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1:其中大多为东来的穆斯林学者,对商业普遍相当熟悉的他们来到控制了河西走廊、而且经济并不过于依赖农耕(河东与河套两地的屯田只为了保证军粮供应,从总体上来说,辽国农业的地位还不如畜牧业。)、而以商业为税收主要来源的辽国以后,获得了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假若是金国或者大宋,这些来自于商业国度的学者们就未必有这么游刃有余了。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记住“ 网”网址:httpngwenxue
………………………………
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纵连横(下)
第四百一十三章合纵连横(下)
赵旉那次借题挥的结果,不但消除了不少大宋内部的不安因素,在经济上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抄没得来的各种“赃物”(还不包括粮食布帛等大宗物资)足足塞满了五十多个仓库,累计价值不下八亿两白银,即使将古董字画以及宅地等不易变现的财产剔除,其价值也有一亿多两白银,而大宋国内的那些豪商巨贾也被吓坏了,纷纷献上金钱财货向朝廷表示忠心,赵旉让人粗略估算了一下,加起来居然也有三千多万两银子的巨款,乐得赵旉合不拢嘴,“果然还是抄家最赚钱,可惜只是一次性的”
也正是有了这笔相当于大宋八年岁入的巨款入手,赵旉后来才能够从容应付完颜褒给他设下的一系列难题看小说就到~但也因为这件事,赵旉与大宋“蕃客”势力之间的矛盾彻底变得不可调和,“断人财路、有如杀父。”,何况赵旉还辣手杀死了那么多人?就算只是为了自保,这些外来者也不得不跟赵旉斗个你死我活了,而完颜褒再次伸出的橄榄枝,则无疑进一步坚定了他们的决心。 看小说就到~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何况蕃客们不远万里来到国,每个人都不是泛泛之辈,这些人一旦团结起来与赵旉对着干,倒真的给其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一方面,他们派人去故国雇来最顶尖的杀手刺客,试图以刺杀这种阴谋手段直接将赵旉这个人从**上毁灭,但是宋代防刺杀工作一直相当出色(注),赵旉又对自己的小命格外珍惜,即使是那位“山老人”训练出来的顶尖刺客,想要伤到他也绝非易事(其实这也有民族不同,外国人太引人注目的因素在内。)。不过老被人刺杀,就算并没什么损伤,夜里睡觉也很难踏实
另一方面,“蕃客”们见自己不但没法正常地做生意,甚至连小命都难保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纷纷变卖家产下海为盗。虽然这些蕃客的实力只占原先蕃客整个群体极盛时期实力的一成左右(有过劣迹或是嫌疑的大部分都早被赵旉清洗了,剩下的也不是都敢反抗,而且赵旉上台后对于海船的销售予以了严格管制,他们这些外国人一般只能从国海商手购买二手货,不但花费更多,手续也麻烦,所以那些蕃客转职为海盗以后,身家普遍缩水得很厉害。),可是以他们原来那惊人的身家,一时间居然也凑出了近千艘的庞大船队,对大宋的海外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这些人毕竟大多只是海商出身,何况即使是专业的海盗也没有哪个能够与正规海军抗衡(明末等国家衰亡时期除外)。原因很简单,武装商船与专门的战舰在作战性能上存在着天壤之别,而士卒的纪律性与训练水平也相去甚远。何况即使在船只数量与兵力上,大宋海军也具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不出半年,大宋周边海域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不过,在剿灭海盗的战斗,大宋的海军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其最大的一仗,宋军五百多艘战舰与三百多艘海盗船激战,本该是轻松获胜的战斗,结果居然乱成了一锅粥,要不是这支大宋的舰队在各方面都远比海盗更强,说不定打输都有可能。历史知识丰富的赵旉在接到战报以后,很快就意识到问题所在,一是舰船数量太多,指挥难度太大,二是大宋的海军虽然傲视全球,但之前一直都是分散开来作为一支支护航舰队使用,正规化程度很不够,也缺乏大舰队作战的经验。
也正是从此以后,拉开了大宋海军正规化建设的序幕,舰船建造也实现了标准化。赵旉规定,排水量两千吨以上、装炮(至少也要是斤炮)o8门以上的舰船为战列舰,其排水量过4ooo吨、装炮6o门以上的则为一级战列舰;排水量一千吨以上、装炮(一样必须是重炮才算)三十六门以上但又达不到战列舰标准的,则为巡洋舰;其他吨位较小、有特殊用途的舰型,则以其用途来命名,如护卫舰、岸防舰等等。
至于舰队规模,赵旉也费了一番心思,在他记忆风帆战舰时代的海战,规模最大的那次参战双方舰船数量也不过两百艘(郑成功和他老子与荷兰人的海战动用的船只更多,不过对手都只有几艘军舰,纯粹是以人海战术抵消西洋人的火力优势,不具有代表性。),可见在没有无线电通讯的时代,这已经是海上指挥的极限了。
不久,赵旉正式宣布成立四大舰队,即东方舰队、南方舰队、西方舰队和北方舰队(注),每支舰队下辖若干个分舰队,除非特殊情况,作战时以分舰队为单位来完成。一般情况下,舰队的每个下辖分舰队拥有的战列舰不过十八艘、巡洋舰不过三十六艘,总舰船数目不过三百艘(扣去侦查、巡逻、护航以及守卫海港和军事基地的,满编分舰队一次出动的兵力最多也就二百艘左右。)。
注:在史书记载,宋代有过无数次高官遇刺事件,却几乎没有一次得手的,防范之严密可见一斑。事实上,从当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满地走、到大一统以后重要人物遇刺变得越来越稀罕的这一明显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古代国在这一千多年里对于重要人物的保卫警戒有了长足的进步。
注:这四大舰队北方舰队是作为卫戍舰队而存在的,而另外三大舰队则在其对应的大洋活动。顺带提一下,赵旉将后世的太平洋称为东大洋,包括南国海在内的印度洋称为南大洋,大西洋则命名为西大洋。由于大宋目前势力还远不能深入大西洋,所以西方舰队的编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最小的。
………………………………
第四百一十四章 要克服一切困难
第四百一十四章要克服一切困难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大宋海军在舰船、火力与人员上的优势,指挥起来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不过,这些工作完成的时候,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现在的赵旉还没有这个闲工夫,对眼下的他来说,尽快收拾金人才是最紧要的
虽然这些海盗并不太难对付,但他们还是对大宋的海上贸易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且宋军剿灭海盗如同风卷残云一样的表现也在无意中戳破了当初赵旉捏造出来的谎言(指的是赵旉派海军冒充海盗,截击各国商船,以垄断大宋周边主要海上商路、并限制各国海军发展的事。),连近千艘船只、好几万人规模的海盗,都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都几乎全部剿灭干净,当初那么多年时间怎么海盗还一直那么猖獗呢?好在刚刚出任宣传部长的陆游足够机灵,他为赵旉撰写文章将屎盆子都扣到了那些“蕃客”头上,为赵旉开脱说,以前卫军的舰队之所以不能彻底清剿海盗,是因为绝大部分海盗根本就是那些“蕃客”假扮的,商盗难辨,自然很难对付,要不然为什么那些有大宋正规舰队护航的船队就几乎没有遇敌的呢?
其实陆游的这些理由相当牵强,毕竟当初赵旉派人假扮“海盗”的过程中,损失最大的就是那些“蕃客”,而国内海商则很少遭到打劫,这针对性也未免太明显了。但是宣传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且赵旉还从抄家所得中拿出一部分当作贼赃补贴给当初因其垄断海路而蒙受损失的商人,活着的人都得了好处,便不再口吐怨言了,民间那些讨厌的传闻也就渐渐消失了
但不管怎样,这次危机还是给赵旉敲了一记警钟,考虑到目前大宋在海上的力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之和,他便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地选择性封锁海上的主要航道,也开始向一些友好国家转让(其实往往是人家自己也差不多快研发成功的时候才转让,而且赵旉也决不会转让最先进的技术造船技术。一直想要让日本人走出国门、向大宋这样的先进国家学习的平清盛对此尤其感激涕零,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大宋虽然放松了对于造船技术和航道信息的管制,但是现在的大宋已经牢牢掌握了宋日贸易的商品定价权,就算有日本海商参与宋日贸易,其实也不过是在帮宋人打工罢了
不管完颜褒费尽心机弄来的这四路援军起到了多大作用,真正对大宋北伐大造成严重阻碍的,还是完颜褒特意留下的北方烂摊子。虽然现在河北与燕云两地留存下来的百姓大多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只能吃白食、却很难为大宋创造多少财富,但无论是从个人的良心还是政治的需要来看,赵旉都不能不救。不过考虑到现实的困难,他还是下达了先救孩子、后救老人的命令
尽管完颜褒制造出来的烂摊子对宋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可是现在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大好时机,如果错过,等金军缓过气来,要想消灭他们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赵旉还是毫不犹豫地命令北伐军不要停下脚步,继续向锦州进攻。但是,锦州一带不利于大兵团的展开,宋军的兵力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而锦州城墙坚固,完颜褒又事先准备了足够的条石和大木,宋军即使动用了数百名大炮勉强轰开了城墙,金军也能迅速将缺口堵死。而且这些金军在出关之前作了不少孽,心知肯定会遭到宋军报复,因此根本不敢起投降的心思,只是一味顽抗,完颜褒又亲临锦州激励士气,使得锦州守军的抵抗异常顽强,宋军虽然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却始终无法将其攻克。
陆路不行,就走海路,在赵旉的命令下,海军陆战队的一万多人作为先头部队在辽东湾登陆,然而他们却遭到了完颜褒早就安排好的优势兵力截击(赵旉有些小看完颜褒了,他以为金军现在人心惶惶,在锦州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肯定会将绝大部分兵力都堆到那里壮胆,想不到他在海防上会投入这么大的力量。),由于人数居于劣势、兵种又被克制(海军陆战队基本都是步兵,而且以散兵作战的方式为主,很少会结成密集阵型,兵器也已方便携带的近身短刃为主,因此一旦在平原上遇到骑兵,处境相当不利。要不是他们都装备了燧发枪和刺刀,在兵器上有明显优势,金军又缺乏与大规模火器部队野战的经验而多次陷入混乱,只怕孤军深入的海军陆战队主力就要全军覆没了。),他们在付出了三千多人的重大伤亡后不得不退回了登陆地点。而金军的骑兵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宋军的火器也打得他们心惊胆战,在其追逼至宋军的滩头阵地之后,金军又遭到了大宋海军炮火的猛烈轰击,而不得不后退数里以避锋芒。于是,两军就这样僵持住了,都无法再前进一步。
这时刚刚调到北方舰队任职的李宝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利用海军炮火的掩护,在海岸上筑城。城建起来以后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往里面运兵,等到兵力达到十万以上,就可以大摇大摆向北进军,以金军目前的兵力和战斗力,根本无力阻挡。由于兹事体大,而且现在北方舰队的提督又是代理的,所以他虽然觉得这个计策可行,却也不敢擅自作主,便派人前往建康向赵旉请示。
赵旉自然看得出这个计策可行,但也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耗时太长,而现在大宋强敌环伺,等着趁宋金双方精疲力竭的机会捡便宜的势力不止一家,如果伐金的时间太久,很可能会夜长梦多。
………………………………
第四百一十五章 高干子弟(一)
第四百一十五章
而且如今已是秋天,入冬以后海上一旦结冰(宋代平均气温比近现代要温暖不少,渤海冬天其实未必会结冰,不过为了情节需要,还是这样写了,海军的作用就将大打折扣(宋代已经有了破冰船,而且渤海上就算结冰也不会很厚,所以大型战舰还是能够航行的,只是多有不便罢了。),即使那个城塞能够最终建成,也需要比一般情况下长得多的时间,若不是现在有了水泥这种超越时代的建筑材料,李宝的这个建议根本就没有半点可行性。
不过李宝的这个计策却给了赵?一点启发,在特地了解了锦州一带的气候水土之后,赵?心中突然一道灵光闪过,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妙计在他脑中渐渐成形。赵?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