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朝元想起话本讲的,问杨柳,“金子是不是能买东西?”
“太能了!”杨柳本坐在石凳上,听见这话就跳起来,“县主,我们出去玩好不好?”
“玩什么?”
“有钱什么不能玩?我们花钱去!”杨柳哪知道京城有什么好玩,她只想先把沈朝元诓出去。
虽然数钱很开心,但又不如买买买痛快,拿着银子不花简直是坐拥金山饿死,暴殄天物呀!
沈朝元很容易就被说服了,不是杨柳太能讲,只是因为她自己也真的想出去逛逛。
于是她去找郑婵。
郑婵听说她要出门,满脸不赞成,但她无法左右沈朝元的意见,只能不明确地向她提出建议,“石璎说不定还安排了其他刺客,您若是留在王府不会有事,王府的人大部分都是从晋国跟来的,许多人的亲人留在晋国,生死不明,都对石璎恨之入骨,不会被收买。但如果您离开王府去外面……”
“上次遇袭不是在马场吗?那是城外,我记得佘夫子说过京城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是天子脚下,很安全。何况有了上次的事,听说京城里的巡逻加强了,不会像在酒园时遇袭半天才有人来救我们。我会带上青黛,带够保护我的人,您不用担心我会遇到危险。”沈朝元侃侃而谈。
郑婵沉默半晌,问她,“这话是杨柳教您的?”
“不是,是我自己想的。”沈朝元道。
郑婵也不说信不信,叹了口气,“那请让奴婢陪您一起去。”
沈朝元权衡了一会儿,猜她要是不肯,郑婵就会继续拖延,怕麻烦的她立刻知道该怎么选。
“行。”
这次不出城,不需要进马车,也不需要带上行李。她出王府,只需要命青宁去报备一声,就可以离开晋王府。如果之前她还是大小姐,肯定没有这么大的自由,但她如今已是涪陵县主,头上又没有父母,世子妃虽然是长辈却也不愿意做个严格管理惹人生厌之人,除了确认沈朝元身边有护卫外,没有多问其他。
沈朝元带上郑婵,杨柳和青黛,文思领着一队护卫,混入人群暗中跟随。
没人领路,沈朝元便走第一个,听哪里热闹就往哪里走,居然真被她找到了红榜大街。红榜大街位于外城,以往科举及第的进士们骑马游街必定要走这条大路,放榜时也在这条街的末尾。而在不考试的时候,这里则被小贩们包围,成为一个极其热闹的中心。
吃喝玩乐,此地都有,绝对安全。
沈朝元发现路边有许多小孩一起玩,人人脖子上都挂着个网兜,网兜里兜着个蛋。
在茶楼歇脚时她便趁机问郑婵这是怎么回事。
“今日立夏,这是立夏的风俗。”郑婵笑着说。
立夏吃蛋斗蛋,吃蛋好理解,所谓斗蛋,其实就是孩子们三五成群后一起玩游戏。首先,将丝线编织成蛋套,午时,在家中煮好囫囵鸡蛋或鸭蛋,装入蛋套,挂在小孩脖子上,有些长辈有闲心,还会在蛋上绘画图案,以作装饰。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小孩相互比试称为斗蛋。斗蛋时用蛋头撞蛋头,蛋尾撞蛋尾,一个一个撞去,破则输,直至分出高低。
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有古谚语“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是人们美好的期望。
“这么有趣?”沈朝元听得跃跃欲试,也想去买个蛋挂脖子上。
郑婵忙说这都是小孩子的玩意,五岁挂个蛋也就罢了,她都十五了……
“长大了就不能玩吗?”沈朝元疑惑地问。
“大人当然不玩这个。”郑婵说,“您可以吃蛋。”
说话间,伙计真送上一盘囫囵蛋,沈朝元磕了一个,慢慢地剥。
“这是京城规矩吗?”沈朝元问斗蛋的事。
“不是,各地都有,略有区别罢了,比如我那……”郑婵的话戛然而止。
怎么突然不说了?
沈朝元抬头看了她一眼,便见郑婵握着蛋发怔,望着前方,呆呆的似乎想起来什么。
“你想起了什么?”她问。
郑婵回过神,道:“奴婢有些恍惚,让县主您挂心了。”
“我是问你想起什么了。”沈朝元剥不好蛋,很郁闷,“是不是想你的丈夫和儿子?”
她听说郑婵滚落山谷失忆后,被一个猎人所救,感激对方便下嫁,还生了个儿子。
可是郑婵在她面前从不提自己有个儿子,甚至不提她曾经出嫁,好像忘了这码事。
“谁在您面前胡说八道?这种话哪能随便乱说?”郑婵紧张地说。
沈朝元一怔,“难道你没有成亲?”
郑婵飞快地摇头,“没有!”她否认得飞快,似乎生怕迟疑一点,就会出天大的麻烦。
那么沈朝元也不能硬给她套一对父子,便点点头,“好的,以后我不说了。”
郑婵神情复杂,小声说道:“多谢您。”
“那你帮我把这个蛋剥了吧。”沈朝元把恩情现拿现用。
“是。”郑婵欣然答应,接过那个剥得乱七八糟的鸡蛋。
等郑婵剥蛋时,沈朝元便单手撑着下巴四处乱瞄,忽然她听到某处传来吵嚷的声音,循声望去,好像是茶楼大门那,茶楼的伙计正推搡着一人,被推搡的人满脸胡须,头发没有扎起来,十分凌乱地披在脑后,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旁边围观的人都面露不悦之色。
“今天这么冷,他为什么不穿厚点?”沈朝元好奇地说。
一言既出,旁边却忽然没了声音。
她疑惑地看向,四周,见杨柳和青黛都惊讶地看着她。
郑婵却没有惊讶,她叹了口气,对沈朝元说:“县主,这是乞索儿。”
“乞索儿?他姓乞?你认识,是你朋友?”沈朝元越发疑惑了。
“县主,乞索儿不是名字,是乞讨的人,你不知道吗?”杨柳无奈地说。
沈朝元木了片刻,眼珠飞快转动,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
“我知道,刚才突然忘了。”她从郑婵手里抢走剥好的鸡蛋,低头吃。
“这种事也能忘吗?”杨柳迷惑不解。
郑婵笑道:“县主又没有见过乞索儿,她当然不清楚这是什么。”替沈朝元打了圆场。
“对。”沈朝元咽下一口鸡蛋,立刻附和。
两口吃完鸡蛋,那乞索儿被赶出了茶楼。
第61节
“他们怎么会吵起来?”她接着问。
郑婵回答道:“茶楼和客栈这种地方是不准乞索儿进门的,那人不懂规矩,可能是饿极了,不过为了不让乞索儿影响客人吃饭,伙计都得把他赶出去,要不这个伙计就得被掌柜的扫地出门了。”
“为什么?这里也可以吃饭,他饿了,就进来吃点东西,为什么要赶走?”沈朝元问,“难道这是京城的规矩吗?”
“哪里的规矩都是一样的,茶楼,客栈,酒楼……这些地方全是乞索儿不准入。”
“真是古怪。”沈朝元不解,“不吃饭,岂不是会饿死?那他怎么办?”
“乞索儿就是乞讨的人,四处乞讨,总有人肯给他们饭吃。”郑婵道。
沈朝元问:“万一没人愿意给他们饭吃,他们会死吗?”
郑婵迟疑半晌,终究无法违心地说谎:“唔……奴婢也不知道。”
“他们为什么会变成乞索儿?天生就是这样吗?”
“天生的很少,大多数是因为家里没钱,可能是父母双亡,也可能是一场大病用光了积攒的钱,总之,但凡有屋有钱,有一丁点指望,谁愿意做乞索儿呢?”郑婵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她从小在世子妃家长大,虽然不是小姐,但衣食无缺,乞索儿的滋味,她怎能猜得出?
沈朝元静静地听郑婵说完,小声道:“听起来好惨。”
她绝不会因为听到一个冷酷的故事便流泪,但她的情绪也立即变差。
自己琢磨片刻,她问郑婵,“我能帮他们吗?”
☆、善行
“县主真是好心肠。”郑婵微微一笑,给出建议,“您可以布置粥棚,请乞索儿吃饭。”
一般,讲到这里时沈朝元说句可怜,拿出一点钱布置粥棚就够了,稍加宣传便是一桩佳话。
但沈朝元并非一时心软,她当即追问道:“粥棚可以吃多久?”
“呃。”
“如果我拿出所有的钱,能够让多少乞索儿吃饭,他们能吃几天?”
郑婵这才意识到沈朝元很认真,仔细思考一会儿才谨慎答道,“首先,您的薪俸得匀出一部分自用还有养正月园的所有侍女。剩余的钱,假设这些乞索儿在一百人上下的话,奴婢能保证他们可以得到长期供养,直到您停止付钱。粥的价格不贵,但要布置粥棚,需要支付一笔租金……”
“做慈善还要场地费?”杨柳忍不住问,“太黑心了吧?”
“奴婢可以去谈,您是做善事,肯定和其他商人给的钱不同,可能就意思一下,但维持粥棚还需要一些物资以及人力,煮粥的人,分粥的人,需要给一百人准备一日三餐,光两个人可做不好,这是长期的事,再努力他们也需要休息,得给他们放假,所以还需要替换的人。”
原来做善事也是如此复杂而辛苦的事,沈朝元若有所思。
“但是这有什么用呢?花掉县主所有的钱,养着一百人吃白饭?养他们一辈子?”杨柳道。
沈朝元既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又很担心,“可是,他们如果饿死了,不是很惨?”
总之死了最惨。
至于为何惨,她其实说不出所以然,她说这话,心里有七成在等杨柳反驳。
“您花了所有钱去白养一百个人,这又有什么好处?这对其他努力工作,赚钱自养的人是不是很不公平?当然,也有可能这些乞索儿受人歧视,想赚钱养自己也没法做到,又或者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赚钱……婢子是这样想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不如用这些钱帮助更小的乞索儿,教他们赚钱的手艺,等他们长大了就能自己养自己,做这种善事才适合您。”
当然,那些在饥荒年间布施的并不计算在内,救济乞索儿和救济灾民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习惯乞讨的人,另一个则是骤失家园的人。现在没有灾民,杨柳觉得,与其救济那些只会伸手乞饭的乞索儿,还不如去教养小孩,起码那群小孩只会伸手讨吃还有理由。
“你说得对。”沈朝元同意她的观点。
这并不是因为杨柳的语气多有煽动力,而是因为沈朝元也有这种想法,白养一百人有什么意义?但她说不上那事是哪里不对,直到杨柳说出她的想法,才给了沈朝元启发。她立刻询问郑婵,如果按照杨柳的建议来做,又如何。
郑婵十分意外地看了杨柳一眼,像是第一次认识她。
“怪不得县主您愿意提拔她。”郑婵恍然大悟,笑道,“这个建议很好,做出来的才是实事。施粥要做,但办学更重要,这件事不简单,奴婢必须重新计算,等回府后给您一份章程,等到施行时奴婢再想法子帮您把此事宣扬出去……”
“咦?”沈朝元诧然不解,“为什么要宣扬?”
郑婵左右看看,四人在格子间,有墙挡着,小声说话时不会被外人听见,便低声道:“您做了这种好事,自然应该宣扬出去,让别人知道,否则,您不是白做了吗?”
她说得似乎也很有道理。
杨柳迅速说:“郑婵姑姑说得对,正该宣扬,做出这种榜样就应该让人效仿,利国利民。”
郑婵又看了她一眼,很意外。
她以为,能够说出那种办法的人定当十分正直,也许不会赞同她想要宣扬此事的想法,没料到杨柳竟然支持自己。不过,两人站在一边正好,她与杨柳一齐望向沈朝元,等她答复。
有杨柳给出的理由与台阶,沈朝元想不出为什么要反对。
“那就这样做吧。”她拍板定夺。
因为这个插曲,连杨柳也失去了继续逛街的兴趣,她迫不及待想要回府早日加入这场办学善行——在吃蛋的时候,杨柳求了郑婵半天,终于得到首肯,答应让她参与此次活动。沈朝元剥着第二枚鸡蛋,这次不再假手于人,亲自剥壳,剥出整盘子碎壳和屑,才终于成就一只坑坑洼洼的光鸡蛋。
面对这颗珍贵的鸡蛋,她吃都很小心,十几口才咬完它。
吃完她就打算走了,不过,刚一出门就撞上两位熟人,正是不久前在盛天马场有一面之缘的叶律歆和沈朝亚。沈朝元与他们各自见礼,闲聊了几句,得知叶律歆是出门来买琴谱的。提到琴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