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兴转身,面对勋贵行列,用嘴形,一字一句的道:“哭——啊——”

    一直关注着赵兴的郑国公立刻心领神会,当时咧开大嘴嚎啕大哭,其他公侯一见,对,这时候该讨可怜卖惨,该哭了。于是,滿殿功勋喊冤表忠嚎啕大哭。

    而张之及最卖力,不但是为支持姐夫,更是被提起的死难老爹,那更是哭的惊天动地。

    刚开始是假哭,但哭着哭着,大家就自然而然想起了那些为大明战死的先祖,再想一想自己现在的处境,物伤其类兔死狐悲。一股真正的悲伤就爆发了出来,所有的人就真的痛哭流涕,真情实意了。

    一时间大殿上哀嚎一片,知道的,这是勋贵痛哭自己悲伤的历史,艰难的处境,不知道的还以为大明的皇帝突然驾崩了呢。吓得已经安心在后面处理内务的王承恩,疯狂的跑过来观看,但看到崇祯皇帝安稳的坐在上面,总算是放下了心。

    勋贵们的痛哭,还是打动了崇祯皇帝,不由得想起了这些勋贵们的先祖,跟着洪武爷南征北战,驱除鞑虏,才有了这大明的天下。而每次国家有难,第1个站出来牺牲的依旧是他们。

    再想一想对自己兄弟两人忠心耿耿的老国公,被东林党人逼迫出战,在强大的压力下,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战死在疆场的情形,也不由得心中赶到愧疚。看看哭的差不多了,崇祯亲自走下玉阶,一个个双手将这些哭得昏天黑地的勋贵们搀扶起来,轻声的安慰。

    这时候,大家再次忘记了今日朝会想解决什么事情了。

    等大家都平复之后,崇祯皇帝重新走上玉阶,却没坐回自己的位置上,而是背着手对着下面的群臣道:“赵爱卿说的对,每位勋贵先祖每次国难的时候,都毫无条件的上阵杀敌,更不记得为这个国家他们付出了多少年轻的子弟。朕就记得,英国公一脉自张维贤以上,只有一位善终,其余全部为国捐躯。老英国公的壮烈就在眼前,我们怎么能够大加诋毁,视而不见呢?如果真按照孙大人的说法,不要说抄家灭门,就是将他们驱赶出朝廷,剥夺他们的爵位,就会寒了天下人的心。若是国朝再有国难,将由谁来为国杀敌?”

    说着说着,脑海里就想起了这次乙巳之变,敌人在城外肆虐,而这群文臣们依旧在朝堂上东拉西扯,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城。别说牺牲了,连自己募捐,竟然都没有人捐献。当时越想越气,声调就拔高了几度,指着下面的孙良辰道:“如果国家下次有难,难道你能上阵杀敌吗?”

    孙良辰立刻挺起胸膛,慷慨激昂的道:“如果国家再有难,臣虽然是一介书生,臣当第一个与敌生死相搏。”

    马后炮人人会说,崇祯看着他这种丑恶的嘴脸,恶心的要吐,指着他的鼻子,大声的斥责:“你现在说这种话,你不感觉到羞愧吗?还国家再次有难,你必挺身而出?那朕来问你,就在这次乙巳之变中,你做了什么?你给我说道说道。”

    赵兴看着越来越激动的崇祯,总算了解了他的刻薄,不是带人的刻薄,而是嘴上的刻薄。

    而这时候,赵兴感觉,君臣这一哼一哈的配合,真的有种知心朋友的默契了。

    好啊,这个性格我喜欢,这个场子必须帮,于是立刻给崇祯递刀子:“在乙巳之变的时候,具锦衣卫汇报,我们这位想要上阵杀敌的老大人,不巧病倒了,而且病入膏肓。并得每天必须有两个小妾侍寝,日夜不休,享尽了齐人之福。”

    赵兴之所以这么理直气壮,是因为历史上真的就有这么一个混蛋,最终战争结束,还跳出来邀功。结果事情不密,被对手举报,气的崇祯直接在午门杖毙了他。但历史上的那个是不是这个孙良辰不知道,但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鸟。

    大殿上再次哄乱起来,文官们尴尬,勋贵们愤怒。

    崇祯更是气的直哆嗦。他对赵兴牵强附会说孙良辰是要为蒙元复辟的证据不以为然,也知道他是胡说八道,但孙良辰在自己为难的时候有这样的表现,真的怒了,是大怒。

    “岂有此理,岂有其理。”崇祯爆脾气又来了。“先有畏敌如虎,后又国难时候在家行乐,不顾国家危亡,现在又挖我大明根基。种种罪行,士可忍,孰不可忍,来人来人。将这个家伙给朕拖出去,乱棍打死。”

    得,这次干脆不是打几板子了,而是说了直接乱棍打死,可见真的是把崇祯气疯了。

    赵兴就再次面对勋贵们,用口型一字一句的道:“感——谢——啊。”

    当时紧紧盯着赵兴嘴巴的勋贵们立刻了解了,对对,该歌颂皇上圣明了。于是,所有的勋贵一起舞拜高呼:“万岁圣明,万岁您老圣明啊。”连您老都出来了,可见勋贵心情之激动到了什么程度了。

    面对勋贵的欢呼,崇祯在心中感动之余,也为自己能够再次收买这些,差点离心离德的勋贵而沾沾自喜。

    魏国公趁热打铁:“皇上,为彰显您不忘记每一位为国死战将士们的感念,请派大员查清楚韩国公案。”这才扯会主题。

    赵兴也道:“只有将这件案子办成铁案,才能不再出一个明末三大案,动摇国本的事情出现。”

    一提三大案,崇祯立刻果断地下令:“这事交给锦衣卫全权处理,调动北镇抚司所有的力量,放下所有其他的事情,就专门调查这些案子。记住,正如爱卿所说,一定将这件事情办成铁案。若是真,朕不吝惜重新封爵,让为国牺牲的功勋心安。但若是假,灭他九族,以为招摇撞骗者戒。”然后不给那些东林党人们说话的机会,也不等按照程序方正化宣布散朝,崇祯直接来了一句:“散朝。”然后一溜烟儿的跑了出去。

    留下勋贵欢喜狂呼,留下东林们呆若木鸡。

 第337章 步步深意

    魏国公要回南京了,在长亭送别,没有外人的时候,魏国公对赵兴担忧的道:“这个案子拿到了你的手中,但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药,贤姑爷当谨慎处置啊。”

    赵兴给这个老国公施礼:“多谢伯父的关心,小侄心中有谱。”

    魏国公就稍微松了口气:“我知道你的目的,是为壮大我们的集团,让我们和我们所代表的武将再次被重视。但据我所知,这个李世选就是一个木纳呆板的人,文不能读书,武不能杀鸡对我们其实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而一旦为了达到你的目的,最终出现了纰漏,对你来说,将是后患无穷啊。”

    魏国公担心的是有道理的,因为从那一天英国公府聚会,赵兴已经明确的表示,一定要将这个案子办成真案。

    如果这事是真的,那没有什么说的,但一旦这事是假的,最终被人家捅出来,首先赵兴,就将陷入万劫不复。

    赵兴却淡然的道:“我之所以这么做,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我们以勋贵为代表的武将身份。”然后叹息一声:“大明重文轻武已经过份了,文官视武将为猪狗,武将们也自甘堕落挺不直腰杆。您老也知道,也没有必要掩盖什么,大明的动乱局面已经形成了,未来兵连祸结内忧外患,已经不可避免。在这个汉人江山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被建奴侵占的时候。就再一次需要我们这些武将,不让这花花世界被鞑虏腥膻沾染。”

    对于赵兴说的这种严重的状况,魏国公没有惊讶,更没有表示赵兴是危言耸听。文官们可以醉生梦死掩耳盗铃,但做为一直怀着保卫这个大明朝廷的勋贵们,却绝对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深深的知道,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还是需要自己这些人上阵杀敌,为国尽忠。

    “而我们武将在前面杀敌,身后的文官在全力掣肘,让我们怎么能放开手脚?我绝对不会让袁崇焕杀毛帅的事,再次上演。”

    自打袁崇焕杀毛帅之后,现在文臣对于武将,已经产生了生杀与夺的欲望。而文人领军,为了树立文臣的威望,他们依靠的不是杀贼立功,而是依靠着杀武将立威。而且越杀越大,专找功劳最大,威望最高的杀。

    袁崇焕就是开了这个恶劣先河的第1人。

    他不但开了这个恶劣的先河,最主要的是,他寒了这些武将的心,让武将再也没有了卫国杀敌的愿望。

    而加重这种武将寒心的,就是崇祯皇帝对文成这种越来越畸形的心态,给予的是包容忍让。

    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事情下来,文臣们抢夺武将的军功,杀武将越杀越兴奋;而武将们却无处伸冤,更得不到皇上的庇护,最终彻底死了心。所以才出现后来,武将们在战场上,遇到农民军,就投降农民军,遇到满清,就归顺建奴的局面出现。

    就比如说现在的大明勋贵们,在这个年代,一共是五个国公,20侯爵,41个伯爵中,三个国公,九个侯爵或投降大顺,或投降满清,而伯爵投降卖国者不知道多少。

    难道他们都甘心放弃祖宗们,用几代生命呵护的大明而投敌吗?不是,是因为他们彻底的寒了心。

    魏国公对于赵兴的良苦用心只能长叹一声:“这个天下,谁还为武将摇旗呐喊,谁还重视武将?这个天下,在这件事情上,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挽回了。”

    赵兴淡淡的道:“人自救人恒救之。如老伯这样首先就自暴自弃,谁还能救?所以,要想重新寻找回武将的尊严,必须从我们自己做起。”

    最终德高望重的魏国公开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也。”

    赵兴坚定的一拳头砸在桌子上:“事情不难,我们已经开了个好头。”

    “从何说起?”魏国公就疑惑的看向了赵兴,他们实在没明白,这个所谓的好头,在哪里体现出来的。

    “首先在昨日的朝堂上,大家的表现,已经打动了皇上的心,让皇上重视起了勋贵武将的作用。尤其是乙巳之变,让皇上再一次认识到了文官的不可信,武将的不可缺。让皇上再次重视起了我们这些勋贵集团,让他再一次明白,只有我们才是真正忠心耿耿保护他老朱家江山的根本。”

    一提这事,魏国公的眼睛就不由得一亮。

    是的,从昨天的朝会上,经过大家的那一番痛哭和欢呼的表演,大家从皇上的眼中,看到了对勋贵集团的不信任和防范的神色已经消退了,替换的是再次重视起诸位来。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啊。

    “但这不过暂时让皇上,重新拾起对我们的信任,然后就是我们自身要坚硬起来,面对文官的压迫欺凌,我们不再畏畏缩缩,二品的武将凭什么要给七品的武官跪拜?我们要堂堂正正的挺起胸膛,让他们跪拜我们。”

    “这需要底气和自信,底气不说,但自信从合出来?”魏国公不由得紧张的询问。

    赵兴信心满满的道:“武将的自信,就是在一次次战功中寻找到。”

    魏国公就失望的摇头:“因为现在实行的是以文治武,所以即便下面的武将立下再大的功劳,也都会被文官侵占,反倒更让人沮丧泄气。”

    赵兴就笑着指着自己的鼻子:“军功的确认,原先和现在,都归锦衣卫管,我是绝不会让将士们的军功被埋没的。”然后哈哈一笑:“当然,一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的来。该让一些军工给文臣,也是必须的。我就这么干过。不过前提是,我给你,你要感谢我。而不再像原先那样,你抢夺我,还理直气壮,理所当然。”

    张之及就问:“那要是他们依旧抢呢?”

    赵兴信心满满的道:“我的原则是,你想要,你跟我说,我同意了,你才能得到;而我不同意,你要敢伸手,我就剁了你的手。”张之及就一缩脖子。

    魏国公微笑点头:“这个办法好,张弛有度,一团和气。不过,怎么能让所有将士们都知道,皇上对我们的再次信任呢?”

    赵兴就端起了酒杯,看了看在座的俩个人:“坐在这里的都是咱们家人,家人我也就不隐瞒了。这个问题,就要在韩国公身上解决。”现在赵兴已经直呼那个还没确定的李世选回韩国了。

    “所以,我已经决定,确定这个人就是韩国公的后人,是铁案。皇上为了宣传自己不忘旧情,宣传自己的孝道,必然大鸣大放的,嚷嚷的满天下都知道。我们锦衣卫,当然是办这件事的不二人选。那么我就会在这里夹带些私货,宣扬一下皇上在这个时候,对我们武将的恩典和信任,如此一来,让将士们重新找回信心,不就是水到渠成了吗?”

    大家分分点头说好,其实这也不算赵兴欺君,只要这件事公布出去,将士们自然而然的就联想到皇上,重新对武将的重视,要不怎么给了这么大的恩典?

    “那么怎么样获得皇上的真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