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枢臣们这样警惕也说不定确实是必要的“未雨绸缪”,因为中国人治的历史太悠久了,中国人又实在太聪明,总能找到空子可钻,所以限制多一点似乎确有必要。而事实上,别说赵?当初拟定的原则了,就算是那些文臣额外添加的限制条件,身为大宋皇帝的赵构也没有严格遵循,至少有两位大员是明摆着的例外
目前驻防河南的张俊是第一个例外,朝廷不但不从他的辖地收钱,每年还要贴补他至少百万贯文。这一方面因为赵构对他特别宠信,也因为故都开封重建需要大笔的资金,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但从更深的层次看,也许这是朝廷在补偿张俊军力上的损失,因为杨沂中(御林军归他管,唯一一个没有出镇一方的大将。)与赵密两军都是强行从“张家军”中剥离出去的,要不然现在张俊麾下少说也有二十万精兵了
张俊在河南任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军队方面因为征募了几千名肯听话能吃苦的日本士卒,在军中产生了明显的“鲶鱼效应”,战斗力方面较以前有了不小的起色,但也不过就和韩世忠的军队一个档次,无论是和赵?的卫军还是与精锐的岳家军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而且军队数量越多,差距越是明显。但是,在这一两年内,张俊“八面玲珑”的功夫却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秦桧上台以后。
论与皇帝赵构的关系,即使是秦桧也不能与张俊相比,这与他擅于揣摩圣意有很大关系。接到重建故都的任务第一天,张俊就明白皇帝根本就不想回开封,这纯粹只是那些清流鼓噪罢了。因此张俊上任后,每年的拨款照拿不误,建设工作却几乎一直在磨洋工。这样一来,皇帝赵构满意了,而他自己也趁机中饱私囊,至于清流,他们普遍清高好名、拖离实际,在朝廷上耍嘴皮子是他们的最爱,要他们下来仔细查访一下可就是勉为其难了。
再说,就算他们得知实情,张俊也不担心,他只需从自己捞到的好处之中拿出一份在朝里打点,很快就大事化事化了了,毕竟朝堂至上清流势力虽然不小,但如果只有清流,大宋早就亡国了。而秦桧即使罢相期间,张俊也从不吝惜礼金,而且一直还是拿他当成在任的宰相对待,这便赢得了秦桧的好感,因此秦桧再次拜相后对其自然十分照顾,皇帝和宰相都罩着张俊,他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比起张俊,看上去岳飞得到的权力更大,由于河东地处抗金的第一线,赵构不但将其每年上缴的税金全数赏还,而且还有少量的补贴。另外,虽在赵?被赶到岭南以后,刘?接管了当时由岳飞代管的河北地区,令岳飞的地盘大幅度缩水。但赵构特意要求河北与河南两地出产的余粮必须优先供应河东,为反攻燕云做准备。虽然赵构是个胸无大志、知足常乐的皇帝,但既然已经打到燕云边上了,赵构自然希望能够趁势将其拿下,毕竟他也不喜欢头上整天悬着一把利剑。
正是由于皇帝的特别关照(注2),岳家军的规模才得以超出朝廷的限制不断扩大,但秦桧精明过人,上台接管全国政务后没过几天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河东刚经历过战乱,人口算不上稠密,可绍兴十二年购进(指的是官方渠道平价购粮)的粮食却比秦桧预料的多得多,而岳飞又没有上报河东灾情,这就奇怪了。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这个时空,秦桧都是天下少有的理财高手,他很快就意识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额,只可能是由于河东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足。那么这些异常增加的拖产人口是干什么去了呢?可能性最大的,便是从军,因为河东不可能一年多出十万以上的商业人口(学者之类就更不可能了
注1:所以人类打了几千年仗,天下还有那么多的国家和民族。若想对国土面积与统治成本之间的关系有个直观的了解,建议去玩p社的游戏,如《欧陆风云》系列、《钢铁雄心》系列
注2:这多亏了当初赵?的努力,要不然以岳飞那一向不把上司当回事的工作作风,早就已经失宠了。尽管如此,赵?却被岳飞“恩将仇报”,只能说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与其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bk
………………………………
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前动手
二秦栓并没有立刻将他的发现卜报。毕竟现在证据不足岳飞的关系又一向不睦意气相左。岳飞又不是谄媚小人,关系能好才怪。,就算说了。对岳飞仍然颇为信任的赵构也未必会听,还很可能会以为是他因为私怨而故意陷害。但是无论于公还是于私,秦栓都不能坐视岳飞继续招兵买马,很快他就决定作两算。一边派人去河东调查实情。一边写信给张俊和刘骑二将。要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减少对河东的粮食供应。
秦栓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这样一来。岳飞就不可能维持十五万以上的军队,除非他从河东民间的粮食供应上做文章。可是“岳家军”之所以可怕,与其深得民心有很大关系,如果名声臭了。岳飞再怎么厉害,最多也不过又是一个安禄山而已,而他秦栓可不是愚蠢无能的杨国忠。岳飞是翻不了天的。而如果岳飞爱惜羽毛。那他就只有裁军了秦枪这样认为,从此便难以构成威胁。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精兵固然可以横扫天下,但如果数量太少,便无法有效地占领打下来的土地。是不可能光靠几万人就夺取天下的,除非是朱称这种有皇族身份的。
张俊自从岳飞独领一军以来小就一直对其十分嫉妒和慢恨,因为岳飞的战绩与才华令他黯然失色。这次难得有了刁难岳飞的机会,自然要好好利用。结果岳飞在河南不但无法从官方渠道买到粮食,连民间的粮价也被张俊炒高了一倍有余。好在刘骑虽然也与岳飞不和,却是个坦荡君子注因为秦抬是以密信通知他。而非朝廷下旨,所以刘镐不但没有理会。反而将信里的内容转告了岳飞。让他防范小人,结果秦枪的黑名单里从此又多了一个名字。但秦栓一向习惯于“谋定而后动”所以倒也没有急着对刘镐下毒手。他原本准备等派到河东的探子回来。再根据他们调查的结果决定如何对付岳飞。却没想到岳飞动手那么快…
岳飞虽然十分气愤。却没有上书申诉。也没有将此事告诉部下。毕竟将相不和的传闻对于民心士气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岳飞私自扩军一事确实不合法度,真将此事闹大,吃亏的还是他自己。但岳飞是决不会裁军的,他这十几年来的努力,全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克复燕云、直捣黄龙”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他又怎么可能放弃呢?注造反就更加不可能了,“岳家军”可是一向以“忠义”自许的,岳飞也一直对赵构当年的破格提拔感怀于心。再说岳飞也知道,他若那样做的话,根本没有半点胜算。但是。虽然河北照旧向河东提供粮草。但要支持三十万大军完全脱产记练,是肯定不够的。眼看存粮越来越少。岳飞在严令负责管理粮草的军官保守秘密的同时。作出了一个秦栓预料之外的决定。他在没有向朝廷请示的情况下,在极其不利于用兵的寒冬腊月。派出十万精锐向燕云地区发起了猛头
岳飞平生用兵轻易不冒险。但这一却赌了一把大的,而金军对此根本毫无准备,因此一下子就吃了大亏。由于根本没有想到与其对峙了两年有余却没打一次的宋军竟然会选择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发起突袭,金军的燕云防线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再加上岳飞早就利用自己在北方江湖上的极高威望,动员了不少“豪杰”事先潜入燕云地区作为内应,现在他们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有了他们的策应刺杀、谣言、放火、下毒、开门甚至起义,手段之多不胜枚举…。岳家军一路上势如破竹,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完全光复了本该是易守难攻的“止 后九州”
而金军驻守在燕京的部队却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冬日作战的准备。又不清楚前线战况燕山一带冬天大雪连绵。诗里不是说什么“燕山雪花大如席”吗?所以各州县之间通讯也十分困难。,所以根本不可能及时派出援军,而等到春天终于来到、积雪开始融化的时候,超过二十万的“岳家军”几乎倾巢而出小兵临金国最大的都市燕京城下…
注 :历史上,岳刘两人关系不是太好,刘铸有难时岳飞不救即岳飞不救淮西一事。虽然他的理由是乘虚而入收复中原。但没救就是没救。其实岳飞援兵还是派了一点的。但只派出少许骑兵,每天才走二三十里路,比步兵都慢得多。
结果等他们赶到时。刘椅那里已经战败了。这怎么也算不上是援救吧?,而岳飞陷入困境时。刘铸却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其君子之风可见一斑”
注不在心高气傲的岳飞眼里。大宋武将之中能够担负这一重任的根本没几个,除了他以外。现在还活着的。只有吴磷与刘骑二人而已岳飞对刘链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台面上的那些战绩,却不知道陈规对于刘骑不可或缺的意义,而对其大大高估。看成了与自己同级的名将。另外,其实虞允文也有这个能力,但一来他是文人。二来他目前也一样不带兵,正在家里为母亲守孝。同时陪伴年老的父亲 。而现在吴磷还在老家为哥哥”守孝”小刘骑兵又太少。不过区区三万有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廷对昔日赵筹一系的将领不放心。所以对他们的兵力限制更加严格,解潜郭浩等人也是这样。,因此在岳飞看来,北伐最后一击的重任全靠他了至于其他将领。在岳飞看来只有韩世忠水战方面称得上是独树一帜。在北伐燕云的过程中却根本用不到朝廷方面欠缺以水师载运陆军远距离投放的意识,也没多少相关经验,岳飞和韩世忠又不相统属。在战术曾模式协同作战困难重重。可操作性太差了。。而剩下的那些,如张俊赵密等人的军队,只能起到牵制金军的作用,不能对其过分依赖,燕云能否光复,关键还在于岳家军的表现。。
bk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临城下
孙子兵法》甲说“五则攻也意思是要想强攻城池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进攻一方的兵力至少要是守军的五倍。岳飞目前可以调动的军队最多只有二十万出头注只有燕京守军的三倍。燕京又是天下最难攻克的坚城之一。难度可想而知,但岳飞还是选择了急攻而不是长期围困。这固然是由于当初陈灵主持设计制造的”飞雷炮”在宋军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大大削弱了城墙的作用。更是因为岳家军根本不可能承受得起长期围城的巨大消耗
由于岳飞父子作了很好的表率,岳家军的将士们对于物质上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可是人总得吃饭。军饷少点咱可以不计较,甚至暂时欠上几个月也可以忍受,但如果没饭吃,可是会死人的!但现在岳家军钱到是还有一些历年的赏赐被岳飞充作军用了。另外拿下山后九州也缴获了一些。。偏偏就是粮草不足。
其实岳家军在山后九州还是有些缴获的。奈何现在军队人数太多,岳飞又不愿扰民,所以只抄没了官仓里的那点粮草,根本经不起大军的消耗冬季的山后九州运输困难。损耗太大。也是一个因素。。原有的供粮渠道又被秦栓掐断了一条。缺口相当大,结果一个冬天过去,岳家军本就已经令人担心的粮草库存又缩水了很多。当然,这与岳飞虽然面临困境,却坚决不肯克扣士卒口粮也有很大关系,一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还怎么打胜仗啊?
按说有钱缺粮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可以买啊?但麻烦的是。河东地区军民比例太高一个士率至少得配一个民夫,这人数就太多了。了。如果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大量从民间采购粮草,粮价势必飞涨,这是一向爱民的岳飞做不出来的。
而想从相邻的其他地区购买就更不可能了,河套地区连原本约定好给辽军提供的粮草都拿不太出来了,更别说是计划外的河东宋军 而那些贪官污吏私自扣下的粮草也因为辽军疯狂的采购而价格暴涨因为辽军只能从那里购买,甘肃更缺粮。,岳飞又不是冤大头,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那里买粮的;河南的官方渠道全被掐死,虽说张俊贪利。纵然与岳飞关系不好,但有钱不赚是傻瓜,所以他并没禁止岳飞派人到河南买粮,但张俊在河南实行的是高压统治,粮价也被炒到了天上。虽然比河套那边稍微好点,去河南买粮也是极不划算的;刘镐倒是一个君子,可岳家军的粮草缺口太大,刘镐可不想辖区粮价飞涨。他很有礼貌地直接拒绝了岳飞的要求,对现在被粮草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岳飞来说,他这种态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