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骞连忙抱拳道:“启禀都统,山里面有暗道通往山顶!”
他在地上画了一幅简图,边画便说,最后道:“顶上是一个洞穴大厅,其实我们早就发现了,把它当做天然仓库,大厅内堆满了粮草物资,大小和都统的帅帐一样。”
“那很大啊!”
陈庆赞叹一声,又问道:“那对方怎么没有发现这个山洞?”
“启禀都统,我们占领割踏寨的时候,山寨至少已经废弃十年了,变得破败荒芜,那个山洞内也有一些破烂的麻袋之类,我们估计当年西夏军也是用它当做仓库,但西夏军有没有发现山洞背后的秘密,卑职就不知道了。”
陈庆点点头,又看了看夜色,五更已经过了,他回头对杨再兴道:“敌军必然在山顶警戒,我率大军佯攻山寨,你率三千精锐从山洞杀进山寨!”
“卑职遵令!”
杨再兴率领三千精锐跟随唐骞进了山洞,陈庆返回大营,随即率领一万军队开始夜攻山寨。
……
尚东延虽然曾经在二十年前率军偷袭过割踏寨的宋军物资,但他并没有驻扎过割踏寨,当然不知道还有一条山腹通道通往山涧,更何况割踏寨荒废了整整十年,绝大部分西夏士兵都不知这条密道的存在。
尚东延五更时分就起来了,这是他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每天五更准时起床,风雨无阻。
他来到山寨前,注视着山脚下的情况,下面一片漆黑,从山顶看不到,但他们在山腰处有哨兵和驻军,如果有异常,立刻就会被发现。
尚东延有一种直觉,陈庆拖不了时间,一定会在今明两天内大举攻打,他也有点忧心,如果陈庆不计伤亡,军寨恐怕也保不住,毕竟他只有五千军队,就看李苛能不能及时率军赶到。
就在这时,山脚下忽然响起了急促的警钟声,‘当!当!当!当!’在寂静的夜晚里格外刺耳。
“不好!”
尚东延忽然大喊一声,转身向山寨内奔去,“传令全军起来,敌军进攻了!”
山寨内也响起了警钟声,西夏士兵纷纷起身,穿上鞋,拿起兵器便向大帐外奔去。
尚东延在大喊着指挥士兵,“所有弓弩手各自就位,把火药桶和火油桶搬到山道边上,滚木礌石准备!”
火药和火油并不是山洞仓库内的物资,那个是备用物资,山寨内就有一千桶火油和八百桶火药,激战一天,使用两百桶火油就差不多了。
西夏军已经在每个转弯处都堆放了大量木头,只要宋军杀来,他们就会点燃一个转弯处的木头,洒上火油,在配合弓弩手,就足以挡住宋军的进攻。
唐骞攻山死伤近三千人,怎么也攻不上去,就是这个原因。
这时,指挥使王宪率领两千士兵打前锋,王宪是高定的部下,杨再兴走奇兵进山洞,那么佯攻就由高定负责。
五百士兵缓缓走在最前面,人人手执大盾,前方拐弯处忽然燃起了熊熊烈火,整个山道都被烈火吞没,头顶上一声梆子响起,密集的箭矢向下射来。
宋军士兵纷纷把大盾举上头顶,十几名士兵举盾不及,被箭矢射中,惨叫着滚下山坡。
紧接着,一阵巨石雨砸下,数十名士兵被砸翻,其余士兵纷纷靠上山壁。
与此同时,一千五百名宋军也向头顶上放箭,但效果太差,基本上没有听见敌军中箭的惨叫声。
相比之下,还是从上方向下射箭更加犀利……
陈庆在山下看得清楚,山势太陡峭了,从正面攻山基本上不可能,杨再兴率领三千军队有点偏少了。
陈庆立刻对高定道:“高将军再统领六千军队从山洞上去,支援杨将军。”
“遵令!”
高定立刻率领本部六千军队向山涧方向奔去。
……
杨再兴率领三千人已经到了最上方的山洞口,在他身后,密集的士兵几乎填满了整个山腹。
山洞里很安静,守山洞的士兵已经睡了,依稀可以听见山顶上传来的警钟声,但这里却丝毫不受影响,只有山洞就有人影在来回走动,那是站岗的哨兵。
众人一起动手,将一箱箱兵器搬进洞内,清理出一条通道。
杨再兴跳出洞口,左手执枪,右手提剑冲进了小帐内,小帐稍稍一阵晃动,只片刻,杨再兴便出来了,枪尖上还滴着鲜血。
他带着十几名士兵向洞口摸去,洞口有四名士兵,山上的警钟声也把他们惊醒了,正在聚在一起说着什么。
杨再兴长剑一挥,‘咔嚓!’站岗士兵的人头便飞了出去,无头尸体倒下,鲜血从脖腔里喷溅而出,其他三人措手不及,被鲜血喷了一身一脸,吓得尖叫起来,十几名士兵一起冲上来,长矛刺穿了他们的胸膛。
杨再兴一挥手,“跟我走!”
浩浩荡荡的士兵跟随他向山顶冲去……
第六百六十四章 重夺
尚东延站在山顶注视山下火光的动静,从火光变化他便能知道宋军的进攻情况,如果火光散开消失,那就是宋军拖开了火堆,并将其抛下山崖,如果有新的火堆燃起,那就说明宋军开始攻打第二关口。
当然,如果火光始终保持未动,那就证明宋军进攻不利,在第一道关口前就被压制住了。
尚东延当然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形,但他也知道,这种情形并不现实,以陈庆军队的实力,或许稍有延迟,但绝不会攻不下来。
只是一刻钟过去了,但火光依旧纹丝不动,还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一千多人进攻,哪怕伤亡两三百人,只要一鼓作气,肯定能冲上去。
这就是赫赫善战的西军?连一堆火都破解不了。
尚东延心中隐隐感觉到不对,总觉得会出问题。
就在这时,他身后忽然传来一片喊杀声,尚东延猛地回头,吃惊地望着北面,喊杀声怎么从北面传来,难道是应理县的宋军杀来了?
不可能啊!他在北面也一样部署了火堆和一千防御士兵,就算北面有宋军杀来,也不会那么快冲上山。
“将军!”
一名士兵狂奔来报,“有宋军冲击寨门,弟兄们快抵挡不住了。”
话音刚落,只听轰一声巨响,一股浓烟腾空而起,这是火药爆炸了。
尚东延头皮发炸,立刻大喊道:“山顶所有士兵去北寨门迎战!”
实际上,北寨门已经失守,宋军用火药桶炸开了北寨门,杨再兴率领千余士兵冲进了山寨,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宋军士兵杀来。
西夏军士兵也迎战上来,双方在山顶激战,拼死厮杀,西夏军士兵也同样训练有素,意志顽强,和宋军旗鼓相当。
只是大部分兵力都被部署到山道上,山顶只有两千西夏军,尚东延下令除了南面山道留一千士兵死守,其他军队全部撤回山顶。
两千西夏士兵分别从南北山道撤上山,但北面山道的一千西夏军被堵住了,宋军将数百桶火油泼下去,点燃了滚木,整个北山道变成一片火海。
而南面山道上的一千士兵冲上山顶,加入到对抗宋军的激战之战。
山顶上的激战十分血腥惨烈,双方都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战,杨再兴挥舞长枪,神出鬼没,无人能当,所到之处伏尸累累。
尚东延见对方主将枪法高强,无人能挡,他悄悄取下弓箭,张弓搭箭,又给亲兵使个眼色,两名亲兵一起向杨再兴射箭,就在亲兵的箭刚刚射出,尚东延的冷箭也紧接着射出了。
杨再兴感觉到了破空之声,他的长枪挥了出去,‘当!当!’挡住了两支冷箭,他长枪一收,反刺一名西夏士兵,可就在这时,又一支冷箭向他脖子射来,这支箭来得十分刁钻,就在杨再兴的力量刚刚收回,无法再抵挡之时出现,杨再兴本能的一耸肩膀,用肩头挡住脖子要害。
‘噗!’这一箭正中左肩,杨再兴只觉肩膀一阵剧痛,手臂力量迅速消失,亲兵们见主将受伤,纷纷围上来,用盾牌掩护,将主将撤退下去。
杨再兴感觉肩头发麻,知道箭头有毒,他撕开衣服,拔出匕首将箭头和周围的肉一起剜掉,鲜血如注,剧烈的疼痛使他差点晕厥过去。
两名经验丰富的士兵一起动手,将周围发黑的肉纷纷割掉,用烈酒消毒,杨再兴痛得大叫一声,晕了过去,待鲜血变红,两名士兵立刻敷上止血止痛膏,包扎起来。
杨再兴转眼又醒来,问道:“可伤筋骨?”
士兵笑着摇摇头,“筋骨没伤,但统制那一刀剜得太狠,恐怕一两个月无法交战。”
杨再兴点点头,看了看箭矢,箭杆上有一个汉字‘尚’,他咬牙恨道:“传令全军,杀死尚东延者,官升两级,赏白银千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军令传下去,宋军攻势如潮,这时,高定率军赶到了,宋军人数猛增,势均力敌的局面打破,局势迅速倒向宋军。
一名将领奔到尚东延面前大喊:“将军,宋军援军杀到,弟兄们抵挡不住了,再不撤退,很快就要全军覆灭。”
尚东延嘴唇已经咬出血来,心中痛苦异常,好容易才夺取的割踏寨,原以为能扭转西夏局势,没想到希望这么快就破灭了。
还有山脚的士兵还有撤回来,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兵,自己撤退就等于将他们置于死地,但尚东延也知道,败局已定,再不撤就来不及了。
尚东延强忍痛苦下令道:“传令全军撤退!”
“当!当!当!当!”西夏军的撤军钟声敲响,山下防御士兵撒腿向山上狂奔,山顶上的士兵也纷纷调头向东面小道逃跑,宋军追杀上来,乱箭齐发,西夏军死伤者不计其数。
片刻,宋军占领了整个山头,转而向半山腰上的西夏士兵迎头痛击……
天亮时,战斗结束了,尚东延率领一千余人沿着小道向东逃走了,宋军山下和山顶的伤亡也近两千人,代价虽然大,但最终还是夺回了割踏寨。
山腰上的战斗也结束了,宋军不接受投降,将一千余名西夏士兵杀死殆尽,这时,大群将领簇拥着陈庆上了山。
他见杨再兴脸上苍白,肩头用纱布厚厚包扎,关切问道:“可伤了筋骨?”
杨再兴恨恨道:“筋骨没有伤,但箭头有毒,流血太多,该死的尚东延所射!”
陈庆点点头,回头对众人道:“此人确实一个厉害角色,若不是我们发现密道,夺回割踏寨最少要付出万人以上代价,以后任何人都不准轻敌!”
“遵令!”众将一起躬身答应。
陈庆命令统领王开率五千士兵守割踏寨,十万大军过了割踏寨,浩浩荡荡向五十里外的鸣沙县方向杀去。
陈庆命人把高定找来,吩咐他道:“我推断尚东延一定会把鸣沙县的军队调来守割踏寨,现在应该还在半路,你可率三万骑兵在前面先行,若遇到敌军,可分兵追杀,西夏军兵力不多,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将其各个歼灭。”
“卑职遵令!”
高定和程桓率领三万骑兵疾速先行……
鸣沙县距离应理县和割踏寨都比较近,战略地位确实比较重要,此时守将李苛接到尚东延的命令,放弃了鸣沙县,正率领一万军队火速赶往割踏寨途中。
距离割踏寨还有三十里,便开始有割踏寨的败兵陆陆续续回来,这些都是驻扎在北面山腰的防御士兵,山寨回不去,听到撤退的钟声,便直接下山向鸣沙县撤退。
李苛收集了五百余名士兵,脉络渐渐清晰,尚东延夺取割踏寨仅仅一天,宋军又从不知名的地方杀出来,反偷袭得手,双方激战半夜,山寨已经失守,尚东延下落不明。
李苛立刻叫停了前进,派几名探子去割踏寨打探尚东延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被宋军斩杀,悬首级于山寨外。
不料,探子很快就回来了,他们带来了让李苛恐慌的消息,十万宋军正浩浩荡荡向这边杀来,三万骑兵先锋距离他们已只有十余里。
这个消息令李苛惊恐不已,立刻命令大军撤退,探子首领奔上前大喊道:“将军,对方是骑兵,我们跑不过他们,卑职建议向黄河边撤退。”
李苛顿时醒悟,宋军应该也是去鸣沙县,他必须立刻离开官道。
“传我命令,全军立刻向黄河边撤退!”
一万军队立刻离开了官道,向黄河方向撤退,不多时,高定率领三万骑兵浩浩荡荡奔至,有斥候上前禀报,“大约一刻钟之前,一支万人西夏军队向东北方向撤离!”
果然被主帅猜中了,高定立刻对程桓,“程将军率大军继续去占领鸣沙县,我带领一万骑兵去追击敌军!”
“高将军请当心!”
三万大军兵分两路,高定率领一万骑兵向黄河方向追去。
第六百六十五章 短兵
程桓也是一名足智多谋的大将,已经积功升为上统领,距离副统制只有一步之遥,能独当一面,他想了想,还是觉得高定有点大意。
就在高定率军刚