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全面进攻,而不必绕远路到高丽与他们交锋。宋军之所以挑唆倭人对高丽发难,目的只会是为了牵扯金军兵力,使其不敢南犯罢了,所以至少一年内宋军向金国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金军可以出兵高丽。而一旦高丽沦陷或是向宋人屈服,金国便会陷入敌对势力的包围,同时也将失去仅有的几个出海口金人现在遭到大宋的经济封锁,都被卡死,想要获得那些自己急需的战略物资和“蕃客”集团的援助,只能走海路。以大宋海军的强大,渤海的几个港口想要封锁住实在太容易了,所以金国只能利用高丽的港口进行中转,毕竟高丽是三面环海的半岛,海岸线十分漫长,大宋海军虽强,要想完全封锁住,还是很困难的,他们本国的走私都无法杜绝呢。,金国的经济势必会遭到沉重的打击,所以必须派兵救援高丽。完颜褒并没有考虑到宋军趁着金军深陷高丽的机会大举进犯,并不是他没见识,而是他自信金军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日本人,这个年代的通讯条件和交通条件都不能与近现代相比,宋军就算得知了金人国内空虚,调兵也来不及的,除非日本人能将金军死死地拖在高丽。
于是,金国派出了以纥石烈志宁为主帅的五万大军以金国目前“可怜”的国力,能将这么多军队派到境外,已经是极限了。出兵高丽,当时很多将领都认为高丽多山,不利于骑兵驰骋,所以这支援军应该以步兵为主,但纥石烈志宁却认为高丽虽然多山,但山间平原也有不少,骑兵甚至可以毫无阻碍地直接赶赴高丽南部的战场是有一条相对平缓的通道,参考朝鲜战争初期北朝鲜坦克部队的经典战例。,而倭人严重缺乏对抗骑兵的经验,当初野战中高丽人的几百骑兵就曾将他们吓得四散奔逃,如今即使较之当初有所改善,也依然不可能抵挡大金国精锐的铁骑。所以纥石烈志宁认为,骑兵一定要带,而且要多带。比起步兵,金军之中的骑兵才是主力精锐,战斗力要强很多,因此多派骑兵便可以控制援军规模,少派些人过去,以节省有限的兵力。金国目前固然缺钱,但最缺的,还是人啊
完颜褒最终采纳了纥石烈志宁的意见,从各支军队中挤出了三万骑兵、两万步兵除非是长途奔袭,否则步兵是一定要带的,骑兵虽然厉害,但适用面太窄了。交由纥石烈志宁指挥,全权负责援救高丽的重任。这支生力军的加入立刻改变了高丽南部的战局,纥石烈志宁以高丽军队为诱饵,将日军主力引到他选定的平原战场,待两军相持的时候突然出动铁骑掩杀过去
………………………………
第四百五十章震 撼(上)
第四百五十章震撼
日军就算早有准备,也不知道该如何抵挡这么庞大的骑兵集群,何况他们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结果日军遭遇了自从侵入高丽以来,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败,仅仅一天时间伤亡人数就过了十万此时的日本人尚不知道运用精兵与大兵团之间的诸多不同点,没能充分挥武士的战斗力,反而被农兵冲乱了阵脚,要不然虽然还是会输,但未必会输得这样惨。,而且大部分都是那些大藩强藩的军队因为日军高层缺乏战略眼光,忽略了金军参战的可能性,自以为胜局已定,下面已经没有恶战可打,纯粹是抢夺战利品和地盘的轻松之旅,自然不愿将大头分给旗下的那些中诸侯,现在他们终于为自己的贪婪和气付出了代价。,而金军的损失还不足千人,高丽战场的局势立刻倒转了过来,原本已经只能负隅顽抗的高丽军队立即转守为攻,将几乎被打散了的日军像赶鸭子一样一部分一部分地分割包围予以歼灭
此役过后,日军几乎失去了他们一大半的机动兵力,无力动大的反击,只能退守几个沿海的港口以保住退路。而更严重的是,日军的信心已经荡然无存,他们的士卒根本没有勇气与金军野战还是走极端的老毛病,大胜则骄,大败则馁,即使是历史上深受武士道精神蛊惑的日本关东军,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冲垮后一样丧失了斗志,投降的就有好几十万人,更不要说是现在这些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的日本农兵了。当然,所谓的“大败”并非是一般的失败,而是特指那种损失巨大并且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的惨痛失败,要将日本人打到那个份上,其实并不容易,历史上也只有苏军的钢铁洪流做到了,日军最精锐的关东军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就被彻底打垮了,虽然笔者很讨厌老毛子,但也不得不承认当时的苏联红军在大兵团作战方面是天下第一的。,派出城反击的部队不是投降、就是溃逃,这令日军上下的士气愈低迷,日军的高级将领们也因此再也不敢派兵出城。而对任何一支军队而言,死守城池都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日本高层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而不得不低声下气地派出使者向大宋求援。但由于担心大宋方面狮子大开口,日本使者并没有将姿态放得很低,反倒是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打不了认输回日本,反正高丽人也没实力反攻到日本岛上去,倒是大宋会因此而无法继续牵制金军了
日本人的无赖样令赵旉十分不爽,再加上因为两河的治理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南方宋军又要巩固对那几个新省份的占领,大宋目前可以派出渡海增援的机动兵力并不多,因此赵旉个人的想法是倾向于不派兵的,日本想背盟的话就背盟好了,将来也有收拾他们的借口。但詹会龙和张子盖则认为大宋横扫西南虽然成功地拓土开疆、扬国威于海外,但也因此令各个邻国心生戒惧,纷纷担心大宋对他们也有领土野心,所以有一个关系亲密的日本作为样板,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现在大宋的那么多邻国之中,已经只剩下日本与三佛齐这两个友邦了
听了他们的谏言,赵旉也意识到自己这段时间似乎是有点过于心急了,而这时岳云则主动请缨,表示他只需带五千特战大队的勇士前往高丽,就足以扭转战局。赵旉深知如今的岳云性格已经日渐沉稳,他说能赢就有十足的把握,不由大受鼓舞,便同意由其率军参战,并委任詹会龙为参军、张子盖为副将,带三千日裔宋军实际上他们基本上都已经成了张家的私兵,赵旉让他们参战,也有借刀杀人,削弱张家私军的意图。赵旉对张俊再怎么宠信,他终究是一个统治者,可以容忍张俊富甲天下,却决不会允许张俊拥兵自重。与其一同前往高丽,以便于岳云与日方的沟通与协调,毕竟他虽然很能打仗,但不会日语、对日军的情况也不甚熟悉,终究会很麻烦。
大宋派出了援军,日军高层却很失望,在他们看来,八千人实在太少了,根本不可能战胜总人数接近二十万的敌军。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日军的主帅平清盛拒绝了岳云让其派兵作为诱饵将敌军引来的要求,虽然他是亲宋派,但他更是一个日本人,不会让日军的兵卒牺牲在毫无胜算的战斗中。岳云对此自然十分不满,他不远千里赶到这里助战,居然被这些日本矬子无视了,不过憋了一肚子气的岳云最终还是以大局为重,没有消极怠战,反而率领包括三千日裔宋军官兵在内的八千精兵独力对敌军起了主动进攻
岳云原先的计划是将敌军一部引出来予以伏击,但金军主帅纥石烈志宁也是当世名将,未必就会上当受骗、乖乖地跟进宋军的伏击圈。而岳云观察了围城敌军的营寨后,现他们大概自恃兵力雄厚由于岳云没带多少人过来,瞒天过海的难度较低,因此金军与高丽军都不知道金军已经赶来增援,就算知道,岳云这点兵力也未必能够引起他们的警觉。,防御相当松懈,突然想起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名将——“白袍将军”陈庆之荥阳一战的思路,顿时有了主意。
在岳云看来,敌军人数过己方二十倍日军现在士气低落到了极点,战斗力与宋军精锐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虽然还有十多万残兵败将,却还是被岳云华丽丽地无视了,若是全军野战的话,根本没有半点胜算,累都能将宋军累死。而若要诱其分兵,在日军不愿配合的情况下,是完全不可行的。因为用来yin*敌军分兵的兵力也得从宋军之中分出,这样一来众寡愈悬殊,就更加没什么胜算了。
………………………………
第四百五十一章震 撼(下)
第四百五十一章震撼下
既然不能野战,那就只有强攻敌军营寨了,岳云的这个想法看上去似乎十分荒谬。但是正如当年陈庆之在荥阳之战前所说的那样,敌军兵力众多而且有骑兵优势,与之野战则必然会身陷重围,没有半点胜机;但如果突入敌军营寨,对方兵力无法展开,骑兵更是难以自由驰骋,则我军同等人数下战斗力更强的优势便能充分发挥出来,胜算反而要大得多。而且这种战斗与巷战类似,其实是由无数次小规模战斗组成,只要连续击败敌军,则我军士气必然高涨,而敌军则会惶惶不安,双方的气势自然会此消彼长。这样一来,我军愈战愈强、敌军愈战愈弱,胜利自然是水到渠成。
不过,若不是利用热气球和望远镜绘制出了敌军布营的草图,岳云也不敢轻易发起这次军事行动,万一攻击方向弄错了,杀进了死胡同,那可就要偷鸡不成蚀把米了。依仗着情报之利,岳云大胆地在夜间率领全部宋军静悄悄地开出了城门,并利用黑夜的掩护在敌军营寨外面不远处潜伏了下来。等到东方刚刚出现一点光亮的时候,一阵低沉却极有穿透力的号声响起,八千宋军精锐从多个方向同时对金军大营发起了猛攻。之所以不选择夜袭,是因为夜间联络不便,容易自乱阵脚,特别是深入敌营以后。选在黎明前夕发起攻击,既能收到突袭的奇效,又能防止占据优势后却因为各部之间的配合问题而功亏一篑。
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黎明前夕发起突袭甚至比深夜效果更好,因为这个时间段正是人体生理上反应最为迟钝的时候,而且高丽与金国联军的营防又有些松懈,结果宋军一个人都没死便成功地杀了进去,这令他们信心大增。而高丽人则因为突如其来的袭击乱成一团,金军虽然相对来说训练有素,但在凌晨的昏暗环境之中,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而且这些年来他们面对宋军时罕有胜绩,潜意识里早就对宋军恐惧不已,当他们发现前来劫营的敌人竟然都是宋军的精兵、主将更是那个万夫莫敌的岳云时,无不心生怯意。见敌人士气已颓,岳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稍瞬即逝的战机,下令全军散开,以排为基本单位自由攻击,争取在短时间内尽快扩大战果,不给纥石烈志宁稳住军心、发起反击的时间。
由于敌人陷入了空前的大混乱之中,而且士气也极度低迷,岳云看似冒险的分兵之举并没有令宋军陷入危机,却大大地提升了兵力的利用率。而经过岳云改动的变种“鸳鸯阵”在这种狭小空间内的小团体战斗中也显示出了令人惊叹的效果,即使是战斗力相对较强的金军,也至少要损失四五十条人命,才能令一个宋兵退出战斗还不一定会死,如此之低的伤亡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宋军的持续战斗力,也彻底封杀了敌人翻盘的任何可能性。短短一个时辰的时间,倒在宋军兵刃之下的敌人就超过了五万人,其中很多金军骑兵都憋屈地死于步战,因为他们就算骑上战马,在这种狭小的空间里也无法冲刺突杀,可步战他们又岂是宋军特战大队的对手?要不是一些聪明的金军点燃营帐引起漫天大火,成功地迟滞了宋军的脚步,恐怕连金军主帅纥石烈志宁也要死在这乱军之中,但他们这样做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至少有上千同袍被这很快蔓延开来的大火烧成了烤猪,被大火烧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虽然大火帮着宋军杀死了不少敌人,但岳云却颇为郁闷,一方面是因为有一百多个部下因为所在位置不佳,被大火围困而被烧死烧伤,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宋军的步伐因此明显受阻,大火烧死的敌军与本该死在宋军手里的数目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当初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岳云在战前否决了部下提出的偷袭得手后纵火烧营的方案,却想不到敌人心狠如此,自己动手放火了,以致于宋军未竟全功,实在是令他不爽。
但即使如此,宋军还是取得了令人瞠目的战果,约有五万多敌军被杀死在营中,其中大部分是金军因为高丽人就一开始抵抗了一会,后面就一直在逃了,而且宋军也总是优先拣金兵杀,一来有仇,二来他们的抵抗更坚决一些,为了尽快打垮敌人的斗志,必须先打硬仗。再说放高丽人逃走能够引起更大的恐慌和混乱,而金军毕竟训练有素,一旦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