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书恒点了点头说道:“你是说他们很可能会支持沙俄甚至是与沙俄一起先将奥斯曼帝国给瓜分了。这样他们就完全堵住了我们西进的陆上通道。”
“正是这样,总统,我们能够想到,奥斯曼帝国的人却想不到,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成为了一颗可以被人随意抛弃的棋子,他们还以为自己还是那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你说的没错,在梦里生活的人,是不会自己吵醒自己的,不过你分析的没错,按照英国人的尿性,他们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这么做。”
英国人虽然是曾经的霸主,但是他们却很少自己下场干架,要么是指使别人去做,他们在后面支持。
要么是找一些国家联合起来一起行动。
这次英国人因为次大陆的事情,不得不自己亲自下场与复兴军大干一场,最后果然是吃了大亏。
他们欧罗巴的邻居趁此机会发展反超了大英帝国。
所以英国人这次要是与复兴军停战之后,一定会痛定思痛,不会轻易地再次对复兴军直接动手。
但是要说英国人会善罢甘休,那显然也不符合大英帝国小心眼的性格。
尤其是现在的女王陛下还是一位外表心宽体胖,实则心胸狭窄的女人。
那么英国人会怎么做?
此时欧罗巴的几个强国,弗兰西跟复兴军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这次次大陆战争,弗兰西人在次大陆上的殖民地都没有被波及。
不仅仅如此,复兴军还提醒当地的势力不要去动弗兰西人和葡萄牙人的殖民地。
相当于是变相给他们提供了庇护。
另外,战争期间,弗兰西一直与复兴军之间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甚至将英国人原本掌握的贸易份额都给抢了过来。
原本的普鲁士王国,现在的北德意志联邦,本就跟复兴军之间是隐形的盟友关系。
因为普鲁士被夹在中间,其想要崛起就一定要获取外力的支持。
英弗两国,尤其是弗兰西是不可能容忍自己的身边崛起一个大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鲁士是不会断开与复兴军之间的良好关系。
再看奥匈帝国,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已经被接连的失败打击得失去了信心。
现在的奥匈帝国主要精力放在维护其原本领地的安全。尤其是不断反弹的匈牙利地区。
另外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依然在关注着其东边的巴尔干地区。
他毕竟处在多瑙河的中游,对于下游地区的巴尔干地区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奥匈帝国与复兴军之间更加没有矛盾,因为他们原本就没有矛盾。
不仅仅如此,他们还要依赖与大华夏圈之间的贸易。
奥匈帝国每年都需要从大华夏圈国家进口大量的商品。
这也要求他们必须要维护与复兴军之间的关系。
复兴军在欧罗巴外交和情报部们的总部都放在维也纳,也是因为得到了奥匈帝国的默许。
能够跟复兴军之间对抗的就只可能是沙俄了。
整个欧罗巴就只有沙俄跟复兴军之间是在陆地上接壤,而且两个国家之间有着不可化解的矛盾。
沙俄东部与复兴军的西北部之间有着漫长的艇火区。
是的,是停火区,而不是边界线。
因为复兴军与沙俄之间只是暂时的停战,双方都没有承认对方的边界。
董书恒不介意将沙俄给赶到乌拉尔山以西去,然后与沙俄之间保持一条天然的分界线。
而沙俄也在等待时机,将他们在远东地区丢失的土地从新再夺回来。
这几年沙俄跟复兴军之间并没有爆发战事,那是因为亚历山大二世并不像他的的父亲尼古拉一世一般自大和莽撞。
这是一个精明能干、头脑清醒的沙皇。
他明白什么叫韬光养晦。他知道沙俄现在缺少的并不是土地。
他最迫切需要做的是解决当前内部的问题。
所以亚历山大二世当政以来,从新搞好与欧罗巴国家之间的关系。
与复兴军之间爆发了几次小规模的战争,实际上也主要是演给英弗看的。
这几次战争,英弗都给了沙俄很多援助。
因为不管是谁要跟复兴军作战都要先拉拢一下沙俄的军队,让他们出兵牵制一下复兴军。
一时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人人喊打的沙俄,似乎变得奇货可居了。
在欧罗巴的外教场合,戈尔恰科夫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与复兴军之间的矛盾,通过亚历山大二世的精准掌控,现在成为了沙俄手中的一颗重要的筹码。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沙俄已经从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中渐渐恢复了过来。
因为大英和弗兰西大量资本的输入,沙俄的财政状况甚至比尼古拉一世的时候还要好。
虽然他们失去了远东的皮毛生意,但是那对沙俄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毛皮生意早就已经成为了沙俄经济中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
现在这块缺失已经补齐。
亚历山大二世看重了欧罗巴的原材料供应市场。
沙俄现在刚刚开始农奴制的改革,农业需要一剂强心针。
正好米利坚内战爆发发,再加上次大陆的战争,欧罗巴各个工业国的原材料供应出现缺口。
地大物博,拥有大量耕地的沙俄刚好填补了这个缺口。
现在沙俄每年都通过黑海和波罗的海向西欧各国书送大量原材料,这为沙俄开创了新的财源。
英国人一看沙俄不与他们一样搞工业竞争了,自然也是大力的支持。
大英政府甚至鼓励本国的工厂从沙俄进口原材料。
无形当中欧罗巴也形成了一个内部循环的市场。
只不过整个欧罗巴的体量有限,而其中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工业国。
没有一个领导的核心能去调整各国的产业布局,所以这么发展下去必然会产生恶性的竞争。
复兴军就不一样了,大华夏圈的国家基本上都要听从复兴军的安排。
这样就不会出现盲目发展的问题了。
比如南洋地区,基本上就是发展采矿业,农场种植业。扶桑和半岛基本上就主要依靠劳动力的输出。
当地虽然也会发展工业,但是只会是一些最基础的工业。
整个制造业的核心还是控制在复兴军本土。
大华夏圈其他地方大都是为这种产业布局服务。
第七八二章 蒙巴萨和塔朱拉
“总统,我有一种预感,这两年我们跟沙俄之间还有一战。假如跟沙俄开战的话,陆战的规模可要比次大陆的战事要大的多了。”刘青北皱着眉头有些担忧地说道。
“暂时的话,爆发大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摩擦还是会发生的,我上次跟那个亚历山大接触过,他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不会急着做出头鸟,也不会被英国人一点点好处所忽悠,除非英国人给了他们不可拒绝的理由。倒是你刚才所说的对奥斯曼帝国动手的可能性最大。”董书恒道。
在董书恒看来,沙俄要是对复兴军动手的话,即使是全面战争,他也有信心能够挡住。
他手中已经准备了很多对付沙俄人的杀手锏。
到时候一定足够沙俄人喝一壶的。
而且沙俄主动进攻复兴军的话,复兴军反而会占据地利上的优势。
这些年,复兴军一直在修建通向西域的铁路。
那条董书恒设想中的本土东西大通道早就已经贯通,现在在修建的是复线工程以及一些支线。
而沙俄人的铁路还没有穿过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
复兴军的支线早就已经修到了夷播海地区。
沙俄虽然也很大,但是大部分地方都是贫瘠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无论是财力还是物力都比不上复兴军。
要是沙俄与英弗一起瓜分奥斯曼帝国的话。
复兴军还真的很难插手进去。
如果复兴军仅仅是在物资上对奥斯曼帝国进行支援,那么估计要成为运输大队长。
一个猪队友比一个强大的对手还要可怕。
强大的对手还可以高估,但是猪队友的下限却很难估算出来。
但要是复兴军直接去参战,那么地利就完全在那些欧罗巴国家的手中。
复兴军到奥斯曼参战要么从波斯湾,要么走红海。
这两个地方距离巴尔干半岛都很远。
而战争的重点必然是在巴尔干半岛。
“要是欧罗巴诸国真的准备瓜分奥斯曼帝国,那还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董书恒叹息道。
“总统的意思是我这次去奥斯曼帝国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威胁?”刘青北问道。
要让一个国家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危险,并不容易,尤其是通过外交方式。
在外交场合,很多话是不能明说出来的。
“提醒是肯定要提醒的,但光是提醒是没用的,奥斯曼人只会觉得我们是在挑拨离间。我再让老季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用点小手段。”
董书恒想了想,似乎可以让情报部的人认为地搞出一个情报泄露。
郑剑可是在沙俄搞了一个情报网,里面有很多的沙俄人。
“总统,我想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奥斯曼人身上,还不如加强我们在波斯湾和红海的力量,到时候还能够挽回一定的局面。”刘青北建议道。
“你说的没错,靠人不如靠己。红海那里要看鲍有志的了,我们必须要在那里获取一个立足点。要是真的发生了大战,我们也有一个可以出兵的基地。”
“对了,这次你去奥斯曼帝国将郭嵩焘给带上,接下来让他去欧罗巴跟着王韬后面历练一段时间,跟英国人的谈判结束了之后,就让他留在欧罗巴顶替王韬的位置。”
“等王韬回来你再带他一段时间。外交部的工作交了之后,我希望你能在内阁多分管几项工作。”董书恒道。
“总统,说实话,做其他工作我心里可没底。”
“没底,也没关系,做一做就熟练了。至少外交和商业方面你是熟悉的。我准备跟老左商量一下,把外交、商务和理藩院交给分管。这都是你熟悉的领域。”
董书恒又跟刘青北交换了一下与大英谈判的问题。
董书恒刚刚提到的鲍有志部,现在正护送着从马斯喀特出发的苏维尼苏丹大军向桑给巴尔杀去。
……
西印度洋,非洲东海岸,一支巨大的船队,彷佛是凭空冒出来一般。
除了之前的英国大白舰队,这里已经没少年没有出现这么大规模的舰队了。
六艘联合舰队的主力舰护卫在庞大的舰队两侧。
中间是大量的木质运输舰,甚至还有一些单桅的小型帆船,为了攻打自己的兄弟,这位苏维尼苏丹可谓是下了血本。
几乎是征集了国内所有的商船,更是在短时间内集结了五万大军。
这一切都要短时间内做到。因为鲍有志告戒他要是被马吉德那边提前知道了自己这边的行动,马吉德有可能会与英国人勾结,到时候这一仗就不好打了。
鲍有志这段时间一直住在马斯喀特,他跟这位年纪与自己相当的苏丹已经很熟悉了。
鲍有志本就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跟这位苏丹王陛下可谓是臭味相投。
两人连无遮大会都一起开过了,自然算是朋友了。
苏维尼苏丹至少在表面上对鲍有志的话那是言听计从。
不说两人之间的私交,就是鲍有志印度洋舰队司令这个职务就值得苏丹去巴结了。
当然了,鲍有志也想结识一下这位苏维尼苏丹。
第二舰队毕竟是一群外来者,鲍有志对东非海域非常陌生。
阿曼苏丹国虽然综合实力不行,但是在这块海域算的上是土着了。
跟阿曼人搞好关系,相当于在西印度洋白得了一个带路党。
对于第二舰队今后在这里活动具有重大的价值。
联合舰队的旗舰“镇海号”上,阿曼苏丹苏维尼一身戎装将他臃肿的身体累得紧紧的。
这个年轻的苏丹习惯美女和没事,听说他每周都要吃掉一匹骆驼。
每个晚上都要四名美女侍寝。
当然,鲍有志虽然吃的没他多,但是每晚驾驭的美女却比苏丹还要多。
”哎混(阿拉伯语,兄弟的意思),这样的军舰要多少钱一艘。”苏维尼看看自己脚下的“镇海级”驱逐舰,再看看那些自己手下慢腾腾的帆船。
直觉得这钢铁制作的战舰才配得上自己尊贵的身份。
想着这位苏丹陛下是一位土豪,阿曼帝国经商几百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所以鲍有志索性将价格给说的高一些:“陛下,这艘军舰的成本大概在一百万华元。”
苏维尼苏丹沉吟了一下说道:“呃,确实是比风帆战舰要贵得多啊。”
鲍有志一听,这位苏丹怕是嫌贵了,刚才他还想给海军的造船厂做一个促销呢。
没想到出手阔绰的苏丹王也会担心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