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离开这不是人呆的地方了。憋死我啦。”
赵兴闻听不由得开心的哈哈大笑:“好好好,这才是我的门生,这才是皇上的天子门生。明日我就替你走手续,同时,我也会将你的事例告诉皇上听,让皇上也高兴一把。”
自己的忠心能达天听,这让赵亮举更加激动,不由得浑身发抖,那金花钱就响的更加欢快了。而听在赵兴的耳中也更加悦耳了。
于是,干脆拉住他的手:“这里有一处老回回的吃处,那里的羊汤美味极了,为师做东,咱们去喝一杯。说一说你这些年是怎么干的。”
对于这样的学生,未来必将是自己的臂助,一定要好好的联系沟通。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将辽东的苦告诉他,不希望他知难而退,只希望他能有心理准备。
被恩师邀请喝酒,这是莫大的荣幸,赵亮举立刻戳着手:“实在不瞒恩师,学生就好这一口,但是家里人口多,虽然俸禄优厚,却也不敢浪费。”然后就眼神里充满期待的祈求:“我能不能叫一些朋友过来一起?”
赵兴当时就有些不乐意,蹬鼻子上脸了不是。于是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你不懂得客不带客的规矩吗?”
赵亮举连忙点头:“这是君子之为,学生当然懂。不过我这这几个朋友,却都是您的学生,也和我有同样的心思,恳请老师接见一下他们,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一听这话赵兴可欢喜无比:“虽然古人说的好,客不带客,但同样是我的门生却是例外了,我请还请不来呢。快快的有请。”
赵亮举就高兴的答应:“好嘞,马上就到。”
然后冲着一个胡同,猛烈的挥了挥手。
然后赵兴就听到了一片叮了咣啷的悦耳金花钱声,就在那个胡同里,欢天喜地的跑出来一群带着金华钱的门生。
赵兴就询问:“你们都是怀着和赵亮举学长一样的心思吗?”
这帮门生就立刻点头:“我们都不愿意在京城尸位素餐,我们都想去应该需要我们的地方,还请恩师成全。”
赵兴欢喜的一挥手:“现在就将你们的名字一一报上来,我现在就传到宫里去,给你们真正的恩师皇上看一看,他的门生是多么的为国。”
就在这个广场上,大家一一报上了名字。
赵兴欣喜的记下来,然后直接交给了当值的锦衣卫,命令他立刻呈现给皇上。
不大一会儿,一个青衣小帽的家伙,就兴冲冲的从皇宫里小跑着出来。
这些官员一见,立刻全部跪倒。
崇祯欢喜的道:“好了好了,朕也是偷偷跑出来的,和朕的学生们痛痛快快的喝一顿,走走吧走吧,咱们不醉不归。”
第618章 小店风波
崇祯皇帝在17岁以前的四年里,住在信王府里,经常行走着民间的,所以他对民间的疾苦非常了解。
虽然原先历史上,由于东林党君子治国让财政破产,逼迫他不得不几次增加天下百姓的赋税,逼的民怨,但在本心上,他是真心爱民的。为此还几次下罪己诏。
历史上的皇帝能够下罪己诏,承认自己错误的,可谓是凤毛麟角。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是真正爱民,真正的想要中兴这个大明的。
可惜他接手的,就已经是被他爷爷,老爹,哥哥,前仆后继祸害的,注定要崩溃的帝国;同时他也没遇到,像赵兴这样的穿越人士作为名臣能臣干臣来辅佐他,最终弄得他煤山吊死。
这算是他的悲哀,更是这个大汉民族的悲哀。
但这个历史上,由于赵兴的存在,不断的给他提出了许多治国的办法,更为他打击了那些想要架空他的东林,而且培养出了一批实干的臣子,情况就大大的不同了。
现在的状况是,南方的叛乱已经消弥了,解开了大明四面楚歌的一面,不但不再往南方砸钱,而且那几个太平起来的省份,开始向中央财政缴纳付税。
而皇太极也消停了,也没有像历史那样,三次入寇,彻底的糜烂了大明的中原地区,让这个老大帝国雪上加霜。
由于新政的推行,舒缓了百姓民力,同时又增加了国库收入。现在大明的财政,虽然依旧窘迫,但已经不是捉襟见肘,穷于应付了。
再加上哪里有事,都有这个救火队长赵兴去为他扛起,所以现在的崇祯皇帝,感觉到日子比较轻松。
所以,当主席紧急的纸条,向他说了自己的门生赵亮举等,不愿在京师无所事事,都主动要求到地方最需要他们都地方吃苦任职的时候,存在高兴万分,这才兴冲冲的悄悄跑出来,想要参加这个师生会。
带着一群金花门生,来到了老回回的羊汤馆。
刚一进来,老掌柜一见,立刻热情相迎。
他不认识崇祯皇帝,也不认识赵兴这个锦衣卫的指挥使,但他认的那一群官员腰间上的金花。
叮当悦耳的响声,让老掌柜感觉到非常的亲近。
“诸位大人光临,小店是无比的荣幸,快快楼上雅间请。”
崇祯就笑着询问:“百姓不应该畏官如虎吗?”然后一指赵兴:“老掌柜的,我可跟您说,我身边的这个家伙,就是臭名昭著的锦衣卫,他说不定会吃你白食的。你应该把他轰出去。”
老掌柜的听崇祯这么说,当时笑着摇手:“这位爷说哪里话,佩戴金花的官员,那可是真正的天子门生,赵大人的弟子,那个个是好官。我们这些百姓,请他们来还请不到呢。”
崇祯就一笑:“那其他的官员呢?”这就有点抬杠的意思了。
这个老掌柜的脸立刻就撂下了,鼻孔里哼了一声:“我们这些小百姓,高攀不上,只能敬而远之了。”
这就是明确的答案,高下立判之间,让崇祯心情大悦:“自己的真正门生,真的给自己长脸啊。”
老掌柜继续一面往里让客一面看了一眼赵兴,小年轻人一个,即便在锦衣卫里官职也高不到哪里去。虽然他的腰间没有带金花,但能跟带着金花的一群人走在一起,自然而然也不是坏人。
“至于这位爷说的这个锦衣卫大人,那又怎么样呢?现在的锦衣卫,是专门对付贪官酷吏的,是专门对付那些在街上的地痞流氓,是替小老百姓出头的人。只要我们按月缴纳不多的爱国捐,再缴纳定额的管理费,只要我们遵章守法的做生意,他们是绝对不找我们麻烦的,那我们为什么要怕他们呢?”
崇祯就看向赵兴:“没想到啊,你们锦衣卫,现在在民间混的名声不错呀。”
赵兴就骄傲的将肚子挺了起来。
“不过你带钱了吗?我们这些人准备好好的吃你一顿,你可别真的没钱儿吃了霸王餐啊。”
一听这话,倒是提醒了赵兴,挺起的肚子,立刻瘪了。
自己的官已经做到这么大的位置了,还哪里需要随时在身上揣着金银?
看了一眼店里的大堂,他这才想起来,现在已经撤销了锦衣卫在各个饭店的坐班了。
于是尴尬地笑着:“朱公子,您先进雅间,我去去就来。”
还没等崇祯皇帝说话,那个掌柜的赶紧殷勤的上来:“大人您尽管吃,赊欠一下是没有问题的。”
赵兴哈哈一笑:“我这个人历来没有赊账的习惯。这样吧麻烦您派个伙计,我写一个东西你送到不远的锦衣卫百户所去,取一笔银子过来可行?”
这个掌柜的立刻点头:“没有问题。”
赵兴就在柜台上借了纸笔,这上面写了两行字,赶紧叠起来交给了这个掌柜的,一个伙计接了过去之后,飞奔而去。
就在几个人刚进入雅间,就听到楼下一片混乱,一群锦衣卫立刻将这个饭店包围。跑得气喘吁吁的锦衣卫百户,直接进了雅间,在崇祯面前跪倒磕头:“末将保护来迟,还请皇上恕罪。”
崇祯就一皱眉,不高兴的看了一眼赵兴:“多余,你坏了朕的雅兴。”
赵兴也不管他,对着那个锦衣卫的百户道:“调集其他的人手过来了吗?”
“启禀指挥使大人,他们马上就到。”
“都躲在暗处保护,不要扰民,坏了这家店的生意。”
然后搀扶起跪在地上,激动的浑身发抖的老掌柜:“不要声张,如果这事儿要是传出去,明天咱们的皇上,就又要被那些君子们絮絮叨叨了。”
这个老掌柜就连连磕头,“草民尊旨。”
他说这话的时候,正巧赵兴在扶着他,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老掌柜说的是给赵兴听的。
这让跟着来的那群官员,无不脸色大变。不由得担心看向了皇上。
结果崇祯脸上没有一点不悦的颜色,而是拉了一把赵兴:“还是你懂朕啊。算了算了,朕难得的出来一次,再尝一尝这民间的菜肴,赶紧的赶紧的,朕都饿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这些官员们就都悄悄的舒了一口气,但也真的感动了。
明君和能臣如此相得无猜忌,这个大明怎么能够不中兴?
第619章 奸臣回朝
崇祯皇帝随随便便的坐在了上首,然后拍了下身边的椅子:“你坐在这里。”
赵兴略微施礼谢恩之后,就在崇祯的左手边做了下来。
崇祯看了一眼赵亮举:“你就是赵亮举?”
赵亮举赶紧施礼称是,态度极其恭敬拘谨。
崇祯一笑:“这里不是朝堂,我们不以君臣身份相对,只以师生之情畅谈。我听到赵爱卿将你的事写了条子递进来,我是相当的欣慰的。我为我能有你这样的门生,感觉到骄傲。”
被皇上如此赞许,赵亮举感激涕零。
尤其是皇上的和蔼可亲,还有他不在称朕,以我自称,更让大家感觉到皇上的亲近。
“你坐在我的右手边,我还有许多事情要询问你。”
被让到了这个位置,赵亮举获得了所有同学羡慕的眼光。
安排了两个人的座位,崇祯笑着招手:“来来来,都坐下来吧,咱们边吃边聊。”
然后笑着看向赵兴:“你们的这个老师曾经对我说过,酒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家国大事,在酒桌上决定,也不知道有多少重要的联盟,在酒桌上达成。当然也有杯酒释兵权,也有摔杯为号。不过咱们今天是畅所欲言,增进感情。所以你们就不要再去想你那个心理阴暗的老师,后面的那些话。”
说完自己就哈哈大笑,一群学生也就陪着哄笑起来。个酒席上的气氛立刻轻松了。
一面喝着酒,崇祯一面从赵亮举开始,询问他在地方上的治政心得,对朝廷上政策的建议和批评,再关心一下他一家的生活状况。谈的是其乐融融。
也对他们治政的不足,给予了批评,对他们优异的表现,给予了褒奖。
最终酒席快结束的时候总结:“我这个老师深深的欣慰,你们对这个国家和我这个皇上的忠诚,我更欣赏你们的能力成绩。好吧,既然你们不愿意在这个勾心斗角的朝堂上,而愿意继续为朕,为这个大明,脚踏实地的做些实事。那么你们就放心的在地方好好的干,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就交给那些有这方才能的人来干。这正像你这位老师所说的,术业有专攻,内行就要干内行的事。”
为了起复阮大钺的事,崇祯和赵兴狠是和内阁斗了一场。
对于阮大钺是什么人,温体仁是相当清楚的。他虽然不知道崇祯和赵兴的密谋,但直觉告诉他,这个家伙入朝,绝对是自己最大的祸害。
所以一项讨好皇帝,对崇祯唯唯诺诺的他,这次坚决的拿出了自己的风骨,利用自己掌握内阁权柄的权利,坚决不从。
最终还是把当初阮大钺见风使舵,写的两份专门弹劾魏忠贤,交给好友杨维桓代呈的折子,命令杨维桓交出来,用以证明阮大钺是反阉党的中坚,是东林打入阉党内部的特务。赵兴把阮大钺夸的跟一朵花似的。
然后又暗通了阮大钺在南方的文社文人,大造舆论。能够上书言事的,一起上书保举。
而在这里,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却是钱谦益。
钱谦益是阮大钺名义上的老师,他当然知道阮大钺的为人。但他自认为,阮大钺入朝,因为和自己有师生之情,便能成为自己对付温体仁的得力臂膀。所以,他是极力支持阮大钺入朝的。
迫于上下齐心的压力,最终内阁不得不低头,绝大多数同意了阮大钺起复。
于是,在这事闹腾了半个月后,一道由内阁署理,吏部行文,皇上的圣旨便传到了南京阮大钺的文社草堂。
对于朝廷起复自己的消息,早就有消息传了过来,只是阮大钺一直不能相信。
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