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兴就立刻逼问:“既然你家里有余钱,为什么欺骗皇上说你家无隔夜之粮?你口口声声说你忠君爱国,但你在敌人兵临城下,国家需要你表现自己为君分忧,捐献为国的时候,你却百般推脱,难道这就是你口口声声的忠君爱国吗?”
对于这样的诘问,汪文笔当时哑口无言。
丢开他的手,赵兴对崇祯,对满堂的大人道:“据我所知,这位大人家地窖里所藏的银子绝对有几十万,在河南的老家,就有良田千倾。如果诸位不信,我们大家立刻到他的家里去,在他的密室里搜索,如果没有这些银子,没有这些地契,在下甘愿接受构陷大臣之罪。”
大殿上就再一次出现了落针可闻的状况。
“无耻。”一声怒吼,在大殿里轰然炸响,震的所有人一哆嗦。
崇祯怒了,真的怒了,我不过让你们在国家危亡的时候,让你们捐献一些帮助我渡过难关,结果你们哭穷到了没有隔夜之粮。好吗,感情你的地窖里有几十万金银,家有千倾良田:“欺君之罪,绝对的欺君之罪,没有家国君父,绝对是不忠于君父,不忠于朝廷国家。”对于上次劝捐的事,窝了一肚子火的崇祯这次突然爆发了。
情绪化,是年轻人的通病啊。先前还想息事宁人,让赵兴独自顶缸,现在亲自赤膊上阵了。
之所以这样,一是崇祯最恨别人欺骗自己,二一个是钱。只要一提钱,崇祯就莫名冲动,他都被钱逼疯啦。
“朕大度,不计较他欺负朕年轻,但叫什么来着?”
“财产来源不明。”赵兴立刻提醒。
“对,从此后,将这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入大明律法,入罪。”在这个万恶的封建社会,一条律法的形成,还什么代表提交人大审议,麻烦。君王一语成宪,从现在开始,大明的律法里,就又多了一个财产来历不明罪了。
崇祯脸红脖子粗急迫的大吼:“从现在开始,汪文笔这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按照大明律法,必须查,说明正当来源的,无罪;说不清来源的,定是贪污,是了,刑部肥缺,重罪轻判,小错牵连是你们拿手好戏,定是受贿。三法司,算了,你们都是一个味。赵爱卿,命北镇抚司去查,不,你亲自去查。”要不是他闭嘴的快,接下来就是,这次,赵爱卿,也和上次來宗道一样,给我拿出个百八十万银子花花就会脱口而出了。
不得不让崇祯急,这一战,打击了建奴取得了胜利,但也大大的打击了自己的钱袋子,参战将士五六万,赏赐抚恤那可是一笔大钱啊,崇祯正为这笔即将的开销着急呢。这下好了,这笔钱,汪文笔出了。
高呼冤枉的汪文笔被锦衣卫班职直接拖了出去,丢在了镇抚司昭狱,得到圣旨的朱晨光,立刻带着缇骑包围了汪文笔的府邸,等着赵兴带人抄他的家。
朝堂上,意犹未尽的崇祯,双手拄着桌子,伸着脖子大声询问:“还有谁弹劾赵兴,还有谁,赶紧的,赶紧的上啊。”
赵兴就撸胳膊挽袖子的跃跃欲试,那就是一种:“来战啊,不服来战啊,我让你们一个个都倾家荡产。”的架势。
看着这兴奋到打了不知道多少鸡血的君臣,崇祯那种一勺会,赵兴那种逮谁咬谁,还是往死里咬的架势,全体大臣一起噤声。
论吵架,大家还真吵不过赵兴,论撑腰,谁也没有皇上撑腰大,这是最完美的组合——这一对年轻人,不讲武德。
第253章 满朝无忠臣的原因
御书房,散朝后的崇祯依旧有一点压抑不住的兴奋,因为在今天的朝会上,让他心情无比舒畅。
“那一群老的官僚们,已经辜负了朕的期望,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候,才凸显了良臣名将的作用,才真正让朕看到了,谁才是真正爱国忠君言行不一,谁才是尸位素餐昏聩无能。赵爱卿,这次你做得好,非常的好。”
面对在座的几位老国公和赵兴,崇祯依旧没有从兴奋中消退出来,兴奋的在地中间走来走去,晃得人眼花头晕。
“这一次,办了几个吃着俸禄不管事的昏官,真的是大快人心。”郑国公也有一些兴奋。
这已经是很久很久的时间了,一直被打压的勋贵集团,总算是扬眉吐气的出了口恶气。看了一眼赵兴:“若不是出了一个直言敢谏的赵大人,我们依旧被打压,而皇上依旧被轻视。”然后无奈的摇头:“现在的东林党人,除了为反对而反对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为了打击别人,无视敌人已经兵临城下,却陷害一个真正为国的能臣什么擅起战端。连这样无耻的借口都能拿出来,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这算是皇帝第1次,单独的召见不是东林党人之外的官员,所以大家也就无所顾忌,倒出了自己心中的苦水。
“这样不行啊,总是这样下去,这个朝廷的官员,将不再是为了国家和皇上在做事,而是为了一群为他们身后利益的集团在做事。”赵兴痛苦的说道,看看大家沉默不语,就振聋发聩的继续说:“而这种风气形成了,可怕就可怕在,现在不管是谁,只要触及到他们切身的利益,他们就毫不犹豫的反对,乃至背叛。而不管是谁,哪怕是建奴,只要给他们利益,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投靠。”
这句真正诛心的话一出,就连兴奋踱步的崇祯,都不由自主的站住了脚步,深深的吸了一口,又一口冷气。
其实这并不是赵兴在危言耸听,这是即将出现的历史现实。当这个老大帝国走到崇祯17年的时候,所有的官员几乎都没有人在想怎样挽救这个帝国,而是想着怎么样第一时间投靠敌人,来保住自己的利益官位,先是积极的投靠李自成。而当李自成开始拷问助饷,再次损害了他们利益之后,他们又毫不犹豫的选择投靠了满清。
当那些信誓旦旦标榜自己忠君爱国的读书人,将所有的人生出发点,放在了以自己利益为基础之下之后,这个世界的人文基础,就已经崩塌了。
满清之后无中华,其实,不能将真正中华文明消失殆尽的罪过,全部归咎到满清的身上。因为清从明制,满清入关后,沿袭的全部是大明的制度和传统,唯独做的就是彻底的剥夺了臣权,让官员们再次成为皇上意志的附庸奴才。
真正中华文明消失,其实在崇祯元年,东林党人上位开始就已经断绝了。所以,赵兴认为,东林党人最大的罪行,不是搞垮了大明王朝,而是他们搞垮了整个中华文明的血脉,让文化的内涵走了样,变了形。
面对赵兴突然提出来的论断,崇祯越想越怕,最终不寒而栗,然后变得神经质般的大吼大叫:“查,给我彻彻底底的查,凡有不忠君不爱国,贪婪而无能者,全部踢出朝廷。”然后情绪激动的大吼:“我宁愿这个朝堂上,只有朕一个人,也绝对不让他们最终卖了这个老大帝国,卖了朕。”最后才是他的真心话。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崇祯进入了绝对不相信大臣,让所剩不多对他忠心的大臣,彻底背叛他的死循环。
从这一点上看,赵兴是一个罪人。
赵兴坐在那里愣愣的看着已经陷入歇斯底里的崇祯,他突然感觉到自己的罪责深重了。再看看其他几位国公,更已经陷入了无限的惶恐之中,这一次赵兴深深的感觉到,自己不是在给这个风烟火起的大明战车,踩一脚刹车,却是踹了一脚油门,还把掌舵的司机给打晕了。
怎么办?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可怕的局面?
赵兴在自问,崇祯在焦急的询问。
就在所有的人面对着这最可能出现的危险,却束手无策的时候,赵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探出身子道:“开恩科。”
就这三个字一出,所有的人都静了下来,静静的看着他,等待着他继续往下说。
赵兴面容平淡的再次道:“开恩科,开特科。”
“皇上,诸位,现在皇上登基都三年啦,三年中,所任用的都是万历朝的人。这些被任用的官员,他们都是万历先帝的天子门生,却没有一个崇祯朝的人。没有当今皇上自己的门生,这很可怕啊。”赵兴说出了症结所在。
是的,现在大明朝野上下,全部是万历朝开科取士的出身,唯一一个是崇祯元年取的进士卢象升,还不在朝堂,官卑职小。所以,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固有思维,万历的门生就对崇祯不感冒,当然的离心。就没有一个官员来替崇祯着想,来替崇祯说话。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崇祯对他们无恩。没有感恩之心的打工者,就是随波逐流,就会拿着工资不办事,就会你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的心态,就有谁给的利益大,就跳槽到谁那里去的心态。
勋贵有些人在做事,但他们不是对崇祯效忠,他们效忠的是这个大明。所以才有北京两次失陷,官员纷纷争强投献,而勋贵战死国公五,侯爵死于贼及建奴二十一,伯爵无数的局面。
但现在,他们被东林死死的压制着忌惮着呢,根本起不了作用,
现在,卢象升为国死战,因为他是崇祯的门生,是带着感恩之心在打工。
赵兴在为崇祯救火,是因为崇祯把他提拔起来的,给了他改变自己和别人历史的责任感在拼杀。
张之及在拼死为国死战,是因为他是崇祯册封,是崇祯重用的。
孙承宗拖着老迈之躯在为崇祯卖命,是因为他是崇祯的老师。
但仅仅凭借着这三四个人,累死你也不能改变什么的。由于只有这三四个人干事,他们就成为了所有不干事人眼中的异类,必然会出现,干事的人,最终被不干事的人干掉驱逐的恶果。
“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快速的组建皇上您的班底,必须有对皇上心存感恩之心的官员站满朝堂,带着感恩和真正的忠心,辅助皇上治理这个国家。所以,请皇上开恩科,是的,是皇上恩遇的一群人才,进入朝堂,为皇上所用。”
不能让崇祯真的发展成怀疑一切的性格,那不但会让他彻底的众叛亲离,最终也会殃及自己。
必须培养出一批他真正信任的人,然后惠及自己,这就是赵兴提出这件事的本心初衷。
第254章 开恩科不可告人的目的
拯救这个大明帝国,拯救这个汉家天下,凭借一个人是不行的,必须是千千万万人一起努力才行。
郑国公想了下赵兴的提议,立刻拍手叫好:“开恩科好啊,这样就可以避开正式科举的弊端,紧急为皇上提供一批感恩而可用的人才。”
郑国公这么说是因为,正式的科举有其一个已经相当完备的程序了,而对现在急需自己人手的崇祯是最不适合的。
中国,是一个讲究资历的老人政治,正式科举考试考中的,殿试一甲三名立即授职,但所谓授职却是,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余二三甲进士再经“朝考“,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选翰林院为庶吉士,俗称翰林,都是干什么的?没事干的人,去整理文件的文员。三年后才分发各部任主事(部员)也就是搞学习观摩,或分外地任县官。然后再一步步熬资历,没有个七老八十是进不了朝廷班子的。
这也就是说,崇祯元年开的那科,要想步入朝庭的决策层大用,最起码是十几年后的事了,十几年后?朕的大明早就亡啦。
至于赵兴和张之及这种年轻就高位的异类,是因为他们看着是高位,但他们只是崇祯的亲军指挥,是打手,却不是决策者。现在需要的是站在朝堂的决策者。
而恩科就不同了,他是加恩特取,是可以由皇上立刻选拔任用的,也就是说,先不闲置他们,而是直接上岗。
崇祯皱眉:“可以开一个恩科了,大明官员缺额太多啦。”
崇祯说的是另一个角度的实话。大明每三年一科举选拔官员,但这里源源不断选拔出来的官,不够杀的。在大明当官,绝对是一件高危工种。
洪武胡案、蓝案、空印案、郭桓案,就株连了十四万官员及其家属,把大大小小的官员杀得一干二净,弄得朝廷无官可用,老朱不得不直接从国子监提拔,曾经有一个国子监监生刚出校门,就做了布政使的先例。
到了朱棣的时候,南北案杀的更狠,等到了万历时候,东林用三大案打击异党,什么山东党,北方党,浙党楚党,通通干倒,也出现过上朝之后,往那一站,六部仅有一个尚书的局面。
接下来阉党上位大开杀戒,阉党倒台东林再起,逆案一下打倒三百多。而崇祯后期心理变态了,所有的官员上朝前,都要让家人给自己准备好后世棺材才行。
而估计这次建奴入寇京畿,还得狠杀一批,那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