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书恒越看越眼熟,这个有些像一战英军的mk1“农夫盔”啊。
  不过,董书恒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耿嘉他们抄袭的,因为英国人自己都还没有钢盔呢,钢盔是在一战的火炮洗礼下才产生的玩意儿。
  “耿嘉,你们为什么把钢盔设计成这个形状?”董书恒问道。
  “总统我们一开始制造了好几个款式,但是用我们的火炮做实验,发现这种形状下,对炮弹破片的防护能力最强。”
  “您看这头盔中间实际上很浅,就是为了减小圆顶的弧度,增加倾斜度,这样流弹滑开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总统,这个样式也是有出处的,我们的一个设计师在一本明朝的装备图谱上看到了明军神机营用过一款头盔,就是类似这个样式。因此就试着做了一顶,没想到效果很好。”
  “明朝?看样古人的智慧什么时候都不能小看。”董书恒感叹道。
  “老耿,这种钢盔你们先做两千顶,送到部队用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暂时不要大规模地生产。”董书恒交待道。
  钢盔这种东西主要是用来防止火炮破片的杀伤。现在董书恒的敌人基本上装备的都是实心弹滑膛炮。
  对于实心弹,再厉害的钢盔都没有用处。所以董书恒对钢盔这东西的需求并不急迫。
  只不过,武器装备都需要长时间的检验才能顾发现问题,进行改进。
  早一点研发出来,就能够早一些成熟。一步领先就能够步步领先。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董书恒才让兵工厂开启头盔的研制工作。
  说完了头盔的事情,董书恒带着一行人在兵工厂的食堂蹭了一顿午饭,下午他们还要赶到新建的演习训练场。
  这块训练场靠近海边,占地有上百平方公里。不过这里大多是难以改造的盐碱地,用来建训练场也算不上浪费。
  训练场中模拟了各种地形,方便士兵们了解各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要领。
  训练场的中心有一个人造的土丘,土丘中间是一个高达二十几米的堡垒式的塔楼。
  顺着楼梯,董书恒一行人在作训部部长马宗武的引导下上了塔楼顶端的指挥中心。
  这个指挥中心,主要是方便观察演习现场情况用的。塔楼上通过旗语与战场上的演习部队进行沟通。
  由于距离太远,旗手都是通过望远镜观察旗语。
  “马部长,开始吧!”董书恒下令道。
  “是,总统。”马宗武领命,接着对一边的旗手喊到,“演习开始!”
  旗手立即用旗语将命令传达了出去。
  “轰轰轰!”这是在模拟炮击。实际上火炮打出的都是空弹,士兵们身边的爆炸是预埋好的炸点。
  随着电报的建设,淮海军现在也在很多地方用到了电力。
  比如现在这些炸点就由电力引爆的。
  徐寿在去欧洲的船上的时候,就把电话机给研制出来了,并且制造了一台样机。
  这个样机还有实验资料被船队带了回来,现在就放在书院的电力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董书恒相信,过不了多久,自己就可以拿着电话机遥控指挥手下的各个部门了。
  就像这种演习,要是有电话机跟前线的指挥官直接沟通,效率无疑会提高很多。
  董书恒脑子里不禁想起了影视剧里面通讯兵拎着一卷电线,飞奔在战场上,铺设临时电话线路时的情景。
  第一轮的炮击演练是让士兵们感受战场上被炮击下的场景,避免新兵上战场后听见炮响就心慌腿软。
  第二轮演练的是步兵冲锋。淮海军现在的新兵基本上都是从民兵中选拔。这些人做民兵的时候都学习过射击,不过民兵使用的是前膛枪。
  民兵训练的时候用的是线列步兵的阵型,训练的方式跟野战部队不同。
  现在淮海军的野战部队基本上都换装了后膛枪,因此他们使用的冲锋方式是散兵线式冲锋。
  面对线列步兵或者敌人坚守的城墙、阵地时,这种战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伤亡。
  现在底下战场上的新兵们演练的就是散兵冲锋,他们以班为单位散开城一个个相互掩护的三角阵型,弓着身子快速地向前移动。
  不时会有士兵停下来,单膝跪地,瞄准前方的敌人射击,掩护跑在身侧的战友。
  演习的方案是游各军的将领同参谋部、作训部一同商量制定出来的。
  董书恒也仔细看过,确实非常的详实。只是没有后世的实兵实弹对抗演习那样逼真。
  正常演习,基本上就是在让士兵们感受一个个战场的场景,没有真是的敌人存在。
  董书恒明白这样的情况下,士兵们根本就没办法产生真正的战场紧张感。
  不过这也没办法,技术跟不上,别说前世战场上那种一被击中就冒烟的激光感应装置,就是可以用来实战演习用的橡皮弹,现在都没法弄出来。
  董书恒还是有些贪心了,就他们这种演练,现在世界上都没有几支军队弄得出来。
  像清军的“秋操”,说是演练,实际上就是把军队集中起来,摆摆阵型,给皇帝、王公大臣们开开眼,真正是耍花把式。
  不能否认,淮海军的这种演练,无论是在战术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能够给士兵带来很大的帮助。
  见过大场面的董书恒,看这样的演习一点都感受不到惊心动魄,在他看来那些炸点就跟放烟花差不多。
  不过,尚泰王和笃姬却看的非常过瘾。尤其是士兵在接连不断地爆炸中冲锋前进,这让二人看得惊心动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儿了。
  尤其是小尚泰王,差点就要惊呼出来,见现场这么多人他才硬生生地忍住。
  “老师,这样演习,要是出现伤亡怎么办?”尚泰王用只有两个人能够听见的声音说道。
  看着那么多的炸点在士兵身边爆炸,尚泰王心里就揪着一把汗。
  “尚泰你要记住,平时多流血流汗,等到真正上了战场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命。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努力和付出都要放在前面。”
  “其实,这些爆炸都是提前埋好的炸点,一般炸不死人,顶多就炸伤。士兵们要是按照要求去做是不会有问题的。要是他不听命令,心慌乱跑,那就怪不得别人了。”董书恒跟他解释道。
  “哦,我明白了,老师。”本来一心想穿军装的尚泰,此时心里面开始打退堂鼓了,光训练都这么危险,看样子这兵确实没那么好当。
  演习结束,一行人离开基地返回大丰城。
  回到大丰的时候,正值工厂下班的时间,人们匆匆忙忙地往家赶,路上、城镇里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了。
  董书恒坐在马车上看着路边脚步匆匆的人流。突然想起了后世地铁站通道中那些脚步匆匆的上班族。
  现在这些工人都乐在其中,他们希望这种有班上、有饭吃的生活最好一成不变。他们觉得这样很充实。
  尤其是那些流民出身的工人,他们在在做流民的时候是很自由,但是那种饿肚子的感觉真不是人受得。
  饿过肚子的人认为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孤单的人认为拥有家庭就是最大的幸福。
  回到历史上的董书恒认为改写历史是他最大的幸福。
  人的幸福感就是在这种反差中获得的。
  后世的人认为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太过枯燥乏味,对不起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想着逃离这种生活。
  可是那些逃离的人很快发现自己又进入一种新的枯燥生活。等他们回过头时,才发现原来的那种平淡无奇才是真正的幸福。


第一八五章 淮克重工
  大丰招待所的一间会议室中。
  心情忐忑的小克虏伯在玛丽的陪同下,带着跟他一起来到中国的几名管理人员,正坐在这件会议室中焦急地等待着。
  小克虏伯一直在等着这一刻。他知道自己到中国后要面对的是一位中国的实权总督。
  这个人是普鲁士高贵的阿达尔伯特亲王的亲密朋友。据说这个人管辖的土地甚至比普鲁士还要大。
  这样一个人,在小克虏伯看来肯定是一位像阿达尔伯特亲王一般睿智、成熟、威严的人。
  搞技术出身的小克虏伯绝对不想跟这样一个政客打交道。
  刚才有工作人员来告知,他们的总统马上就要到来。
  “他们竟然都称呼那人是总统,而不是总督。也许是中国人的特殊习惯吧!”小克虏伯在心中暗自想到。
  看到丈夫的紧张神态,玛丽温柔地握住了丈夫的手。
  小克虏伯转头看了一眼玛丽,对这个深爱自己的女人会心一笑。
  这几天,玛丽和小克虏伯在大丰生活得很开心。他们将带过来的马克在这边的银行换成了银元。
  小克虏伯每天都会陪着玛丽去逛街,一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一面购买一些他们生活必须品。
  玛丽非常喜欢这些新奇的中国商品,每次出去都是大包小包地搬回来。无论什么时代,无论在什么地方,购物都是女人的最爱。
  这几天,他们还认识了新的朋友。他们的邻居是一个年长的中国人,他的家中住着一大家子三代人。
  这位老先生姓林,是一位有名的医生,在大丰的医院工作。
  林老先生很热情地邀请他们俩到林家做客。
  林夫人做了很多中国美食。只是玛丽没能和小克虏伯坐在一起。
  在林家,有客人的时候,男人是不能跟女人坐在一起吃饭的。
  虽然对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有些不适应,但是这顿晚餐却让二人吃的非常满足。
  林夫人还邀请玛丽没事的时候到林家做客。
  玛丽终于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这几天一有时间,玛丽就到林家去学习做中餐,跟着林家的女人聊天,也让玛丽的中文进步很快。
  其他时间,二人都在精心布置自己的小家,一起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
  这段时间是二人最幸福的时光。在这里再也没有人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他们。
  那些中国人只能看出他俩是外国人,根本就分不出玛丽是犹太人,小克虏伯是日耳曼人。这让两人都非常高兴。
  在普鲁士的时候只要两人一起走在大街上就会引起别人的关注,而且经常有人对他们指指点点。
  现在,他们俩天天成双入队也没有关系。这种进入全新环境,开始新生的感觉,让二人的心情都非常的放松,原来家族给予的那些压力、隔阂一消而散。
  ……
  “你好,克虏伯先生!”
  一个非常年轻的中国人在五六个官员的簇拥下走进了这间会议室。
  “你好!”小克虏伯赶紧站了起来,伸出了手说道。
  这时,之前一直负责接待自己的那位中国官员站出来介绍道:“克虏伯先生这位就是我们的总统大人。”
  小克虏伯非常的震惊,虽然通过刚才的情形,小克虏伯也可以大概猜到这个中国年轻人的身份。但现在被确认之后还是令他震惊不已。
  “您好!总统先生。”小克虏伯微微弓了一下身子,再次问候道。
  “克虏伯先生,你大老远从欧洲到中国,一路上肯定很辛苦。在大丰这里你生活得还习惯吗?”董叔恒面带微笑地问道。
  “哦,欧洲到中国确实很远,不过我在这里生活得很习惯,这里的气候温和,这座城市也很美丽。非常感谢您的安排。”小克虏伯觉得跟这个年轻人聊天非常的轻松。
  他没有上位者这说话的那种压迫感,反倒让人感到很轻松自在。
  “克虏伯先生,听说你自己就是搞技术出身的,我知道做研究的人都不喜欢浪费时间,喜欢直接了当地说话。”董书恒很直白地说道。
  “是的,总统先生,感谢您的坦诚,那么我们坐下来先把正事谈谈吧!”小克虏伯很喜欢董书恒这样直白的讲话。
  他说白了就是一个理工男,你要是像一个外交官那样跟他在那里扯一些外交口令。那么他肯定会不习惯。
  双方坐下,董书恒这边有还有负责商务以及淮海公司工作的刘明远,有大丰军政府的负责人,还有淮海公司的一些高管。
  涉及到成立一家公司,所以具体负责这件事情的人是淮海公司投资部门。
  “克虏伯先生,对于双方的合作,我方拟定了一份方案,这里是方案的框架,你可以简单的看看。另外,克虏伯先生,我们今天只谈合作框架。至于合作细节,等后面你可以和我们的工作人员慢慢谈。”
  “是,总统先生,我明白您的意思。”说着双手接过这份框架协议,认真地看了起来。
  小克虏伯心里清楚,像董叔恒这样的大人物是不可能跟他谈合同中的细枝末节的。
  实际上,小克虏伯心中早已经有了打算了。他来到中国就是要在中国再建一个克虏伯家族的。
  可是他毕竟是白人,像他这样要在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