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决心已下,但赵旉却是个大麻烦,现在大辽国运未定,显然不是商谈盟约的好时机,可赵旉他也肯定不可能在西域逗留太久,与塞尔柱人的战争却不知道何时可以结束,这实在是很头痛的一个问题,总不能让他在这里无限期地等下去吧?
这时赵旉却主动出来表态了,“陛下为我华夏文明已经奋战多年,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既然来到了这里,又岂能束手旁观?”
耶律大石虽然堪称一代雄主,却也没有将这场战争上升到文明冲突的高度,现在听赵旉这么一说,自豪感油然而生。不过,有人愿意帮忙固然很好,可赵旉带来的那不过一千出头的官兵,对于这场双方总兵力接近十五万人的大战,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而且战场上刀枪无眼,若万一赵旉因此有个什么闪失,女儿的婚事倒没什么关系,又不是没人可嫁,但万一因此跟现在国势日盛的大宋再次结仇,那可就划不来了。
谁知赵旉却不领情,表示自己虽然没带多少人过来,却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用来正面决战固然力有不逮,但完全可以作为一支奇兵使用。而赵旉自己的安危就更加不用担心,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虽然会点武艺,但却从未亲手杀过人,更别提上战场了,他可不会为了逞英雄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所以他其实只打算到前线去看看,参战是决计不会的
见赵旉如此一说,耶律大石也不便悖了他的好意,便答应让岳云带兵出战,但赵旉自己则只能在绝对安全的地带观战,不可以身犯险。见到未来的老丈人如此爱惜自己,赵旉还有什么好说的?但是有一点他坚持下来了,那就是岳云必须获得单独行动的权力,耶律大石并没有将这支数量有限的军队看在眼里,再精锐有什么用?才千把人,而且似乎还不准备全部出战,在压倒性的数量面前,累都能将他们累死
耶律大石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防御的人,当年他率几百骑遁入大漠之后,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才打出一个新生的大辽来。在获知更加确切的敌情后,耶律大石立即率领辽军主力四万余骑挺进萨末鞋(中亚古地名)以北,与敌军的先头部队遭遇。耶律大石随即下令发起攻击,并让赵旉赶快回去。但赵旉却认为如果见到这么一点敌军就吓得落荒而逃,也未免太丢人了,再加上他也很想了解一下几百年前被唐军打退到中亚的突厥人现在实力恢复得怎么样了,便不顾耶律大石的劝说,执意留下观战,打算等辽军初战告捷后再回虎思斡耳朵。
耶律大石深明首战获胜的重要性,忙着调兵遣将,一时间没空管他,只能任其自作主张。不过由于赵旉毫无战争经验,离得又太远,结果除了热闹,什么都没能看出来,还好有岳云在一旁解说
岳云告诉赵旉,突厥骑兵的个人战斗力还是挺强的,即使是他这次带领的那些百里挑一的精锐,如果进行马战的话,一人也最多只能对付两三个。而若是辽军的骑兵只怕比他们还要稍差一点。不过,塞尔柱的突厥骑兵就像是一盘散沙,彼此之间缺乏协同,纪律性也相当差,以岳云判断,他麾下的八百人足以在不用火器的情况下在近身肉搏战中击败八千普通的突厥骑兵。
“既然这样,辽军击败塞尔柱人应该不会存在什么问题,如果我是耶律大石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分兵几路以扩大战果”,赵旉的分析也得到了岳云的赞同,他还认为既然这样,参与野战便没有太大的价值,不如利用塞尔柱人主力都集中在前线与辽军厮杀的机会,以八百精骑长驱直入,突袭塞尔柱人的后方。
但赵旉却提出了他的疑问,“那你的目标具体是什么呢?端掉大营是最简单的,可是就算你不去,辽军乘胜追击,也一样可以占领大营啊?”
“殿下,如果是塞尔柱人弃营而逃,他们再怎么惊慌失措,也来得及焚毁粮草物资,那么缴获就要少很多了”,岳云小心翼翼地说道。
“云大哥,你怎么好的不学,将我的贪心倒是学去了?但那些粮草物资就算保下来了,我们也没法带走,又有多大用呢?别说我们了,马上辽人就要东迁,就连他们恐怕也得丢弃大量不便携带的非必需物资和财产吧?”,赵旉听后不觉莞尔,但岳云的话倒是给了他提示,“等等你是说他们败逃的话肯定要回营销毁物资是吗?对,没错,而且还可能会有重要的文件等物需要带走说不定能够利用这个机会玩一次‘斩首行动’”
在听完赵旉的想法后,岳云虽然觉得有点大胆,但是以他们这支骑兵极高的速度和连续行军能力,想要截住他们并不容易,而能够威胁到他们的军队数量一定相当庞大,提前发现危险并不难。再想到这一计划若是成功,不但利益极大,而且也绝对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岳云的胆子本就很大,自然马上就接受了这一建议。
岳云踌躇满志地率军遁入无边的草原,而赵旉则在耶律大石的再次要求下,带着少量随从回到了虎思斡耳朵。不过说实在的,耶律大石不赶他,赵旉也准备马上闪人了。虽然辽军胜面极大,不过战场上刀枪无眼,这厮又常常走神,万一不小心被啥流箭飞石命中,那就太倒霉了
………………………………
第一百八十三章 骆驼兵
正如岳云当初判断的一样,耶律大石发现塞尔柱人虽然兵多,组织却很混乱,他们的皇帝又是无谋之辈(注1),再加上一贯态度暧昧的苏逻禄人在大战爆发前彻底倒向了大辽一边,取胜并不像他原先想的那么困难。为了彻底打垮塞尔柱人这一大敌,耶律大石先是故意示弱,引诱他们的大军渡过了阿姆河,然后将军队分成三路,利用塞尔柱人的主力与其盟军配合上的漏洞,对其结合部发起迅猛的攻击。
塞尔柱的十万大军民族成分混杂,彼此之间甚至可能连语言都不通,本来指挥起来就非常吃力,在遭到辽军迎头痛击后,那些临时纠集起来的中亚穆斯林各国杂牌军很快就乱成一团,迅速溃败下来,结果将塞尔柱人自己的军队也给冲乱了。
耶律大石见时机已到,亲自率领亲兵杀出,辽军中军士气大振,攻势愈发猛烈,塞尔柱人军势已乱,虽然人数众多,却因为力量分散而体现不出半点优势,在如狼似虎的辽军面前根本无法抵挡。就在他们苦苦支撑的时候,辽军左右两军又从侧翼包抄过来,塞尔柱与诸国联军顿时溃不成军。
见到大势已去,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连忙带着投奔他的西喀喇汗大汗马合木掉头逃跑,可这时波涛汹涌的阿姆河却阻断了他们逃生的希望。为了争取时间渡河,桑贾尔狠抛弃了对其忠心耿耿的禁卫军,靠着他们的死战总算摆脱了辽军的追击。由于时间紧迫,成功跟随桑贾尔逃到对岸的寥寥无几,连他的妻子与左右翼的指挥官都成了俘虏
而耶律大石则踌躇满志地率军进入了萨末鞋,大肆搜刮了一番后,册封阿合木的弟弟伊拉欣为桃花石汗,从此西喀喇汗国也归附于西辽,而塞尔柱的统治中心离这里还相当遥远,辽军目前尚无力打到那里。反正塞尔柱人的主力已经全军覆没,纵然辽军东归,他们在十年之内也绝不可能再次拥有征服西域的能力了。当然,如果岳云率领的那支骑兵小队能够截下逃跑的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就更好了,到时候塞尔柱帝国群龙无首,解体都有可能,就更加不可能染指西域了。但是岳云他们到现在都没回来,耶律大石不由对他们产生了一丝忧虑,岳云率领的那支军队虽然精锐,人数毕竟太少,塞尔柱人的后方再怎么空虚,万把人总是有的,对付他们八百多人似乎并不困难。不过耶律大石也只是有一丝忧虑而已,反正他们的这次军事冒险是主动要求的,他又不是没劝过。何况岳云又不是他的属下,只要赵旉这个大宋储君兼他耶律大石的未来女婿不出什么意外,对他来说就没多大关系。
再说,其实耶律大石潜意识里并不希望岳云他们成功,因为大宋若真的那么强大,大辽未来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托庇于这个昔日敌国的卵翼之下,对耶律大石这个民族自尊心极强的英雄人物来说,这个未来怎么看都算不上令人愉快
打垮塞尔柱人,并降伏了西喀喇汗国之后,耶律大石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马上派出手下最得力的大将萧斡里刺(就是历史上耶律普速完的那个厉害公爹)率军渡过阿姆河,乘势进逼塞尔柱人昔日的属国花剌子模。这是西域尚未臣服于大辽的最后一个大国,只要将它也逼降,耶律大石就可以放心东归了。
花刺子模位于阿姆河下游和咸海南岸,塞尔柱帝国兴起后曾一度被迫臣服于它,后来又摆脱了塞尔柱的控制。尽管如此,花剌子模的君臣对于强大的塞尔柱帝国依然十分敬畏,因此当塞尔柱溃兵告诉他们塞尔柱帝国的十万大军被辽军打得全线崩溃后,他们自是惊惶万分。结果萧斡里刺率领的辽军进入花刺子模国境之后还没多久,花刺子模沙(即国王)就主动投降,从此每年向耶律大石纳贡七万第纳尔(一种阿拉伯金币)。
至此,东起土拉河,西至咸海,北越巴尔喀什湖,南到阿姆河、兴都库什山和昆仑山的广大地域,都划入了西辽帝国的版图,虽然及不上昔日大辽极盛时的疆域,但也相差不远。然而,耶律大石却很快就要放弃这片美丽的土地了,虽然有点不舍得,但耶律大石并没有后悔作出东归的决定。因为他现在建立的帝国虽然看似庞大,却没有半点根基,只要皇帝稍微无能一点,就很容易亡国。
而回到故土后,虽然可能要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和未必可靠的盟友,但在那里,总数不下百万的契丹人与奚人都会全力支持这个政权,根基远比西域扎实得多,只要渡过起初的艰难时期,它一定可以重续昔日大辽的正统,将光荣的历史继续下去
在萧斡里刺的大军降伏花剌子模的同时,越过阿姆河试图奇袭塞尔柱人后方的岳云他们终于返回了辽军大营,不过他们看上去颇为狼狈。虽然人员伤亡不大,可是按照一人五马配置出去的他们,如今平均每个人已经不到两匹战马了,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
原来,他们马匹带得太多,很难做到隐秘,结果在路上与塞尔柱人发生了多次遭遇战。按说以他们的战斗力和火器之利,在塞尔柱帝国大军后方分散的小股敌军应该不足为惧,但倒霉的他们却遇上了从未见过的骆驼骑兵
对没有受过针对性训练的战马来说,骆驼身上强烈的臭味会令它们无比厌恶而自动远离,而骆驼的嘶鸣声又会令它们受惊而四散奔逃。结果一下子岳云率领的八百勇士就差点“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好在岳云临危不乱,下令那些勉强还能控制住战马的部下立即向那些敌军的大家伙射击。
虽然只有几十人在混乱中射出了弹丸,但正如岳云的猜测一样,只要不聋,没有那种动物在第一次听到火枪齐射时的巨响而不被吓坏的。这下便扯平了,双方全都乱了阵脚,岳云和他的部下总算有机会重整队形,而且对方的骆驼只能吓马,它们的火枪可是连人一起吓的
塞尔柱人何曾见过如此凶器?只是“砰砰”地一阵巨响,就有不少骆驼倒下,这简直就是魔鬼的力量!虽然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开始高喊口号(一般是“安拉最伟大”),向真主安拉寻求勇气,但骆驼却没有这么高的信仰心,纷纷被吓得四散狂奔。这骆驼的体重与冲起来的动能只在战马之上,而且骆驼背也比马背高很多,很多塞尔柱人都被惊恐的坐骑从背上掀了下来,摔得七荤八素,更有不少倒霉蛋被狂奔的骆驼活活踩死。
注1:在古代军事学方面,西方重组织,东方重智慧,但位于两者之间的中西亚诸国则常走极端,有时是兼取二者之长,所以会出现阿拉伯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这样强大的军事帝国,但更多地时候则是两边的短处都有,只会凭借个人的勇武战斗,既无组织,又没谋略,在教育体系崩坏的情况下,只有出一些天才人物才能短暂雄起,等他一挂就又立刻没戏,典型的例子是盛极一时却在帖木儿死后迅速衰败下去的帖木儿帝国。契丹人汉化已久,早已习惯用脑子解决问题,而耶律大石更是老谋深算,又岂是立国未久的塞尔柱人可以比拟的?
………………………………
第一百八十四章 祸福相倚
而那八百多宋军战士毕竟都是百里挑一、训练有素的勇士,很快就恢复了镇定,即使战马依然不肯上前,他们也纷纷滚鞍下马,举起火枪加入了射击的队列。在宋军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