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大宋将那些“不服王化”的部族全都赶到那些荒漠草原之中也产生了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这些贫瘠荒凉的地带由于生物种类较少,生态平衡十分脆弱,人口短时间激增的后果就是过度放牧、并加速了这些荒漠草原的沙漠化,不但影响到大宋在草原上建立的那些农场和城镇,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甚至会滋生出足以威胁到燕云一带的沙尘暴,因此草原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终于提到了大宋朝廷的议事日程上来,当然,其中也有赵旉对此特别重视的因素存在。

    此外,虽然赵旉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在大肆侵占那些草原上最好的牧区的同时,还以优厚的待遇吸引草原上牧民内迁。但因为赵旉要求他们最多只能以最基础的部落拿蒙古人为例,如泰赤乌部、乞颜部这两个部落虽然是兄弟关系,但却不能移居到同一个县,只有同一部落的人才能住到一起。为单位迁,而不允许他们保留原有的大部落结构,司马昭之心太过明显,因此也有很多草原人不愿接受他的“好意”,而宁可留在荒漠中苟延残喘。

    这些人自然不甘心宋人继续霸占他们原先的草场,因此在他们中间的反宋思潮极为盛行,可是他们又没有与宋军正面对抗的实力和勇气,因此只能使阴着,比如闷棍、夜袭、下毒、纵火等等,虽然由于宋军训练有素而收效甚微指的是这些贱招对人员造成的杀伤其实并不多,可却严重影响了大宋开发边疆最重要的第二个步骤。戍边屯垦的宋军官兵是不会将这些原始版本的“恐怖袭击”放在眼里的,可是他们总要离开,要想彻底开发边疆,就必须将普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这里,而治安状况不佳的话,又有几个人敢来呢?没有足够的移民,大宋就难以有效地控制这些地区,更别说向更加荒凉的山林和荒漠扩张了

    大宋自然可以派兵对那些不友好的部族进行报复性的反击,以他们有限的实力,宋军获胜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可是,官军再厉害的攻势,也不可能将当地人清剿得一个不剩,毕竟虽然大宋的综合防御体系成功地将整个大漠切割成多个小块,但大漠面积太大了,每个小块的面积也不下一般的行省人口不足是因为土地太贫瘠干旱苦寒、食物产出太低,又被大宋经济封锁而无法从外部世界获得粮食的缘故,土地面积还是相当大的。,想要拉网式搜捕根本就不可能,历史上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屠杀中连生物武器都用上了,也没法将保留地的印第安人杀绝,更别说是在自然条件更加恶劣、纵深更加广阔的大漠了。而如果在这些“保留地”驻军慢慢征剿的话,经济上的成本实在太高,即使是现在富甲天下的大宋也支撑不起,而且所需的时间也实在太长,等到工作完成的时候估计火箭都上天了,所以根本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距离军垦农场较近的地带还好办一点,其中有些产草量较高的地段被辟为军营牧场,而那些不宜放牧的荒漠地带也被大宋边军用作大规模军事演习的场地,自然不会有哪个部族还敢留下,这样既进一步压缩了那些敌对部族的生存空间,还无形中在双方控制区之间建立了一条“隔离带”,那些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频率因此大幅度减小了,但这依然只能治标,不能根除这个麻烦

    就在赵旉对此束手无策注1的时候,他众多子女当中最喜爱的长公主赵青凤却上呈了一个令赵旉深受启发的提案,是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的。赵青凤的本意其实只是为了保护大漠如今日益脆弱的生态平衡,可是她那个老谋深算的父亲却立即发现了其中可以利用的地方,一个史上最为残酷的阳谋很快便在他脑中酝酿成型

    不久赵旉便亲自起草了一份名为《自然环境保护法》的律法送交内阁讨论并立即获得通过,其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的概念。该法案通过后,内阁随即在赵旉的授意下确定了第一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名录,大漠之中的那些不在大宋直接统治下的荒漠与半荒漠草原地带全被列入其中。而按照新出台的《自然环境保护法》,这些地区是不准住人的,对于其中的各族居民,大宋政府要求他们必须限期迁出,移居到其为他们专门划出的土地上,政府还会给予他们合理的经济补偿,算是先礼后兵。而半年期满后还未迁出的各个部族,则会被视为偷猎者

    注1:当然,这种事就算放在一边也没什么大问题,由于综合防御体系下,大漠精华地带的军垦是可以盈利的,所以纵然无法有效移民,但这些土地是不必担心得而复失的。只是敌人动辄过来惹事生非,自己却没办法将其斩草除根,对于如今正是志得意满的赵旉来说,实在是很难忍受

………………………………

第五百六十章 自然保护区(下)

    

    无弹窗,万名书迷同时在线该法案还规定,对于偷猎者,人人得而诛之,只要将其首级割下交给政府负责这方面的相应机构,就可以获得不菲的赏金。不过,如果杀良冒功公民权以及身份认证等一系列法案也差不多同时出台了,再加上原始部族往往身体上有着一些独特的标记,所以鉴别还是比较容易的。被查出来的话,不但自己要被处死,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也要全被连坐而送去劳改,期限最短也要五年。

    赵旉此举其实是想要吸引民间的力量去对付那些顽固不化的部族,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对付散步在大漠之中的零散武装,很显然民间的私人武力要比正规军更加擅长。不过,有些讽刺的是,杀人领赏的大部分都是在大漠上生活的本地人只要离开“自然保护区”,便不会被再认为是偷猎者,别人对他们动手就会犯法,所以他们前来领赏是很安全的。,因为他们生活相对贫困,赏金的吸引力更大。而宋人生活富裕,又有几个人原意冒着生命危险进入“自然保护区”去“狩猎”呢?

    结果,这一法案的出台不但令宋军屠杀“平民”尽管对于全民皆兵的草原部族来说,这个用词值得商榷。获得了正当的理由,也有效地争取到了民间的助力,更激化了草原上各个部族之间的矛盾,令其愈发分崩离析。在这一奇招的作用下,本来似乎无解的大漠诸蕃终于第一次被一个国家政权完全征服注1,当然,这也多亏其间至少两代人的时间内,大宋的吏治都相当清明,否则官吏**、民不聊生,异族对此的承受力又比不上汉人,起义叛乱必然遍地开花,又岂是一个法案所能扑灭的?

    见到这一招果然有效之后,赵旉很快就将其推广到其他的地区,大宋南方的疆土虽然开发率要比大漠高得多,却也有不少地区仍然处于那些不服王化的原始部落掌控之下,其中的平原与丘陵地带好办,直接派兵一路推过去然后移民就行了,雨林稍微麻烦一点,但只要是在平地上,砍掉垦荒即可,并不是很费劲。可是那些蛇虫密布、还常有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山地包括没有植被覆盖的石山、以及某些地形特殊的山谷出口在内以大宋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来看,并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只能让给那些不怕死的原住民,虽然没有大碍,但总归令人不快,现在有了自然保护区这个幌子,就可以冠冕堂皇地将这些钉子户尽皆拔除

    在该法案颁布后的几十年间,有数百万人因此被当成“偷猎者”打死,而杀良冒功被处死的罪犯与因此丧命的受害者加起来也大大超过了一百万。这一血淋淋的事实也被后世的“民主斗士”们作为赵旉“暴君”形象的重要证据之一大肆宣传。但在大宋由于大宋帝国存在的时间太长,足有上千年之巨,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这个名词都变得不再常用了,而“宋人”这个称谓也取代了原有时空中的“中国人”。境内,虽然皇帝早已放下了权力,言路则开放得更早,但赵旉的崇拜者却依旧占了主流,原因很简单,若非他的雄才大略,华人不是汉人,详情后面再说。又怎么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光是占据全世界60%以上的耕地只算拥有主权的,在别国购买的土地不算。、接近70%的草原和超过70%的森林,而且令黑色成为全世界九成以上人口的发色这一点,就足以令后人对其高山仰止了

    同时,还有很多学者为赵旉辩护说,赵旉的自然保护法虽然害死不少人,可是他此前已经先礼后兵,是那些人不肯迁移、自取死路,而且他们不但纵容包庇恐怖分子,还滥砍滥伐、破坏环境,本来就罪该万死。要不是赵旉雷厉风行的做法,只怕那些地方的自然环境现在已经破坏得不成样子,不知道会有多少物种因此灭绝,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土地变成荒漠。赵旉不惜自污其名,在他的臣民中间大力推广环保观念,影响远及海外,对全人类而言无疑是功莫大焉,这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出的至善之举,又怎么能因为他杀了几貌似少了两个字,一笑个人就苛责古人呢?

    值得一提的是,赵旉的所作所为导致其后的历史出现了诡异的畸变,本来“环保”观念这一先进的事物应该深受那些“民主人士”的推崇才对,但因为在这个时空这是“暴君”赵旉首倡,于是“民主人士”们便恨乌及屋,宣扬说重视环保实际上是让禽兽与人类抢夺食物,是导致贫民饿死的罪魁祸首,是对全人类的公然背叛。赵旉如果在天有灵,肯定会再次感叹,所谓的“民主”,其实也不过就是利益集团为了争取私利而拿来唬人的噱头罢了,并没有宣扬的那样崇高和正义。当然,随着世界日益扩大,独裁统治的成本也水涨船高,政治民主化始终还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现在的赵旉自然不可能知道。但即使知道,赵旉也不会后悔,因为对一个政治家来说,只要他做事了,就一定会挨骂,只有那些尸位素餐的废物才能全无恶评,何况赵旉这些年所做的,全都是他内心想做的,既然如此,又何必要太过在意后人的评价呢?而且说实话,为了解决帝国内部的隐患,赵旉干的大事可着实不少,出台《自然保护法》只是众多的举措之一

    注1:历史上即使是辽国、蒙古汗国等出自大漠的国家,对于他们的老家也只是间接统治,草原上的那些部族依然保持着相当大的**性。这种统治模式的好处是强盛时可以获得更加强大的军力,但一旦中央政权出现问题,这些地方就会叛乱四起

………………………………

第五百六十一章 国民大会(上)

    

    手机同步阅读请7

    要说影响最大的,还是帝国宪法的制定、国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以及公民权与大民族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和一些与此有关的法律的颁布实行。赵旉现在还有不少事情要做,独裁是最好的途径,因此他自然不会傻乎乎地急着搞君主立宪,所以帝国宪法的第一条就是强调皇权的权威,不过比起历史上那些肆意践踏法律的皇帝,大宋的第一部宪法已经算是十分开明了,至少宪法本身还是至高无上的,即使是皇帝也必须严格遵守,违宪的话必须降罪己诏,情节严重的更是必须下台谢罪,但除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对于皇帝本人则是无效的,而且帝国皇帝每年有三次几乎是无限制的特赦权,仅有违宪的救不了。

    大宋的第一部《帝国宪法》很有中国特色,里面还引用了隋炀帝的名言“非以天下奉一人,乃以一人主天下”,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阐释了皇帝与臣民各自的义务和权利,身为皇帝可以享受相对优裕的生活,但不能穷奢极欲这一点有相关细则予以保证,但在国家大政方针只限大政方针,比如与某国进行不死不休的国战,就只有皇帝才有权下令开战和停战,至于和小国搞点摩擦啥的,就不用劳烦皇帝拿主意了。上他有最高的决定权。不过,若是皇帝违背了全国人民的意愿,他的臣民也可以将其废黜另立新君,具体来说就是国民大会中该决议获得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支持票是可投票数的三分之二,而不是投出票数的三分之二,要满足条件其实还是很困难的,毕竟赵旉自己就是皇帝,不会跟自己和子孙后代过不去,便可以立即生效让皇帝下台。

    不过,宪法的权威虽大,但条文也不能一成不变,有权提出修宪的只有帝国皇帝和内阁,区别是皇帝可以无条件提出,而内阁则必须先在其内部取得至少三分之二的赞成票。皇帝和内阁向国美大会提出修宪要求后,必须获得绝对多数票即总票数的一半,而不是投票数的一半。的赞成才能通过,而且必须逐条讨论。这更是增大了修宪的难度,但若不这样做,宪法的权威便无从谈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