣的里正,看看粥已经熬好了,然后就敲打起来:“老少爷们,皇上圣旨,锦衣卫赵大人经办,从今天开始,每天两顿,每顿一碗稠粥,虽然吃不饱,但也尽可能的让大家不饿死,度过这段难关。等过一段时间,打退了建奴,大家在回到各自的家中,继续安安生生的过日子,报效皇恩,报效国家。”
然后拽出一个口袋,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从里面抓出了一把沙子,奸笑着,丢进了一口口大锅里。然后那些做粥的汉子,就抡起铁锹奋力的搅拌。
这个举动立刻引来了难民的怒吼:“你这是做什么?这好好的粥,这还让人怎么吃?这不是糟蹋粮食吗?我要上赵大人那里告你去。”
这个里正嘿嘿一笑:“咱就是遵照着赵大人的吩咐做的,你还真告不了我。”然后就在大家一片错愕中,这个里正得意的解释:“大家不要误会了赵大人的良苦用心,赵大人说了,这些难得的粥,是发放给那些真正的灾民难民的,不是给那贪小便宜的家伙准备的。如果掺了沙子的粥,能喝下去的,就是真正需要赈济的难民,如果是贪小便宜的,那么你要是能吃下去,我也就佩服你了。”
话音落下,就有五十几个夹着饭碗的,灰溜溜的走出了人群,骂骂咧咧的走开了。
这些真正的难民才明白,那位赵大人是真的为这些难民着想,不让那些贪小便宜的人,抢了大家的口食。
“好了好了,粥已经熬好了,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这里发粥,那里取咸菜。不要急,不要乱,人人都有份,发完了这一批的粥,还有下锅呢,保证人人都有。”话音一落,就有几个拿着鞭子的壮汉出来,将那些加塞儿的,拥挤的,一顿劈头盖脸的打回去。
真正的稠粥,真正做到插筷子不倒,真正做到毛巾裹着不漏。还有那咸菜,虽然只有少少的几条,但是盐的味道,却让这些百姓们感觉到,这是这世间最美的美味。
领了粥和咸菜的百姓,首先做的就是跪下,朝着皇城,朝着锦衣卫衙门的方向磕头。
赵兴走进一个粥棚,挥手让跪在地上的里正和自愿帮忙的乡里站起来:“大家不要耽误工夫,抓紧的分发,可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再出现饿死人的情况。”说到这里,就不由得想起当初在东江镇,自己分发粮食的时候,就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孩子,噎死在自己的面前,一个女人,饿死在那里。
拿起一把铁锹,搅动了一下粥锅,然后拿起一只碗,舀了一碗,抓起一双筷子插进去,并没有倒。
这一切做完了,赵兴拍了拍躬身侍候的里正的肩膀:“谢谢您了,就按照这个标准做下去。”
这个里正受宠若惊,但还是担心的小声询问:“如果一直按照这个标准做下去,不知道我们的粮食能支撑多久。”
造型就充满信心的向他保证:“你就放心吧,按照这个标准,我是有信心有准备,坚持到明年的5月份的(崇祯三年),”
听到这样的保证,这个里正就松了一口气。只要能坚持到春暖花开,这些百姓们就有救了。
这时候,一个锦衣卫兄弟急匆匆的赶过来,对着赵兴施礼:“启禀指挥使大人,东城的一个粥棚没有按照咱们的规定去做。”
赵兴就一皱眉:“走,咱们看看去,到底是谁这么大胆,竟然赶在这个时候违背我的规矩?”
东城的这个粥棚次序到也井然,赵兴不去看跪在地上的里正,直接奔向了粥锅,拿起铁锹在锅里搅拌,清汤寡水的,还有菜叶树叶,当时赵兴就将铁锹轮起来,劈头盖脸的打向了这个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