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依旧没有缓解一点财政困难,反倒是越来越恶劣。”
一提这事,杨嗣昌不由自主的也为国事忧心:“见贤弟为国敛财,而且不是搜刮百姓,可见其能。但为什么朝廷财政依旧没有转好,其实症结所在就在于一个理财。户部主官就是书虫,根本不懂理财,而且贪婪。所以才让见贤的努力白费啊。”
赵兴就一拍手:“文弱兄真是真知灼见啊。但文弱兄认为该如何办理财政呢?”
杨嗣昌就胸有成竹道:“为国理财,不过八个字。”
“哪八个字?废除积弊,量入为出。”
听闻这八个字,当时惊讶的赵兴不由得豁然起身,连坐下的凳子都代倒了而不自知。
因为,杨嗣昌前面说的,倒是老生常谈,但后面的量入为出,就足以颠覆这个时代的理财理念,彻底的和后世的理财手法完全相同了。
一把抓住了杨嗣昌的手,激动的道:“如果,我是说如果,你做户部尚书,我这次多出来的一百万银子,你将怎么调用?”
杨嗣昌没有领悟赵兴话里的意思,毫不犹豫的道:“现在大明内忧外困,以西北大旱和西南奢安之乱,辽西建奴为最。但我若掌握了这一百万银子,先让西北再忍一忍,辽西建奴只要再咬牙守一守还不至于糜烂,而是抽调五十万给南方的张慎言,加强他的军备武装,尽快平定奢安之乱。”
赵兴高兴他的想法和自己相符,追问道:“为什么?”
杨嗣昌毫不犹豫的道:“因为奢安之乱之所以从小蔓延到今日,就是南军钱粮不足造成的,从而糜烂了南方数省,更让天府之国,朝廷赋税重地糜烂。只要给足了张巡抚钱粮,不奢望快速扑灭奢安之乱,就算将叛军逼出云南四川,逼进贵州大山,那么,云南四川广西就可恢复。那么明年,四川广西就可有税赋上缴,这一出一进,就是一笔不菲的出入。而同时,云南安定,就可以用云南的税赋,独立支持张巡抚对奢安残部的围剿。如此,又为朝廷解决一大笔支出。朝廷不再支出,到时候又增加了广西四川的税赋收入,可让朝廷财政缓解。也就是说,只要奢安之乱平息,就解除了大明三面作战的不利局面。”
赵兴抚掌大笑:“果然是能写出《地官集》的理财能手,只这一条举措,就足可以解开大明死局,若你能出山任职户部尚书,小弟当保你父不死。”
面对这样的条件,杨嗣昌简直惊呆了,自己以官代替父罪而不得,赵兴却用提拔重用自己为‘要挟’这哪里是条件,这是大恩啊。
“真的?”杨嗣昌不信的反问。
赵兴就笑眯眯的拿出了崇祯的手谕,在杨嗣昌面前晃动了一下:“看看这是什么?是皇上赦免你父的恩旨。不过你别抢。”躲开杨嗣昌迫不及待抓过来的手,直接将这恩旨揣回了自己的怀里“但皇上和我都各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杨嗣昌,接任户部尚书。而皇上的恩典是,你任户部尚书之后,先将乃父圈禁在你的家中。一年,一年内你能让朝廷财政有所改观,就赦免你父之罪,但削职为民。若是你在一年内不能使得户部井井有条,记住,我为你争取的仅仅是井井有条,如不能办到,便是死罪不赦。”
杨嗣昌当场朝着皇城方向跪倒:“臣杨嗣昌一定在一年内让户部状况大变。”
赵兴这才将怀里的恩旨拿出来,郑重的交给杨嗣昌:“不要辜负了皇上的期盼。”然后画蛇添足的加了一句:“不要辜负了我的这番奔走啊。”
杨嗣昌感激涕零的道:“见贤弟救父之恩,提携之情,绝不敢忘。”
赵兴就郑重道:“虽然你为东林,我为佞臣——”
“即便东林,他要是祸国,我不屑为伍,并坚决和他们斗争。你虽为他们口中的奸佞幸臣,但只要你一心为国,我愿与你为朋。”
赵兴激动,是真的激动的举起手:“如此,你我击掌盟誓。”
杨嗣昌也激动,也是真激动的举起手与赵兴连击三掌:“一言为定。”
等后来已经成为死党好友的洪承畴,孙传庭,赵梓等一群人,和杨嗣昌坐在一起谈论赵兴的时候,他才明白,感情赵兴招揽人才的手段,不是礼贤下士,总是要挟裹挟,总是这么的令人发指。不过后悔已经晚啦。
第332章 京师小毛帅
家,这是东江镇新任总兵官毛承斗的家。依旧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门口也没有护院奴仆,静悄悄的。赵兴左看右看,怎么也不相信,崇祯赏赐的宅子竟然如此小。用低调已经不能解释崇祯的抠门了。
轻轻的敲打门扉,好久之后,才有一个苍老的女人声音在院子里答应,然后那个朱红的小门打开,出现在赵兴面前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妇女。
跟在身后的毛守义和亲卫中毛姓人员,立刻就齐刷刷的跪倒在门口,冲着妇人磕头,声音哽咽的呼唤:“奶奶。”
这个妇人愣了一下,却不敢应声,这时候,内堂里走出了一个略微年轻的女人,毛守义等再次磕头,称呼姨奶奶。
这个妇人同样愣了一下,但转而欢喜的对着先前的妇人介绍:“姐姐,这些都是咱们家老爷的义孙,这个为首的叫做——”三百义子,五百义孙,实在是记不得名字。
毛守义眼含热泪的赶紧报名:“我叫毛守义,然后一一介绍身边人的名字。然后再介绍赵兴。
老妇人赶紧叫大家起来,然后对赵兴敛身一福:“妾身毛家张氏(刘氏)拜见指挥使大人。”
赵兴赶紧退一步避开,恭敬施礼:“小子打扰了两位夫人,唐突冒昧了。”
这时候,一个半大的孩子,穿着一身文士的袍服过来,斯斯文文的给赵兴施礼:“学生毛承斗,给赵大人见礼。”
赵兴上前,双手搀扶起来,上下打量了一番,不由赞叹:“久闻张夫人教子有方,果然是名不虚传,承斗未来,定是国家栋梁之才。”
张氏因为与毛文龙几乎没有机会同住,所以一生未生,但毛文龙的亲卫死士将承斗在辽阳救回后,被送到杭州张氏身边抚养。张氏代承斗如同己出,平时起居及其周详,但在学业教导上,却又及其严格,所以才有今日之承斗。
这也是历史上,三顺王打到了杭州,无数次延请毛承斗,对其及其照顾的情况下,也没有因为三顺王的亲情,自己父亲的被冤杀而忘却大义。不但没有侍清,后来更和三顺王断义,自己给两位娘亲养老送终之后,披发入山不知所踪,没有像那个被许多人奉为英雄的后人,成为满清的一条狗。
见过面后,赵兴被延请客厅落座喝茶,毛守义等立刻干起了粗活,担水劈柴,打扫院子,修补房顶,忙的不亦乐乎。
赵兴打量了下厅堂,简陋但干净,询问了下从江南来到京师的过程,以及皇上的恩典赏赐。张氏平淡道:“好叫赵大人惦记,当皇上的恩旨下到江南,我等感激涕零,于是,打发了下人,一家三口雇请漕船一路赶来京师接任了官职,然后住进了皇上赏赐的这个院子。”
“既然在江南辞去了下人,那为什么不在京师买上几个仆人侍候呢?”
张氏一笑:“皇上对待我们已经极好了,虽然让承斗接替了他父亲的职务,但我们也不敢僭越过份,再加上这事情反反复复的,也不敢连累了他人,所以才如此。”
她早就知道了赵兴为其夫毛文龙奔走,才有了今日。而崇祯给毛承斗继承官职,但却没有明确说明为毛文龙平反。所以,她明智而慈悲的选择放原先的家人仆妇回家,在这里也没有购买仆人,就是怕哪一天崇祯反复。同时,她也明白,自己一家被搬来京师的性质,她不能保证毛仲明等人,会真的投鼠忌器,或者顾念自己一家生死,而乖乖的继续为大明卖命。不管怎么说,当初朝廷做的事,的确是太过让人寒心,若他们再有什么做法,自己一家就会再来一个灭门,连累了其他人。
赵兴了解这个深明事理的老夫人的心,但也只能无可奈何。这个局,只能在大明恢复辽东后才能解。于是拿出了一份礼单,交给张夫人:“这是新的东江镇将士,大家给您和刘夫人的孝敬,虽然不多,但也是一份心情,还请夫人笑纳。”
张夫人和刘夫人眼圈微红,颤抖的收了:“难得孩子们,还念着我老爷的情,这份心,我收下了。我不能也没有机会当面感谢他们,还请大人有机会代为感谢。”
赵兴谦虚了下,然后歉意的道:“多谢两位夫人,和小毛帅理解在下的良苦用心。”
毛承斗只是微微一笑。
赵兴道:“夫人刚来北京,初来乍到,也没有什么亲友知交,我看这样,我就认了承斗为侄儿,这就请夫人三人,到我家做客。”然后加了一句:“我家也没有亲戚,我娘为此感觉寂寞,正好,你们娘几个时常走动解闷。”
其实她们在京城不是没有亲友,毛文龙的亲舅舅就是现在的顺天府尹沈光祚,他可谓是家大业大,人丁兴旺的很。
只是他老于世故,不愿和这个身份尴尬的毛文龙寡妻和幼子联系,当初他们娘三个进京之后,只是象征性的派了个下人,送了点日常的东西,然后就再无走动了。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是这样,尤其是官场,哪里来的真亲情朋友?也怪罪不得谁的。
在赵兴再三真诚邀请下,张氏带着刘氏和承斗,坐上了毛守义雇请的轿车,毛守义亲自执鞭,一群人才真正回了家。
早就得到了消息的娘和小丫,早就站在街口张望等待,看到车马回来,远远的就迎上了。
张氏刘氏下车,赶紧给赵兴的娘施礼,口称:“婶娘。”而没有称呼现在已经是一品诰命的赵兴娘为夫人。这样就显得亲近无比了。
娘拉着张氏刘氏的手,眼含热泪:“受苦啦,受苦啦,这回好了,我又有了两个好侄儿媳妇啦。赶紧的回家,饭菜都做好了的。”
两位夫人在娘的爱心泛滥里,终于再次感觉到了亲情,一家子欢欢喜喜的好不热闹。
当然,一群女长辈在一起吃饭聊天,就没了赵兴的座位事情了。
赵兴就纳闷问小妹:“我怎么没看到你小姐姐啊?”
小丫就嘟囔起小嘴:“郭爷爷找到了郭叔叔,一家搬出去住啦。”
赵兴当时欢喜的道:“怎么?老郭寻找到儿子啦。这是大喜的事情啊。走,带我去他家贺喜去。”
刚说着,郭广生带着一个呆头呆脑的汉子走了过来:“可不敢让大人亲自跑一趟,听说大人回来,我就赶紧过来了。”
赵兴上前赶紧贺喜他们一家团圆,郭广生介绍了那个呆头呆脑的汉子之后,得意的道:“这还得托大人的福,是我假公济私,悄悄的利用了锦衣卫,才在蒙古境内找到了犬子,还请大人恕罪啊。”
赵兴倒是后悔:“都是我这个混蛋,怎么就把这个办法给忘记了呢?害的老先生今日才一家团圆,该死,该死。”
郭广生歉意的感谢,然后拿出一封书信:“一家团圆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现在请辞去锦衣卫所有差遣,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赵兴挽留,但郭广生去义已绝,赵兴无奈,只能给了郭广生这个呆头鹅一样的儿子一个锦衣卫职务,才算放手。
但临走的时候,郭广生却看中了彬彬有礼的毛承斗,就收了毛承斗为学生,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娘和两位夫人酒宴完毕,临走的时候,赵兴送给两位夫人三个男仆,四个丫鬟婆子,两家才依依惜别。
第333章 再提韩国公案
从京师到山西,再到山东皮岛朝鲜,这一圈的奔波,简直累死了赵兴,本来应该放假的。
但放假?那都是庸庸碌碌之辈才放假,象赵兴这种对国家有用的人,怎么能放假,加班,干活。
于是,他开始忙活即将入五月的那场,针对北方的恩科和制科考试。
今年是崇祯三年,也是三年一度的科考大比年,因为建奴入寇,结果本该是三月份的春闱被迫取消延后。但好在,因为有赵兴的关系,皇太极被提前了俩个多月,在三月初被赶了出去,所以决定在五月十五,三个科考一起来,也算是一时的盛世。
正常的科举,自然有有司按部就班的安排,但就是没有人帮助赵兴安排恩科和制科的事。
无可奈何,赵兴这个水鸭子,就只能跳上枝头,做一把猫头鹰了。
在抓完了锦衣卫繁琐的事情后,他就各处登门,请教科举的套路。而这个科举的套路,又是繁琐的令人发指,简直让赵兴晕头转向一个脑袋十个大。而正式科举,礼部是有一套成熟的套路的。但你赵兴求教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