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担心日后会有什么变数导致分封出去的新加坡反而成为历史上后世那样的**基地。而将新加坡岛分封出去的想法,赵旉其实早就有了,因为这个岛必然会富得流油,而且距离帝国的统治中心又相当远,直辖的话只会滋生**,高度自治势在必行,既然如此,与其劳心费力地挑选有能力而又忠心耿耿的行政主官,还不如将其分封出去,也给自己的亲信和儿子一点好处

    由于一开始就是四家分权,而且又以商贸为经济支柱,新加坡岛上新建的政权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天然的民主性。为了便于管理,四家将自己的封地折算成股份合在一起统一管理,由各家所持的股份多少决定其在这个新生小国政权中的话语权。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天赋,不是每个人都擅长管理的,而且他们也都很有自知之明,孙家的人擅长刑讯侦查、后来新加坡的法律系统基本上都归他们管,沈家的人擅长理财经商,而且一开始还有四家之中唯一的长辈沈大用在,因此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财政大权,詹家的人则是八面玲珑,负责外交工作并平衡各家利益,而身世最为显赫的陈家人却大多醉心于科学研究,基本上无心管事,每年也就拿点分红以供生活和科研之用,倒反而因此获得了超然的地位

    虽然这个小国依然带有强烈的世袭制色彩,但它却是东方的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这对东方几千年来的“家天下”传统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若非现在宋人的思想已经愈发开化,赵旉也在暗中罩着这个新生的小小共和国,使其平安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期,这个小国家恐怕刚一诞生就很快夭折了。但它既然生存下来了,就不可避免地对整个东方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这几年里,赵旉所永远失去的,不仅仅是他的一些部属,其中还有不少与其更加亲密的人。由于孩子太多,在这几年里夭折一两个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其间赵旉竟然一连失去两位妻子,就算以他一向坚强的心理承受力,也不禁有些黯然神伤。

    吴碧云是赵旉的第二个妻子,也是其中岁数最大的,比赵旉自己都足足大了八岁之多,跟赵旉的其他几个妃嫔比起来更是几乎差了一辈,但由于保养得体,很难从外貌上看出她其实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无论外表修饰得多好,人入中年以后身体机能的下降却是无法避免的事实,而由于年龄最大,吴碧云所生的孩子在赵旉几个妃嫔当少的,她虽然外表淡然,但心中一直很在意,因此吴碧云发现自己居然再度怀孕以后,激动得一夜没睡着。赵旉也感受到她的喜悦,而专门抽出几天时间只陪她一人共度良宵,那段时间吴碧云简直幸福得如同回到了新婚之夜。

    然而,“福兮祸所伏”,虽然吴碧云不是初产妇,但毕竟是高龄产妇,结果分娩时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赵旉急得不顾规矩冲进了产房,却还是没能救下吴碧云的性命,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婴儿虽然一度因为窒息而面孔青紫,但最终还是活了下来,因此当时已是弥留之际的吴碧云在咽气之前,她那原本痛苦不堪的脸上却突然绽放出了一丝笑意

………………………………

第五百七十一章 侠女日记(上)

    

    手机同步阅读请7

    吴碧云走得安心,但却将悲伤留给了她的丈夫,虽然在几个妃嫔之中,赵旉并不是很爱吴碧云,但他却也明白吴碧云无疑是其中最爱她的一个,现在眼睁睁地看她死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滋味着实很不好受。而俗话说“祸不单行”,就在吴碧云尸骨未寒的时候,赵旉又遭到了一次不小的打击,他在其后的一次微服私访赵旉一向是公私分明的,从不因为私事影响公务,这在上辈子是他不受人喜欢的地方,但这一世却是巨大的优点。中遭人伏击,虽然因为侍卫们的奋不顾身和当地驻军的及时赶来而幸免于难,但随行的江飞曼却为了保护丈夫而不幸罹难。在危急时刻,她以自己的身躯为丈夫挡下了一轮火枪的齐射,但自己却被打得血肉模糊,当场香消玉殒

    在赵旉的几个妻子当中,江飞曼的出身最为低下,一开始她是一个江湖游侠,为人恩怨分明,杀过不少恶人,也干过一些劫富济贫的事情,风评还算不错,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被吸收进了内卫系统,然后又因为在多次任务中表现得勇敢机智、忠诚可靠,相貌气质也美丽大方,而被孙默将其选入东宫担任赵旉的贴身侍卫。不过说实话,在审美要求颇高的赵旉眼里,江飞曼放到民间,也许算得上是个美女,但和他的那几个娇妻美妾一比,就只能说是勉强能看了,不过与主动对赵旉眉目传情的其他女卫相比,在赵旉面前一直不苟言笑的江飞曼反倒激起了他的征服欲。尽管使出了不少手段,但赵旉最后还是半带勉强的方式才占有了这个女人,而其后兴趣就慢慢淡了下去,若非后来发现江飞曼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也许两人的关系很可能便就此终止了。

    本着对孩子要负责任的想法,赵旉最后还是纳江飞曼为妃,但待她的态度却并不是太好,却没想到她身份骤贵之后却没有忘本,以前与人相处是什么姿态,这时也依然是什么姿态。赵旉终于开始对这个女人稍加重视起来,毕竟他知道“变”才是人类的通性,能够固守本心的实在太少了。此后赵旉临幸江飞曼的频率增加了不少,令她又多出了几个孩子,但是赵旉总感觉自己无法走入这个女人的内心,纵然在床上江飞曼也常常表现得很狂乱,但那似乎只是单纯地完全放开身体不管罢了,其主观上很显然并没有投入进去,这令赵旉非常不爽,因此若论几个女人在他心中的地位,江飞曼一直以来都是最低,倒不光是因为她的出身、姿色与子女数量。

    但赵旉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平素与其有些若即若离的女子,却在生死之间似乎是下意识地选择了牺牲她的生命来挽救自己,这令他有些吃惊。由于身中十数发枪弹,江飞曼连遗言都没来得及说当场便当场死亡,不过赵旉还是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因为江飞曼在入宫以后一直十分好学,逐渐补上了她文化修养上的短板,在此期间,也许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江飞曼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赵旉没有窥探人家**的习惯,但现在人都死了,看看也无妨

    看过江飞曼的日记,赵旉这才知道,这个最不受他宠爱的妻子,其实是一个正义感很强的女人,而且因为出身低贱的缘故,她一直都是站在广大平民百姓的立场上,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他的知音,但他却等到其死后才明白这一点,不免有些追悔莫及,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应该跟她更多地交流一下

    当年朝廷**、外族横行,江飞曼嫉恶如仇,便行走江湖。以自己的剑保护每一个她有能力保护的老弱妇孺,并惩治那些祸害百姓的恶人。但后来她渐渐发现只靠自己的力量,所能做到的实在有限,而当赵旉掌权以后,对外节节胜利,对内励精图治,使得整个大宋迅速焕发出一种全新的气象,给迷茫中的江飞曼带来了希望。因此当内卫系统开始在江湖人士中招募人才之后,她便毅然“从良”成了内卫之中的一个探子。其实那时内卫在民间的风评并不好,毕竟深受其害的官绅士人当时在朝野依然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足够他们暂时颠倒黑白,但江飞曼的想法很简单,以前她所努力而没有实现的,现在由朝廷实现了,尽管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这个朝廷就是应该支持的,支持不能只放在心里,而要体现在行动上,因此她就“甘当朝廷鹰犬”了,至少很多道上的朋友是这么说的

    而对于一手缔造了现在这个强大帝国的赵旉,江飞曼一开始是十分崇拜和敬仰的,也很自然地在潜意识里将其完美化了。因此当她有机会成为赵旉的贴身侍卫时,江飞曼其实是十分欢欣雀跃的,但是来到赵旉身边的第一天,她心中那个完美的形象就被赵旉那糜烂的私生活打得粉碎。可是她还是不得不承认,除了好色荒淫,赵旉从各方面来看,都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他不但节俭而勤政,而且对待妻儿的要求同样严格、足以为群臣做好表率,赵旉平时虚心纳谏而在大事上又能坚持自己的决断,朝堂之上不怒自威但日常生活中却又平易近人,这都是身为领导者不可多得的优点,更不要说他那些似乎随时都能冒出的新奇想法已经并仍将继续改变这个时代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江飞曼虽然对赵旉腐朽的生活作风暗自咬牙切齿,但是却可以肯定自己来到赵旉身边保护他这个选择并没有错。所以当赵旉因为几个老婆全部有孕在身而有些欲求不满的时候,江飞曼虽然心中不悦,却也没有拒绝他过分的要求。却不曾想到赵旉竟然一炮打响,成功地令江飞曼受孕,于是江飞曼便意外地进入了赵旉的后宫

………………………………

第五百七十二章 侠女日记(下)

    

    手机同步阅读请7

    但即使后来又为赵旉生下几个孩子,江飞曼依然对赵旉是敬意多于爱意,所以就算被赵旉调教多年,也从未主动求欢过,令赵旉颇为气馁。而且江飞曼根本没有身为妃嫔的觉悟,入宫这么多年后,自我定位依然是最初的护卫身份,若不是为了孩子考虑,以及保护赵旉的信念,她说不定已经为了自由的生活而自己离开宫禁了。

    “天下可无我,不可无圣上”,赵旉看到江飞曼的最后一段日记后,心中突然感到一阵难以遏制的悲伤。他这时才明白,江飞曼当时挡子弹的举动其实是早就练习过无数次的,难怪动作如此娴熟

    这些年里赵旉其实也委屈过,他为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不惜背负骂名,又有几个人能理解?但临终前的日记却让他的心态恢复了平和,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一些人能够理解他的,那已经足够了,想要不被人骂,除非什么事都不做,雷锋还被人骂“傻子”呢?而且赵旉也再次意识到,他现在已经不是仅仅为了他自己而活,无数人都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无论如何也不能令他们失望!

    除了以自己的性命完成心中誓言的江飞曼,在这次战斗中赵旉所带的几十名护卫也死掉了一大半,剩下的也几乎个个带伤,而赵旉自己却因为严密的保护而毫发无损,这令他心中愈发悲伤和愤怒,以致于他差点就在急怒之下第一次下达对抓住的人犯株连九族的诏令。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不但会殃及无辜,而且对他的名声也是极大的损害,更重要的是,这会开一个很坏的头。好在仁慈贤惠的苏月伦成功地化解了赵旉的冲天之怒,而她突飞猛进的汉学造诣则令赵旉不禁为之称奇

    “陛下,臣妾记得昔年唐太宗晚年肝火日盛,第一次处死了进谏的官员,魏征闻听此事后大为忧虑,说是虚心纳谏这个好习惯养成不易,毁去却只在一年之间,以后要想恢复旧日气象,只怕是不可能了。后来当他死后无人再敢劝谏唐太宗,令其愈发肆意妄为,大唐国势也由此转衰,若不是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夫妻二人在国事上尚算贤明,令大唐渐渐恢复元气,也就没有后来的‘开元盛世’了。”,苏月伦虽然是草原女子,本来没什么文化,但她聪慧异常,经过这几年时间的勤奋学习,她不但已经能够讲出一口流利的汉语官话,而且引经据典起来也毫不费劲。

    听了苏月伦的劝说,赵旉的怒火渐渐平息了下来,虽然苏月伦说得十分隐晦,但赵旉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她到底想要告诉自己什么。苏月伦的意思是说,赵旉以前惩罚有罪之人的时候从来都不株连旁人,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不但拯救了很多无辜的人,而且也对赵旉自身的形象很有好处。如果现在因为一时的愤怒就违背长期以来的传统,那么之前那么多年所做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而且还会给后代子孙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这又是何必呢?

    “想不到你的学问见长啊!”,心情转好的赵旉笑着赞许道。

    “有陛下这么出色的老师,臣妾纵然驽钝,也总该有些成绩的。”,苏月伦的这个马屁拍得赵旉很是受用,因为连续失去两个妻子而填塞于胸的悲伤也渐渐消散开了,也许这就是苏月伦的独特魅力之一吧?

    这次遇刺对赵旉的影响很大,他现在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随着火枪不可避免地流入民间,他如果继续原先的群众路线,动辄只带一点人微服私访,死于暗杀的概率将会越来越大。没办法,他得罪的人实在太多,而且现在的安保措施对于火枪这一新生事物的防范依然处于摸索阶段,赵旉可不希望自己成为后人口中的所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