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距海岸线五十里以外)。市民的素质平均来说比农民要高不少(这是肯定的,因为先有农村,后有城市,如果城市生活不比农村更好,就不会有城市出现。而市民的前身是农民中的佼佼者,平均来看素质自然肯定要比农民高,当然,个体的话就要因人而异了。),聪明人自然很多,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官军的意图。然而,当那几个带头跳水的都立刻被乱箭射死后,其他的人就再也不敢妄动了,毕竟那些人也只是猜测,并没有什么证据,而人总是有侥幸心理的

    就这样,一百多万人被张俊的军队以最快的速度塞进了紧急征集而来的一千多条大小船只,由于时间紧迫,张俊弄到这么多船已经是他能力的极限了,所以这些船只来源极其复杂,有渔船、有商船、也有官船,有帆船、也有桨船、还有桨帆并用船,不但大小不一、质量也层次不齐,其中大部分的船只其实都是只能在近海航行的。

    但是,张俊现在已经顾不了这些了,为了尽快将所有人都送到海里去,他的部下几乎是将那些市民塞进了船舱里。因此,在大部分都是小船的情况下,这支庞大的船队中平均每艘载人超过八百人,这简直就是拿人当货物来运。“船员”们一个挨一个地挤在狭小的船舱里,就好像沙丁鱼罐头一样,吃喝拉撒也只能就地解决,于是没过多久船上便臭不可闻,疫病也因此开始迅速出现。还好张俊与赵?过从甚密,懂得了一点防疫知识,及时作了隔离,疫病蔓延的速度才受到了遏制。但是对于病人,却无疑是更大的不幸,因为所谓的“隔离”,就是将病人扔到海里

    也许是病人落水时溅起的浪花激起了张俊的灵感,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大宋目前是不可能有余粮养活这一百多万人了,可是别的国家也许有啊?而且就算没有,也可以抢,毕竟不是自己的国家,心理负担总要小得多。而且大家现在身处海上,前往周边国家也并不是不可能的,至少总比得多,那么究竟该送他们去哪个国家呢?

    先,距离不能太远,毕竟这些船上也给“船员”准备了十天的口粮,而且淡水也没带多少(主要是船舱实在没空间了),如果路途太远,估271104437计还没抵达目的地,这一百多万人就全死光了,主要是这些船只良莠不齐,速度自然快不到哪里去。这样一来,候选国家就只剩下三个不对,如果卫藩也算一个国家的话,那就是四个

    金国是敌国,而且军力强大,这些人过去如果被他们消化,那就是资敌,如果金人也没余粮消化不了的话,杀光他们也不会费多大的气力。而且辽东地广人稀,他们就算过去也不可能对金国造成像这次金军在江南肆虐一样的伤害,只是白白送死而已。

    高丽距离最近,但大宋一直与其关系不睦,南渡之后因为某个白痴使臣的缘故,两国愈发交恶。虽然商贸上的往来一直没停,可仅凭这层关系,远不足以让他们收容这么多难民,他们与女真人可是同宗。何况以高丽的国力,不过几百万人口,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这么多人过去,他们也未必养活得了。

    卫藩虽然是大宋藩属,而且赵?与张俊关系也还不错,但他细想一下就觉得似乎也不太适合。首先,卫藩虽然一直在吸纳移民,但它现在总人口才不过几百万,一下子涌进来太多,肯定会消化不良的,赵?又不是傻子,如果张俊真将这么多人送过去,赵?可不会谢他。而且,即使是目前这几百万人口,卫藩在粮食供应上依然不能做到自给自足,每年都需要从境外进口大量的粮食。何况卫藩的主要领地都在遥远的岭南,琉球倒是较近,可都是些小岛,更加无力养活这么多人了,而且张俊现在严重缺乏航海测量方面的人才,以这支七拼八凑出来的庞大船队,很难顺利抵达目标那么小的目的

    那么就只剩下日本了,九州岛大,定向容易,而且本就惯熟了的航道,即使有经验的船员不多,应该也不容易偏离航向开到别的什么地方去。而且以日本一千多万人口尚能在粮食方面自给自足,想想办法的话,应该有余粮可以填饱这一百多万人的肚子。(……飘天文学……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动荡的天下(八)

    

    再说九州现在是平家的地盘,张家与他们之间一直有着生意上的往来,凭着这层关系,也许可以避免这些人遭到曰本军队的“不友善对待”。(百度搜索 ……飘天文学……而且曰本是封建制政体,虽然民风尚武,全国总兵力也不下于二十万,但是却都分散在各级藩主手里,除非是有亡国之危,曰本局部遇袭时可动员的兵力却是极有限的,这一百多万人过去,淹都淹死曰本一两藩的军队了,只要稍加组织,真打起来倒也不怕。

    这时,张俊突然接到南方传来的圣旨,得知官家等人均为卫军所救,心中顿时一宽,这下同样受到金军荼毒的福建路有卫军接管,就不用他操心了。只是金军竟然有本事打败韩世忠的水师,平安撤回北方,还真是令他有些惊讶,不过现在他也无暇思索其中的缘由(部分“蕃客”与金人合作的事情,除了那些当事人外,目前还没几个人清楚,但张俊却因为满脑子都是钱的事情,对那些“蕃客”的情况较为了解,因此在南宋诸将中,他倒是第一个想通的。)。张俊深知卫藩的实力,心道金军这次奇袭虽然重创了朝廷的力量,却令蛰伏数年的赵?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事后指不定有多后悔呢。而那些士大夫们现在恐怕心里也很不安吧,赵?虽然脾气不错,但上次差点连命都丢了,以他的年纪,不报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俊与赵?关系不错,自然不必担心他重回中枢,不过他稍想了一会,还是很快作出了一个决定,“罢了罢了,老子就当一次好人,送这些人去曰本好了。卫王殿下公私分明,如果我不干点好事,他寻不到理由保我,日后登基,未必便会放我一马,而且军中倭人甚多,我却不知那“日出之国”是什么模样,去一趟看看也好”

    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也因为张俊现在已经心无挂碍,勤王之事有赵?大包大揽,用不着他再操心,而且从那封与圣旨同时送到的私信中,张俊了解到自己的家人也都平安(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心情自是大好,张俊这才难得地做了回好人

    也多亏了张俊同行,要不以他带出来的军队,搞不好半路上会干脆丢下那些饥民不管,自己回来复命都不是没有可能。反正张俊一向护短,等得知实情的时候木已成舟,这又不是战场纪律,想必轻轻一带就揭过了。但现在张俊就在身边,他们自然不敢当面打这位老大的脸,而那些饥民也因为张俊亲自护送而安心不少,这也省去了不少麻烦。要不然在这茫茫大海之上,若再起纷争,真不知道还有几个人能够平安抵达曰本了。

    饶是如此,在十余天(注1)的航程中,这一百三十余万人中,却因为疫病死者数万,而不少近海船只承受不了外洋的巨*而解体沉没,其他船只又因严重超载而难以施加援手,则造成了更大的伤亡。(好在张俊未雨绸缪,将粮食淡水主要存放在那些正经的海船上,所以损失不大,粮食供应反倒因为人数减少而略微宽裕了一点。)结果抵达曰本的时候,出发时的一百三十多万人,抵达曰本九州南部的时候已经不足百万了

    而且张俊虽然与曰本有着生意上的往来,但自己此前却从未到过曰本,并不是很清楚曰本的实际情况,登上曰本的土地以后,他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真是不切实际。曰本虽有千万人口,毕竟只是个小国,而且九州虽然这几年里因为宋日贸易而迅速繁荣起来,不复昔日的荒凉景象,但它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贫瘠狭小,人口一向不足,农耕技术也相当落后,就算当地人全都不吃饭,也养不活这么多宋人难民啊!

    然而,此时张俊已经骑虎难下,非得解决这个难题不可,要不然他这一趟的辛苦不是白受了吗?尽管曰本四面环海,张俊手边有的是船,依靠海洋渔业多少能够缓解一下食物紧张的状况(曰本的渔民可不敢与大宋的水师抢夺渔场,而且他们为了填饱肚子,也不会管自己算不算是“涸泽而渔”,所以捕获量比曰本渔民平常年景多得多。),而且张俊还以高价(曰本粮价低廉,即使是所谓的“高价”,放到南宋也相当便宜。)征光了九州居民几乎所有的余粮,又通过私人关系从琉球搞来几十万石大米(虽然由于大宋移民不断涌入,现在琉球自产的粮食已经难以自给,但作为…本文转自热点书库…httptsk7110/l…卫藩重要的海上领土,又是宋日之间航海贸易的中转之地,存粮必然不会太少,要不是张俊这次带来的人数实在太多,说不定危机现在已经解决了。),总算可以暂时应急,可是还有三个月的缺口无法填上,纵以张俊的能耐,也不由得犯愁了

    而且平家对于自己的领地一下子涌进来上百万大宋移民也非常不满,要不是顾忌张俊是南宋大将,而且这次连水师在内还带来了上万大军,恐怕早就动用武力将他们驱逐出境了。但张俊本来就是老流氓,他铁了心赖在南九州不走,平家还真的不敢拿他怎么样。毕竟以平家的实力,虽然未必打不过张俊总数不过几千人、而且其中还有几百个曰本武士的陆军,但是也绝不可能轻易取胜,到时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岂不是便宜另外两家?

    所以他们只能采取“鸵鸟政策”,但是态度还是要表示一下的,亲宋派的领袖平清盛也因此第一次见到了张俊这位詹会龙口中的“宋国的征夷大将军(注2)”,但张俊虽然对曰本士卒很满意,却根本没将曰本这样一个蛮夷小国的所谓朝廷看在眼里,虽然为了生意往来嘴上还算客气,但到了具体的问题上他却是寸步不让。平清盛虽然也算是曰本历史上的一代人杰,但要说到勾心斗角、胡搅蛮缠,又怎么能与张俊这个中国历史上名列前茅的老土匪相比呢?结果平清盛此行不但没有说服张俊将那些人带回大宋,反倒令张俊想到了解决目前困境的办法

    张俊虽然不学无术,但若论心计,即使放眼天下,恐怕也能排进前三。只是随便和平清盛谈了谈,就举一反三推出了曰本的基本国情。曰本虽然国小民穷,但粮食产量还是不低的,要不然也养不活一千多万人口,张俊之所以无法就地筹到足够的粮食,只是因为九州虽然面积不小,但平原狭小,又未得到充分开发,根本就不是曰本主要的产粮区而已。

    注1:如果是真正的海船,水手数量与质量也都够用的话,只要风向不太背,从两浙沿海东航到曰本九州,只需要三五天而已。但是这支船队是拼凑出来的,不但水手不足,其中也不都是海员,而且这支船队之中还有相当多的近海用桨船,严重拖慢了船队的航速,所以十几天后才到曰本

    注2:此时曰本的幕府制度尚未出现,但征夷大将军一样是曰本武士最高首领的称号,只是武士阶层尚未取代皇室和公卿成为曰本的统治者而已。詹会龙那样称呼张俊,其实是为了在平家面前抬高他大哥张子盖的身份,连带着也抬高自己,而张俊虽然战绩一般,但若论他在大宋的权势和资历,在武将中确实数一数二,这个称号倒也不算太夸大

    ……飘天文学……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动荡的天下(九)

    

    中国宋朝时期,日本很多地方都未得到充分开发(不说别的,光看此时的北海道都没并入日本版图,就可见一斑了。(最快更新 ,日本此时最主要的产粮食区在近畿一带、其次则为东海(日本地名,面积大概相当于南宋的一个较大的州。)、关东(关东平原此时远未得到充分开发,根本及不上后世它日本第一大产粮区的地位,但是比起九州岛来,农业还是要发达得多了。)等地,全都在本州岛上,而另外两岛中,九州的农业也是最不发达的,就算是土地更为贫瘠狭小的四国岛,这时的石高也比现在还只靠商业和渔业支撑的九州更多

    因此张俊只要派人前往本州各藩购粮,就算不能完全堵上缺口,也至少可以救下大部分难民了。而且日本与中国不同,因为是分封割据的状态,商人的自由度很高,即使是粮食等战略物资的交易,也没什么大的限制。而大小藩主与皇族公卿之中除了极少数目光远大之人,都没有积存太多粮食的习惯,反而更在乎财帛等身外之物(文化落后的表现,历史上的东西方蛮族也都是这样,对财帛珍宝更加热衷,却没有囤积粮食备荒的习惯,食物不够的时候就去抢劫,一旦抢不到就会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