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治理黄河的时候,水利部的人就重新制定了运河的规划。
北方的运河成了调节黄河流量的一条支流。
基本上不再成为固定的运输任务。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南北铁路。
陆顺乘坐的这段扬州到徐州的运河,因为地处南方,水量充沛,得以保留。
不过这里的风景与他的老家镇海已经大为不同。
房屋的建筑更加的粗犷。
大部分的人家正房前边都有院子。而在南方,大部分房子正房都在前面,房后为院,房前是一个晒场。
站在船上,就能够看到远方整齐的村庄。
经过了这么些年的发展,江淮这样发达的地区,农村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家家户户都住上了青砖黑瓦的新房。
原本的土胚房基本上都被淘汰。
因为运输成本降低,加上机器开采的高效,各地都能够用上便宜的煤炭。
砖瓦厂雨后春笋一般地建立起来。
建筑材料的成本降低。
农民也有了更多的进城做工的机会,除了粮食之外,手中也能够掌握一定量的交易货币。
由此拉动了消费。农民再抠门,也是有意愿修缮自己的房屋的。
他们唯二不会吝啬的消费品就是房子和土地。
也许还可以加上耕牛、农具等生产工具。
陆顺在徐州,见识到了一座重工业城市的魅力。
火车站的周围,各种工厂就已经开始多起来了。
火车行驶起来,他看到了这座钢铁城。
是的,这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厂子,而是以巨大的钢铁厂为核心,周围全是配套的工厂,以及一些下游工厂。
再外围还有一些居民区。应该就是在这里工作的工人的居住地。
如果这些都还不够直观的话。
那么城北黄河上纯粹用钢铁建造的铁路大桥则能够够给人带来一种工业化的冲击。
第八一二章 皇家科学院
那一根根巨大的钢梁,就像是搭积木一般拼起来。
所有钢铁的重量全部汇聚到粗壮的水泥桥墩之上。
沉重的火车在上面行驶,竟然没有一丝丝的晃动。
过了黄河,火车很快就进入了山东境内。
在火车右侧的视野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湖。
陆顺知道这是微山湖。
此时的微山湖比后世的要大上很多,每年河泽装不下的水都会被调运到微山湖来。
虽然周围的农田少了,但是人们发现,通过旱季进入湖中开采天然砂石,完全可以弥补这部分农田的损失。
此时已经进入了春汛期间。
湖面上碧波荡漾,一望无垠。
偶尔能够看到捕鱼的小船在湖面上游荡。
火车经过的地方,距离新的河堤不远。
陆顺已经好多年没有听到黄河泛滥的消息了。
原本每年都要泛滥黄河,因为两座大湖的出现,已经变得温顺多了。
加上上游两岸居民的迁离,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
黄河的含沙量根据监测,每年都在降低。
这两个湖泊,不仅仅调节了黄河中的水量,还截流了大量的泥沙。
这些泥沙被开采之后,第二年湖中的空间又空留出来。
湖泊湿地的景色非常的美。
烟波浩渺中,一群群北上的候鸟在湖面上成群结队地起飞降落。
这让宽广的湖面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场。
陆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
在他从小道听途说获取的信息中北方多山少水,民风彪悍。
然而眼前的风景却是山水灵动,宛如仙境。
陆顺甚至还能看到湖面上的漂着一艘艘画舫。
这原本是西湖上才能看到的风景。
过了微山湖没有多久,火车又从河泽边上通过。
这里就更大了,整个湖区原本就是一州之地。
湖中远远地还能看到一些小岛。
有人在小岛上建了庙宇、道观,俨然将这些小岛当做仙岛了。
殊不知,这些小岛原本只是当地的崮子,上面比较干旱,基本上就是穷苦人家的立身之地,要么就是因为地势险要,成为了土匪响马的老巢。
现在因为这个大湖的出现,这些崮子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就像陆顺一样,从一个游侠儿、纨绔子弟,变成了现在这样掌握一方水土命运的人。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复兴军带来的,或者说是董书恒通过他的翅膀扇出来的。
当然了,董书恒扇出来变化还不止这些。
虽然要召开藩属国大会了。
董书恒可不会将自己的时间都放在跟这些人的社交上。
他其实并不喜欢应酬,如果不是因为现在的身份,他原本应该是一个宅男。
与其跟这些政客打交道,他更喜欢跟徐寿、舍恩拜这些人呆在一起。
枫谷的一个大型研究所中,一场讨论会正在召开。
看会场上的情形就知道这些人都是那种随意的人。
会议桌上甚至还摆着午饭,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饭点。
而这些人并不想浪费时间去吃饭。
董书恒的面前也放着一份盒饭。
他今天是来参加电力研究所的这个研讨会。
徐寿最近一直在做电池的研究遇到了一些瓶颈。
于是找来化学泰斗舍恩拜来一同讨论。
因为电池的材料涉及到了化学方面的问题。
董书恒是个万金油,什么都懂一点,总能给他们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所以也在邀请之列。
别人的邀请,董书恒总是要斟酌一下的,但是徐寿的邀请,他无论多忙都会参加的。
因为徐寿做的事情关系到他设想的未来。
一个干净的未来。
“总统,听说您要加冕了,这是真的吗?”舍恩拜不知道华人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会有忌讳。
一上午讨论电池电解液的问题,他没时间问出来。
这会儿大家一起吃午饭,才有时间开口问一下。
旁边的华人研究员也都竖着耳朵听着。
他们不敢问,但是也都非常的好奇。
“呵呵,大家都很感兴趣吧,实话跟你们说吧。确实有这样的事情。”
“总统,我支持你。”徐寿笑着抢先表态道。
众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表示自己对董书恒的支持。
“可是呢,我不想做啊。你们一个个可以搞研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凭什么让我去被那些繁文缛节束缚住一辈子啊。”董书恒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
众人都是目瞪口呆,他们没有想到董书恒会这样吐槽。
一般的人也会推辞,但是都只会是象征性地推辞一下。
三荐三推,这种规矩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了,大家自然都是知道的。
不过正常情况下只会说自己的德行不够,或者是能力有欠缺。
这才叫谦虚,哪里有像董书恒这样直接吐槽成为共主之后太辛苦,没有自由的。
“总统啊,您可不能这么想啊,您要知道,换了一个人上来,谁还能支持我们将研究做下去啊。”徐寿道。
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搞研究是最花钱的,要是将这部分钱拿去搞基建,一年不知道要能够修建多少的道路。
要是拿去造武器,也不知道能够造多少的军舰大炮,组装出多少的军队。
换了一个人上位,还真的可能会缩减研究院的科研经费。
科研有时候看起来是非常浪费的。
因为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试错。
只要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他们做的一切事情都像是在浪费。
复兴军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能过做到科技上的反超。
不仅仅因为他远超时代的见识。最重要的是他愿意将钱用在这些看起来无成效的科学研究上面。
科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
他不仅仅从国外挖了很多研究人员,还要将自己培养的宝贵人才分出一大部分放在实验室中。
这些人的待遇,董书恒可都是定的相当高的。
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的洋人来了之后都不愿意走了呢。
即使董书恒不限制他们,这些人都不愿意再回到欧罗巴去。
在这里他们不仅仅能够获取高额的科研经费,拥有勤快的助手。
就连生活环境都比欧罗巴好上百倍。
相比于这里,他们以前的生活就像是野蛮人的生活。
徐寿说的话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想法,他们这些人的待遇可都是董书恒给的。
换一个话事人,不一定还会继续这样。
在传统的观念中,这些人都应该归进工匠的范畴。
工匠的地位向前再推十年,那可都是垫底的存在。
“徐先生,他们的想法也跟你一样,你们都害怕变化,所以就要牺牲我个人的利益。这对我也是一种不公平啊。”董书恒道。
徐寿嘿嘿一笑,他很少这样舔着脸说话:“总统,您能者多劳吗?况且,以后您做了共主,岂不是可以整合大华夏圈所有国家的科研资源,我想那样的话,我们的研究进度肯定会更快。这样您的愿望也能够更早地实现。”
“好了,你们都放心吧,少数服从多数。我到时候不会拒绝的,我也有很多事情要做,需要这样一个身份,不过你们放心,我这个位置跟历史上的那些人不一样。”
董书恒觉得跟这些搞科研的人说话,还是直接一点好,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一根筋。
“哇,那真是太棒了,总统阁下,到时候能不能给我封一个爵士做做。您知道我们舍恩拜家族一直都是工匠,要是能够从我这里改变身份,用你们的话来说就是光宗耀祖了。”老舍恩拜一脸憧憬地说到。
在欧罗巴那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大部分都有这样的贵族情节。
“没问题,其实我准备成立一个皇家科学院,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只要在再某个领域中有凸出贡献的人,都能够成为科学院的院士。同样的我也会用一些爵位来奖励你们的贡献。”
“不过,这些爵位都只是荣誉而已,可是没有封地的。”董书恒道。
“有个称号就行,以后也能够让儿孙们拿着出去炫耀。”舍恩拜非常兴奋。
他知道英国人有一个皇家科学院,只要进去了就是贵族头衔。
自己现在不缺钱,子女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但是自己在欧罗巴依然没有什么声望。
虽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舍恩拜的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
现在好了,只要身边的这位加冕,那么以自己的重要性,董书恒肯定不会吝啬一个虚荣的。
“总统,这是好事情啊,要是你不喜欢外面的虚礼,没事儿的时候到我们科学院就好了。”徐寿说道。
他跟董书恒的关系已经非常的熟络。
可以随便开玩笑的那种。
“那好吧,我以后要是烦了就躲到你这里来。”
“话说回来,你的高压传输研究的怎么样了?”董书恒问道。
董书恒知道电压越高,电力在传输的时候损耗越小。
所以高压传输一直是徐寿这里的一个研究方向。
“唉!这个事情暂时很难突破。一个是传输材料的问题,我们没有合适的电缆。二是成本太高了,现在钢材的价格太贵,其他领域都还不够用,要是用来搞电力传输就太浪费了。”
“还有一个就是控制系统,电力传输必须有一套传输和控制系统。我们现在的效率太低了。要是远距离传输,整个系统的负载太大,无法做到有效控制。”
在一套电力系统中,发电和用电+损耗,应该基本上持平。
要不然多余的电力就会让电线过载。甚至会将电缆给烧毁掉。
徐寿已经研究出了测量电流和电压的仪表。
甚至做出了交流电。
但是人工监测的效率太低而成本太高。
现在复兴军也只能建立覆盖一座城市的局部电网。
这实际上会产生很大的浪费。
因为有的地方电力资源多,但是却用不掉多少电。
但是有的地方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但是水能和风能都比较少。
只能从其他地方运输煤炭来发电。
那么董书恒推广清洁能源的愿望就很难实现。
“徐先生,按照你自己的进度来做吧,反正要是需要什么人的配合,尽管说。”
“总统,我觉得我们应该先制作出一台能够帮人计算的机器。我有了一些想法。要是这个想法能够实现的话,那么我们的计算效率将成千上万倍地加速。”
计算机?董书恒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呢。
徐寿竟然要制造计算机。
“计算机,你觉可行就做。”董书恒道。
“嗯,总统,我在英国的时候看到过一台计算分析机,这种分析机用刻有数字的轮子来存储数据,通过齿轮的旋转进行计算,用一组齿轮和杠杆构成的装置传送数据,用穿孔卡片输入程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