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前日,便有内侍前来杨家通知过。
杨慎对杨单从道:“您去休息吧,不必担心,我也很快回去休息。”
杨单从应道:是,老奴告退。'说完便离去了。
杨慎匆匆将剩余的几份文件处理完毕,也离开书房回到小院中。
远远地,杨慎便看到卧室的灯火还亮着。
杨慎走进卧室,发现叶凌波还没休息,正打坐调息。
杨慎刚进屋,叶凌波的双眼蓦然睁开。
她虽然在修习内功,但是修行到世间第一流的地步,随时都能停下心法的运转。
杨慎柔声道:“怎么还不睡
叶凌波微微一笑:“内家修行不可间断,这一天一直在外游玩,晚间方有时间练功,便多练了一会儿。”
杨慎知道,修行内功只是一方面,她应该也有等自己回来才肯安寝的意思。
杨慎心中有些感动,有妻如此,是他的幸事。
他柔声道:我们安寝吧。“
叶凌波点点头,与杨慎一同睡下。
新婚燕尔,温柔缱绻,自不待言。
早晨四点左右,杨慎便被杨莲叫醒。
轻手轻脚的下了床,轻轻在叶凌波额头吻了一下,杨慎在杨莲的服侍下穿好衣物,吃完早饭后便骑着马,在十余名侍卫的簇拥下上朝去了。
即便杨家与皇宫很近,由于他起得很晚,到了午门外,也已经快到五点了。
一般大臣们上早朝,很多人午夜便已经起床,凌晨三点便必须在午门外等候。
若是到的迟了,被御史们参上一本,往往不会好受。
御史们位卑却有风闻奏事之权,国朝极少数由寒门进入官场的官员大多都在这个衙门,这些人有皇帝护着,最喜欢揪着权贵们的小辫子不放。
在皇帝的支持下,一些豪门贵族出身的官员们便栽在了他们身上。
豪门贵族之间并非铁板一块,争权夺利,落井下石者比比皆是。御史们往往不知不觉便做了他们手中的刀。
所以即便是一般的权贵们,也会按时到达。
杨慎身为荣国公,国朝军方的首领杨家的家主,自然不惧御史们的弹劾,所以他才会起得很晚。
说起来,自从他的前身两年前继承荣国公爵位而开始上朝之后,便几乎成了御史们的主要打击目标。
问题便出在早朝上,他的前身不仅几乎从来不上朝,即便遇到大事而不得不到,也几乎从来没有准时过,这自然引起了御史们的群起而攻。
杨慎此时便已经发觉,有十余道愤怒的目光正紧紧盯着他,正是那些御史们。
杨慎望了一眼,便不再在意。
即便遭遇御史们攻击,权贵们也大多不会在明面上与他们计较,
这些人有皇帝相护,与他们较真既显得没有风度,也不容易真正将他们一棒子打死。即便能将他们拿下来,往往也会惹怒皇帝,这些家伙官儿太小,实在得不偿失。
这时,一个破锣一般的嗓音传入杨慎耳中:“小子,既然来了,还不过来'
杨慎顺着声音望去,只见有十几人聚在宫门前的一个小地方,一个虎背熊腰,长相粗豪的大汉身着国公服,正向他招手。
杨慎看到,笑了笑,走了过去。
第二十七章 早朝(中)
杨慎来到那大汉身前,躬身行礼道:“小侄见过文叔父。”
这时杨慎才发现,原来自家大长老杨开放也在这里,连忙也行礼道:“孙儿见过三爷爷。'
也是,杨开放身为大都督府右都督,位高权重,自然有上朝的资格。他又与杨慎不同,从不缺席早朝。
杨开放抚须微笑:慎儿无需多礼。“
而这位大汉,正是忻郡文氏当代家主文天才。
老实说,这么个高大威猛的大汉却取了这么一个文质彬彬的名字,着实令人忍俊不禁。
当然,以文天才的身份地位,当时敢于当面就这个名字而打趣他的屈指可数。
加上这人的性格有些混不吝,是个不要脸的,所以几乎没人敢随意招惹他。
即便是整日里找权贵麻烦的御史们,也有些憷他。
曾今有御史在朝堂上参了他一本,当时文天才并未在皇帝面前发作,却在下朝之后将那个御史堵在了一个死胡同里,亲自出手狠狠揍了一顿。
可怜那御史只是一介文弱书生,被文天才揍得满脸是血,几乎给打成了残废。
那御史第二天身体略微好了点之后跑到皇帝面前哭诉,李世民虽然勃然大怒,但却拿文天才毫无办法。
文家并不是随太祖定鼎天下的第一代功臣,他们家的国公爵位,是一代代文家儿郎在抵抗突鹰人的过程中慢慢挣来的。
文家历代家主,几乎都战死于与突鹰人大战的沙场上,族中嫡系与旁系战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在国朝,文家是举世公认的有大功于国的忠烈家族。
更何况,国朝四大主力军团之一的迎风军团自百年前宫廷之变后,便一直掌握在文家人手中。
与长风军团之于杨家一样,迎风军团几乎便是文家的私军。
所以,文家人只要不造反,李世民亦对文天才无可奈何,殴打御史的事只有不了了之。
从那以后,下至监察御史之类的小官儿,上至当朝宰辅,均不愿轻易招惹这老王八蛋。
文天才伸出蒲扇般的大手,在杨慎的肩膀上重重拍了拍,若非杨慎有一身浑厚的内力,他很怀疑自己的小身板会不会给这老家伙拍垮掉:“小子,成亲了,就是男人了,做好家主应该做的事,别给你老爹丢脸。”
文天才提及这具身体原身的父亲,杨慎不得不肃然道:“叔叔放心,小子不会令列祖列宗蒙羞的。'
“嗯”了一声,文天才满意的点点头。
这时,与文天才站在一起的众人纷纷来到杨慎面前,这个说一声“杨家主安好”,那个说一声“见过荣国公”。
他们虽然年纪比杨慎大,可地位远远无法与杨慎相提并论,可不敢同文天才一样倚老卖老,都主动向杨慎行礼问好。
杨慎甚是客气,连称“不敢当诸位叔叔与伯伯的礼”,伸手扶住她。
这些人都是杨文两家在朝堂与军方的代表势力,杨慎自然不会怠慢他们。
国朝三大超级门阀,乃是弘农杨氏,忻郡文氏与蓝田长孙氏。
其中文氏与杨家一向交好,而长孙氏则与皇族亲善。
此时的长孙氏当代家主长孙破晓正站立在不远处,身边被长孙一系的文武官员们围绕着,偶尔眼光会望过来。
这时,”铛“、”铛“的声音响起,午门上的钟声被敲响了。
杨慎与大长老、文天才等人连忙排好队伍。
官员们大多已经在钟声响起前将队伍排好,杨慎与文天才等人只要按顺序站进去就行。
国朝以武立国,故而武官在左,文官在右。
队伍的排序是有讲究的,国朝以品级排序。
长孙破晓贵为大都督府大都督,正一品,从职位上来说,乃是国朝武将之首,故而排在首位。
文天才乃是大都督府左都督,从一品,从职位上看,他的品级没有长孙破晓高,但是他封爵忻国公,国朝公爵之位等同正一品,所以他品级并不在长孙破晓之下,只是因为他在大都督府中位在长孙破晓之下,所以只排在第二位。
杨慎虽然有正一品国公之爵,但是因为并无实职,故而只排在长孙破晓与文天才之后,位居第三。
杨慎的身后,便是大长老杨开放,位居大都督府右都督,从一品。
杨开放身后,便是诸位侯爷与四卫大将军等人。
随着钟声响起,皇宫的宫门亦随之打开。
武官们在长孙破晓的带领下,文官们在内阁首辅李黄山的带领下走进宫门内。
李黄山出身宗室,乃是皇帝李世民的死忠。
百官早朝的地方在宣室殿内。
宫内两侧皆有侍卫们手执戈矛,站得笔直,身上的盔甲与手中的兵器闪烁着耀目的寒光,令得他们看起来威风凛凛。
一路前行,不一会儿,众人便来到了宣室殿前的平台上。
此时,宣室殿的殿门尚未打开,百官只得站立等候。
站了一会儿,杨慎有些无聊,这时,前方的文天才转过头来,无视右都御使胡太平这老头儿喷火的眼神,以传音入密之术对杨慎道:“贤侄,突鹰人入侵,据老夫所知,若是突鹰人持续增兵,龙椅上那位到时很有可能让你统领左右武卫大军增援,这事你知道吗”
“哦“杨慎心中一沉:”此事侄儿未曾听闻,敢问叔父从何得知“
文天才呵呵笑了笑,才又传音道:“小子,别哭丧着脸,打仗而已,对我等武勋贵族而言,算得了什么”
杨慎苦笑传音道:“小侄从无统兵经验,更不曾上过战场,岂能与叔父您相提并论”
文天才此时一改平日的粗豪形象,语调深沉道:“不然两卫整整十万兵马,虽然都是一些不成器的兵熊熊们,皇帝会放心让小子你统领”
说到此处,却不再继续说下去。
毕竟此地人多眼杂,不是谈论大事的好场所,传音入密之术亦很是惹人猜疑,颇犯忌讳。
杨慎心乱如麻。
若是真有那么一天,让他该如何应对
这时,宣室殿殿门缓缓打开,一个小宦官走出门来,喊道:“百官请入朝。”
杨慎怀着复杂的心情,跟着队伍踏入宣室殿内。
第二十八章 六科给事中与太监
待得进了宣室殿,文官与武官们便很有序在两侧站好。
“天子上朝,百官恭迎”,站立在杨慎侧方的一个大太监嘹亮的呼喊道。
这太监嗓音尖锐,看他那肚子都要鼓起来的模样,很明显连吃奶的力气都要使出来了,
大楚之前的几个王朝,在皇宫大殿上担任这一专门为天子上朝而呼喊职司的都是孔武有力的卫士。
只有大楚在立国百年之后便更改了这一制度,改由太监担任,已经持续了整整两百年。
李家皇帝对太监的依赖,也算是国朝的一大特色。
国朝的政务多把持在世家之手,军中将领则大多出身门阀。出身贫寒的文官或武将根本无法同他们抗衡。即便有历任皇帝不遗余力的扶持,迄今为止,朝堂与军方九成五的官员们都是由出身门阀世家的子弟担任。
包括财权在内,世家们始终将国朝最重要的权利把持的死死地,虽然历任首辅往往出身宗室,但是无论内阁其余辅政大臣的数量,还是六部主官们的比例,世家门阀们都远远超过了皇族的势力。
若非皇室有长孙氏一系的官员们鼎力支持,加上皇室掌握着国朝四大主力军团之二的神策军团与神武军团实力冠绝天下,再加上边军、府军军队中始终有一部分将领都大楚忠心不二,又有寒门子弟依附于皇权,世家与门阀之间矛盾深重,纷争不断,李氏也不可能始终压制着杨家。
李家享国三百年,虽然整个国家已经腐朽不堪,但是他的统治依然深入人心。下至平民百姓,上至门阀世家,虽然与皇权争斗不断,却也早已对他的统治习以为常。就连文氏虽然与杨家极为亲近,但是杨家若是真的举起反旗,在局势未明之前,他们恐怕也不会跟随。
这亦是杨家明明在军队中实力极为强大,在皇室的压迫下却只能自保的原因。
朝堂与军队大多不在自己掌握中,李家历任皇帝自然不会甘心。
他们也曾要想采取种种措施,例如不经廷推,直接任命内阁大臣或者不经内阁,直接以中旨任命六部官员们等等。或者不顾及杨氏与长孙氏的意见,直接任命军中将领。
奈何皇帝的中旨往往会被驳回。
太祖李云龙定鼎天下之后,为了监督六部衙门的运行,制衡门阀世家,曾设立六科给事中一职。
户、礼、兵、刑、吏、工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一人,给事中则有多有少,大多由寒门出身的子弟担任。
六科给事中能够对六部事务进行对口监督核查,六部衙门颁发的命令,但凡他们认为不合理的,都可以驳回。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弹劾京都的大臣,虽然都只是七品的小官,但是权利极大。
太祖一统九州,威压宇内,而且那时的李氏皇族正处于巅峰时期,虽然给事中的职位会给世家门带来极大的麻烦,但是世家们都不敢明着违抗太祖的命令。
终太祖一朝,六科给事中这个部门都是悬在世家门头顶的一把利剑,不知摘掉了多少世家官员们的脑袋。
太祖去世后,在大多数世家门阀的支持下,叶氏家主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