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是一个多谋之人,但这一个计策,却将那北方的两大劲敌都给算计了进去

    听说宋军居然在辽东某处海岸上筑城,即使是素来冷静的完颜褒都有些心慌了,他很清楚,只要让宋军将那座城堡建成,金国的灭亡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了。可是现在的金军已经没有多少的机动兵力了,完颜褒虽然冒险从锦州守军中分出一万精兵前往辽东加强海岸线上的防御,但心里知道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现在也只能希望辽国那位小皇帝不太愚蠢,信守承诺派兵救援吧?

    辽国皇帝耶律夷列英明不亚于乃父,他在听说宋军在海上筑城的消息后,就很快意识到金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一刻。“唇亡齿寒”,耶律夷列虽然身体还未完全痊愈,但还是调遣十五万精锐骑兵,由他的岳父萧斡里剌率领,东出太行,目标直指河北,一下子就切断了大宋北伐军的后路与粮道。但是,这一切都在赵?的意料之中,也早在内卫的监视之下,辽军切断北伐宋军主力后路的同时,他们自己的后路也被别人切断了

    由于金军一路不战而退,而燕云以及锦州周边都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集群作战,所以赵?的北伐大军中基本上都是步兵,骑兵只带了五个师、三万多人。而没有战斗任务的十个骑兵师八万多人则一直没有动用,就等着辽军发难呢。由于采用了热气球和望远镜等侦查利器,大宋的骑兵轻易地做到了先敌发现,而且十个骑兵师是**行动的,所以异常灵活,很顺利地完成了切断辽军后路与粮道的任务,并隐隐对辽军的十五万骑兵形成了包夹之势。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兵力分散后虽然行动灵活,但是若遇到优势兵力的敌人,却很容易遭到围歼。宋军只有八万多人,而辽军则多达十五万之众,宋军对于辽军的包围之势更偏向于心理方面,而辽军若围住宋军的一两个师,却完全有吃掉的把握(至少辽军自己肯定这样认为)。萧斡里剌是辽国最杰出的将领,自然也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而粮道的被断虽然影响了辽军的士气,却也在短时间内逼出了他们的潜能,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不能速战速决,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辽军迅速完成了集结,并将与其最接近的那个宋军骑兵师团团包围,然而萧斡里剌却没想到,被他包围的那个师并不是一般的骑兵师,而是凉州卫的第一师,他们不但全员装备了火器,而且还是大宋第一个骑炮师

    骑炮师装备的轻炮威力远不能与炮兵部队装备的大口径重炮相比,但是在较近距离内,这些骑兵炮发射的霰弹(也备有实心弹,但那时用来轰击营寨的。)对于密集人群却有着极大的杀伤力。辽军的骑兵虽然大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却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战场利器,并没有及时将队形散开,结果排炮过后、血肉横飞。这个骑炮师的师长吴拱见辽军阵脚大乱,立刻率领手下最精锐的百余骑奋勇冲出,向敌军发起反击,虽然他们与辽军的庞大数目相比就好像是沧海一粟,可是辽军现在阵势已乱,能够立刻投入战斗的部队并不多,再加上这支宋军骑兵所用的“三眼狼牙”在较近距离内同样威力巨大,一阵炒豆子般的爆响过后,金军中弹倒地的不计其数,而即使近身肉搏,这种被当成狼牙棒来用的火器依然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和威慑力。何况吴拱的这一百多亲兵,基本上都是曾经跟随他父亲吴?、叔叔吴?一起浴血奋战过的老卒,若论军功他们至少也能当上营长,只是因为忠于吴家才不愿为官,在吴家获得封爵后这支亲兵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吴家的家臣,其精锐程度天下罕有,即使面前的辽军再怎么勇猛,也难当这队大宋虎贲之一击。

    由于这个骑炮师不过八千多人,那队杀入敌阵的精兵数量就更是少得可怜,所以辽军虽然吃了亏,但伤亡数字其实并不大,可是在四面合围的情况下,却被人数远少于自己的敌军打得落花流水,而火器的神威更是令他们心有余悸,辽军的士气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沉重打击,虽然由于辽军的兵力优势实在太大,这个宋军的骑炮师并没有能够一举破围而出(其实吴拱也根本就没打算突围),但辽军官兵却普遍对其心生畏惧而不敢进攻,萧斡里剌气得挥刀砍死一名部下,他部下的辽军官兵才不得不无奈地再次向被围的大宋凉州卫第一骑兵师发起了进攻。

    吴拱是南宋早期大将吴?的儿子、吴?的侄子,算得上是大宋最为“根正苗红”的**之一了,但他能够以不过三十岁出头的年纪便成为卫军一个主力师(目前还不能说是王牌师,王牌是打出来的,而不是靠钱和装备堆出来的,更不是封出来的。)的师长,靠的却不是他显赫的出身,而是他的真本事

    bk

………………………………

第四百一十六章 高干子弟(二)

    

    第四百一十六章二

    吴?是南宋初期诸位大将之中最善守御(不是守城,那是陈规的专长,吴?厉害的是野战中的防守反击。)的一个,吴拱身为他的长子,也继承了这一长处。但有意思的是,在诸多陆军兵种中,吴拱最擅长指挥的却是更适于进攻的骑兵,这就形成了一个似乎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虽然吴拱其才不在乃父之下,可此前十余年间所取得的战绩却是平平(相对于他的父亲和叔叔来到绍兴二十年的时候他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团长(像吴拱这种始就能从营级军官干起,也就是说他十年时间只升了一级,以他的家世和赵构父子对吴氏兄弟的看重,升迁确实够慢的了。),直到神州九卫建立后,高级军职腾出了大量空缺,吴拱才得以晋升为师长。

    不过,没人知道这其实还是赵?特别关注的结果,否则吴拱还不知道要到什么年纪才能升职,赵?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吴?的关系,而是由于吴拱这个人本身。在赵?记忆中,历史上的吴拱拥有不逊于其父亲和叔叔的才能,却因为生不逢时,并没有多少参战的机会,因此没建立多少功绩就过世了,实在是令人惋惜,因此当初吴拱考入(其实以吴拱的出身,是可以直接入学的,但这个骄傲的家伙还是老老实实地参加了入学考试。)大宋中央陆军学校之后,赵?就对其予以了特别的注意。

    吴拱在军校学习期间并没有给他战功赫赫的父辈丢脸,各项考试成绩都在年级中名列前茅,但真正令赵?对其刮目相看的,还是其三十岁时在卫军内部刊物上发表的一篇军事论文。自古以来,骑兵一直(尤其是马鞍、马镫等辅助道具发明以后)都以机动力与冲击力这两大优势而成为了自动火器出现之前无可取代的野战之王,因此在骑兵的编训与应用上,要么是追求机动力(即轻骑兵)、要么就是追求冲击力(即重骑兵),而绝少有将其用于防御作战的例子。

    但吴拱却在他的论文中指出,若是一支骑兵具有极强的守御能力,那么只要运用得当,便可以以少量兵力突入大批敌军之中,成为一个难以拔除的钉子,再配合适量友军在外侧击,就可以形成“中心开花、里应外合”的有利局面,从而战胜兵力远多于本方参战兵力的劲敌。吴拱的这篇论文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即使是他的叔叔吴?都觉得他的思想误入歧途,但赵?却由此想起了记忆里朝鲜战争中美军对于坦克的运用,他们常常以少量坦克切入志愿军(打朝鲜人民军太容易,一般的空地协同就行了,用不到这种战术军势,抢占有利地形后以坦克作为天然的防御工事抵御志愿军优势兵力进攻,由于志愿军缺乏反坦克武器,即使集中再多的兵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消灭,反而会因为美军的空军和炮火优势而蒙受重大伤亡。同时,由于坦克机动力极强,志愿军想要放过他们不打也很困难,想甩都甩不掉。因此,美军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牵制住志愿军的大部队,而营造出众多的歼敌机会,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好几次重大失利都是这种情况,若不是志愿军在战略层面以及单兵素质(志愿军战士不光是不怕死,而且由于老兵众多,在战术素养以及射击、投弹、越野行军等基本军事素质上也比大部分美军官兵更加出色。)上占据优势,恐怕打成平手都很困难

    不过,骑兵并没有坦克那样的防御力(在对付骑兵以外的兵种、或是先敌发现从而有足够时间准备时,这个缺陷可以依靠土工作业等方法来弥补,毕竟现在大宋的敌人也没有二十世纪现代军队的强大突击能力。),当时的卫军又没有可以用于群杀的强大火器(这一点是必需的),所以吴拱提出建立“高速防御部队”的时候,只是纯粹的纸上谈兵,直到骑兵轻炮开始正式装备部队。条件的成熟,再加上吴拱的军事理论水平、过往战绩、以及资历也勉强够资格成为一个主力师的师长,所以赵?便将大宋第一个骑炮师交给了他,当时吴拱可是向其亲口保证过,能够以一个师打败五万敌军兵的

    然而,这一次吴拱面对的敌人却有十五万之众,而且还都是精锐骑兵,即使一时间被宋军这个骑炮师打懵了,吴拱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构筑工事,对方可是骑兵,不会给他这么多时间慢慢挖土的。为了阻挡敌骑冲击,吴拱毅然命令将部分马匹驱赶到阵势的外围以铁钩相连,作为阻挡敌人骑兵冲阵的屏障,他的部下对此颇有异议,大宋现在虽然依据不像当年那样缺乏马匹,但马匹、尤其是战马保有量依然不能与辽金两国和大漠诸蕃相比,而且骑兵与马匹之间的感情往往是很深的,现在吴拱这样一来,在敌骑的冲击下,那些作为路障的马匹肯定非死即残,大家自然是既不舍得、也不忍心了。但吴拱却厉声大喝道,“只要打赢了,还怕没有马吗”,于是大家也就至少忍痛锁马了

    事实上,这种以马匹作为障碍物的方法,是吴拱的叔叔吴?发明的,其实是一种在兵力远逊于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为了对付骑兵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毕竟,对付步兵可以依靠土工作业增强防御;兵力对比不怎么悬殊,常规战术就行了,都用不着这样壮士断腕。而对付骑兵,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节约时间、以免造成敌骑突阵的空隙,而且马匹的损耗也完全可以从缴获中获得加倍补偿(以卫军骑兵的训练水平和武器装备,对付一般的精锐骑兵完全可以做到以一敌三、甚至以一敌五,需要用到这种特殊战术的话,双方兵力差距一定相当大,就算战斗中双方马匹损耗再大,缴获的那点零头也肯定可以满足骑兵师剩余官兵的需求。)。

    bk

………………………………

第四百一十七章 高干子弟(三)

    

    第四百一十七章**(三)

    由于那些连环马的阻挡,辽军虽然都是骑兵,却无法直接冲入宋军阵中,只得一个个下马清除路障,推进速度便受到了严重影响,而宋军的枪炮却不会闲着,一时间声若雷霆,呼啸而出的弹雨给了他们很大的杀伤。辽军虽然勇猛,见到如此惨烈的景象,也不由得心胆俱裂,即使是那些视生死如无物的狂热穆斯林信徒,也不敢冒死突进。辽军几次强攻未果,反倒丢下了几千具尸体,即使是其中那些经历过西征和东归那十余年苦难征程的老兵们也普遍丧失了主动进攻的勇气。何况辽军虽然擅长骑射,但即使他们下马以长弓射击,也很难射穿宋军的大盾(炮都带了,何况是盾牌?骑炮师配备的马匹比一般的骑兵师更多,至少也有一人五马,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驮马,使得其携带的物资数量远远超过一般的骑兵,这是与大多数骑兵师的一个重要区别。),更不要说是骑兵的短弓了。

    不过,萧斡里剌毕竟是普天之下名列前茅的卓越将才,很快就想出了应对之策,他将军中那些狂热的穆斯林信徒(虽然自理性学派建立以来,西域主流的伊斯兰教思想已经不复往日的狂热,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还有些不理性的信徒存在。)挑选出来组成敢死队,以疏散阵型冲击宋军阵地。宋军骑炮师所用的两种火器虽然杀伤力很大,但是射程和精度都不能令人满意,因此辽军阵型一旦散开,射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宋军继续疯狂射击,就会浪费大量的弹药;而若是让轻炮和“三眼狼牙”停止射击,骑炮团却又没有其他较高精度的远程兵器,只能与敌人近身肉搏,宋军毕竟人少,能承受得起那样的伤亡吗?

    但吴拱见状却只是呵呵冷笑,辽军这样做只会令他们的兵力优势因为过度分散而转为劣势,而宋军却可以多人夹击散开的一个个辽军官兵,虽然骑炮师是以火器见长,但用起冷兵器来,他们也丝毫不弱。虽说这批辽军死士所用的兵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