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的旧部和同僚,指挥起来更为容易,而且陕西地势有利,易守难攻,即使分出去几万兵力,也不怕被宋军钻了空子,尤其大宋现在的西军守将杨政还是个不擅奇谋的家伙。
由于陕西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所以赵旉早就留心,为收复此地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只要陕西金军主力调出,赵旉就有信心轻易将其拿下,到时候中原金军就将陷入三面夹击,宋军胜算将大大增加,虽说一举灭金依然不太现实,但尽复旧疆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不过,身为陕西人的张俊却知道老家并不是那么好打的,不说别的,光是行军就很费劲,而时间一长,光是后勤的压力就足以逼迫进攻方退兵。另外,陕西有多处重要隘口,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无论大宋从西线还是东线发起进攻,都很难占到便宜。尽管想到这些,但张俊从来就不是一个直言敢谏之人,见赵旉信心满满的样子,他自然不敢提出异议。
两世都熟读史书的赵旉怎么会不知道陕西的难打,但他对此早有安排,不过为了保密起见,他并没有马上告诉张俊。这一次他想出的大战略虽然是纸上谈兵,但与虞允文和吴璘交流过以后,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所以赵旉才敢放手大干,他可从来都不是一个冒失的人啊!
张俊的八万大军留在特区的这段日子,固然因为其强大的消费能力为特区带来了大量商机,但他们糟糕的军纪也令赵旉非常担心。所以无论如何,赵旉都决定教他们懂点规矩,不过为了避免张俊不快,赵旉还是私下找张俊谈了谈。也正是这次交流,令赵旉发现了张俊带兵的真正问题所在。
原来,张俊虽然贪财,对自己人却一向很好,反映到军队管理中就是任人唯亲。这种情况虽然不好,但大宋军中比比皆是,本来也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但张俊治军的手段又偏偏过于简单粗暴,在这种情况下官兵对赏罚的不公便愈发敏感,较为严格的军纪根本无法推行下去,他自然很难管好军队了。而且,张俊这人本来就没把军纪看得很重,反正百姓又不是他的亲友,在这种心态下,“张家军”的军纪能好才有鬼。
不过,随着赵旉对张俊的进一步了解,发现此人并不是一心求利,在身居高位后,他对虚名也是很看重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弄出“花腿军”这样的笑话了。而赵旉正是以此为突破口,找到了说服张俊作出改变的办法,为此他特地带张俊观看了卫军一部的队列训练
“张太尉久经沙场,你看这支军队如何?”,赵旉似乎无意地问道。
“虽然欠缺一点杀气,但也是难得的精兵了,没见过血的新兵就能练到这种程度,天下除了殿下您,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张俊忙躬身答道,顺带还拍了下赵旉的马屁。
“那么,张太尉觉得,若是由百姓来看,他们是更喜欢这支军队呢,还是你的‘花腿军’?”,赵旉似笑非笑地问道。
张俊面皮一阵抽搐,但是挤出一点笑容答道,“自然是您训练出的这支威武之师了”
“此地更无六耳,要不然本王还真不好开口,以免你脸上难堪。”,赵旉的脸色渐渐严肃起来,低声说道,“你的‘花腿军’我也看过,表演确实很精彩,但为什么百姓并不欢迎,反而以此作为笑料呢?因为他们首先是军队,而军队的任务是打仗,对打仗没有帮助的事情,军队还是少做的好。而且百姓若是要看表演,完全可以去看更好看的杂剧和马戏,为何要看你这半调子的‘花腿军’呢?张太尉你是天下少有的聪明人,这件事上怎么如此糊涂?”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变废为宝
张俊挨了一顿猛批,自然很不高兴,但见赵旉顾全他的颜面,心中也不无感激,而且细想一下,赵旉所说的也确有道理,张俊不由陷入了沉思
“这种队列训练一旦练出成果,不但比起让士卒全身刺上花绣表演杂耍更受百姓欢迎,而且还能提高军队的纪律性,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张太尉是聪明人,应该明白本王的意思了吧?”,赵旉笑着继续说道。
张俊大喜,连连向赵旉致谢。此后张俊的军队也普遍开始进行队列训练,虽然大多流于形式,但和以前相比,确实明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而且百姓对其的态度也有所好转,开始将他们当作一支军队,而不是杂剧团了。只是张俊还是喜欢挑出那些身材魁梧、长相俊朗的士兵专门进行队列表演,以吸引大家的眼球。赵旉在颇为无奈之余,也受到启发,成立了卫军最早的一支仪仗队
“至于军纪问题,本王也不强求你们做到神武后军那种程度,毕竟每个人的带兵方式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过”,赵旉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起来,“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本王希望他们至少做到不要令驻地百姓怨声载道,也不要找友军生事。至于其他方面,本王不会过问,你别惹到那些御史就好。”
张俊虽然心里有些不悦,但毕竟这是赵旉私下与他交底,也算是很给他面子了,所以他还是面色稍显难看地应承了下来。
“不过,对武人来说,战绩始终都是第一位的。说老实话,张太尉你的战绩现在的确比不上岳飞与吴氏兄弟,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吗?”,赵旉用尽量温和的语气说道,以免刺激到张俊这个心胸狭窄的家伙。
“末将麾下军纪不好”,张俊黑着脸答道,他宁可这么说,也绝不愿意承认是自己才能比不上那几位。
“也许有这样的因素,但历史上也有很多名将对军纪抓得不严,可见若是找对办法,军纪只要过得去,便未必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张太尉您只是没有找对方法而已。”,赵旉笑道。
张俊却以为赵旉只是单纯地顾全他的面子,闷闷地不再说话。
“军纪严明应该如何做到?无非是赏罚公平,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要想始终一碗水端平本来就是不现实的。于是军中必然出现不公,那么如何尽量减小其对军队战斗力的不利影响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尽量多用老实人当兵”,赵旉这番话可不是空口无凭,他可记得即使是号称军纪严明的戚继光,也曾经多次欺骗士卒(注1),要不是他聪明地只选老实人当兵,恐怕军队早就哗变了
张俊顿时豁然开朗,他是绝顶聪明之人,只要有人指点,一下子就想通了用老实人当兵的好处。一则是不太会恃宠生骄,二则是更能忍受不公,无论是哪一点都能大大降低管理军队的难度,对他这种任人唯亲而又作风残暴的家伙,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此后,张俊的军队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军纪也有所好转,从一支麻烦多过贡献的部队成为南宋可以依靠的主力之一。张俊自然知道这都是拜赵旉的提点所赐,对其打心眼里佩服,而张俊虽然人品不佳,却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从此以后也成为了赵旉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不过赵旉如此劳心费力地帮张俊,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张俊是父亲赵构最信任的宠臣之一,若以强硬的手段解决这支问题军队,不但会令张俊这个小人耿耿于怀,父子之间的关系也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而赵旉到现在的改革试点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与赵构长期以来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果父子失和的话,不但赵旉心里会很难受,而且刚刚有些成果的改革也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而赵旉想出现在的办法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但张俊所部变废为宝,成为大宋一支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而且还结好了张俊,得到其对自己的全力支持,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无疑又大了几分。不过,赵旉原以为张俊会大量募集天性淳良的矿工和自耕农入伍,他却基于自己不好的出身没有这么做,转而选择了另一条赵旉意想不到的路子
在布置好全局后,赵旉忙里偷闲,验收起平清盛交由詹会龙带回的礼物来。由于大宋的富庶,赵旉觉得父亲对这些礼物未必看得上眼,便都截留了下来。不过这可不算是中饱私囊,因为他上报过此事,而且得到了父亲的许可
一开始赵旉是想与日本正式建交的,但觉得大宋好歹也是个大国,主动去找日本这个小国建交似乎很掉价,于是决定暂时将两国间的官方往来级别限定在平家与卫王府一级。等到平清盛将来统治了日本,大宋再与其建交也不迟,赵旉记得历史上这厮也统治了日本不少年头,现在有了大宋的幕后支持,应该更加没有问题。
而对于詹会龙带回来的那些平家小孩,赵旉并没有给予特别优待,只是安排他们如同特区的寻常儿童一样入学,他的理由是“以此让这些小孩从小体会到大宋不重出身更重努力的文化传统”
对于平清盛送来的十个日本萝莉,赵旉毫不犹豫地自行分配了,根本没有献给父亲的打算。这当然不是因为赵旉小小年纪就成了萝莉控,而是他考虑到父亲宫中虽然妃嫔数量不算多,但也绝非他一人就能摆平,上次去临安庆贺吴芍芬被立为皇后的时候,发现连她都有点欲求不满的模样,别的妃嫔就更别说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赵旉还敢送美人给父亲,他的那些“姐姐”们岂能饶得了他?父亲的**可是赵旉的坚定支持群体,为了讨好父亲而得罪她们,实在是划不来的。何况如同绝大多数的孩子一样,赵旉内心也巴不得父亲的女人越少越好
而且说实在的,这个年代的日本女子,远没有二十一世纪那样发育良好,在赵旉看来那十个日本“美人”的姿色也就过得去而已,不过考虑到新鲜感这一点,应该还是有人喜欢的。于是,那十个小美人中,赵旉自己留下两个教他日语,送给张俊和吴璘各一个,远航日本的功臣詹会龙和张子盖各一个,但詹会龙说他已经有两个了而没有接受,赵旉还送给虞允文一个,结果也被退了回来。
这些被退回的日本女孩,和剩下的几个都被赵旉安排到外语专科学校教日语去了。赵旉估计将来随着宋日官方民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对日语翻译的需求将至少达到一千人以上,这些熟习汉文的日本女孩可都是大有用处的人才啊!
平清盛还送来一些日本工艺品,赵旉让吴碧云从中挑选了一点较为独特的饰品送入宫内,其他的都交给商人出售了,好歹也能换点小钱不是?在这一过程中,赵旉无意中发现玳瑁甲片却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眼镜框材料之一,随即大幅度增加了进口量,结果引起玳瑁价格暴涨,给日本沿海的海龟带来了一场无妄之灾
注1:举例来说,某次战斗前,戚继光要求大家急行军赶到某处,说到了那里就开饭,结果大家气喘吁吁地跑到了那里,戚继光却又说打赢了敌人,给城池解围后再开饭,结果大家只能强忍着饥饿和疲劳与倭寇苦战。这种情况还有很多,要不是戚继光麾下大都是义乌兵,老实听话、吃苦耐劳,早就暴动了
………………………………
第一百五十六章 问题倭刀
在那些日本礼物中,赵旉最感兴趣的自然是世界历史上三大名刀之一的倭刀了,可是当他兴冲冲地拿了一把找人对练了一下,效果却令他非常失望,连白蜡杆都砍不断,碰到铁制兵器立刻缺口,这种武器还有实用价值吗?
“是倭刀名不符实吗?不可能,除非近千年的历史中见过倭刀的人都是傻子。那么是此时日本刀的工艺还没成熟?有这个可能,但即使是最早期完全仿制唐刀的日本刀,也不至于废成这个样子,连大宋便宜的制式兵器也不如啊?”,赵旉苦思不得其解,这时他突然想起詹会龙回来后曾与他说过的那场格斗,据说那把日本刀能一下子劈开蛮牌,然后又破开铁皮护腕令张子盖手下的那名卫兵受伤,和自己现在看到的情况简直是天差地远,赵旉不由皱了皱眉头,“不对,这刀有问题”
于是,赵旉便派人将张子盖请来,借他那把刀比较一下,结果赵旉刚把那柄大太刀拿到手里就知道问题所在了,因为他居然差点脱手,“好重,比那批倭刀重好几倍,难怪不一样”
随后赵旉在征得张子盖的同意后,让其用那把大太刀猛劈平清盛送来的那些倭刀,结果当他将那些倭刀几乎全部砍断之后,那柄沉重的大太刀居然还能用,赵旉看到眼前令他难以相信的一幕,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赵旉并不认为平清盛有心戏耍大宋,谅他也没那个胆子,而且要是这样的话,他就应该只送倭刀。后来赵旉想办法搞来一把进口的倭刀对比了一下,发现它还不如平清盛送来的那些,就更坚定了这一想法。
由于远航日本自己也有份参与,担心赵旉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