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张俊对此也略有了解,自然不会愚蠢地干出令其不高兴的事来。

    不过,若平清盛真的翻脸,张俊也会很难办,因此他后来答应可以出售能够用于远航的大型(指的是日本人眼中的大型船,其实在大宋只能算是中型。)海船,但航线什么的就只能让其自行摸索了。但如果大宋海商不反对的话,日本商船也可以跟着他们前往大宋,这等于是要平清盛去和那些海商交涉,就算将来赵?不满,倒霉的也是那些海商。谁知大宋的海商个个见多识广,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在日本商人与其代表交涉后,他们很快便提出了一个日本商人难以拒绝的方案,令平清盛的筹谋尽成泡影

    按照大宋海商的提议,日本商人可以向他们的商业协会入股,以参与分红,这样一来既不用担心航海的巨大风险,又可以分享海外贸易的巨额利润,算得上是一举两得。然而,实际利润如何,却只有那些交易者才清楚,日本商人拿到的分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只要是明白人,都看得出日本人是吃亏了。然而那些日本商人如此选择,真的是愚蠢之举吗?这倒未必,至少闻讯后被气得几乎吐血的平清盛绝对不会这样看

    如果日本商人如平清盛所愿,积极主动地参与海外贸易,势必要与大宋的海商竞争。这商战虽然不见血,惨烈程度却一点不亚于现实中的战争,赢了的话自然获利巨大,可一旦输了的话却会血本无归。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实力无比强大而且掌握了目前几乎所有成熟航路和贸易渠道的大宋海商面前,力量弱小而且对海外贸易还相当陌生的日本商人几乎没有任何胜算。就算日本人努力拼命运气好,恐怕也最多就能够在这块大蛋糕上分到一点份额而已。可如果只是这样,这些精明的日本商人还不如坐享入股后的分红,

    虽然从长远来看,只要能够进入这一广阔的市场,然后努力壮大自己的力量,未必将来就没有取而代之,夺得主导权的一天。然而,以日本人的目光短浅之辈,他们又怎么会想到这么长远的事呢?

    其实日本人也未必真是目光短浅,只是由于日本文化的特点,日本人很少会去考虑太过久远的事情。因为日本灾害频发,考虑得那么长远,说不定期间一次地震就能毁掉所有的努力,还不如将眼前与不久以后的事情干好比较实在

    bk

………………………………

第三百五十九章 人质制度(上)

    

    第三百五十九章人质制度(上

    从历史上的事例来看,日本人一般最多也就计划三五十年,但值得中国人学习的是,他们很少会受到眼前的诱惑而产生动摇,所以明治维新成功了,日本足球也崛起了。但对更长远的问题,日本人就显得异常鼠目寸光,例如环保问题、捕鲸问题以及发展核电等等。(注

    不过,在这件事上,虽然站在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来看,那些日本商人似乎有些目光短浅。可若从他们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也许这样做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因为若是他们在竞争中失败,破产或者是连命也丢了,恐怕日本朝廷也不会有什么表示,他们又何苦来着?商人是社会各阶层中最自私的,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极盛的二战时期,都有“大阪师团”这个笑柄的存在,何况是近代国家与民族观念尚未形成的现在呢?不管平清盛是真不知道商人的德性,还是知道却没有办法,反正这件事上他是当定冤大头了

    与商人的事情第一次提及不同,平家此前就曾经先后派出过一些家族的后辈子侄前往大宋“留学”,但令这些年轻人有些不满的是,这些外来者的学习内容都是安排好的,很多自己想学的知识根本不教,而先生们却整天都在讲那些他们并不怎么感兴趣的“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这是准备让日本走我们的老路。

    此外,那些日本“留学生”的自由也受到了相当严格的限制,要乱走也可以,但卫王府将不再保证他们的人生安全。还真有不信邪的偷跑出去过,但除了一个幸运儿被找到外,其他的三个人却再也没有回来,这些人自然是看到了不该看到的、或者是听到了不该听到的,而“被失踪”了

    对此赵?根本就没有亲自出面,还是詹会龙出来解释了几句,毕竟此事他是经办人。不过这位天才少年的回答也相当光棍,他说卫王府目前在大宋明里暗里的敌人不少,所以为了保护这些异国少年的安全,才特别严加保护,可他们不听劝诫,如今生死未卜,又能怪得了谁呢?

    经过那一次的惊吓,剩下来的十几个日本贵族子弟变得老实了很多,但在家书里恐怕难免会有些怨言。而平清盛此刻旧事重提,曾从侄子那里得知部分内情的张俊还以为他收到了那些子侄的来信,但说了几句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可平清盛的要求还是令他不敢贸然答应下来。

    此前平家虽然已经派出十几个年幼的后辈子侄前往大宋学习,但都只是家族的支系,其作用无非是为了家族培养一点以后可用的人才。而这次平清盛却好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他那未满八岁的嫡长子平重盛赫然也在名单之中。平重盛身为平家下一任家督的第一人选,居然也要前往大宋长期学习,可见平清盛终于下了决心,要将亲宋的立场坚持到底了。如果只是从势力上来讲,张俊觉得这对赵?来说肯定不是坏事,但张俊并不清楚赵?心里到底是怎么定位日本和平家的,而平重盛的身份又与此前的那些日本“留学生”不同,是不宜随便让其“失踪”的,那么赵?会不会接受平清盛的要求就实在是很难说了,因此张俊并不敢先行答应下来,却又不想被平清盛发现以往的那些“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时还真是有些头大。好在这时詹会龙被赵?派来接管此事,张俊虽然因为未竟全功有些不快,倒也得了解脱。

    在卫王府的重要人物之中,詹会龙大概是对日本最有好感的一个,而这次赵?既然派他过来,肯定是给了他全权的,因此他得知平清盛的要求之后,立刻便同意了下来,远不像张俊那样犹豫。在詹会龙看来,虽然可能会因此暴露一些秘密,但却可以令一个国家(詹会龙自然看得出平清盛想要独揽日本大权的野心)亲近大宋,还是值得的。何况大宋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以前人才结构的问题也被赵?给解决了,如今的大宋可以说是在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就算那些外族的人才来到大宋后学到一些真本事,也未必就能超越,至少詹会龙是这么认为的。而平清盛的要求也给了詹会龙一点启发,他便立刻奋笔疾书,写了一份密信派人送到广州交由赵?定夺,里面对赵?之前提出的全新朝贡体系又作了一些改进。

    “想不到我麾下居然也会冒出一个亲日派,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身边那些日本女人的功劳不过他说的也未必没有道理,这个年代的中国人还没有丢掉自信,他们相信只要自己不出问题,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够超越他们,但是即使如此,‘防患于未然’有时也是必须的”,赵?沉吟片刻,终于作出了决断。

    从此以后,只有按期足额缴纳贡赋,并且“质子来朝”(对外自然不会这样称呼,但只要不是白痴都看得出,他们其实就是人质。)的国家才能算是大宋的藩属,实为“人质”的“留学生”只要是该国有资格继承王位的王族成员即可,除了年龄不得超过十二岁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要求,包括性别。“人质”数量也没有限制,但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费用全部自理,赵?才不会为了一点虚荣耗费国家的钱财。藩属国的“人质”在大宋学满九年,抑或是跳级成功而提前在拿到大学文凭或者同等学历后,才允许返回故国,如果自行逃离大宋超过一个月,其之前的学历全部作废。

    当大宋藩属国现任君主驾崩之后,继任者只能从那些在大宋学习生活过、并且不少于一年时间的“人质”中选出。同时,因为“人有旦夕祸福”,为了避免藩属国的储君或者新君连续亡故致使王国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赵?还规定大宋的任何一个藩属国都必须始终保持至少有一个“人质”还在大宋学习。藩国只要有意违反了这些规定中的任何一项,大宋朝廷均可以视其为叛逆而派兵征伐,战后该国领土由其参与平叛的原盟国(即大宋及大宋的其他藩属国)按照出兵与物资钱财的数量折算出的贡献比例瓜分。如果是该国客观条件不允许,例如几个“人质”接连死去,而新的还没来得及派出,或是该国出现失控的全国性内乱等情况,那么则在大宋特使的主持下,在该国举行全民选举,在原本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王室支系选出一个新君主

    注1:日本人对于本国的环境非常爱护,可一旦到了国外,就完全颠倒了过来,殊不知全球的环境气候是相互影响的,中国的环境恶化了,日本迟早也要跟着倒霉。而那些公海的鲸群虽然不是日本的,但要是灭绝了,他们以后又能到哪儿去捕捞呢?至于发展核电,确实可以缓解日本能源匮乏的问题,可是日本全境都在地震带上,只要来一次,就会出大问题,现在不是交学费了吗?虽然在人家遭灾时这么说不太厚道,可这次的核危机也的确是日本人自找的,而且他们的目光短浅也再次暴露出来,居然图一时的方便将放射性废水排到海里,就不怕生物变异,日本成为怪兽国度吗?尽管日本有奥特曼的

    bk

………………………………

第三百六十章 人质制度(下)

    

    第三百六十章人质制度(下

    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选举,只是每户人家派出一个代表,但也很有可能耗时甚长(不过如果是小国的话,也有可能很快,特别是那些城市国家。),其间该国暂时由它的几个邻国分区托管,以维持社会秩序,同时也在彼此之间形成制衡,避免其中某个国家趁火打劫,至少也令其不致干得太过出格。

    而如果选举中没有哪位候选人获得三分之一以上的支持率,那么该国王室将被彻底废黜,其领土与人口由其邻国之间协商瓜分,有了这个规定,就不怕居民嫌麻烦而不来参加选举了。虽然有些无视该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但如果其原来的王室实在不得人心或是无法团结一致,那么就算没有这样的规定,这个国家还是免不了灭亡的结局。

    诚然,这种规定还是很粗糙的,而且其中可以利用的漏洞简直比比皆是,不过倒也确实可以一用了。因为这个年代的绝大部分民族风气都相当纯朴,能够想到在选举中舞弊的人并不会很多,而且各国之间会自然形成制衡(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选举的公平,则是更重要的原因。

    但不管怎样,成为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藩属国绝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因为藩属国不但必须承受经济上的损失,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更是无法保证(尽管藩属本来就该有这样的觉悟)。因此大宋自然也得给他们足够的好处,这第一条就是互不侵犯,这看似理所当然的条件,对那些与大宋相邻的小国(尤其是南洋诸国)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保证。因为现在的大宋已经和以前不同了,她不但有强盛的国力,还有天下第一的强大军力,连南洋第一军事强国交趾都被轻易灭国了(占婆在战争中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但他们对攻击与瓜分交趾的参与其实才是大宋成功征服交趾的决定性因素,不过南洋诸国人才匮乏,又有谁能看得这样深刻呢?),其他的小国又怎么能不怕?而大宋虽然历史上背约的劣行比比皆是,但至少赵?个人的信用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这个承诺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同时,当藩属国遭遇大的灾害或是内乱时,大宋朝廷(目前暂时由赵?的卫王府代理)必须无条件地收容入境的该国难民,这在很多时候可以让该国政府缓过那口气,而不至于因财政崩溃而垮台(二战之后,如果不是美国拼命援助,西欧各国政府只怕都会在风起云涌的**中倒台,西方人可没东方人那样能吃苦,生活一苦他们就要怪政府。不过,毕竟只是藩属而非直领,大宋自然只会承担有限的义务,赈灾与重建之类的善后工作是不会干的。

    另外,当藩属国遭遇强敌入侵,并向大宋求援后,大宋必须无条件地派兵保护自己的小弟,而且不能光是“围魏救赵”似的曲线救援,必须有部队派到该国直接救援。当然,军队人数没有限制,只是中国人历来好面子,如果派兵太少遭致失败的话,无论对皇帝还是当时主政的大臣,恐怕都没法向天下人交代,所以这一保证还是颇具效力的。

    最后,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