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授予公民权的要求看似十分公平,但身为大宋主体民族的汉人还是多少能够占点便宜,光是汉语汉字不用额外花时间学就已经是不小的优势了,而且汉人即使不是公民,贫民子女的教育与营养一样可以得到基本保障,只不过这钱不是由朝廷出,而是由地方政府来出罢了,虽然大家都看得出这是掩人耳目,可自主权较此前增大了不少的地方政府就是要这么做,你还真想不到理由说他们做得不对。另外,关于公民权还有个补充规定,纳税十年只是华人的标准,如果是其他民族,则要二十年,这就未免太长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华人而不是汉人或者宋人,似乎不好理解,毕竟在这个年代,还没这种叫法。要想明白其中的奥妙,就必须先谈一谈赵旉最新提出的“大民族”概念。
其实大民族概念一点都不新奇,比如俄罗斯、塞尔维亚、乌克兰等诸多东欧民族都属于斯拉夫民族,这斯拉夫民族就是一个大民族,类似的例子还有法兰克民族注1、阿拉伯民族、突厥民族、维京人等等。但在古代中国,本来没有特别明确的民族概念华夷之辨更侧重于文化冲突,所以这种系统的层次便更加没人在意了,而到了近现代,因为屡遭外国欺凌,中国人不得不团结起来,汉人自然更加不可能内部进行区分了。虽然那时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但却是被外国势力的压迫给逼出来的,其实就“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本身,是非常模糊和不确定的,其中的不少民族之间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在语言上,都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因此汉人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较为严格的上下层次,上面没有更大的民族,下面也不分成更小的民族,这在世界的主要民族当中,大概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了
这种情况的形成,与中土千百年来的大一统传统有很大关系,所以虽然它妨碍了汉文明对外的扩张,但对汉民族的形成,还是有很大功劳的。可是现在赵旉既想继续扩张领土,又不想汉人内部分裂,他想来想去,便只有学习当年孙中山提出中华民族概念这个办法了。当然,原样照搬是不行的
注1:法兰克人是古代日耳曼人古代的日耳曼人可是一个极大的民族,现代的大部欧美人都是他们的后裔。历史上德国崛起后自认为是最纯正的日耳曼人后裔,窃用了这个名称,以致于日耳曼民族沦落到与法兰西、英格兰等小民族为伍的地步的一支,也是近现代西欧绝大部分民族的祖先。在中世纪,阿拉伯人与东罗马人在称呼西欧天主教国家时,一般都统称为法兰克诸国,语意暗含鄙视,因为当年的法兰克是中欧蛮族的一支
百博奇看书在线免费
………………………………
第五百六十四章 华人(上)
手机同步阅读请7
赵旉的办法也是给汉人之上再设定一个上层的大民族,不过不叫中华民族,而叫“华人”,而且他借鉴了孙中山先生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一事上的经验教训,给“华人”这个“新概念”设定了明确的界定标准,不但是赵旉记忆中那个“中华民族”所无法比拟的,也比历史上的那个“华人”的定义更加明确。免费
历史上也有华人这个概念,但界定其实是模糊的,相对来说最精确的论述是中国公民不国人,是因为“中国人”这个概念一样有些模糊,往往被当作华人的同义词来用,并不仅限于其本意中国公民。、或是入籍他国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后裔,可实际上却未必十分准确。举例来说,如果是汉族,哪怕与其他民族通婚,只要父亲都是汉族,而且外貌特征看上去依然是东方人的模样,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东北亚人的模样的话,那么不管他们在海外定居了多少年,依然会被视为是华人,他们自己是否这么认为不好说,也许是群“香蕉人”,可别人肯定这么认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这么看他,要不然为什么某个连汉语都不会说的华裔科学家拿了诺贝尔奖,国内也会大肆宣传呢?毕竟一个人的民族界定,并不是看他自己如何认为,而是要看其所处社会环境中主流人群的看法,所以即使是连汉语都不会说的“顶级香蕉人”,也必然是华人。本章由为您提供
但问题是,中国不仅仅有汉族这一个民族,即使是历史上那个因为旧中国丢失大片领土二令在民族数目少了一些的新中国,也有五十六个民族之多,虽然其中有一些民族是建国初期错误地从汉族或者其他大民族中行政性地分割出去的,但实打实的也怎么得有三四十个,而且其中也并不全是黄色人种,比如说俄罗斯族,除了生活在中国,文化风俗受到一点影响之外,外观上与他们北方的同胞并没什么不同。也正因为这样,如果是中国籍的俄罗斯族在海外某国入籍,是否会像海外的汉族人那样被称为华人就很难说了,就算第一代被当成华人,两三代后也会被当成西方白人来看待,特别是入籍地为欧美诸国的时候。但是不是中国少数民族到了国外就一定不会被称为华人呢?这倒也未必,不说汉化程度较深的壮族人、满族人,即使是汉化不深、甚至大部分人都不会说汉语的鄂伦春等族跑到海外,一样会被归入华人的圈子,那“华人”这个人群判定的准确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赵旉一直都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早在上辈子他就对此作过归纳分析,当时就发现了一个规律。移民海外以后最容易失去对中国的归属感、而不再自认为、或者是被认为是华人的民族,除了人数其实极其有限的俄罗斯族之外,就数朝鲜族、京族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也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值得一提的是,越南是东南亚最典型的民族国家,虽然与朝鲜、日本、德国这种更加纯粹的单一民族国家相比还有所不及,但因为京汉两族长期对立,所以当事情与汉人有关的时候,越南人往往异常团结,不亚于真正的民族国家,这一点在历史上被多次证明。、蒙古族和几个穆斯林民族较为突出了注1。这些民族虽然汉化程度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便是世界上存在着以该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单一民族国家必须是“单一民族”国家,西南的那些少数民族就是因为这一点不满足,才没什么分离倾向,很多人都知道,东南亚几乎全是多民族国家,而且大部分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都颇为尖锐。,而且必须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像锡金不丹那种又小又穷的国家就算存在,也没什么用处
其中蒙古族是个比较特殊的例子,虽然有自己的民族国家,但该民族居住在中国的人数却远远多于外蒙古,何况外蒙古也是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虽然蒙元时期蒙古族曾经盛极一时,但时间太过短暂,其后的历史上从未出现真正统一的政权,连外蒙古也是在外力的介入下**出来的。因此其中来自于中国的蒙古族公民即使到了海外,大部分人还是会自认为是华人,而外界对此也觉得理所当然。
注1:其中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几个民族情况和朝鲜族这三个民族还有些不同,必须专门说明一下。由于穆斯林超强的抱团性,这些民族的中国人在海外长久居留后虽然也很可能失去华人的身份,但却不是作为国内划定的某个民族,而是统一当作穆斯林来看待。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穆斯林民族中人数最多的回族虽然正因信仰伊斯兰教而得名,却因为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黄种人至少外观上更像是黄种人,这一点与维吾尔等白种民族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在国外的穆斯林社会中,黄种人是被歧视的,地位甚至比不上黑种人,所以他们想要融入那个圈子十分困难,因此回族人就算信仰再怎么虔诚,到了海外长久定居下来以后,外国人也首先认为其是华人,其次才是穆斯林,何况现在的回族人执行教规没有解放前那样严酷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穆斯林是不准和异教徒结婚的,子女也必须无条件地信教,另外还有不准吃猪肉等诸多禁忌,否则会遭受乱石砸死、砍手等酷刑,但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数民族虽然有些过分优待,可毕竟不像解放前那样允许教法国法之外,而且想要当官就不能信教,因此现在的回族人与包括**员这种无神论者在内的异教徒通婚的不在少数,吃猪肉的就更是见怪不怪了,国内不信教的回族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百博奇看书在线免费
………………………………
第五百六十五章 华 人(下)
手机同步阅读请7
由此赵旉给出了华人的更准确定义,并以此作为现在汉人之上的大民族概念。虽然民族国家也有诸多不足,但光是想到团结这个优势,赵旉无论如何也要试一试,毕竟历史上中国人吃不团结的亏实在太大了
然而,虽然宋境的各大民族普遍并不反感被归入一个新的族群,甚至对能够与汉人并列而心有荣焉,可是强制改名虽然私下里依然允许大家使用本民族的姓名,但小名的意义又哪有大名大呢?时间一长汉姓汉名必然成为主流,再考虑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汉文化的影响和侵蚀,一旦连姓名都得按汉人的习惯来起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连一点能够明显区别于汉人的特征都找不出来了,尤其是那些非穆斯林的黄种民族的要求却令不少民族人士产生了强烈不满。这也难怪,姓名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文化标记,赵旉要他们强制改名,用心之险恶无以复加,这明摆着就是要将其他的民族一一同化掉啊!各民族的“精英”大宋从各族底层提拔上来的官员不在此内,他们可进不了那个圈子,在那些“精英”们的眼中,这些现在居然骑到他们头上的昔日奴隶都是民族的败类。们坐不住了,一方面精英阶层是最有民族观念的,也最有承担道义责任的抱负;另一方面,如果民族之间的隔膜真的被彻底打烂的话,他们又怎么还有机会像以前那样驱使着本族的愚民拼死拼活为他们卖命呢?那些贱奴们替大宋工作不是一样?而且风险还没有打仗抢掠那么大
由于大宋这些年里扩张的速度太快,在很多地区的统治还不是非常稳固,再加上那些“民族脊梁”在昔日的族人中间多少还有些残留的影响,因此一时之间大宋的边疆省份暴乱不断,尤以和平统一的辽国、吐蕃与金国这三个国家的故地为甚。不过赵旉对此并不十分担心,事实上早在当初决定接受那些家伙的降伏,他就知道其中肯定有不少人是口服心不服的,现在跳出来,总比将来大宋遇到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好得多。因为早有预料,所以这些年里赵旉肯定做好了防范和平乱的准备,何况赵旉当年那么多敌人都被他打败了,还怕一点“死剩种”里的“反骨仔”吗?
情况甚至比赵旉估计的更加乐观,那些叛党们掀起的暴乱根本没有得到其同族的广泛响应,结果他们期待的“人民纷纷揭竿而起”,恐怖活动始终只是恐怖活动,可是打砸抢烧虽然可以扰乱治安,但若想推翻政权,没有军队是不行的,可没有足够的人数其实就算有足够的人数也一样不行,他们又怎么能够建立起能够与宋军抗衡的军队呢?
这些叛党的族人极少愿意投入到他们麾下,而大多持观望的态度,甚至去告密揭发的也不在少数。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个年代的各族宋人由于教育普及的缘故,现在除了极少数老年人和居住地较为偏僻的,即使是姑娘家也有了可以公开的大名,但那些所在国刚被征服不久的民族却还没有如此文明开化。底层平民大都没有正式的姓名,所以强制取汉姓汉名这件事对他们来说甚至是一件好事,即使不因此感激涕零,也至少不会像其民族的上层人士那样深恶痛绝。而且各族原先的那些奴隶们成为大宋的子民以后,不但得到解放成为自由民,而且还过上了远比以前更好的生活,他们又怎么会恩将仇报、帮着以前压迫奴役他们的贵族老爷去对付解放并善待他们的宋人呢?
注1:称其为少数民族并不恰当,由于扩张太快,现在大宋境内“蛮夷”各族总人口达到了五千多万,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三成,而且其中不乏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的大民族比如原名摆夷的傣族。虽然他们与汉人的人口相比数量显得很少,可是却在目前世界人口前十位的民族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怎么能说他们是少数民族呢?
………………………………
第五百六十六章 防民之口(一)
手机同步阅读请7
其实更关键的是,这些人并不是傻子,他们都知道如今的大宋帝国有多么强大,自然不愿意陪着以前的主子去干这飞蛾扑火的蠢事。何况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