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度使说得有道理,迟迟不拿去朝廷备案,很可能朝廷会派官员过来。”
  蒋彦先仔细看了看框架,眉头略略一皱,“节度使为何不设立三司?”
  “设立三司是不是和六司争权?”
  “非也!”
  蒋彦先摇摇头道:“设立三司其实是分流,不让一司的权力过于庞大,比如户部司,它的权力主要是人口、税赋和财权支配,但矿监、冶炼、常平、盐铁、田宅、转运、贸易、仓储这些大量的具体事务都交给户部司,户部司就过于膨胀了,所以朝廷设三司的出发点,就是管理这些涉及财富的具体事务,我建议节度使也对口设立三司,或者叫做计司也行,下属各案,管理这些具体事务。”
  陈庆欣然点点头,“有道理,可以考虑!”
  蒋彦先又道:“让卑职出任节度府长史是不是有点不妥?恐怕吏部那边会有说法。”
  “其实无妨,知州改个名字,换一份履历,监军那边也会睁一眼闭一只眼。”
  蒋彦先叹口气道:“改个名不是不可以,就怕资历就不够了。”
  陈庆微微一笑,“你的履历就只有一项,我的首席幕僚,你不为长史谁为长史,再说张晓更没有资历,他一样出任司马,我堂堂的节度使,连个八品官的推荐权都没有?只是让你做小小的八品官,委屈你了。”
  蒋彦先心中感动,躬身道:“感谢节度使信任,卑职定当竭尽全力,不负节度使的重用。”


第四百九十五章 调动
  陈庆点点头又道:“现在我有两件头痛之事,想请知州帮忙参详!”
  “节度使请说!”
  “一个是各司曹的主官,我现在严重缺乏能用之人,如果启用州学那些备用官员倒是可以,但我实在有点放心不下,可以说我对他们一无所知。”
  蒋彦先微微笑道:“有办法解决,节度使可以把各地方官员调来出任主官,把这些备用官员放到各地方为官,这样就比较容易观察他们的人品才干。”
  这个办法不错,陈庆对几个知县很有好感,早就想重用了,像鸡川县的知县李万楼和县丞张宏,秦安县知县魏云,狄道知县武宏伟等等,确实可以进行一次大换血。
  “这个办法可以!我回头写份名单给你,你考虑怎么调整。”
  解决了一个让他头痛的难题,陈庆心情大好,他想了想又道:“第二个难题是关于杨元清,我想把他改任文职,你看怎么安排比较好?”
  蒋彦先在甘泉堡就给陈庆说过杨元清的问题,杨元清不是人品不好,而是和吴阶一样,太过于忠于君王,一旦陈庆出现了拥兵自立的局面,他的态度就危险了。
  所以为了避免以后翻脸,伤了多年的交情,提前解除他的军权,把他改任文职,是最好的办法。
  蒋彦先也赞成陈庆的方案,他沉思片刻道:“我正好离任,要么命他接任知秦州事,要么在节度府下再设一个监察巡检司,执行对各州县的监察功能,这两个职务都很重要,可以让他二选一。”
  陈庆点点头,“我找个机会和他谈一谈!”
  ……
  下午时分,陈庆来到军营,他要去巡视军队屯田情况,杨元清作为军务主管,陪同陈庆前往城外巡视。
  熙河军的军田大约有三千顷左右,主要分布在渭河南岸、洮水东岸以及河湟谷地三个地方,最多是河湟谷地,有两千顷,渭河和洮水各有五百顷。
  陈庆今天巡视的便是渭河南岸的五百顷军田。
  五百顷就是五万亩,占地一望无际,延绵十几里,主要种植小麦和黑豆。
  此时正值四月初夏,天气微暖,风却很凉爽,清风拂面,田野里一片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
  陈庆骑马沿着田埂缓缓而行,杨元清在一旁给他介绍,“这里有一千屯田士兵,大多是负过伤的老兵,作战有些困难了,所以就安排他们屯田。”
  “一个耕种五十亩,是不是太多了?”
  “其实是两个人一组,两人耕种一百亩,平时比较闲,也就是春耕时稍微忙一点,而收获时还会派两千士兵协助收割,倒也轻松,卑职觉得他们并不是很劳累,到目前为止,没有听到士兵们的抱怨,说明他们普遍比较满意。”
  “杨将军和他们个人谈过了吗?还是听指挥使说他们满意?”
  “卑职和他们谈过,至少抽了三十人面谈。”
  陈庆点点头笑道:“还是杨将军有耐心,居然和三十人面谈,要是我,面谈三人就够了。”
  杨元清欠身道:“那是都统要管千头万绪的事情,不像卑职,专职军务,这就是职责了。”
  “杨将军这么多年,一直在管军务各种琐碎事务,有没有想过换一换职位?”
  陈庆说得很含蓄,但杨元清却明白了,都统要调动自己了,不用说,一定是自己擅自和吴阶建立军务联系之事让他不满,杨元清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不过他也早就看开了,自己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算调动,陈庆也不会亏待自己。
  他微微笑道:“我听都统的安排!”
  陈庆笑着解释道:“我调动你的职务是有缘故的,节度府要正式成立了,以后军务就要收归节度府下的军曹司掌管,让你继续出任军曹参军那就是扯淡,你肯定要换岗,我考虑了三个官职,你看看自己喜欢哪一个?”
  “感谢都统还给卑职选择余地!”
  “你跟随我那么多年,我怎么能不考虑你的感受呢?我已经决定任命张晓为司马,但他下面还需要一个副职,也就是录事参军,目前空缺,这是你的一个考虑。”
  杨元清心中一凉,如果任命他为司马还差不多,居然是司马下面的副职录事参军,事情很多,却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司马手中,自己可是独当一面的统领啊!怎么混成了别人的副职,这个职务他难以接受。
  杨元清笑了笑又问道:“然后呢?”
  陈庆知道他不会答应做录事参军,他是要把杨元清调出军队,转为文职,重点是下面两种职务,“第二个选择,就是接任蒋彦先的职务,出任知秦州事。”
  ‘知秦州事?’
  杨元清愣了一下,“都统,这是文职,卑职能胜任吗?”
  “你的能力和资格已经足够了,至于军职转文职并不奇怪,我自己不也一样出任过知岳州事吗?关键看你自己愿不愿意!”
  杨元清刚要开口,陈庆摆手止住他,“听完我说完第三个选择,你再考虑。”
  “都统请说!”
  “第三个选择是出任监察巡检司主官,负责巡查各地州县,视察民生,听取民言。”
  杨元清心中明白了,陈庆是要把自己转为了文官,他默默点头,“让卑职考虑考虑吧!”
  陈庆微微笑道:“你好好考虑,过几天再答复我!”
  ……
  黄昏时分,杨元清闷闷不乐回到了家中,妻子韦素上前给他脱去外套,见丈夫心情沉重,便问道:“夫君遇到了不开心之事?”
  杨元清叹口气道:“我可能要脱下军装了。”
  韦素不解问道:“为什么?”
  “今天陈庆和我谈话,要调整我的职务,理由是节度府要正式成立,我现在主管的军务要归于节度府军曹参军管辖,这个理由也对,但不是真正原因,不提也罢!”
  “节度使要调夫君做什么?”
  杨元清微微一叹,“他让我选三个职务,一个是录事参军,我肯定不会干,另外两个是文职,一个是知秦州事,一个是监察主官,我只能二选一,那就得转为文职了。”
  韦素想了想道:“夫君说过,吴阶随时欢迎你过去,你如果不想离开军队,也可以去投奔他。”
  杨元清苦笑一声道:“在吴阶手下为将太憋屈了,川陕宣抚司那帮文官谁都可以训斥武将,还只能忍着,我实在不想被文官欺辱。”
  “既然如此,夫君不如果出任知秦州事,依旧是独当一面,就不知道朝廷承不承认?”
  “应该会承认,有监军坐镇,朝廷就不太为难都统了,他任命的官员,朝廷一般都会承认。”
  “那就选出任知州,我兄长还是知县呢!你就出任知州了,而且当监察很容易得罪人,你这个老好人做不来的。”
  杨元清想想当知州也不错,说不定将来自己还能调入朝廷为官呢!
  他心情又渐渐好了起来。


第四百九十六章 谈判
  会州保川县,刘琼已经率军攻占了这座县城,内乱时刻,西夏已经完全放弃了熙河路,保川也只剩下不到一千人看守,宋军还未杀到,守城士兵便弃城而逃,使宋军兵不血刃占领了保川县。
  目前保川县由正将指挥使程桓率三千军队镇守,甘泉县的守军又降为一千人。
  四月中旬,一支百余人组成的西夏使臣队渡过了黄河,为首官员是西夏御史中丞巴里祖仁,他可是李乾顺最宠信的大臣,这次他南下成纪县,就是为了和宋军谈判,赎回两万三千名战俘。
  西夏现在遇到了大麻烦,萧合达的造反愈演愈烈,他们不仅得到了羌人支持,流落草原的几支辽国余孽部落也纷纷举兵南下,攻占了河套地区。
  而金国一直态度暧昧,迟迟不肯出兵相助。
  无奈之下,李乾顺只能举国动员,凡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子皆要从军参加平叛,可就算是这样,他们也只召集到十二万军队,距离他们期待的二十万大军差距太大。
  根本原因是他们三征熙河路都以惨败告终,损失精兵十余万人,此减彼增,萧合达的军队已达八万人之众。
  这时,焦头烂额的李乾顺终于想到了还在秦州挖矿的两万多西夏军战俘。
  程桓派一千士兵护送着西夏使者南下,这天上午,使者队伍抵达了成纪县。
  接待使者队伍的是新任节度府军务司马张晓,以及军曹参军事乔长顺。
  西夏使者住进了第二贵宾馆,在贵宾馆内,双方进行了初步协商。
  张晓随即赶到节度府向陈庆汇报协商情况。
  “启禀节度使,我们双方都同意按照惯例,用羊皮交换战俘,只是羊皮数量上有所分歧,我们要求每人三十张羊皮,但对方只肯给二十张。”
  陈庆淡淡笑道:“看样子西夏局势不妙,他们这么急着赎回战俘,不用理睬他们,就三十张羊皮,少一张都不行!”
  “属下明白了!”
  这时,有士兵在门口禀报,“监军来了!”
  陈庆示意张晓退下,这才笑道:“请监军进来!”
  自从送了二十万两白银后,陈庆和这位监军的关系全面缓和,王铣基本上也不管军务,陈庆制订好的节度府构架,他也很痛快地签字承认,并发朝廷认可。
  王铣走进官房,大大咧咧坐下,陈庆吩咐茶童上茶,王铣不慌不忙道:“我刚刚听说西夏特使来了,是这样吗?”
  陈庆点点头,“确实如此,他们刚到!”
  “既然是西夏特使,要不要通知朝廷来应对?”
  陈庆微微笑道:“要看什么事了,如果是缔结停战协议之类,我不介意让朝廷前来谈判,但他们这次只是来赎回战俘,这种小事就不需要再惊动朝廷。”
  王铣干笑两声,“理解!理解!有好处嘛……肉还是自己吃比较好。”
  陈庆有些诧异,王铣可是代表天子的利益啊!居然说出‘肉要自己吃’的话,陈庆心念一转,顿时明白了,这混蛋是想来分一杯羹,只要他有好处,天子和朝廷有没有好处,他就不管了。
  这种人虽然十分贪婪,但也好打交道,反正给他再多,也只是暂时替自己存放而已。
  陈庆又笑道:“这次赎金,我开价三十张羊皮赎一人,一共六十九万张羊皮,一部分会分给将士和文官,监军也有一份,其他都入库作为军资。”
  “我还有啊!”
  王铣笑得嘴都合不拢,“不知我能有多少?”
  “三千战俘的份吧!九万张羊皮,如何?”
  王铣大喜,连忙起身行礼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如果监军不想要羊皮,也可能折成钱,按照秦州市价两贯钱一张,由军方收购。”
  王铣心中迅速盘算,虽然临安那边可以卖掉五贯钱一张,但也容易被天子知道,还不如就在秦州变钱,他犹豫一下道:“能不能折算成银子?”
  “可以,折算成三万六千两银子,拿到羊皮后,立刻就能处理了!”
  “那要好好和对方谈判,就三十张羊皮,一点都不能让步!”
  陈庆眯眼笑道:“监军放心吧!我们大家都不想让步。”
  两人心照不宣一阵大笑,王铣满意而归。
  王铣深一脚浅一脚回去了,他没想到陈庆这么上路,谈判赎金自己也能捞一笔,三万六千两银子啊!
  当几年监军回去,自己岂不是赚了几十万两银子。
  越想越美,脚下轻飘飘地回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