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个问题还好解决,改造船体降低高度,并将船底改成海船常用的尖底以增加吃水深度即可,但第二个问题却令高宣绞尽脑汁

    在前世看过一些相关科普读物的赵旉,知道兴波阻力对船速影响是很大,但决不至于令车船难以开动。既然不完全是阻力的问题,那么难道是动力的问题吗?

    车船在湖中行驶、车船在海中行驶、前世记忆中明轮海船的图片,这三个图像浮现在赵旉的脑海中,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赵旉突然眼前一亮,大叫道,“我明白了!”

    原来,对于明轮来说,水面高度与其中轴平齐时,它提供的动力最大。而在海中行驶时,由于波浪比湖浪高得多的缘故,车船的叶轮经常被整体淹没,或者是大部分离开水面,而造成了动力的严重浪费。

    历史上的明轮汽船之所以可以横穿波涛汹涌的大西洋,除了蒸汽机动力强劲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轮船两侧的明轮巨型化的缘故。因为浪高总有限度,所以明轮越大,被海浪淹没部分与最优值(即一半被淹)的偏差就越小,相对来说受到海浪的影响也越小,于是便可以在大海中航行了

    不过即使如此,车船在海中的速度还是要比在湖中行驶时慢上不少,较之帆船已经没有太大优势了,除非是在无风的日子。而且叶轮加大后不但增加了维护成本,车船引以为傲的灵活性(标准车船的叶轮是可以变向的,也即是说车船不但可以向前开,还可以倒车,甚至还能走斜线或者横向运动,我们老祖宗的想象力真是丰富)优势也会大打折扣。

    尽管如此,光是基本不受风力影响这一点,就足以令赵旉坚持向这个项目不断投资,而且车船改造后在长江下游也可派上大用,有这些水上堡垒的阻挡,金人恐怕再也不可能打到江南去了

    因为车船改造后仍有瑕疵,赵旉又萌生了在船只上应用螺旋桨的想法,对外自然声称这是他由竹蜻蜓获得的灵感。不过由于试制的螺旋桨还需优化,加上人力也远不能和机器相比,所以这种螺旋桨船的速度慢得离谱,比起“来去如飞”的车船来,简直就是乌龟。

    但赵旉却要工匠们继续研究试验,一来是因为螺旋桨可以与风帆动力较好地兼容(因为螺旋桨位于船尾,增加的阻力很小,不像位于船侧的明轮,而且螺旋桨即使不能作为主动力,也可以加快无风时船只的航速。),所以航速无需过于担心;二来则是可以藉此对螺旋桨不断改进,这样等以后蒸汽机发明后便可以立即投入使用,从而节省大把的时间。

………………………………

第四十章 四处举债

    

    虽然这些想法都很有价值,未来也很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就眼前而言,淮西的收入并没有变化,而开支却进一步增加了。虞允文再次提出向朝廷求助,并建议可以从名义上也受卫王府节制的淮东筹款,但都被赵旉否决。

    在他看来,如果在发展初期从其他地方大量抽血,那即使在淮西的改革试点成功了,成色也会下降很多,说服力就没有那么大了。何况到现在为止,大宋朝廷的财政收入还没有扭亏为盈,自己又怎么好意思让父亲难办呢?

    不过,要钱不行,借钱却未尝不可,赵旉立即便以卫王府的名义向淮东制置使赵立借钱。可赵立却说淮东刚从战乱中缓过劲来,如今反而百废待兴,只能借出一万缗,不过该交的税款倒是一点没少,数额反而要多上不少

    虞允文的父亲虞祺现在已经当了御史,所以虞允文对赵立的情况也有所了解,知道他是一个爱民如子,连自己的俸禄都只拿一半的清官,认为他这么做一来可能确实淮东财政不宽裕,二来大概是怕赵旉得了甜头便会得寸进尺,毕竟宋朝开国以来朝廷就一直没什么信用。不过说到信用,赵旉倒是想出了一个主意

    “殿下您说向百姓借钱?”,虞允文一愕,随即摇摇头,“穷人借不出,富人不肯借,还是算了吧。”

    “能借到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利用这一举措恢复朝廷缺失已久的信用,这样以后的改革才更容易推行。”,赵旉笑道,“今年的额度就定为一万两银子吧,您帮我写下奏折要个名义,这种数额应该没什么问题。”

    虞允文顿时眼前一亮,他很清楚大宋之所以落到今天的地步,与其信用的缺乏有很大关系。正因为缺乏信用,大宋才会陷入对外频频示好(其实就是送钱)却依然四面树敌(宋朝历史上,只要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几乎没有一个不反目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观。辽、西夏、吐蕃各部、金、交趾以及后来的蒙古都曾和大宋大战过,即使从未接壤的高丽与大宋的关系也时好时坏,倒是这时的日本人对大宋颇为倾慕,却八成是因为民间交流较多而两国却并未建交的缘故,而大理则是因为位置和地形的原因。)的尴尬境地

    于是卫王府很快便在淮西境内四处张贴告示,宣布朝廷将在淮西发行面值为一万两白银(宋朝大部分时期是禁止金银作为货币参与流通的,但南宋初期因为国家处于危机之中,百姓对铜钱的信赖度不足,所以金银在事实上恢复了其天然的货币职能。而大额款项由于体积的原因,铜钱就更不吃香了。)的国家债券,年利率两成,为期一年,若发行之日期满一个月仍未售完,则由王府出钱买下剩余的债券。


    结果正如虞允文所料的那样,这种后来被称为“国库券”的债券几乎无人问津,前三天连一百两银子都没能进账。虽然赵旉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淮西的财政危机却愈演愈烈,不想办法救急是肯定不成了。

    这点小钱没人愿借,十万二十万贯倒反而不难,前提是借高利贷。可宋朝的高利贷商人太黑了,最低的年利率也要三年一倍利息,赵旉实在不敢上他们的贼船。相对而言,官方的贷款利率倒是要低得多,而且有倍利封顶的规定,但朝廷现在自顾不暇,这项业务早就停了,哪怕是赵旉这个太子,暂时也没法再走这条路子

    朝廷既然拿不出钱来,那就只好打有钱人的主意了,而现在大宋的首富,毫无疑问是东军的首席(至少他自己还这么认为)大将张俊了。由于张俊长期以来只拣有利可图的仗打,自南渡以来从战利品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而喝兵血(即吃空饷和克扣)与下级的孝敬就令他的身家愈发丰厚,再加上张俊生财有道,名下的各种产业获利颇丰,虽然还比不上历史上绍兴和议以后那样富可敌国,但在目前经济远未复苏的南宋境内,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首富了。

    不过虞允文却反对赵旉这么做,理由很简单,历朝历代皇子与大臣结交都是很犯忌讳的事。但赵旉心意已决,笑道,“无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直接写份奏折将此事告诉父皇,不就没问题了吗?”

    最后虞允文还是松口了,因为赵旉说他将用这笔钱来抚养因为战乱而无家可归的孤儿,同情心最终战胜了虞允文的原则。但他却不知道,赵旉此去还有着更深的企图,他确实想要与张俊结交,因为有些事只有像张俊这种兼具贪婪与狠辣的匪类才能帮他,而像虞允文这样的君子却反而是做不到的

    听说太子来访,张俊自然是惊讶不已,不过就算只为后代子孙考虑,这也是天大的好事,但为了避免嫌疑,张俊还是命人将这里的情况密奏给赵构知晓,同时亲自出府迎接。

    “好漂亮的房子,连临安的皇宫都比不上!”,赵旉看似天真的评价令张俊不由冷汗直冒,而他接下来的话就更是令张俊战战兢兢,“父皇常说你是我大宋最大的忠臣,今天一看果然如此,这么大的家业,也只有在我大宋才能保得住啊!”。说到这里,赵旉突然听到青蛙叫,顿时来了兴趣,丢下张俊去荷花池边抓青蛙了

    “好厉害的小孩,他这些话是有意说的吗?抑或是官家让他这么说的?”,张俊掏出汗巾擦了擦额上的冷汗,勉力令自己平静下来,“前一句是告诉我,当皇帝也比不上我现在的日子快活;后一句则是告诫我,如果投敌必定得不偿失吗?不过这位小太子说的很对,金国的汉臣再受重用也是奴才,我若投降金人,无论立下多大的功勋,也绝不可能拥有我如今的财富和地位”

    稍微玩了一会,赵旉的肚子便咕咕叫了,张俊自然不会让太子爷饿着,由于赵旉没进门时就开始准备,现在一桌令赵旉目瞪口呆的筵席已经摆好了。看得出张俊对吃还是很在行的,考虑到赵旉的年纪,他只安排了一些精致的点心和各式水果,加上一些温过的新鲜牛羊乳。赵旉也没客气,夹起一块点心就吃,感觉比皇宫里的都要好吃得多,但他很快就停下了筷子,抬头问张俊道,“这一桌菜要多少银子?”

    张俊满面堆笑地答道,“不贵,这是自家厨子弄的,也就花了一千多两银子吧。”

    赵旉刚喝到嘴里的羊奶立刻喷了出来,一千多两还不贵?而且这还是自己家里做的,要是到外面弄,价格恐怕还得高上好几倍。赵旉腹诽道,“有钱也不能这样摆阔啊,不宰你我就对不起自己了”

    张俊这下可惨了,脸上被喷得白花花的,又不敢擦拭,神情尴尬到了极点,而赵旉接下来说出的话则更是令其心里拔凉拔凉的

    “唉,花这么多钱只为吃饭,多不值得啊!虽然很值钱,但吃起来太麻烦,还不如两个荷包蛋不多话了,我其实是来找张太尉你借钱的”,赵旉很“不好意思”地说道。

    张俊立刻为难起来,在他看来,赵旉的“借钱”其实就是“要钱”,他不还自己难道还敢去逼债不成?不过若花点钱就能与太子处好关系,张俊倒也不会吝啬,但问题是赵构知道后会怎么想?万一赵构认为自己是有什么图谋,那可就很难解释了

………………………………

第四十一章 军民关系

    

    “放心,会还你的,而且我也不打算借太多,十万两银子就够了”,赵旉模仿张俊的语气说道,然后语气突然一冷,“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

    张俊的脸色都变了,忙不迭地辩解道,“臣不敢,不就十万两银子嘛,臣明天就派人给您送去。”,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大不了再给赵构打个小报告吧。

    “你还是不相信我算了,也不跟你磨嘴皮子,等到还你的时候自然都清楚了,一年给你一分利,三年后还你。”,赵旉耸耸肩,露出了很无奈的表情。其实这种超低的利率在宋朝早就绝迹了,但赵旉可是当朝太子,就算不给利息,张俊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既然赵旉收下了,张俊的心情也就放松下来,可这时赵旉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令他心里不由一紧。

    “现在我们神武右军没有固定的粮草来源,那些奸商趁机哄抬物价,令我的恩师虞宣抚很是头痛。听说张大人您有良田万顷,不知道今年丰收之后,能不能平价卖给我们一些?”,赵旉虽然用的是商量的语气,但却很明显是志在必得。

    张俊却推辞道,“买粮您不必找臣,臣的田地虽多,毕竟只是私田,供给大军尚嫌不足。荆南镇抚使解潜这两年在荆南屯田,成效卓著,粮仓都快放不下了,殿下您只需手书一封,他肯定会立刻发粮到淮西去的。”

    “荆南太远了,这运费呃,是我疏漏了,荆南的话可以从水路运来,而且还是顺流而下,这运费几乎可以忽略了,加上装卸时的耗费也很有限,而且屯田产出的粮食本来就便宜这个买卖不错,多谢太尉指点!”,赵旉显得很高兴。

    虽然此行很顺利,但赵旉刚一回到淮西,就听到了一个令他直翻白眼的消息。王彦的“八字军”走水路出川后,本以为很快便可以赶到淮西,谁知路过荆南时却出了事。王彦和解潜本有过节,他们的部下自然也一直都看对方不顺眼,结果在上岸补充水粮的时候,两军官兵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八字军”战斗力强一些,但解潜是荆南的地头蛇,一场群殴之下两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死者加起来竟然超过了百人。解潜立刻就将此事告了上去,言官们这段时间正好闲得发慌,王彦这回可真是惨了

    在这些无聊之人的撺掇下,赵构一度甚至想要撤消“八字军”的编制,并让王彦改任地方官。好在朝中还有明白人,知道现在大敌未去,岂可自毁长城?

    赵构也意识到目前大宋还需要“八字军”这支劲旅来抵御金军,当初淮西军的军纪比“八字军”还差,他不也忍了好几年吗?所以最后赵构只是下诏将王彦训斥了一顿。不过他倒也有些好奇,不知道儿子是否有办法制得住王彦这个惹祸精

    但出面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