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相见之后,杨从虎这才知道,这人本是京城附近的人士,三年前进京乃是为了参与秋试,考取举人资格。不料进京之后却遭遇到江湖人的骗术算计,不仅身上的盘缠被骗光,还倒欠了对方十两纹银,区区一个秀才,在京都什么都不是,他又没有什么挣钱的手段,被人催逼威胁之下,只得当街乞讨。
有了这段渊源,杨从虎便将其留在了自己身边,让他帮自己整理一些文件,偶尔一些事情杨从虎也会问问他的看法。
书生名叫王阳明,杨从虎发现,自己交给他整理的文件他总能够分门别类整理的井井有条,而这人对事物时长有着远超常人的理解,无论政治还是军事,他都有一番独特的见解。
于是,杨从虎加大了对他的培养力度,交给他办的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渐渐地,王阳明已然成了杨从虎的头号心腹,许多重要的事杨从虎都能放心的交给他处理。
七年后,土浑人十万大军进犯清州,杨从虎与当时留在京城的三长老急忙赶回老家,应对土浑人。京城的事,杨从虎全权托付给了王阳明,让他代行家主之权。
杨从虎走后的第十天,京城在一夜之间出了天大的事。
当朝帝王突发重病而驾崩,诸位皇子争夺帝位。
当时的诸位皇子中,大皇子英明神武,被认为是皇帝诸子中最为出色的皇子,加上年纪最长,朝臣中支持者甚众。又因为是叶氏之女所生,故而得到了以叶氏为首的六大世家的支持,故而登位呼声最高。
此时距离杨氏先祖杨过与李氏第二代皇帝约定的二百年之约仅剩五十年,而杨家的实力距离李氏相差仍然很远。若是由英明神武的大皇子登上皇位,可想而知,杨氏在接下来的五十年中别想有什么发展。五十年后,只能束手待毙。
而此时的杨从虎与杨家长老们远在清州,根本鞭长莫及。
当此之时,王阳明行使家主权利,联合素来亲善杨家的忻郡文氏与诸多豪门调动负责宿卫京师的左武卫与右骁位大军进京,在当时没有子嗣的皇后的帮助下,经过军方与后宫的默契配合,以雷霆手段诛杀大皇子,囚禁先帝的另外三位皇子,将当时年仅十五岁,素来懦弱而又死了母亲的小皇子推上了皇位。
小皇帝一生糊涂,杨家又因为拥立之功势力大涨,在随后的数十年之中发展极为迅猛,终至如今几乎能够与李氏同归于尽的地步。
杨家能有今天。王阳明功不可没。
所以从此之后,杨家人便有了一个爱好,他们总喜欢救助一些贫困的穷书生,一顿饭,一本书或者几两银子,这些对杨家人来说均是九牛一毛,却为杨家结下了不少善缘。
杨家的暗卫们更是将这种事作为惯例专门去做。
杨慎的行为,便能解释的通了。
他并没有随便交朋友的爱好,只是依从杨家的习俗,随手下一招闲棋而已。
第二十五章 土浑人的要求
进入客栈里面,一行人在掌柜的安排下进入楼上厢房中坐下。
席间,杨慎与李凡谈天说地,杨慎有意考教李凡的见识,便与他谈及当朝的一些军政方面的政策。
这李凡的见识算得上不错,特别是对于当朝的一些不妥当的政务,批驳的很有道理。
似乎好久都没有与人畅快的交谈过,李凡的谈兴很浓,加上杨慎有意劝酒,酒到杯干之下,李凡喝醉了,嘴上便开始变得没有多少把门,谈及一些敏感的问题时胆子也越来越大。
甚至他言语间,隐隐向杨慎指出,诸多门阀世家们几乎完全阻断了寒门子弟的上进之路,当朝虽有科举制度,但是中者几乎都是世家与门阀子弟,这一点使得社会矛盾越来越深重,很不妥当。
即便这李凡气度有别常人,作为寒门出身而又屡试不第,谈及此处,他言语间也隐含愤懑之意。
杨慎听了,却是淡笑不语。
作为既得利益者,他并无指责的立场,也不想随便就这个问题发表看法。
虽然,若是将来有一天他真能带领杨家在这个即将风起云涌的大世中走向巅峰,这也同样会成为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好在李凡只是略微涉及这个话题,见杨慎并无反应便再不提及,避免了席间出现尴尬的场面。
许久,李凡醉倒在桌上。杨慎命杨莲喊了小二进来将其扶入客房休息。
杨慎对叶凌波笑道:“夫人觉得此人如何”
叶凌波在席间一直不发一言,以她那特异之极的灵觉感应,能够隐隐把握到一个人的本质,又在旁边观察李凡的言谈举止,早已对此人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此时自家夫君问起,她便说道:”寒酸潦倒而不觉卑微,见到富贵之人而无巴结之意,这人的风骨气度均不同凡响。只是他似是因常年不得志,心中压抑着很深的愤懑。若是一朝得掌大权,或许行事会难免偏激。“
她气质如仙,语声空灵如梦,此刻娓娓道来,在杨慎耳中,实是难得的享受。
杨慎微微笑道:“本以为只是随手下了一招闲棋,如今看来,此人将来或能有所成就。”他缓缓地,向叶凌波解释了此番作为的用意。
叶凌波“噗嗤”一笑道:“你们杨家人真是有趣。不过,这般做也是好事“
杨慎嘿嘿一笑,一把将叶凌波抱过来揽在怀里,在她晶莹如玉的小耳边道:“夫人,你这话说的便不对了,别忘了,你现在也是杨家人了,应该说”我们。”
叶凌波大嗔道:“彩儿还在呢”叶彩见到这幕情景,早已红了脸。
杨慎望了叶彩一眼,摇头晃脑道:“怕什么,这丫头早晚也是老爷的房里人。'
叶凌波却用小手揪住杨慎的一只耳朵,似笑非笑道:“杨老爷你行啊成亲不过两天,主意便打到了夫人的贴身丫鬟上。”
杨慎一看这架势,深悔自己说漏了嘴,过早暴露了自己的色心,连忙讨饶道:“好娘子,为夫说笑而已,真要有这种想法,不是还得夫人做主吗”
叶凌波听了,轻哼一声道:“知道就好。敢在外面沾花惹草,便不要想打我这丫鬟的主意。”
杨慎理亏在先,只得低声下气道:为夫都听夫人的。'
杨慎与叶凌波并不打算在这间客栈多待,很快便带着杨莲、叶彩与诸护卫离去。
花了半个时辰,杨慎与叶凌波回到了杨府。
此时,夕阳斜照,天色已然不早了。
积压了一天的事务未曾处理,杨慎去了书房,叶凌波则前往浴室沐浴。在外行走一天,作为女孩儿,此时对叶凌波最重要的是便是洗澡。
经历一个半时辰,杨慎便将手中事务处理的差不多,桌上遗下的,只有寥寥数份便笺。
他虽然前后两世加起来仍然只有十六岁的年纪,论及阅历深厚,论及对世事人情的了解,自然无法跟朝堂上久经考验的官僚们相比,但是他毕竟来自华夏国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论及涉猎之广泛,见识之广博,当世只怕无人能及。
加上早在正式处理家族事务之前,这具身体的原身便已经历过长达两年的学习期,所以他能将诸多复杂的事情抽丝剥茧,处理得井井有条。
随手拿起一张,杨慎本以为很快便能去房里休息了。想到叶凌波那倾世的仙颜与动人的身姿,他的心中一片火热。
只是,突然间,杨慎的眼睛凝固了,脸色慢慢变得一片铁青。
杨慎之所以暴怒,与土浑人有关。
便笺上的内容显示,昨日下午,土浑人求见李世民,向李世民求娶千秋公主李秋雨,而李世民欣然应允。
在李世民看来,能用一个公主通过和亲进一步交好东北高原上这些年几乎能与杨家分庭抗礼的土浑人,着实再划算不过。
若是仅仅如此,杨慎并不会生气。李氏若不想天下大乱,便不可能将杨家定位叛贼,也就不会出现楚国与土浑联手攻击清州的情况,土浑人翻不起大浪来。
至于嫁公主,李秋雨的命运可能会比较悲惨,可这又关杨慎何事
但是土浑人向李世民要求的嫁妆在杨慎看来很有问题。
土浑人并未一开口便向李世民要东西,他对李世民是这样说的,他说我等土浑人茹毛饮血,缺少食物吃,没有衣服穿,久闻陛下仁慈,恳请陛下拯救我等于水深火热之中。
李世民听土浑人说自己仁慈,心里很是高兴,不过他当然不会傻得被别人一句好话便哄得要什么给什么,但是土浑人还是要安抚,于是他说你们有什么要求,只要不过分,朕都作为千雨公主的嫁妆送给你们。
土浑人说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很好办,我们只要一些书籍,我们土浑人没有自己的文化,不过却向往中原的文化,想向你们学习各种知识。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都可以有一些。
另外,土浑人还说,陛下,我们穷啊,肚子经常吃不饱,请您可怜可怜我们,送给我们一些谷物、蔬菜、果木种子,让我们通过种植这些东西减少饿死的人。
另外,中原人能造房子,造桌子,造锄头等各种各样的工具,我们土浑人看了很羡慕,希望您能送我们一些工匠。
李世民一听土浑人的要求果然很低,农作物种子、书籍、工匠都并不值钱,于是大手一挥,准了。
“蠢货”杨慎狠狠地骂了一声,他忽然嘿嘿笑了起来,那笑声中带着一股阴狠之意,眼中射出狼一般的光芒:“想要工匠、种子、技术书籍,嘿嘿,做你娘的春秋大梦”
第二十六章 早朝
杨慎怎么也无法忘记前世吐蕃人求娶文成公主的旧事。
今日的土浑人,无论地理位置还是生活习俗,都与杨慎前世的吐蕃人极为相似。
而土浑人索要的东西与前世文成公主的陪嫁也大致相同。
前世唐太宗嫁女给与吐蕃人到底导致了什么结果呢
后人评价这一举措,往往都是正面的,说这促进了民族融合,意义深远,有着诸多好处云云。
但实际上,从大唐后来的历史来看,这一举动简直愚不可及。
太宗皇帝亲自为后来的盛唐培养出了最强大的敌人。
自唐太宗打垮突厥,唐高宗打垮高句丽之后,突厥已不再是唐朝的主要祸患,高句丽更是被灭国。
自唐玄宗时期开始,因和亲而获得唐朝诸多先进技术从而强盛起来的吐蕃便成为了大唐第一大敌。
安史之乱后,吐蕃人甚至攻陷了都城长安,为祸之深,难以形容。
土浑人若是得到这些他们想要的东西,必然是另一个强盛的吐蕃。
杨家与土浑人接壤,第一个倒霉的必然是老杨家。
以土浑人的彪悍和远超清州的人口基数,清州是抵挡不了他们的。
以杨家一州之力,岂能匹敌一国
至于中原李氏皇族那是另一种情况。
杨家在中原盘根错节,边军、府军中杨家一家独大,甚至连后来皇族另外成立的禁军中,亦存在被杨家渗透的现象。
所以杨家能拖着中原皇族陪葬,却很难抵抗高原上强盛起来的国家。
杨慎双眼眯起,右手指节轻叩着桌面,他在思考着对策。
这次和亲,他是一定要将其搅黄的。
这时,书房门忽然被推开,杨慎抬头看去,只见一个面白无须,长相清瘦的老者走了进来。
杨慎看到这人,温声道:“杨伯,这么晚了,您老人家还来我这儿,有什么事吗”
这老者乃是杨府大管家杨单从,他是杨家家生子出身,祖祖辈辈为老杨家卖命,在杨府的身份比一般嫡系子弟还高,衣着虽然并不普通,却也不显华丽,他望着杨慎的眼光透着恭敬。只是若是叶凌波在这里,以她神异的灵觉必然会发现,尊敬只是表象,老者的眼眸深处蕴含着一抹和蔼与慈祥,打量杨慎的目光更多的像是爷爷在打量自家的儿孙辈。
杨单从先是笑眯眯的弯腰欲向杨慎行礼,在杨慎不耐烦的的摆手制止下终作罢,他微笑道:“老奴看到这么晚了,少爷书房还亮着灯火,便忍不住过来看看。少爷莫非忘了,明日您还要参与朝会吗”
杨慎“哦”了一声,拍了拍额头,这才想起来明日还要早起参朝会。若是睡得晚了,明日怕是不好起床。
国朝五日一小朝,重大节日会有大朝,除非商议特别重要的事或者对付特别重要的人,以杨慎的地位没必要去,该争取的利益自有杨家派系的官员们去做。
杨慎明日之所以要去,是因为土浑人会在明日朝会上正式觐见,递交降表与国书,代表土浑国正式向楚国称臣。
早在前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