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十名士兵背负了五十袋火油,他们主要集中在东城放火,一是方便他们撤退,其次也不会被巡哨士兵发现,再一个原因就是东城是民舍集中之处,木制房屋偏多,比较陈旧,而且房屋十分密集,一旦着火就会成片燃烧。
  他们其实是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吸引城头上的守军前来救火,真正点火者是城外的一万八千宋军。
  五十名士兵在一条条小巷中奔跑,他们每人背负着装满二十斤火油的皮袋,不断将火油喷射在一座座房子的屋顶、木墙上,火油喷射完后就开始点火。
  不多时,东南的一座木屋率先起火了,紧接着附近几座木屋也跟着起火,几乎是同时,东北面也有几处火光燃起。
  东城头上的西夏士兵立刻发现异常,敲响了警钟,‘当!当!当!当!’
  很多士兵从梦中惊醒,纷纷跑出来,这时,城东的起火点开始连成片了,浓烟滚滚,火势滔天,东城头上的士兵纷纷跑下来救火。
  夏连趴在桌上睡着了,刺耳的警钟忽然把他惊醒,他听到了外面的喊声,连忙推开桌子,站起身来到门口,他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东城火光熊熊,浓烟滚滚。
  夏连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这难道是宋军……放火烧城?
  他立刻意识到了阿干县最大的风险,那就是敌军火攻,额头的汗珠流下,夏连急声大喊:“传令全军救火!”
  整个城内都开始混乱起来,这时,只见无数的火药箭从城外射来,着火的地方越来越多,而四面城墙上也燃烧起了大火,这是宋军士兵将火油直接喷射到城头,将城头点燃了,使西夏军士兵无法向城头上逃命。
  整个东城都被烈火和浓烟吞没看,开始向西城迅速蔓延,而西城也到处起火,城内的西夏士兵已经无法救火了,恐慌得四处奔逃,很多人都逃向了城门,士兵们争先恐后逃命,互相践踏,死伤无数,惊叫声、哭喊声响彻全城。
  城门外,陈庆率领三千弓弩手已经准备就绪,三千支弓弩冷冷对准了城门……


第四百七十一章 善待
  天渐渐亮了,阿干县城内的大火还在燃烧,三面城墙下都躺满了横七竖八的西夏士兵尸体,大部分是跳城后被宋军射杀,身上插满了箭矢。
  但最触目惊心的还是城门处,密密麻麻堆满了尸体,足有几千具之多,城内西夏士兵拼命向外奔逃,却三千宋军士兵的弓弩无情射杀。
  城门已经被大火烧毁,只剩下半个烧得黑炭的木框还在挂在城墙上,透过城门可以看见城内火势还在燃烧,但浓烟稍微消退了一点,可以清晰看见大街上躺满了被烟熏死的西夏士兵尸体。
  两万五千西夏军最终没有一个能活着走出县城。
  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尤其是异族之间的战争,更是赶尽杀绝,毫不留情。
  陈庆留下三千士兵处理后事,主要负责掩埋尸体和清理废墟,他率领大军前往兰州城,和杨再兴的八千骑兵汇合。
  兰州城在唐朝叫做金城县,现在就叫兰州县,是一座大县,城墙高大坚厚,易守难攻,城内人口近十万人,以汉人为主体,也有少数羌人和党项人。
  杨再兴进城后已经将西夏官员和一些党项人恶霸悉数处死,没收官府和恶霸强占的百姓财产,全部物归原主,又任命前兰州司户余少游暂代知县。
  陈庆率领大军抵达兰州城,杨再兴和刘琼带着余少游等官员出城迎接陈庆的到来。
  陈庆对杨再兴笑道:“我的士兵这几晚都没有休息好,你赶紧安排他们宿营,县里的情况我问问余知县就行了。”
  “卑职遵令!”
  杨再兴和刘琼连忙去安排军队住宿。
  陈庆又关切问余少游道:“阿干县的百姓安置得如何了?”
  余少游听说两万五千西夏军队全部被烧死在阿干县,没有一个活口,他心中异常惊骇,传闻这位节度使号称人魔,果然心狠手辣。
  他不敢怠慢,恭恭敬敬道:“回禀节度使,一部分老弱百姓安置在空房和寺院内,空房不足,卑职又几处空地上搭建了几百顶大帐暂时安置他们。”
  陈庆想了想又问道:“城内有多少西夏人的军粮?”
  “大概八万石左右。”
  陈庆一怔,“有这么多?”
  “节度使有所不知,原本兰州只有三万石军粮,后来杨将军到来,用骆驼队从巩州定西县运来五万石粮食。”
  陈庆有点糊涂了,三千头骆驼都跟着自己的主力大军呢!杨再兴又从哪里搞来的骆驼队?
  他连忙对亲兵道:“去把杨将军找来!”
  片刻,杨再兴匆匆赶来,抱拳道:“参见都统!”
  “我来问你,你的骆驼队是怎么回事?”
  杨再兴躬身道:“是卑职在定西县缴获的,一共五千头骆驼,刚从兴庆府运送盐茶奶酪等物资过来,在定西县暂停,就被卑职缴获了。”
  “居然有五千头骆驼!”陈庆着实惊喜。
  杨再兴笑道:“卑职刚开始也很惊讶,后来才知道,骆驼是西夏很普通的牲畜,就和咱们骡驴一样,光西夏官府就有几万头骆驼,大一点的商队一般都有上千头骆驼。”
  陈庆呵呵一笑,“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
  “这次清剿五处仓城,收获颇丰,卑职正在派人整齐清册,会尽快提交给都统!”
  战争就是这样,胜者会得到无数的红利,包括土地占领,巨量的战利品,战俘的赎金等等,而败者往往几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这次西夏和宋军争夺熙河路的战争,光西夏准备的各种军资粮草,就耗费了西夏国近三成的国力,比如当年宣和之战,西夏军大败三十万童贯的军队,缴获宋军上百万支长矛,现在又有一半多赔在这场战役上。
  不用说还要赎回之前的两万两千名战俘,陈庆肯定会坐地起价,二十张羊皮不够了,一名士兵至少要三十张羊皮,这又将是一笔巨大的耗费支出。
  可以预见,这场战争会让西夏国几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安排军营事情颇多,杨再兴又暂时告退,陈庆骑马走在熙熙攘攘的金城大街上,两边商铺的吆喝声不绝,茶馆、酒楼一家挨着一家,家家宾客满座,生意兴隆。
  “现在从各地赶来的商队都云集兰州,等待黄河彻底解冻,所以这段时间很热闹,到夏天时,从西域、西夏、河西走廊过来的商人又会云集兰州,这里自古就是繁盛的商贸大城!”
  “兰州县现在有多少百姓?”
  “卑职现在只有暂估的人口。”
  陈庆看了他一眼,“你是兰州司户,对人口还没有确切数据?”
  余少游连忙道:“节度使有所不知,卑职是靖康以前的兰州司户,金兵入侵后,人口发生很大的变化,西夏后来又控制了兰州,又将不少汉人迁移到兰州,关键是西夏官府的人口统计还不对,遗漏了大量奴隶。”
  “那你估计有多少人口?”
  “卑职估计有两万户百姓,十四五万人口,但西夏官府统计只有一万三千户,足足少了七千户,四五万人口,应该都是奴籍,不算平民。”
  “为什么会有奴籍?”陈庆不解问道。
  余少游叹口气道:“就是从其他各州掳掠来的汉人奴隶,安置在兰州种麦子,在河湟谷地,那边有一半土地被西夏占领,就是由这些奴隶负责耕种,冬天在兰州过冬,开春后便去河湟谷地种麦,黄河解冻后就要过去了。”
  “需要军队押送吗?”
  “一般不需要,他们家人在兰州,不怕他们跑掉,每年七成的粮食要上缴,自己留三成养家,已经好几年了,节度使请看,就是那边!”
  余少游一指西北方向,陈庆顿时看到了大片茅屋泥房,都是用泥土夯成的屋子,屋顶搭着茅草或者麦秸,一间间茅屋低矮破旧,一望无际,十分壮观。
  “这就是农奴的居住区,也是兰州百姓的最底层,家家户户都穷得只够勉强糊口。”
  陈庆向棚户区望去,只见那边黑沉沉的,看不见一个人影,一片死寂。
  “看看去!”
  陈庆调转马头向棚户区而去,众亲兵立刻跟了上去。
  棚户区内都是稀烂的小路,臭气扑鼻,很多屋子都没有门,只挂着一块破布,黑洞洞的,什么都看不见。
  走了一圈,陈庆心中着实难受,这哪里是人住的环境,简直连猪圈都不如。
  他当即对余少游道:“你立刻从棚户区内挑选二三十名长者过来,来县衙,我来和他们谈一谈!”
  “现在吗?”
  陈庆点点头,“就现在!”
  ……
  半个时辰后,一名县吏带着二十几名衣衫破旧的老人走进县衙议事堂,陈庆在这里等候他们。
  众老人纷纷跪下行礼,“小民参见节度使大人!”
  “各位老丈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陈庆让亲兵安排座位,请二十几名老者坐下。
  陈庆缓缓道:“请大家过来,是有几件大事宣布,先告诉各位第一件事,从今天开始废除奴籍,没有什么农奴了,你们都是平民,县衙会给重新给大家编造户籍。”
  众人激动万分,很多老人都忍不住掩面哭了起来,宋朝没有奴隶,西夏却把他们编为奴隶,对他们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耻辱。
  陈庆等众人的情绪稍稍稳定一下,又继续道:“改户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改善大家的生活。
  我不想等到明年再说,现在就要实施,我考虑把去年各家上缴的粮食还给大家一半,首先要保证大家能吃饱饭。
  然后我考虑把现在每家每户耕种的土地都分给大家,作为各家私有财产,免税赋十年。”
  所有人都呆住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议事堂内鸦雀无声,好一会儿,一名老者怯生生道:“节度使不是开玩笑吧!真把土地分给我们,还是免税十年?”
  陈庆点点头,“绝不是开玩笑,我还会送给每户一顶小帐篷,天气寒冷,再给每家三张羊皮,可以全家一起去自己土地上居住。”
  众老者终于明白了,不是开玩笑,大堂内顿时一片欢腾。


第四百七十二章 情报
  陈庆当然明白,经略熙河路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口,确切说是汉人百姓,这些农奴对西夏人来说,只是异族奴隶,党项人才是西夏国宝贵的资源,所以西夏人不会在意这些农奴的生死。
  但对陈庆而言却恰恰相反,他一点不在意党项人的生死,汉人农奴才是他的宝贵资源,要善待他们,拿出资源来安抚他们,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稳定下来,成为河湟地区的自耕农,而不用再住在肮脏破旧的泥屋内。
  就在他公开宣布了分田返粮方案后不久,棚户区开始敲锣打鼓,所有百姓都冲出家门欢呼起来,男女老少又蹦又跳,简直比过年还要欢欣鼓舞。
  陈庆的承诺立竿见影,很快,士兵们开始挨家挨户发放羊皮,每家三张,春寒料峭的夜里,它们的保暖效果很好,尤其对老人和孩子,简直就是救命的神物。
  陈庆又下令给阿干县的百姓也每户三张羊皮,阿干县的百姓大约有两千户,一万余人,阿干县内烧死了两万五千名西夏士兵,已成凶煞之地,没有人愿意再回去了。
  所以陈庆便考虑把他们迁徙到洮河河谷,那边汉人百姓太少,大片大片土地都荒芜了,之前已从巴蜀招募了几千户百姓,再加上这两千户汉民,每户分配一百亩土地依旧没有问题,再免去十年税赋,洮河河谷应该能渐渐发展起来。
  陈庆正在巡视阿干县百姓的情况,大部分阿干县百姓都被安置在一些空屋和寺院内,只有少数百姓住在帐篷内,帐篷并不是搭建在大街上,而是搭建城内的几处空地上。
  几名老者聚在一起晒太阳,陈庆坐在旁边的大石上笑问道:“听口音,几位老人家好像不是阿干县人?”
  “我们是陇州人,好多年前就来到阿干县了。”
  “如果回不去阿干县,几位老人家不会遗憾吗?”陈庆又问道。
  几名老者呵呵笑道:“谈不上遗憾,就算是本县人也不遗憾,对我们这些升斗小民来说,远离战争才是最重要的。”
  “以后可能会把大家安排在洮河河谷,那边倒是远离战争,都知道了吗?”
  几名老者点点头,“已经给我们宣布了,其实住在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土地和粮食,尤其官府分配百亩土地,直接免十年税赋,这两条让人无法拒绝,我们就害怕陈节度使说话不算话,免了两年税赋,又后悔了,重新开始征税了。”
  几名老者都不知道眼前这位年轻将领就是他们口中的陈节度使。
  陈庆微微一笑,“陈节度使向来是一诺千金的人,他既然做出了承诺,就绝不会改变!”
  ……
  和几名百姓简单聊了几句,陈庆又继续向前走,这时,杨再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