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小克虏伯心中早已经有了打算了。他来到中国就是要在中国再建一个克虏伯家族的。
  可是他毕竟是白人,像他这样要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必须要依仗淮海军这座大山。
  不过他也并不打算毫不保留地投靠淮海军,无私地为淮海军做贡献。他必须要为自己和玛丽的孩子留下点什么。
  另外,老克虏伯在他离开的时候也有过交代,让他利用掌握的技术从中国人那里换取足够多的利益。
  不过小克虏伯并不想按照父亲的意思去做,他觉得自己要给这个淮海军大人一个好印象,而不是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一个斤斤计较的资本家。
  小克虏伯相信即使没有自己带来的这些家族技术,自己今后一样可以在这里崭露头角。
  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老板,同时还是研发人员。他脑子里的知识才是自己最大的依仗。
  “大人,这个公司的名称中可不可以加上我的姓氏?”
  董书恒一直在等小克虏伯的反馈,毕竟是谈判,谈判就要讨价还价。
  “大人,在这里还有一件事情想请您同意,我和玛丽准备加入中国国籍。我的父亲已经将我从家族分出来,所以我希望我自己的姓氏能够出现在这个公司的名称上,这样我才会觉得在这里有归属感,有奋斗的目标。”
  小克虏伯说的非常的诚恳,董书恒知道西方人对家族姓氏都看得很重。事实上,大部分的西方公司都是以发起者的姓氏命名的。
  淮海公司为新公司起的名字是“淮海重工”,只是出于淮海军一贯的起名习惯。
  对于小克虏伯提出的这个要求,董书恒倒是觉得不是个问题。
  “克虏伯先生,要不这样,就叫淮海·克虏伯公司怎么样?这样可以和普鲁士的克虏伯公司区分开来。另外,对于你的入籍申请,我表示欢迎。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为自己的这个选择而感到自豪。”
  “谢谢您,总统先生。我为我以前的偏见感到羞耻,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小克虏伯起身谢道。
  双方又对其他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磋商,总的来说矛盾点不大,谈判的过程很愉快。
  最后,双方初步决定成立一家大型重工业企业。这家公司将由淮海公司代表淮海军出资500万银元作为启动资金。小克虏伯以技术专利入股,占有公司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公司的名称是“淮海·克虏伯公司”。由小克虏伯担任总经理,其他的高管由双方派驻。公司设立董事会,董事会一共五个席位,小克虏伯占一席。其他四人由淮海公司派驻,其中一人担任董事长。
  公司的重大事项由董事会决明,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等具体事务,另外小克虏伯还兼任技术部的经理,负责公司的技术研发、公关工作。
  同时,军方和情报部门将各派一个小组进驻公司,负责保密工作以及公司军功产品的交接审查工作。
  董书恒很高兴,小克虏伯没有在股份方面多做计较。他知道小克虏伯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人。要不是因为意外,他将是克虏伯家族的下一任掌舵人。
  因此,董书恒也放心将这家大型公司交给小克虏伯打理。
  这个公司主要涉及的业务有:一、军工,主要是重型火炮的研发生产。
  二、钢铁冶炼,主要是特种合金钢的研发生产。
  三、重型机械的研发生产。主要是铁路机车,大型工程机械的生产研发。
  ……
  谈判时间没有想象的那么长,在敲定好了具体的框架后。董书恒又单独找小克虏伯聊了一会儿。
  小克虏伯是金属冶炼方面的专家。董书恒向他请教了一些专业知识。
  董书恒并不知道现在的合金研究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所以有些想法他不知道该不该说。
  “克虏伯先生,我觉得以后钢铁冶炼的前景主要在合金钢的研发上。而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添加其他金属来改变钢铁的软硬度,满足某些特种需求。比如锰钢、钨钢。另一方面,通过添加其他金属来改变钢的外在特性,比如说制造出一种不会生锈的合金钢。”
  克虏伯听得眼睛都睁圆了,这个淮海军的总统竟然知道这么多合金的知识,还有这样的见解!
  “总统先生,你的想法给了我很大的提示。钢铁工业的潜力真的是无穷无尽的。”
  “是的,克虏伯,钢铁工业是一个基础工业,它不光要为军工服务,同时也要用在改善人民的生活上。”
  趁着还有时间,董书恒又跟克虏伯聊了火炮的发展方向。甚至董书恒还将内燃机的构想跟克虏伯讲了。
  在董书恒看来,小克虏伯现在已经算是自己人了,反正他是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了。
  “亲爱的,那位总统先生都跟你说了些什么?”等到克虏伯出来后,玛丽看到小克虏伯走路的时候好像都在走神,于是关切地问道。
  “呵呵,玛丽放心,我很好,这位总统真是一个博学的人,我想我们以后要努力了,我们俩的家族一定会在中国发展壮大。现在我们必须赶紧回去了。”
  “亲爱的,回去有急事吗?”玛丽瞪大眼睛疑惑道。
  “当然了,非常的急,我们家族现在只有我们俩,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赶紧造人去。”小克虏伯一脸坏笑地说道。
  玛丽羞得狠狠地扭了一下小克虏伯,然后转身往家里跑去。


第一八六章 无烟火药之父
  在大丰城的郊外有一个很大的院子,这个院子由高大的围墙围起来。
  院子的三边都是河道,只有一面连接外面的道路,这条道路笔直地走上三公里就是淮海军的弹药厂了。
  这个院子和弹药厂一样周围都没有人居住,它就那么孤零零地矗立在哪儿。
  这个院子唯一通向外面的道路上有一个哨卡,士兵们荷枪实弹地在那里站岗。
  院子上面也没有门牌,以至于远处路过的人都不知道这里是干什么的。
  不过在大丰周边还有好几处这样的院子,周围也都有警卫看守。在工业区上班的人都知道这里是保密级别比较高的单位。没事的时候千万不要靠近,否则就要摊上事儿了。
  一个车队顺着这条唯一的道路来到了哨卡前。一名年轻的官员上前递上了证件。
  守卫哨卡的军官看了证件后,立马对着马车敬礼。然后让人搬开了拒马。警卫们站在了哨卡两边目送着车队驶向这个大院子。
  舍恩拜这种被引进的学者一般会被带到书院做一番交流。同时也是让他们感受一下淮海军的学术氛围。
  所以舍恩拜没有像小克虏伯一样被直接带到大丰城,而是先被带到了高邮的淮海书院。
  经过一年的建设,书院已经初具规模,这个书院非常的大,以至于没有围墙,只在道路的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中式门楼。
  门楼上面有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淮海书院”。
  当初董书恒也想过用大学这个称呼,这个词语也并非是生僻字,只是现在的解释跟后世的时候不同而已。
  最后还是决定用书院这个称呼,书院是读书的地方,自然不仅仅局限于四书五经,实际上现在很多书院都会教经世致用之学。
  另外,在淮海书院中讲究的是中西并举,无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都要学习国学、西学。
  即使是化学、物理这样的学科,中古代也都有很多的探索。只不过中国古人的著作中使用演绎法居多,而不像当前的西学多用的是归纳法。
  两者的教学方式也有不同,国学方面都是老师讲好了让学生去归纳。
  而西学则是将原理讲清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运用。
  两种教学模式奇迹般地存在于一个书院之中,在学生们的大脑中产生知识的碰撞。在这种知识的碰撞之中,许多新的发现、新的观点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
  通过这种交流碰撞,淮海书院不管是中国老师还是外国老师,都感觉自己在飞速地进步。
  像书院的一些外国老师在国内的时候也不是什么拔尖的人才,只是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却没有太多的创新发展。
  但是到了书院教书之后,经常参加同中国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这让他们受益匪浅。
  中国人并非都不研究自然科学。像徐寿、华蘅芳那样的人也不是凤毛麟角的个例。
  只是中国人将自然科学归纳在实学里面,而且是那种比较偏门儿的实学。虽然偏门儿但是还是有人去研究的。
  舍恩拜一开始也跟小克虏伯一样认为中国是东方的一个愚昧落后的国家。
  虽然以前欧洲人都传说中国遍地黄金。可是自从欧洲人殖民了美洲、印度之后。
  他们发现这些东方古国大体上都是如此,还停留在欧洲中世纪以前的样子。
  不过自从他踏上了海门港之后,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看法。这个码头非常的繁忙,码头上停满了正在装卸货的远洋货轮。
  这个景象跟西方的码头大同小异。
  像舍恩拜这样的重点人员自然是由专人接待。
  在海门港的招待处休整了两天,舍恩拜才渐渐恢复了精神,像他这样的年纪真的不适合再进行远洋航行。
  这一路上的航行,差点要要收掉他半条命。
  而且,他还得跟着其他人一起学习汉语。不得不说汉语是舍恩拜见过的最难学的语言。每一个字都有好几种含义,一个句子可以用多中方式表达出来。甚至同一个句子说的语气语调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也不一样。
  舍恩拜作为一个学者,自认为学习能力很强,虽然他的年纪不小了,但是还没有到大脑退化的那种程度。就这样学习汉语还是让他头痛不已。
  招待他的官员会说德语,这让舍恩拜非常意外,也感到些许放松。至少他可以放松地和对方交流。
  在港口的时候,那个接待他的中国官员就告诉他,他和一些学者会先到书院。进行一次交流,然后会被安排各自的工作。
  舍恩拜知道这个所谓的书院应该就是指的大学,这也许是中国人对大学的特有称呼。
  看样子自己是又做回了老本行了。王韬曾承诺过他要安排他做一个化学院的院长。
  也许这个化学院就在那所大学之下吧。他倒是有些期待,在这遥远的东方,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现在西方的很多大学实际上都非常的小,有些甚至都没有正儿八经的教学楼。只有几个王室支持的大学,初具规模。
  说白了还是缺钱,欧洲的国家之间战争不断,谁会把多余的钱拿去给大学建房子呢!
  只有偶尔出现几个开明的君主或者贵族,会自己掏钱支持大学的建设。
  跟小克虏伯他们不同,舍恩拜他们一行人去的是淮海书院。他们乘坐淮海军在长江上的客轮。
  这种淮海军船厂出产的内河客运轮船坐起来非常的舒服,里面还有专门的客房,因为这种客轮是用来做长江上长途航运用的。
  由于是在长江上航行,不再像海上那样地颠簸。舍恩拜没有呆在船舱里休息。他走到甲板上,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进入长江口以后,就可以看到很多西方的船只了,那个中国官员告诉他向南去有一个开放的城市——上海。
  这些外国船只都是从上海出来的。舍恩拜才知道中国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
  沿着上江向上游行去,河道慢慢变窄。但是舍恩拜还是觉得这条大河比他在欧洲看到的任何一条河流都要宽阔。
  舍恩拜曾看过一本游记,里面有对这条大河的介绍,中国人叫他长江,据说她有六千多公里长,这在全世界的河流中都可以排在前几名了。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沿着这条长江好好地游览一下。“舍恩拜在心里想道。
  客轮行驶了一段距离后拐进了一条支流。
  哦,不对,不能算是支流,中国人说这是一条运河,而且是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开凿了,并于一千多年前达到当前的规模。
  听中国人讲,这条运河南北长将近两千公里。考虑到他悠久的历史。这真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工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舍恩拜在心中感叹道。
  进入运河后,船只先是路过了一个巨大的城市,这就是很多欧洲人都在游记中提到的扬州。
  靠近扬州的一段运河两边全是码头。各种各样的船只来来往往,让这段航道显得有些拥挤,以至于客轮不得不减慢了速度。
  舍恩拜正好可以慢慢欣赏两岸的景色。
  这个地方水网密布,显然气候非常的好。运河边上首先映入眼帘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舍恩拜可以保证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市场,而且他是一个专门的市场,并非那种夹在居民区中的市场。
  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