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觉得变化不大!”
吕佺孙在董书恒的示意下坐在一把椅子上。接过魏玉祥递过来的茶水。用手轻轻地划了一下杯盖。
“以两江弹丸之地对抗整个大清,董总统是不是过于自信了。”吕佺孙没有说出自负这个词已经是给董书恒莫大的面子了。
“一年之前,我只有扬州一地,半年之前我只有江苏一省之地,但是我淮海军在直隶可以自由出入,胜保的一万多精锐马队,被我一战灭之。”
“圆明园中的无数珍宝被我搬到扬州博物馆中,供人们参观。咸丰未置可否!”
“几个月前我控制整个两江三省。”
“今年年底前我希望能够整合好东南五省。”
“吕大人觉得如何?”董书恒笑着说道,语气中有些许嘲讽,些许狂傲。
“这……”吕佺孙的胡子都抖了起来。
董书恒看着吕佺孙有些想笑,他这样的官员董书恒见得多了,心里想从,就是不肯松口。
对付这样的官员,董书恒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如果你要以为我就这么些实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董书恒起身来到一个沙盘之前。
“吕大人,还请您移步。”
吕佺孙起身来到董书恒的身侧。
这个沙盘跟其他的不一样。
沙盘上面两江地区全部都是用红色的沙土做成。
浙江已经大部分变成红的。
台湾府是红的。
漳州府是红的。
吕佺孙移开视角,他又看到湖北和山东都是浅红色。
横跨直隶、河南、山西三省的太行山脉全是红色的。
再往上,吕佺孙也只能叫出黑龙江的名字,哪里有大片的区域是红色的,面积足足有整个江南那么大。
吕佺孙疑惑地看了看董书恒。
他这是什么意思。
哎!这些古代士大夫都缺一门地理课。
董书恒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吕佺孙。
心道:“我要说了,我要说了哦。”
吕佺孙应该的明白的,听了别人的秘密,要么加入对方,要么保守秘密,这个世上就连死人都不一定能够保守秘密。
看到吕佺孙没有什么反应。
董书恒开始给他一一讲起淮海军的“小秘密”。
“……这里是远东以及黑龙江流域,这里你应该知道,苏武牧羊的那个地方,我叫它月亮湖。这里是库页岛,跟台湾岛差不多大。”
“这里面有些是清廷割让沙俄的,有些是被沙俄占据的,沙俄你知道吗?”
“……这里现在全部都是淮海军的地盘。看出来了吗?在那里我淮海军有几万大军。”
“最近我们刚跟沙俄干了一仗,灭了他们七八万人。”
“这里冷是冷了点,但是夏天跟南方一样热,一年可以种一季粮食,土地非常肥沃。关键是地多。福建百姓不是缺田嘛,要是愿意过去,一户我分给他一千亩田。”
“你说山东?”
“这里也是我的人,山东巡抚桂中行早就投靠了淮海军,本来山东只有一个师不到一万人,不过朝廷最近让各地建立新军,我在那边又建了一个新的师。”
“这么说吧,山东现在也是我淮海军的地盘。”
“太行山?那里我们早就已经布局了,里面至少藏了几万淮海军,离京城最近的保定都有一部分在我们手中,我要是想拿下京城也就是几天的事情。”
“湖北?左宗棠那是我们的同志。没我们的支持,你以为左宗棠能那么快建立鄂军?”
“浙江?这不是刚占下来吗?”
“台湾府本就是我们淮海军的海军基地。至于漳州我们的人昨天已经过去占下来了。”
……
听了董书恒的介绍,吕佺孙差点要惊掉了下巴。
“怎么样?听了我淮海军这么多的秘密,吕大人觉得我是不是应该自信一些呢?”
吕佺孙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似乎是上了贼船了。
要是自己刚才没听那些秘密的话,兴许还有机会下船。
现在自己还有机会吗?
现在要么自己投靠淮海军,要么就下船,但是必须是下到江中喂鱼了。
“董总统,布局深远,吕某佩服,但是清廷毕竟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正统。不可小觑。”
“吕大人,我也不说那清廷是鞑虏这样的话,只是我们都是华夏子孙,现在清廷将华夏祖先给我们准备的生养之地划给洋人。你说这算什么?”
“他没有能力保护华夏的百姓,我华夏子民给洋人当成猪仔卖于外邦为奴,这算什么?”
“吕大人在福建为官,应该知道每年多少福建子弟被拐骗出海。他们身上被打上标签,与牲口无异。”
“然洋人将华夏的子弟当做牲口一样关在潮湿肮脏的船舱中。其中有一半的子弟都死在了海上,这有算是什么?”
“我董书恒不是自己想为我自己打天下,我只是想为我们华夏子民争一条活路。”
“吕大人,跟我们一起干吧!”董书恒向吕佺孙伸出了手。
董书恒说的慷慨激昂,深情外露。
吕佺孙从未想过自己会被一个年轻人的话打动。
第二八零章 乘胜追击?
吕佺孙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这是要与我行洋人的握手礼?
半天之后吕佺孙才反应过来。伸出手去跟董书恒的手握在了一起。
吕佺孙也许是目前为止,投靠淮海军的满清官员中,级别最高的一个了。
并不是董书恒有王霸之气,最主要的原因估计还是吕佺孙的家族在淮海军的治下。
吕佺孙似乎不是那种迂腐之辈。很会划重点。
接下来就是商讨正事儿了。有这个握有实权的福建巡抚作为内奸,事情就简单多了。
吕佺孙安排自己的心腹接管了城门。将一部分淮海军秘密放入城中。
当天晚上,吕佺孙召集福州城的将官以及一众文官。
并且在淮海军的配合下控制住了这些人。
至于那位总督大人,早已经被淮海军软禁在府中。
第二天,巡抚衙门发下文书,由吕佺孙的心腹带着淮海军的部队分头奔赴各个府县。
同时,董书恒派人西去武夷山,与翻山越岭而来的杨炳春部汇合,令杨炳春负责接收西部各个州县。
除了几个愚忠于清廷的州县长官负隅顽抗之外,整个过程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抵抗。
淮海军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浪费在赶路上,福建是山路崎岖,水路也是水流湍急。
实在是行路难!
到了十一月份,整个福建全境已经全部落入淮海军的手中。
董书恒任命吕佺孙为福建省军政府长官。
军政府的称呼可能要一直用到淮海军正式立国为止。
因为到现在为止,董书恒还是以淮海军的名义在征战各处。
他觉得,要先拿下京城,让满清皇帝自己宣布退位。他才会正式立国。
那样才算是堂堂正正地立国。
因为他准备立的那个国是华夏,以族名为国名,国家只是为了民族发展服务的一个组织形式。
民族要高于国家的大义。
作为一个降臣能够继续做自己原来的位子。吕佺孙的心中非常的满意。
家族也会搭上淮海军的快船,蒸蒸日上。目前来看自己的选择没错。
刚刚改换门庭的人,工作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
没用董书恒吩咐,吕佺孙就已经开始着手恢复福建地方的秩序了。
经过了重重苦战才收复浙江的彭玉麟,听到了到董书恒不废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福建。
心中唏嘘不已,莫非总统真的是有王霸之气。
还是总统故意把硬骨头扔给自己。
实际上光复浙江,最激烈的一战是牛杰的守备旅打的杭州之战。
除了杭州之外,浙江其他的府县充其量就是一些团练武装。
跟淮海军手下最精锐的教导师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杭州之战也已经结束了。跟李存文说的一样,杭州内城真的是自己打开的。
因为粮食问题,逃进内城的绿营跟杭州将军手下的八旗终于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绿营兵在邓绍光的带领下攻破了杭州将军府,至于那些满城八旗早已经不堪一战。
就连绿营兵的战力都比不上。
邓绍光提着杭州将军的首级打开了内城的城门向淮海军投降。
巡抚何桂清自缢!
满城八旗被邓绍光屠戮,所剩无几。
刚刚理顺福建事情的董书恒将军队交给了杨炳坤统一指挥,福建划入江西军区管辖。
政务则交给了吕佺孙负责。
临行之前,董书恒交代吕佺孙从愿意投诚淮海军的福建官员中选出一批跟随董书恒一起北上。
这些人将在淮海军的行政学院中进行培训,继续在行政岗位上留用。
同时,董书恒也让曾宪风从两江挑选出一批人充实到浙江福建地方上。
为了避免这些人到了地方上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不熟悉。
董书恒特意让吕佺孙对原来的吏员进行选拔,其中有能力又没有明显恶习的选为官员,辅助淮海军派来的官员工作。
至于地方上的行政工作重点。董书恒只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是积极疏通各地河道、修建道路。当然所使用的人力一律发放工钱。因为淮海军已经废除了免费劳役。
福建多山多水,耕地紧缺,道路不畅一直是限制地方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是减轻百姓负担,施行淮海军的新税制,减轻农税,废除丁税、厘税,减轻百姓的负担。
福建并没有遭受多少的破坏,董书恒自然也不会直接免除福建的税收,没有那个必要。
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董书恒不会做。
况且淮海军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税收收上来了,董书恒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但是新占领区总要给百姓一些甜头。
在董书恒看来,施行淮海军的税制就算是给当地百姓莫大的好处了,他是知道清廷的税有多重,尤其是这几年各地匪乱,完全瘫痪掉了清廷的财政。
三是积极发展工商业,将厦门和福州打造成为外贸重要口岸。完善港口设施的建设。
四是仿照上海模式,完善对外国人的管理。
这一条主要是针对福建这里的不法外国人的。与上海不同,福建这边有很多的不法外国投机客。
他们主要从事毒品走私以及人口贩卖等行当。
这些人很多出自欧洲的小国,却冒充英国人、法国人,让当地的官府投鼠忌器,不敢深究。
从而使得这些人钻了空子,一直逍遥法外。
淮海军在上海已经有一套管理外国人的方法,在上海外国人犯罪一样要接受淮海军法院的审判制裁。
因为淮海军有一套完善的成文法。各国公使早就已经表示接受。
淮海军很快就会在福州、厦门也会设立法院。
等江宁派来的官员上任,这里的一切都会走上正轨。
这就是拥有一套完善制度的好处,那就是它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复制。
五是放开福建民间的移民限制,成立专门的移民机关,负责登记移民,凡是愿意移民的百姓都可以报名,愿意成为淮海军农场职工的,淮海军会负责移民的费用。
当然了,即使自己移民淮海军也会在海外分配土地。
现在淮海军在南洋在远东拥有大量的土地,甚至是台湾府都有大量的荒地。
以往清廷的户籍政策比较死板。给百姓移居海外设置了重重限制。
甚至将移居出去的百姓成为逃民。
现在很多南洋的家族在南洋混的风生水起,但是他们却回不了祖籍。
董书恒决心改变这种状况。福建这个地方土地狭小,要是再不给百姓迁移,那就是不给百姓活路了。
六是董书恒每占领一个地方都会采用的老办法,就是鼓励发展工商业,福建地方多山,矿产资源丰富。
以前只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另外福建的航海业也相对发达。
自古就是出水手的地方。
董书恒决定在这里投资建立一支远洋船队,以后跑南美的航线将从福建出发。
另外,董书恒准备在福州再建造一座造船厂。
每到一个新地方,淮海公司总要先带个头投资,为福建地方的商人起个示范作用。
这叫发挥国有企业领头羊作用。
福建的茶叶出口也是一个优势产业,福建的红茶尤其受到西方的欢迎。
后世的印度红茶,其茶树就是英国人从福建偷偷移植过去的。
这一世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董书恒命令各地海关严查出口夹带茶树苗,一经发现处以重罪。
打下福建之后,董书恒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移民来原地。
以后往南洋以及南美洲移民就有了稳定的来源。
北方的流民就可以尽可能地向远东黑龙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