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元年,郑鄤被启复,启复的意思就是依旧做他原先的官——庶吉士。
庶吉士是未来内阁的首要人选,前途一片光明的。结果不巧,他得罪了内阁首辅温体仁,最终,温体仁拿住了关于郑鄤的一个笑话,将郑鄤下狱,做为打压钱谦益的一杆枪。
而正是这个案子,温体仁首先掀翻了不是自己同党的刑部尚书,还有就是锦衣卫代行指挥使朱晨光。
崇祯本来是想用这个案子,打压一下朝堂里的清流,不要老是跟自己对着干,结果这把火烧起来了,却被温体仁煽风点火烧大了,烧到了铁杆赵兴的脑袋上了,这时候崇祯才发现,事情有些不对了,于是,这才将赵兴召回京师,处理这件事。
赵兴拿着崇祯给他的密诏,嘿嘿的冷笑:“温体仁,你不好好的做你的泥菩萨牌位首辅,竟然敢在我不在的时候,动我的人,你是活腻歪了。好吧,看我回去,怎么螚死你。”
于是,本来是普普通通的一件案子,就成了崇祯想打压清流,温体仁想打倒钱谦益,打压赵兴的势力,而又掺合进来赵兴也想用这件案子,干掉温体仁的狗血事件上来了。
第602章 隐患丛生
赵兴需要回去,是因为温体仁将自己的代行指挥使朱晨光给逼迫的下野罢官了。
自己在京城的时候,那个温体仁对自己温顺的就像个猫一样,处处看着自己的脸色行事,对自己所做的所有事,都给予支持,最起码不反对。才有了那一段和谐的发展时间。
但自己离的太久了,结果病猫变成了老虎,开始张牙舞爪了。这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但更重要的一件事,也让赵兴必须立刻回去,这是一件相当大的事,一件非常严重的事。
那就是在收复南关旅顺之后,接着再收复辽南,重创了皇太极,议功的事。
按照道理来说,这样的军功可比在云贵平叛大的多了。
云南的土司叛乱,对于整个大明的性质来说,不过是癣疥之疾,没有形成什么气候,本来云贵总督张慎言,就一直压着他们打,那些叛乱在桃木死掉之后,也已经行成不了什么气候了。最终不管是谁,都能将它扑灭。
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只不过赵兴做的比别人好罢了。
为此,赵兴得了一个侯爵。
而辽东皇太极,这是真正大明朝廷的心腹之患,他是最有可能掀翻大明朝的。
这一次赵兴不但给予了他们重创,而且还收服了辽南故土。这样的军功就相当大了。
在议论奖赏的时候,崇祯是准备风尚造型一个公爵的。
这下子可真捅了马蜂窝。
大明的爵位不乱发,那是含金量实打实的。从靖难之役之后,除了那些权阉自己加封之外,根本就没有封过公级别。而国丈顶天量也就闹个伯爵,还不是世袭制的,封个侯爵,那都顶破天了。
然后有许多大臣,就开始弹劾赵兴的跋扈,僭越,乃至再提孙师傅死前,怒吼出来的,赵兴二皇帝的事。言之凿凿,赵兴将来是董卓,是王莽。
第1个这样弹劾的,崇祯毫不犹豫的仗毙了。
第2个提出弹劾的,崇祯打了他五十板子,罢官了。
再以后的弹劾者,就一个比一个轻了。
而钱谦益这时候却全力支持崇祯皇帝,竟然还提出了以历年来赵兴的功劳,当加九锡。
这是人臣的极致,篡位的象征。从古至今,自从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得到这种殊荣的,就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这已经不是不靠谱的事了,而是准备把赵兴逼死了。
这不是好现象,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现象,朱晨光在例行的向他汇报情况的时候,字里行间,充满了他深深的忧虑。
这也让赵兴感觉到远离庙堂,忧谗畏讥的心情了。
所以不管哪方面的考虑,赵兴都认为自己必须回去了,否则经常里的那帮跳梁小丑,都快反了天了。
而要想继续为这个大明做些事情,就必须取得皇上的坚定信任。
赵兴简简单单的安排了一下东江镇的问题,然后就直接坐船赶到了天津。
在天津登岸,又马不停蹄的直接回到了北京城。
按照规矩,在没有向皇帝述职之前,我可以回家的。
但是以赵兴的现在地位身份,他要见皇上不过就是先递一个条子进去,立刻就会被接见。
但赵兴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回到了自己的锦衣卫衙门,立刻将已经罢官在家的朱晨光请到了衙门里来。
他必须先了解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必须知道郑鄤案件到了什么地步,然后自己好对症下药。
朱晨光急匆匆的赶来了,见面施礼,首先责备自己办事不力:“大人不在的这一段时间,属下办事不利,罢官免职也算是对属下最好的惩罚。”
赵兴就走下堂,亲自搀扶起了朱晨光:“朱老不必这样自责,其实都是本官不好,讲这么一大摊子的事,都甩给了你们,也真是难为你了。”
赵秩也上前请罪。
结果赵兴却对他疾言厉色:“你正当年轻力壮,石维也算敏捷,怎么将事情办到这种地步?”
“属下——”
“不要辩解,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与你有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赵秩就很委屈。
赵兴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很严肃的道:“我们的这个机构是什么?我我们的这个机构就是只许我们欺负人,绝对不能让别人欺负我们。能够触发我们这个机构人员的,只有皇上,他首辅算个屁,竟然敢对咱们的这个机构指手画脚,这就是你这个负责人,平时对他们软弱造成的。难道这一点你还不承认吗?”
赵秩就张张嘴,却感觉到自己无话可说。
因为赵兴不在,明面上锦衣卫是归朱晨光来调度一切,但其实谁都知道,赵秩才是真正锦衣卫的头脑,是赵兴的心腹。
赵兴责备的对。赵秩还就是存了这个心思。
因为只要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这件案子背后,是皇权与臣权的斗争,是温体仁和钱谦益的斗争,谁要是踏进这趟浑水里,就绝对不会净身出来。
赵秩是一个聪明人,在上面的那三个人谁都不能得罪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明哲保身。
但他却忘记了,赵兴是一个非常护犊子的人,即便你给他捅出天大的窟窿,以他现在的身份实力,他都会竭尽全力的保证你安然无忧。
尤其是锦衣卫的机构是皇家的亲军,在平时听指挥使的,指挥使不在听皇上的。但最终还是听赵兴的。
而由于赵兴特殊的身份,和他和皇上特殊的关系,真的可谓是在大明横着走。
“你不要和我解释,因为我最明白,这件案子涉及到皇上和内阁,牵连的太广,你这个家伙怕了,于是就让朱老出来顶缸,你在后面装着没事,我说的对不对?”
赵兴说的还真对,赵秩就是存了这个心思。
结果这一次,竟然让温体仁联合其他几个同党,直接罢免了代理锦衣卫指挥使,这对整个锦衣卫系统来说,绝对是一场沉重的打击。
“他温体仁算什么东西,竟然敢对我们锦衣卫指手画脚?但话又说回来,这能怪他吗?这要怪,就应该怪你们。在我不在的时候,锦衣卫的獠牙已经消失了,锦衣卫由原先的独狼,变成了丧家之犬。这不是朱老被罢官的问题,这是在打锦衣卫的脸,这是在打我的脸。所以,我现在将你连降三级,你可服气?”
赵秩只能心服口服的接受处罚。
但也就是在这之后,赵秩就彻底的被赵兴所摒弃,被边缘化。最终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人。
但对于这样的处罚,赵秩无话可说。
而也就是通过这一次对自己家大人真正的心腹,这样的处罚,却真正警醒了锦衣卫的所有人。
锦衣卫,必须不畏强权,必须从下而上,坚决的贯彻着独狼的思想,只要不是皇上和自己家大人,谁敢对自己动手,就呲牙咬他。绝对不能逆来顺受的妥协。
第603章 郑鄤案始末
面对对自己的同僚这样的处罚,朱晨光还想为他求情。结果赵兴直接打住了他:“朱老不必再为他求情了。他的错就错在,作为一个下属,不能对你这个上司负责,不能保护上司。这是我们这个团队绝对不允许的。不管我对他原先多么信任,也不能改变这条原则。”然后刻意的加了一句:“这和信任无关。”
然后直接转移话题:“朱老,说一说郑鄤的案子的前后始末吧。”
朱晨光就苦笑了一下,然后开始郑重的说正题。
其实郑鄤的案子,始于一个坊间传言的笑话。
这个简单的,带有玩笑性质的普通案件,在敌方的陷害下,在三方的博弈下,更在猪队友的神补刀下,最终以凌迟了郑鄤的酷刑结束。
常州有一个书香门第的缙绅世家,就是郑鄤的老家。老爷子郑振先早年中过进士,为人谦和,文质彬彬,街坊四邻都夸他是谦谦君子。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郑先生的老婆吴安人是个街知巷闻的悍妇。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司法制度下,纳妾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发生王夫人拦着贾政不让去宠幸赵姨娘;王若弗拦着盛宏不让去见林噙霜;建宁公主拦着韦小宝不让去见阿珂;那这个老婆就是悍妇的代名词了。
郑振先的朋友圈中计六奇曾经发微博说:“郑鄤之母虐于婢,尤虐于垂髫之婢”。
黄宗羲好友也曾经发朋友圈说:“仪部眷一妾,其夫人不能容”。
在郑振先的朋友们看来,郑鄤之母的凶狠程度不亚于常嬷嬷、康姨母。可惜郑夫人吴安人出身江南宜兴吴氏家族,也是门第显赫的科举望族,亲哥哥可是当朝大学士吴宗达。
生在富贵人家,有点小姐脾气,不能受委屈也实属正常。
郑振先拿老婆没法办,于是找儿子郑鄤商量该如何处理这种事。
郑鄤19岁中举,29岁中进士,年纪轻轻就入翰林院当上了庶吉士,登朝拜相指日可待,绝对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让儿子出主意整治他妈,这多少有点狗血。
郑鄤碍于父命难违,只能出来一个简单的主意,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那就请神仙来帮忙好了。于是,父子俩一通装神弄鬼,玩了一招“请箕仙”的把戏。
“箕仙”跟“笔仙”,北方的水碗竖筷子的玩法差不多,都是糊弄人的魔术,人为操作性很强。但是自幼笃信佛教的吴安人却怕了,跪求“箕仙”饶命,还很虔诚地要求在“箕仙”面前接受杖刑。
于是,郑振先就让备受虐待的妾来执行“杖责”。看着平时不可一世的老娘挨了几棍子,发出了杀猪般的惨叫,恶作剧的始作俑者郑鄤发出了杠铃般的笑声。这一笑不打紧,挨了打的吴安人立马知道自己上当了,表情跟生吞了十斤臭豆腐差不多。
吴安人自幼娇生惯养,在家里一直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存在,哪里忍得下这般戏弄。差点拿把尖刀给他们父子来个“庖丁解人”。这还不过瘾,吴安人立马跑到当地官府报案,状告儿子“不孝杖母”。
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闹到了衙门,郑老爷子哭笑不得,只能加倍赔小心,把这件事糊弄过去就完事了。
估计老爷子自己都料想不到,这件小事后来居然闹到儿子被千刀万剐的地步。
时间来到了崇祯年间,新皇登基,臭名昭著的魏忠贤自尽。一批曾经被阉党迫害东林党终于熬到了出头的日子,被罢免回家一年的郑鄤也迎来了官复原职的圣旨。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倒霉蛋郑鄤到京之后,却不想,还没有等到走马上任开启官场新生的道路,老爷子郑振先去世,按制度丁忧三年。崇祯四年郑鄤刚要起复,母亲吴安人去世,再次丁忧三年。
三年之后又三年,等到郑鄤安排好一切进京候补的时候,朝中的政治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正值首辅温体仁当政,刚刚把郑鄤的好友内阁辅臣文孟震赶出内阁。更跟钱谦益斗的不可开交。
但同为好友的钱谦益,做足了猪队友,于是,他别有用心的,将这个心直口快,历来以刚正不阿的形象存在于大明,在江南名声斐然的郑鄤,引荐给了温体仁。
郑鄤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一个敢于对当时魏忠贤都指着鼻子大骂的人,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
当时郑鄤对上这位现在只会贪污揽权,任人唯亲,后来进入《明史奸臣传》的人,当然没什么好话。
温体仁当时的态度相当的好,做足了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表现,问:“南方清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